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篇1 余角和补角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运用角度表示方向,并能熟练运算和角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方位角在是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方位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方位角的准确表示。 教学准备:预习书上有关内容 预习导学: 如图所示,请说出四条射线所表示的方位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角经常用于航空、航海,测绘中领航员常用地图和罗盘进行这种角的
2、测定,这就是方位角,方位角应用比较广泛,什么是方位角呢? 二、精讲点拔,质疑问难 方位角其实就是表示方向的角,这种角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描述物体的方向,如“北偏东30”,“南偏西40”等,方位角不能以正东,正西为基准,如不能说成“东偏北60,西偏南50”等,但有时如北偏东45时,我们可以说成东北方向。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例1如图:指出图中射线OA、OB所表示的方向。 (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点评) 例2若灯塔位于船的北偏东30,那么船在灯塔的什么方位? (小组讨论,个别回答,教师总结) 例3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60,南偏西10,西北方向
3、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海岛D方向的射线。 (教师分析,一学生上黑板,学生点评)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4某哨兵上午8时测得一艘船的位置在哨所的.南偏西30,距哨所10km的地方,上午10时,测得该船在哨所的北偏东60,距哨所8km的地方。 (1)请按比例尺1:200000画出图形。 (独立完成,一同学上黑板,学生点评) (2)通过测量计算,确定船航行的方向和进度。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代表发言) 五、布置作业、当堂反馈 练习:请使用量角器、刻度尺画出下列点的位置。 (1)点A在点O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离点O的距离为3cm。
4、 (2)点B在点O的南偏西60的方向上,离点O的距离为4cm。 (3)点C在点O的西北方向上,同时在点B的正北方向上。 作业:书P1407、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
5、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_,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
6、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7、。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
8、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
9、类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图里.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列举:3,5.7,-7,-9,-10,0,-3,-7.4,5.2 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
10、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11、).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
12、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上册 数学 优秀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