苏三年级下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例文.docx





《苏三年级下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三年级下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例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三年级下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例文 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例文1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3040= 640= 20020= 8050= 128= 3220= 1504= 240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
2、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数学例1: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702=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4=36(元) (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 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 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
3、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3)反馈练习: 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253=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4=600(千克) (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
4、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 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反馈练习: 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 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总价()数量=总产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
5、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五、布置作业. 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例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25-26页。 教学目的: 1.记住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 2.能正确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培养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通过归纳揭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定目标
6、 1."小小售货员"游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乘法应用题的一些数量关系。) 2.教师小结:从上面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应用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同类型 乘法应用题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口头展标l.2)。 评析:通过游戏把学生要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标及时合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二、导学达标 1.求总价数量关系的教学。 (1)出示例1。 例1.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 铅笔
7、每支8分,买3支用多少钱?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多少钱?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多少钱? (以上三道题让学生自己解答) (2)讨论(出示讨论题,四个小组讨论)。 例1中的三道题都说的是哪一方面的事? 题里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要求的问题又有什么共同点? (3)单价、数量、总价含义的教学。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像这样,每件商品的价钱或单位重量的价钱;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单价(板书"单价"):买商品的件数或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作数量(板书"数量");买商品一共用多少钱叫做总价(板书"总价")。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单价、
8、数量、总价的实际例子来。 (4)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 根据例1的三道题的解题规律,请同学们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总结出的数量关系。) (5)看教材,勾画重点句子。 (6)做一做 指出例l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举出生活中像例1这种求总价的应用题。 评析: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和产生成功的愉快感。 2.自学求总产量数量关系。 (1)按照老师教同学们求总价的方法,请你们带着以下思考题自学例2 出示例2(投影出示三个思考题)。
9、例2.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 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多少千克? 菜园每畦地产莱150千克,4畦地产菜多少千克? 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两道题都说的什么问题,它们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什么叫单产量?什么叫数量?总产量? 知道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 (2)检查自学情况(投影出示检测题)。 例2的两道题都是求 的应用题。 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或每哇地产菜的重量叫做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波菜叫做 ,一共收多少菠菜叫做 。 写出求总产量的数量关系: 例2中的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各是多少? 举出生活中像例2这种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评析:学生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教给
10、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也会学习知识的快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小结。 以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和数量,用单价乘以数量就可以求总价;知道单产量和数量就可以求总产量。 三、达标测评 1.将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相应的数量名称连起来。 (1)皮球每个35元,买4个皮球一共用多少钱? 数量 总价 单价。 (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有5只母鸡。每月共下多少蛋? 总产量 数量单 产量 2.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解答。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2)畜牧场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1
11、5千克,20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3.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4.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5.把下列应用题补充完整,并解答。 (1)葡萄园每畦产葡萄200克,有3畦葡萄。 ? (2)每双童袜2元, , 应付多少元?(补充不同的条件,用不同方法解答。) 6.一个水果店运来150千克苹果,平均放在6个筐里,每千克苹果2元。每筐苹果多少元?(用不同的方法解) 评析:测评题有密度,有梯度,既体现了基础知识要求,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1、2题是检查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是否都掌握;3、4题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这节课的基础,而且还要会"选材"和"
12、;组装"5题的第(2)题补充不同的条件,要求学生思路要广,思维要灵活;6题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四、全课总结(略)。 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例文3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再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得到简便的方法。并能规范书写、正确笔算。 教学重难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过程方法,0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幅图,图上都
13、有些什么? 让学生说说,说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 2、(出示问题)平均每只兔能采几个蘑菇? 地上有几个蘑菇? 让学生列出算式:63=2(个) (出示问题)平均每只猴能采几个桃? 树上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我们用哪个数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几个桃?0个 请学生列出算式:03=0 3、那如果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样算? 04=0 那07等于几呢?09、013呢? (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归纳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强调除数不为0) 二、教学笔算 1、复习0在记数中的占位作用 27、207、270这三个数一样吗?哪里不同?有0、无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相同吗
14、? 2、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怎样列式?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说明隐含条件:一个星期是7天。2107= 3、结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吗?让学生独立计算 4、交流算法,让学生起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进行板书记载并做总结评价,对于好方法给予表扬。 5、用竖式计算 根据前面我们学习的除法笔算方法,这道题目是这样笔算的, 6、教学一般写法 我们看到最后把0移下来后,商0,再乘与除数又等于0,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写:板书一般写法。 说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数。被除数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来。 练习:3609 4217 7、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
15、目,先估计商是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你能把这两题笔算出结果吗?让学生独立进行笔算。 8、组织交流 让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板演讲解、评价。 (1)306除以3,当用0去除3时,商几?写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样算?(强调被除数中间商0一定要写,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数)把6移下来继续除。 (2)312除以3,当把1移下来去除3时,商0,0不用去乘除数,再把2移下来,与1合起来变成12去除3 9、总结笔算方法和注意点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 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例文4 教学要求:
16、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商中间或末尾也商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 2.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0的算理和竖式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猪八戒吃西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课件,教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展开情节,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故事,在故事中出现数学问题: 1.4个西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案设计 最新 例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