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汽车钢板弹簧的性能、计算和试验.docx
《2汽车钢板弹簧的性能、计算和试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汽车钢板弹簧的性能、计算和试验.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汽车钢板弹簧的性能、计算和试验这样的弹性特性并不解决动容量小的缺点,因而不能使要求的极限动行程有效地减小。为此,可以导出“理想”的弹性特性,它由一组曲线所组成。 在各种负荷情况下,其折算静挠度(次切距)都相同,因而保证了等 频性。此外曲线的平衡点为拐点,当悬架偏离平衡点振动时,曲线呈 现不同向的弯曲,使系统吸收或释放的能量明显增大,见图7。这种 “理想”的弹性特性,只有采用充排介质的空气弹簧或油气弹簧加上就钢板弹簧而言,采取某些措施之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等频特性。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结构:(1)两级刚度的复式钢板弹簧将主、副簧并联组合,在小负荷时只有主簧工作,当负荷 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副簧与支
2、架接触,两个弹簧一起承受载荷。复式弹簧的弹性特性为一折线,见图8。这种特性不可能做到 等频,只能使自振频率在各种载荷下变化较小。主副簧刚度的匹配以及副簧接触点的选择,对悬架性能和 弹簧应力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法来选择这些参数,一 种为比例中项法,另一种为平均负荷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保 证空满载范围内自振频率变化不大。但就主副簧的具体结构而 言,往往不易保证弹簧的强度或疲劳寿命对应力的限制,所以 实际设计时,一般要加以修正。图8复式弹簧的弹性特性(2)渐变刚度钢板弹簧这种弹簧也是由主副簧组合而成。在无载状态下,主副簧的自由曲率半径不同。当负荷增大,借主簧曲率半径从根部向 外逐渐增大,使副簧
3、与其接触的区域增多。接触后的这局部副 簧共同承受载荷,弹簧的刚度也就逐渐增大。这种弹簧的特性 见图9,当副簧未参加工作前和副簧全部接触完之后,均为线性特性,而中间区段为渐变的非线性特性。设计时只要选择合 适的参数,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等频性。采用滑板端支架,使钢板弹簧承载后由于曲率半径的增 大,接触点向内移动,缩小作用长度而增大刚度,也可以获得 一定的非线性,见图10。除非选用很长的滑板,否那么难以获得 明显的非线性,当然也难以到达等频的要求。图10滑板式弹簧的弹性特性(3)多种复合的组合式弹簧当汽车空满载的负荷变化很大时,采用单一的结构措施往往难以到达所期望的弹性特性或应力规范,这时可以将上述
4、几种非线性的措施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多种复合的钢板弹簧, 见图11。它由两端长滑板,渐变刚度的副簧,以及常规的副簧 组合起来。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接触位置,可以获得相当好的等 频性。这种弹簧要用单独的一根主片(或导向杆)来传递纵向 力。近年来,美国的载重汽车广泛采用这种弹簧做为其后悬架。.钢板弹簧的阻尼特性多片弹簧存在片间摩擦,所以当它承受垂直载荷时,这种摩擦力就要反映到弹簧的弹性特性上来,形成一个迟滞回线称为阻尼特 性。如果摩擦力严格符合库伦定律,这个回线就如图12a所示。因为 多片弹簧组装后采取预压紧,以及片间接触状态的多变,所以实际的 迟滞回线和理论回线略有区别,如图12b所示。/I/Ip图1
5、2钢板弹簧的阻尼特性当钢板弹簧在一定负荷下的平衡位置振动,其力对位移的变化就 形成一个小回线。试验证明,这种回线和振动频率(在015Hz范围 内)基本无关,并且其上下沿和静态回线基本重合。这里引入“动刚度”或“等效刚度”的概念,目前对于它有不 同的定义。有一种是以“对角线刚度”来表示它,还有一种是以相同 耗散能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斜率来表示它,见图13。以这样的动态刚 度来计算一定幅值下的自振频率。对自发刚良匚=。&对自发刚良匚=。&图13动刚度的定义此外,回线的面积代表一个振动循环所耗散的能量,以此来计算钢板弹簧的阻尼参数。由图12和13可以看出:a.动刚度随着弹簧负荷的增大或振幅的减小而增大
