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通信网(Modem Communication Network)课程代码:05410194学 分:2.0学 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8实验学时:4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概率统计、通信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教 材:现代通信网,毛京丽,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现代通信网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是本专业的选修课 程之一,它建立在概率统计、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修课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通信网的基本构成、基本功能、拓扑结构、运行机理(
2、以语音与数据通信的 过程为例),及路由设计、站址选择、流量计算、交换设备的选择等,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通信网相关 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本课程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使学 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根据网络性能指标的要求,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本课程重视理论与 实际的结合,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现代通信网课程主要介绍了 网以及SDH传输网的网络单元、帧结构、信息流控制及路 由选择。同时介绍了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网络设计中的应用。在这些基本理论的 基础上,侧重于对 网和传输网的网络结构、通信网的规划设计,B-ISDN
3、与ATM等通信网基本 技术方面的讨论,同时介绍了电信支撑网、智能网和NGN网。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如下:课程目标1: 了解通信网及其开展与演变过程与趋势。课程目标2:掌握 网及其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如SDH网络单元、帧结构等;掌握通信网 络设计理论基础和通信网的规划设计;课程目标3:能够进行初步的路由设计、站址选择、流量计算、交换设备的选择等。课程目标4: 了解目前使用得最多的几类网络,如B-ISDN、ATM等;了解电信支撑网的网络 组成,包括7号信令网、同步网、管理网等;了解智能网结构,工作模式,及具体业务。课程目标5:能够通过实验熟悉语音传输的链路实现,对语音传输过程中的信
4、号进行处理和测 试;能够通过实验了解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的逻辑链路,通信协议栈的分层,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 服务实现。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概述(-)教学内容1 .通信网的定义、分类和课程学习要求。2 .通信网的基本功能、通信系统的组成及构成要素。3 .通信网的质量要求。4 .通信网的开展简史和趋势。(二)教学要求1 .掌握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及研究对象。2 .掌握通信网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业务网、支撑网、传输网、交换网、接入网、信令网、同 步网和管理网等(重点与难点)。3 .掌握通信网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组成以及构成要素。4 . 了解通信网的分类和开展趋势。第二章 网和SDH传输网的网络结构(一)
5、教学内容1 . 网的等级结构、长途网及其结构演变、本地网。2 .路由的含义及分类、路由的设置、路由选择。3 .传输媒介、传输链路的概念及其分类。4 . SDH传输网的基本概念、帧结构、网络单元和网络结构。(二)教学要求1. 了解 网网络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变过程(重点)。2. 了解路由及路由选择原那么。3. 了解传输媒介和传输链路的基本概念。4. 掌握传输网的基本概念、帧结构、网络单元和网络结构(难点)。第三章通信网络设计基础(一)教学内容1 .图论的基础知识,路径选择和站址选择的基本方法和概念.2 .通信网络结构设计基础。3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排队系统,如M/M/l, M/M/m
6、(n)排队系统等。4 .网络流量设计基础。(二)教学要求1 . 了解通信网络结构设计基础以及网络流量的设计基础(重点与难点)。2 .掌握基本的可靠性理论基础。第四章通信网的规划设计(一)教学内容1 .通信网规划设计的目的与任务,以及设计的主要步骤与主要内容。2 . 一般中继路由的选择与计算以及数字中继路由的选择与计算。3 .程控交换机的选择原那么、程控交换机话务处理能力的核算。4 .用户线路的构成,配线方式以及用户线路的传输设计。(二)教学要求1 . 了解通信网规划设计的目的、步骤、内容与方法。2 .掌握交换设备的选择以及用户线路的设计思路(重点与难点)。第五章B- ISDN与ATM(一)教学
7、内容1.8- ISDN的产生、业务,B-ISDN的信息传递方式。2. ATM的基本概念,ATM的信元,ATM的虚联接。3. ATM网络结构,B-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4. ATM物理层规范,ATM层规范,AAL层规范,信令的AAL, ATM网络的维护与管理。5. ATM交换的特点、基本原理、结构,ATM交换机的分类与组成。(二)教学要求1 . 了解B-ISDN的基本概念、ATM的基本原理。2 .掌握ATM的网络结构,ATM标准。(重点)3 .掌握ATM交换机的分类与组成。(难点)第六章电信支撑网(一)教学内容1 . No.7信令系统简介,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络结构。2 .数字同步网的基本
