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数学上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数学上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例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七年级数学上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例文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教案设计例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谈话引入 最近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还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现在请看老师的这个圆柱形杯子和
2、这个圆柱比较,谁大?这里所说的大小实际是指它们的什么?(生答) 2、提出问题:什么叫体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怎么算的?(生答师随之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圆柱体积的意义。 圆柱的体积到底是指什么?谁能举例说呢? (二)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呢?你会有怎样的猜想?(小组内说说) 2、回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3、教具演示。 (1)取圆柱体模型。 (2)将圆柱体切成两半。 (3)分别将两半均分成若干小块。 (4)动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三)归纳公式。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
3、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三、巩固新知 1、这个杯子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现在这个杯子装了2/3的水,装了多少水呢? 2、完成“试一试” 3、“跳一跳”:统一直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这个公式适合哪些图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1-5题。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教案设计例文2 教学内容: 分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
4、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分配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说明分配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组织活动。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 (1) 学生思考各种放法。 (2) 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 汇报交流情况。 学生口答说明,教师利用实物木棒或课件演示。 第一种放法;第二种放法; 第三种放法;第四种放法; 2.提出问题。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 经过简单交流,学生不难描述其中的原理: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1枝铅笔
5、,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 3.做一做。 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1) 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5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 (2) 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 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体会到,如果把各种情况都摆出来很复杂,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找到数学方法来解决就方便了。 二、教学例2 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体书? 1.摆一摆,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
6、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 2.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4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3.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1) 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结果。 (2) 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 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4. 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52=21 (至少放3本) 72=31 (至少放4本) 92=41 (至少放5本) 说明: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 5. 做一做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想:每个鸽舍飞进2只鸽子,共飞
7、进6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1个或2个鸽舍,所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2、4题。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教案设计例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字母排序的变换问题,并会解决简单的字母变换问题(3个字母排序)。 2、初步体会程度规则对字母排序变换的影响,了解变换的周期性。 教学重点: 简单的字母排序的变换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程序规则对排序的影响。 2、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次序分明。 教学用具: 字母卡片(或数字卡片)、指令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甲、乙丙三位同学排成一列,顺序为甲、乙、丙。 变为丙、乙、甲的顺序。学生观
8、察,并用一句话概括活动的过程。 引入 生:变换前、后两个人的位置。 师:这就是指令,我们通过执行不同的指令可以重新排列甲、乙、丙3人的顺序位置。 二、情境展示,探索新知。 出示A、B、C三张卡片。 ABCBAC 想一想:执行了什么指令?你能概括说明吗? (变换左边两张卡片的位置) ABCCAB 想一想:执行了什么指令? (将最右边一张卡片放到最左边,其余卡片顺次进一格或向右退一格) ABCBACCBA 想一想:这一过程中执行了什么指令?你能描述吗? (先执行指令,再执行)指令) 师:先执行指令,再执行指令记作执行指令序列,所以(3)还可以记作:执行指令序列(1)(2) ABC CBA 尝试填空
9、 ABC (CAB) (ACB) 即执行指令序列 ABC (ACB) 执行指令序列 ABC (BCA) 小结:改变卡片的顺序可以通过执行不同的指令来完成,与指令的序列也有关系。 继续填空,感受“周期性”。 ABC (ABC) ABC (ABC) 学生填完后,说说有什么感受? CBA (CBA) CBA (CBA) 进一步验证。 ABC ( ) ( ) ( ) 三、练习拓展,开阔思维。 执行指令序列多少次。 ABC ABC 寻找指令序列。 BCABAC,可以执行什么指令序列? ABCCBA,可以执行什么指令序列?(根据学生解答分析情况,进入下一环节:这个指令序列可以缩短吗?) 四、我的设计 你能
10、重新设计一种指令序列,连用2次后,把ABC调整为ABC吗? 五、作业。 一个厨师带了一头猪、一条狗和一筐菜过一条河,因为船太小,一次只能带一样东西,但他不在时,狗要咬猪,猪要吃菜,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过河? 三张卡片A、B、C,根据交换右边两张卡片的位置,将左边第一张移到最右边,其余依次向左退一格。 ABC ( ) ABC ( ) ABC ( ) ABC ( ) ABC ( )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教案设计例文4 教学内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寄信买邮票的过程。 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
11、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教学方法: 调查研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说一说。 (1) 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 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出示邮票相关的费用。(课本118页)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
12、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 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4.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 1 ) 不超过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
13、。(课本119页) (2 ) 只用时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 :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读者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 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三、布置作业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硬,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教案设计例文5 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
14、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3、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难点: 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按一定的比把实际距离进行放大或缩小。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P55的图。 2、说说图中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土体放大了?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
15、缩小”。 二、新授 1、教学例4 (1) 出示例4,让学生说说题中要求的按“21”放大图形什么意思?(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2) 学生尝试着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3) 画直角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连成封闭图形就可以了)画完后通过量一量的方式,发现放大后的斜边的长度也是原来的2倍。 (4) 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说有什么变化?(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2、例4的延伸 (1)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的出:A、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 B、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 (2)学生独立画出缩小后的图形,指名投影展示。 3、归纳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4、学生独立完成书P57的“做一做”,交流是怎样思考与操作的,并及时纠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P60练习九第1题,找出图形A放大后的图形。 2、教科书P60练习九第2题。 四、总结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