6、。b.阻尼值(耗散能量)随着弹簧负荷或振幅的增大而增大。大家知道,钢板弹簧由于存在库伦阻尼,所以可以起到减振元 件的作用。这种阻尼随着负荷和振幅的增大而增大,正是悬架设计 所期望的。但是,相应所引起的动刚度增大,却是人们所不希望的。 近年来由于道路条件的改善,悬架振幅明显减小,这时反而引起动 刚度增大,使车体的振动加速度增加。为了克服这个缺点,近年来 在悬架设计中,都力图减小钢板弹簧的片间摩擦,以粘性阻尼(液 力减振器)来代替库伦阻尼(干摩擦)。4 .钢板弹簧的导向特性钢板弹簧兼作导向元件时,就由它来确定车轴相对于车架的运动轨迹。只要将钢板弹簧当作一根等厚度的等应力梁,也就是说,在端部 负荷作
7、用下,沿片长各点的曲率变化值都相同。这样,如果初始状态 是平直的或任何整圆弧,那么在垂直负荷作用下的任何变形位置,钢板 弹簧也都是整圆瓠的。从这个假设出发,演算中略去高阶项,就可以 求得钢板弹簧的运动轨迹。fit4.:自由斯 主应平直衣A图14钢板弹簧的运动轨迹这里,我们只介绍最常见的对称半椭圆钢板弹簧,参见图14。当钢板弹簧主片处于平直位置,也就是主片与弹簧基线平行,如不考虑 吊耳端(或滑板端)的微小垂直移动,即当它只有平行于基线的移动 时,这时主片中点(中心螺栓中心线与主片中性层的交点)相对于车 架的运动轨迹是:沿着一个半径为:R = -Le(2)8的圆弧运动,而这圆弧的圆心位置为:e =
8、 r(3)式中:R轨迹圆弧的半径Le = (L-KS)钢板弹簧的有效长度e轨迹圆弧的圆心到主片中性层的距离,偏向卷耳中心一侧卷耳中心到主片中性层的距离这样,当弹簧处于平直状态时,轨迹圆弧半径(当量杆)与基线的夹角为:6=arcsin()(4)当主片处于任何弧高珈状态下,主片中心都位于这个轨迹圆弧上,这时轨迹圆弧半径与基线的夹角为:e=arcsin(生也)(5) R对称半椭圆弹簧,主片中点以及和它固接的局部,在弹簧变形时不会旋转,只作平移运动。因此,车轴上任何一点的运动,也都是以 同样的半径R作圆弧运动。这时,只要将该点到主片中心连成直线, 按主片中心已确定了的轨迹圆弧半径R,作一平行四边形,就
9、求到了 该点的轨迹圆瓠的圆心。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车轴上各点的运动轨 迹了。例如,车轴上转向节臂的球头或减振器下支座的运动轨迹,都 可以按此方法求到。由此可见,钢板弹簧的长度越短,基线的安装斜度越大,所处位 置的弧高越大,以及上卷式卷耳半径越大等等,都会使轨迹圆弧半径 相对于车架的斜度增大,结果车轴上各点的水平移动量就越大。钢板弹簧的导向特性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主要涉及到转向轮的干涉摆振,干涉转向效应,以及非独立悬架的刚性轴的 轴转向效应等等。此外,减振器的安装斜度,也应参考钢板弹簧的导 向特性,以期充分发挥它的阻尼作用,并减小较链点的磨损。二.钢板弹簧的设计计算方法钢板弹簧无论以
10、什么方式安装在汽车上,它的主要受力方向都是垂直于其长度,即钢板弹簧主要是以梁的方式在工作。此外,弹簧的变形相对其长度而言是很小的,所以,钢板弹簧的计算是以材料力学中小挠度梁的线性理论为基础的。1.单片和少片变断面弹簧的计算方法单片钢板弹簧实际上就是一根梁。众所周知,理想的梁应该 是一根等应力梁,这样才能获得最正确的材料利用率。一根梁当只 有端部承受集中载荷时,有两种轮廓可以满足等应力梁的要求。 对于等厚度者,宽度应是三角形;对于等宽度者,厚度应是抛物 线形状,如图15所示。当然,从理论上讲,只要截面系数沿片 长方向与弯矩成比例变化,都可以构成等应力梁。但汽车上极少 采用宽厚同时变化的钢板弹簧,
11、所以无需做这方面的探讨。等应力梁抛物线梁上述的等应力梁轮廓线只是对弯曲应力而言,实际上由于端 部剪切强度的要求以及卷耳的存在,不可能使端部成为三角形或抛物线的尖点。实际上,对于第一种轮廓,只能是在三角形端部 加上等宽的矩形或使整个宽度成为梯形;而第二种轮廓只能是抛 物线端部接上一段等厚度的矩形或厚度按直线变化的梯形。为了 简化轧制工艺,对于等宽度者,可以将整段厚度轧成梯形,或者 由梯形和根部,端部为矩形的三段直线所构成。这就是说,在实 际的应用上,只能把弹簧的轮廓线设计成近似的等应力梁,见图16o由于结构布置上的原因,汽车上很少采用变宽度的钢板弹 簧,可是关于宽度为梯形的计算公式,在一定假设条
