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下册最新设计.docx
《七年级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下册最新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下册最新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下册最新设计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最新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
2、行运算。依据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法则的理解。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3、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
4、标 1.使学生在了解意义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2)+(-2)+(-2).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
5、,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下降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3)(-2)=?(学生答) 把3(-2)和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
6、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此外,(-3)0=0. 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继而教师强调指出: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
7、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 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需要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 计算: 例2 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0度. (1)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 (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 a=3,t=2;a=-3,t=2; a=3,t=-2;a=-3,t=-2; 教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 课堂练习 1.口答: (1)6(-9); (2)(-6)(-9); (3)(-6)9; (4)(-6)1; (5)(-6)(-1); (6) 6(-1); (7)(-6)0; (8)0(-6); 2.口答:
8、(1)1(-5); (2)(-1)(-5); (3)+(-5); (4)-(-5); (5)1a; (6)(-1)a. 这一组题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5)可以看成是1(-5),-(-5)可以看成是(-1)(-5).同时教师强调指出,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a未必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 3.当a,b是下列各数值时,填写空格中计算的积与和: 4.填空: (1)1(-6)=_;(2)1+(-6)=_; (3)(-1)6=_;(4)(-1)+6=_; (5)(-1)(-6)=_;(6)(-1)+(-6)=_; (9)|-7|
9、-3|=_;(10)(-7)(-3)=_. 5.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正数还是负数或0: (1)4x=-16; (2)-3x=18; (3)-9x=-36; (4)-5x=0. 四、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有理数乘法法则,大家要牢记,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单地说:“负负得正”. 五、作业 1.计算: (1)(-16)15; (2)(-9)(-14); (3)(-36)(-1); (4)100(-0.001); (5)-4.8(-1.25); (6)-4.5(-0.32). 2.计算: 3.填空(用“>”或“”号连接): (1)如果 a0,b0,那么 ab _0; (2)如果 a0,b0,那么ab
10、 _0; (3)如果a>0时,那么a _2a; (4)如果a0时,那么a _2a. 探究活动 问题: 桌上放7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翻成杯口全部朝下? 答案: “1”将告诉你:不管你翻转多少次,总是无法使这7只杯口全部朝下.道理很简单,用“+1”表示杯口朝上,“-1”表示杯口朝下,问题就变成:“把7个+1每次改变其中4个的符号,若干次后能否都变成-1?”考虑这7个数的乘积,由于每次都改变4个数的符号,所以它们的乘积永远不变(为+1).而7个杯口全部朝下时,7个数的乘积等于-1,这是不可能的. 道理竟是如此简单,证明竟是如此巧妙,这要归功于“1
11、”语言.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最新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运算,教学难点 是理解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如:按法则1计算:原式;按法则2计算:原式。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
12、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如;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如写成就麻烦了。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则互为倒数。如:,则2与,-2与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
13、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如:求的倒数:计算,-2就是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如-2可以看作,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为,就是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如:,2与互为倒数,2与-2互为相反数。其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而互为相反数符号相反。如:-2的倒数是,-2的相反数是+2;另外0没有倒数,而0的相反数是0。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
14、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2.理解倒数的意义. 3.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 (四)美育渗透点 把小学算术里的乘法法则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
15、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构思启发导语 并及时点拨,使学生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2.学生学法:通过练习探索新知归纳除法法则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和倒数的概念. 2.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 3.疑点: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彩粉笔.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除法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这节我们应该学习
16、,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同小学算术中除法一样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必须以学好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为基础学习.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倒数. (出示投影1) 4( )=1; ( )=1; 0.5( )=1; 0( )=1; -4( )=1; ( )=1.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题目. 【教法说明】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又有整数、分数,在数的变化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问: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师问:0有倒数吗?为
17、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题目0( )=1得出0乘以任何数都不得1,0没有倒数. 师:引入负数后,乘积是1的两个负数也互为倒数,如-4与,与互为倒数,即的倒数是.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题目,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 【教法说明】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出,对于有理数也有倒数是.对于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学生还很难总结出方法,提出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下组练习. (出示投影2)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 (2); (3); (4); (5)-5; (6)1. 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口答这6小题,讨论后得出,求整数的倒数是用1除以它,求分数的倒数是分子分母颠
18、倒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必须先化成分数再求. 2. 计算:8(-4). 计算:8()=? (-2) 8(-4)=8(). 再尝试:-16(-2)=? -16()=? 师:根据以上题目,你能说出怎样计算吗?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讨论.(一个学生回答) 师强调后板书: 板书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最新设计3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完4.14.3这三小节的学习,学生意识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因此此时学生的心中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希望有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探究及讨论的机会,因此平面图形这一节课由此而产生.平面图形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空间观念基础上,对有关图形知识的一个再知过
19、程。它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基本图形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首先课本p140页图4.4.1给出了5幅形状各异的物体照片,向学生提问是否能画出它们的表面形状。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由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由学生动手得出的5个图形,引出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的分类。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7个图形,思考当中那些是四边形,由四边形巩固并加深多边形,接着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完成多边形的分割。最后的试一试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优美图案结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的平面图形,刚好与刚上课时的图4.4.1遥向对应,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的设定与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
20、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的丰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并在实践中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由于在平面图形这节课中,除了要学习多边形的相关内容是重点外,还要经常识别图形或画图,因此观察并分析出图形的基本构成是平面图形这节课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也是本节课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平面图形的学习,巩固有关图形知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掌握多边形的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分
21、析图形和初步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思考及想象、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重点:多边形的识别及分类,并了解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规律。 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图形基本构成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法选择 1、 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思路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并动手操作,以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归纳、猜想为主,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数学又来源于生活,首先以各种实际生活中的精美平面图形为背景,吸引学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 级数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案设计 下册 最新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