8、概念及实现网同步方式,基准时钟源及受控时钟源。3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我国电信网络管理实施系统向TMN演进。 (二)教学要求1. 掌握No/7信令的基本组成及网络结构。(重点)2. 了解数字同步网的概念和同步方式的操作。(难点)3. 了解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我国电信管理网的实施情况。第七章智能网(一)教学内容1 .智能网的产生、标准和结构。2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工作模式。3 .智能网的业务平面、全局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和物理平面。4 .智能网的各种应用,包括INAP操作、被叫集中付费业务(800业务)、记账卡呼叫业务(300 业务)、虚拟专用网业务(6
9、0()业务)、个人通信业务(700业务)。(二)教学要求1 .掌握智能网的标准结构及工作模式。(重点)2 .了解智能网的概念模型和各平面功能。(难点)3 .掌握智能网的基本概念,了解智能网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工程实验1:语音通信实验编号实验工程名称学时类型要求支撑的课程目标1语音通信实验2综合性必做课程目标42数据传输实验2综合性必做课程目标41.实验目的及要求1)通过实验熟悉语音编码的实现过程和原理;2)熟悉语音传输过程中的链路实现;3)掌握无线和有线通信网的信号传输;4)掌握语音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处理和测试。2 .实验主要内容1)语音链路的组网构建;2)语音传输过程的实现;3
10、)语音传输过程中信号的测试;3 .重难点语音传输过程中信号的测试;实验2.数据传输实验1 .实验目的及要求1) 了解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的流程;2)掌握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的区别;3)掌握通信协议栈的分层概念和必要性;4) 了解同层协议的对等关系和上下层协议的适配关系。2 .实验主要内容1)熟悉实验硬件和软件环境;2)协议体系构建;3)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实现;4)自环与广播实现。3 .重难点数据传输网络的组网和构建。注:本课程为专业课,授课对象为大四学生,实验类型主要是综合性实验,均需要提交实验报 告,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和内容,数据的分析以及思考题的回答。实验评价内容和评 分细
11、那么参见附录1。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 标课堂 教学实验上机课程 实践小计第一章概述66讲授课程目标1第二章 网和SDH传 输网的网络结构8210讲授、实验课程目标2、5第三章通信网络设计基 础1010讲授课程目标2、3第四章通信网的规划设 计11讲授、自学课程目标2第五章B-ISDN与ATM123讲授、自学、实验课程目标4、5第六章电信支撑网11讲授、自学课程目标4第七章智能网11讲授、自学课程目标4合计28432注:1.课程实践学时按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列入表格;2.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等。五、课程考核I.课程考核方式包括期末
12、考试、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实验情况考核。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平时作业 及阶段测 试课后完成1015个习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每节课知识点 的复习、理解和掌握度,计算全部作业的平均成绩再按 15%计入总成绩。15%根据平时作业得 分取平均值或结 合平时测试情况实验完成2个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构建通信网 络系统,并进行测试的能力,最后按15%计入课程总成 绩。15%评分细那么见附录1期末考试试卷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 分析题和计算题6大类,以卷面成绩的70%计入课程总 成绩。70%期末考试采用闭 卷笔试。六、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 .现代通信网概论(第一
13、版).解相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 .大话核心网.陈学梁.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七、大纲说明1 .主要采用主要知识点板书的形式,结合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2 .课后共需完成近15道习题作业,以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建议利用网络 教学平台自学相关内容。2017年09月01日附录1:实验考核方式及评分细那么本实验以考查为主,考核的内容包括实验过程的表现(其中包含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 报告的质量等。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提问和现场操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成绩中出勤、预习占 10%,实验过程表现占60%、实验报告及思考题占30%。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节分值考核/评价细那么对应的毕业 要求指标点出勤、预 习10%出勤状况, 预习评价10能按时到勤,遵守实验规定,不损坏实验设备(占 5%);能够预习,并理解实验原理及目的(占5%)。实验过程 60%实验中的表现60按照预设方案操作实验设备、仪表,正确完成实 验(占25%);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占20%);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占15%)。各 个实验在总分中所占权重系数以课时数为标准。实验报告 30%实验报告评价30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实验数据 进行处理的能力。要求报告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占10%);数据准确(占10%);并按要求完成 相应思考题(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