12、件下,却可 以引用来计算多片弹簧。至于等宽度变厚度的单片或少片弹簧, 很早就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对于单片钢板弹簧,不管它具有什么样的轮廓线,都可以根 据材料力学分析小挠度梁的方法,求出它们的挠度、刚度、沿长 度的应力分布以及比应力的公式。例如,对于半椭圆钢板弹簧, 可以分别对几种轮廓线导出形式相同的计算公式,唯其形状系数 各不相同。f = (6)48E/048E/0(8)(8)(9)。=如4W。1 cr =61?前言.钢板弹簧的基本功能和特性(3)1 .汽车振动系统的组成(3).悬架系统的组成和各元件的功能(6)2 .钢板弹簧的弹性特性(7).钢板弹簧的阻尼特性(12)3 .钢板弹簧的导向特性(
13、14).钢板弹簧的设计计算方法(17)1 .单片和少片变断面弹簧的计算方法(17).多片钢板弹簧的刚度和工作应力计算(24)2 .多片弹簧各单片长度确实定(32).多片弹簧的弧高计算(36)3 .钢板弹簧计算中的几个具体问题(43).钢板弹簧的试验(46)1 .钢板弹簧的静刚度测定(46).钢板弹簧的动刚度测定(50)2 .钢板弹簧的应力测定(52).钢板弹簧单片疲劳试验(53)3 .钢板弹簧总成疲劳试验(54)式中:/挠度(变形)。刚度 。根部应力3比应力(单位变形所对应的根部应力)。弹簧根部负荷弹簧长度劭断面中性层到受拉面距离(根部)E材料弹性模数 5形状系数(亦称挠度增大系数)(D等厚度
14、,宽度为梯形形状系数由端部与根部之惯性矩之比所确定:(10)c 3 1c 2/31、片许志-2 + (-in,)而0式中:端部惯性矩1。根部惯性矩(2)等宽度,厚度为抛物线加上矩形端部形状系数取决于矩形段长度与总长之比35=2尤(11)式中 4*,4为矩形段单边长度三角形加矩形宽度整梯形抛物线加矩形抛物线加相切梯形厚度为整梯形厚度为梯形加矩形图16近似等应力梁(3)等宽度,厚度为抛物线和端部及根部为矩形三段组成 将根部的矩形段延长,并比理论抛物线的根部厚度增大一些,是为了减小根部应力,克服这部位由于接触应力和应力集 中导致的早期损坏。图17抛物线和端、根部为矩形组成的变断面簧如图17所示,对这
15、种单片簧进行分段积分求变形,最后 得到的计算公式也具有与上述式(6)(9)相同的形式,但 式中之根部惯性矩与断面系数等,均指理论抛物线根部的断面 参数,即:,。喑小驾V而形状系数_333(12)(12)3 = 4(工5 唐)+ 国(2_/1:).4=且,a3=h3 - h2 3 L这种弹簧的最大应力不在根部,而在整个抛物线区段,所指比应力也如此。(4)等宽度,厚度由三段直线组成为了使轧制工艺和检验方法简便些,可以将上述抛物线区段用直线代替,形成一根由三段直线组成的变断面梁,如图18所示。同样,对这种弹簧分段积分求变形,经整理后,其计算公式也具有与上述式(6)(9)相同的形式。其形状系数:5=1
16、+(2)3(13)21n万+ 4(1月)(1一为(17)2(1,2) _(1-)(1一。)2(1-)其中 a = k . 0 =卜 j =l2 %0 1?%式中/=5为弹簧半长 2按上述式(8)、(9)计算的应力和比应力,均是根部的应力和比应力,但不一定是沿片长的最大应力。当/R/2(2,T)时,最大应力位于(14)的断面上,因为梯形段的断面高度为h.二。一/|)(%4) + 4 ,X111(15)而应力值为2=竽=竽(16)bh;将引值代入式(15)和(16)中之,便可求到沿片长的 最大应力值。将此应力值除以静挠度,便得到沿片长的最大比 应力。计算这种弹簧的应力和比应力时,必须先判断其最大应
17、力 的位置,再按此进行校核。如果必要,还可以利用式(15)和 (16)计算沿片长的应力分布。在根部和端部的矩形段,断面 高度为常数。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对于理想的等应力梁,假设是等厚度 的三角形梁,77 = 0,结果5 = 1.5;假设是等宽度的抛物线梁,4=0 或4=0, 4=4=1,结果5 = 2。它们都可以获得最大的形状 系数即最大的挠度增大系数。对于等宽等厚的矩形梁,3 = 1为 最小值。其它各种轮廓线,形状系数都介于这二者之间。在实际应用上,如前所述,端部必须要有一个矩形段,而根部由于支承座的工艺方便性,也要有一个平直的矩形段,所以实际的变断面弹簧,只能是上述的图17和图18两种轮廓
18、。那么,设计上如何来确定轮廓线呢?从设计的合理性讲,基本 的原那么是使应力分布尽量均匀,也就是尽量接近等应力分布。这里可以引入材料利用率的概念,也就是在相同的最大应力前 提下,采用材料利用率最高的轮廓线。所谓材料利用率,就是 弹簧的单位体积或重量所储存的弹性能与理想等应力梁的单 位体积或重量所储存的弹性能的比值。利用材料力学的公式, 可以导出各种轮廓线弹簧的有关公式,本文从略。显然,图17的轮廓比图18的材料利用率要高。但设计时 还要根据工艺和本钱等等因素来决定这两者之间采用何种轮 廓。即使确定了基本的轮廓之后,就每一轮廓而言,也要合理 地选择尺寸参数,使它获得最正确的材料利用率,才不会造成不
19、 必要的浪费。当然,由于弹簧不仅仅承受弯曲应力,所以还应 综合考虑或计算根部接触应力,端部卷耳应力等等。有时为了 降低接触应力或卷耳应力,就必然地要牺牲一定的材料利用设计时,和其它种类的弹簧一样,除了应力的核算外,还要保证所要求的刚度。对于只有端点和根部接触的少片变断面弹簧,原那么上可以利用上述单片簧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即各片轮廓相同的也就是刚度相等的,按负荷等分的原那么分开单片计算。对于各单片轮 廓不同即刚度不等的,按负荷与刚度成正比的原那么分别计算。 而弹簧总成的合成刚度,都是按并联弹簧看待,为每单片刚度 的总和,参见图190.多片钢板弹簧的刚度和工作应力计算多片簧的计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20、,人们只好把问题抽 象成为一种比拟单纯的力学、数学模型。因为实际情况不完全 符合假设条件,所以计算结果总存在一定的误差。可是,从另 一方面看,由于钢板弹簧的材料、工艺等原因,允许尺寸存在 较大的偏差,因此弹簧各种参数也相应允许有较大的偏差。这 样,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许多计算方法,都能保证一定的工 程计算的需要。当然,长期以来,人们都在不断努力寻求更加 准确即更加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法。实际少片簧展开后等效单片簧图19等长少片簧展开图到目前为止,有两种常见的但却是截然相反的假设,即共 同曲率法和集中载荷法。根据某一种假设,计算多片簧的刚度、 应力以及选择各单片长度等等。或者混合两种假设以及进一步
21、增加一些假定,从而计算弧高以及预应力等等。(1)共同曲率法按此假设,在任何负荷作用下,钢板弹簧所有叶片彼此沿整个片长无间隙地相接触。这样,在钢板弹簧的任何截面上,相邻的叶片都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变化值。如果不计及各叶片由于片厚所形成的曲率半径的差值, 那么,即同一截面的各叶片在任何负荷下都是曲率半径相同,同时其变化值也相同。我们如果将多片的钢板弹簧各片从中心线纵向切开,展实际多片簧开平面,组成一个新的单片弹簧,可以看到,这个展开后的单 片簧的力学特征和做了共同曲率假设的多片簧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就可以利用单片簧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多片簧了。所以, 共同曲率法又可称为展开法。这时,又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
22、法来确立这根等效的单片 簧,即展开成梯形梁和展开成锯齿形梁(又称阶梯形梁)两种。(a)单片梯形梁只要对展开后的单片簧,将其端部总宽度和根部总宽度的 边缘连成一线,就形成一根梯形梁,见图20。这根梁也就是上 述的等厚度、宽度为梯形的单片弹簧,其计算公式(6)(10) 可以用来计算多片弹簧。其中根部惯性矩/。为各片惯性矩之和, 端部惯性矩为与主片等长的重叠片惯性矩之和。当各片厚度即 惯性矩都相同时,二.二与主片等长的重叠片数逐一 总片数当各片厚度不同时,按等效即惯性矩相当的方法来展 开。也就是展开后的各叶片厚度都彼此相同,但必须保证展 开前后各片惯性矩不变,而宽度可以与原片不同。这样,展 开后的各
23、片宽度可以从下式求得:a=% 1 n=a J- 1 n(17)这样求出的应力和比应力,称为根部之当量或平均应力、比应力。并不反映各单片的根部应力、比应力。根据同一截面之曲率半径变化值相同,那么各片所承受的弯 矩正比于其惯性矩;又根据平衡条件,截面上各片弯矩之和等于外力对该截面之矩,可以分别求出各片之根部应力和比应12E力:(18)(19)式中.小必、分别为第左片的根部惯性矩、断面系数和中性层距离。4Z=1还可以求出各叶片应力沿片长的分布:(20)式中.为在距离X处各片惯性矩之和。/=M为所计算第左叶片在处之惯性矩、断面系数。(b)单片锯齿形(阶梯形)梁将多片簧按等效原那么展开成为等厚的单片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钢板 弹簧 性能 计算 试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