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总结概念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准确的说法是: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 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能够转换的。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描述准确的是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ICD-10: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10版;CCMD-in: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研究对象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准确的描述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异常心理 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区别(研究对象是共同的)分类所属分支着
2、重点变态心理学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个体差异和环境影响精神病学临床医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学科 历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注重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准确的描述是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个推论的雏形。关于古代“变态 心理学”的发端,不准确的描述是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相关; 始于公元前400年。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促使用唯物的 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自
3、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 .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基本命题中不准确的是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 的);基本命题中准确的是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 .弗洛伊德推演出的判断弗洛伊德推演出的5个判断5个判断内容1心理动力一力比多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称为力比多(libido)2三个开展阶段力比多自出生到开展结束有3个开展阶段:口腔欲;肛门欲; 生殖器欲3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4、构成;人格结构由本我、自 我和超我构成4人格结构的活动原那么本我一一,快乐原那么;自我一一现实原那么;超我一一道德原那么5防御机制为防止冲突引起焦虑而具有的防止焦虑的水平(压抑或克制水 平)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的是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水平。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有:心理健康的充
5、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开展的 每个阶段;性心理开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开展“固著”; 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 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在性心理开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开展 受到挫折。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与其内涵不符的表述是在性心理开展的每个阶段上,无论接受怎样常见精神分裂症类型类型主要病症或临床表现青春型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开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为特征二、偏执性精
6、神障碍符合“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的是妄想常有系统化的倾向。不符合“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特点的说法是病程进展快速。二、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不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的说法是在6个月内痊愈不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的是在4周6周内急性起病。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共同特点:在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病症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 因;在23个月内痊愈。心境 障碍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关于“心境障碍”,常伴有意志减退是不正确的说法。一、躁狂发作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不包括语词新作。躁狂3主症(躁狂“3高”)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
7、;精神运动性兴奋。二、抑郁发作“抑郁发作”的特点不包括思维中断。抑郁3主症(抑郁“3低”)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 语言动作减少和缓慢。二、双相障碍: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躁狂与抑郁交错发作一一躁郁症)四、持续性心境障碍不符合“持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特点的说法是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神经 症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功能性障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 障碍;自知力充分(完整);社会功能相对良好。其他特征还有: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 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病症;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
8、非人格障碍;各 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病症减轻或消失。不符合神经症的般共同特征的说法是共70%患者无人格障碍。“神经症”的主要类型不包括强迫性意向。易性癖不是“神经症”的主要类型。一、恐怖症(主要为3种类型: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二、焦虑症(2种类型:急性焦虑发作一惊恐障碍;慢性焦虑症一广泛性焦虑障碍)三、强迫性障碍又称强迫症,临床上可分为强迫思维(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动作)两类(病症)。关于强迫性思维,不正确的说法是强迫性意向。强迫性行为不包括强迫性表象。“强迫性行为”包括: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四、躯体形式障碍包括4个
9、亚型: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瘩痛障碍。关于躯体障碍,不正确的说法是有相应的器质性变化。关于疑病症患者,不正确的说法是:不相信他人解释;只信任专家的解释;各种检查的阴性结 果方可消除疑虑。注:选择项似乎有误。五、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的病症包括:易烦恼,易激惹;多梦易醒;入睡困难。应激 相关 障碍一、急性应激障碍二、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受到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之后数月至半生囱出现的精神障碍。三、适应障碍适应障碍是指在易感个性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的反响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 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适应障碍是指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人
10、格 障碍 及性 心理 障碍一、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临床常见3 种人格障碍。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包括内向型人格。关于冲突性人格障碍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亦称攻击性人格障碍;有阵发性情感爆发;有明显冲 动性行为。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的。二、性心理障碍(性变态,临床包括3种类型)心理 生理 障碍心理生理障碍是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有: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一、进食障碍进食障碍不包括神经性消化不良。二、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的类型有:失眠症;嗜睡
11、症;睡行症;梦魇。三、性功能障碍瘴症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病症和转换(躯体)病症为主的精神障碍。 瘴症,多以人格倾向为发病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下产生,病程反复迁移。一、别离性障碍瘴症别离性障碍,又称魔症性精神障碍,是瘴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瘠症性情感爆发。二、转换性障碍三、瘴症的特殊表现形式心理健康概要心理健康 的描述性 定义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心理健康的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 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开展成最正确的状态。”教材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
12、稳定的 状态。评估心理 健康的标 准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必须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因素。正确的说法是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的高低并无显著相关。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认为心理健康可以用二类标准(或从二个维度)去衡量:操作;体验;开展。许又新综合考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统计学标准。通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的指标,被称为操作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开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作为评价指标,被称为开展标准。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作为评价指标,被称为体验标准。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十个标准是由郭念锋提出来的。()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13、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响各不相同。这种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被称为心理活动强度。(二)心理活动耐受力:心理活动耐受力强是指在遇到精神刺激时有较持久的经受力。衡量心理健康水平,从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来判断,被称为心理活动耐受力。(三)周期节律性:心理活动的形式和效率存在自身的变化规律,叫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心理活动周期节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动的效率作为指标。(四)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五)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往往易被周围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波动和思维动摇,有时表现为意 志薄弱。(六)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14、被称为心理康复能力。(七)心理自控力: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控制程度进行调节的能力被称为心理自控力。心理自控能力好的人,往往:不过分拘谨;不过分随便;情感表达恰如其分;行为自如, 言语通畅。(八)自信心:个体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被称为自信(九)社会交往:个体与亲友、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叫社会交往能力。(十)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始终不脱离生存的环境,并随其做顺应性改变的能力,叫环境适应能力 当生活环境的条件改变时,个体试图采用忍耐环境的这种适应方式是消极适应。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心理正常”意味着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这对范畴
15、,是用来讨论心理上“有病”与“没病”的问题的。不正确的说法是心理不健康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不健康不是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 题。个体是否患有心理疾病,咨询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都关心,但关心的动机和目的不同。心理咨询工作关注来访者是否“有病”(精神疾病),是为了选出没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 对象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不健康的人;心理正常的人。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如下的人而进行:没有精神疾病的人;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人;心理健康的 人。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人格障碍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专栏
16、4-2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P288)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的论述中,不包括病因。相关概念的区分心理冲突的两种类型类型特点1特点2特点3性质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相 联系涉及公认的重要生活 事件有明显的道德性 质充其量是心理生理 障碍变形与现实处境没什么 联系或涉及生活中的鸡毛 蒜皮不带明显的道德 色彩神经症性神经症的诊断和评定评定工程1分2分3分病程短程:3个月中程:312个月长程:12个月精神痛苦程 度轻度:可自己主动设法摆 脱中度:靠别人或改变环境 摆脱重度:几乎完全无法摆 脱社会功能照常工作学习/交往轻微 阻碍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显著 下降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回 避社交总分诊断评 定
17、总分=3,不够诊断为神经症总分=45,为可疑神经 症总分26,神经症诊断成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包括:涉及不重要的生活事件;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一般具有神 经症性障碍。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从开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关于健康心理活动,正确的陈述是: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它涵 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开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它是围绕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关于不健康心理活动,正确的
18、陈述是: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不 健康心理活动是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状态;是那些偏离健康常模而丧失常规功能的心理活动; 是对个体生存开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面作用的心理活动。心理 不健 康状 态的 分类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不应当是升学就业时的困惑。从历史开展角度看,造成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与神经症之间界限不清的原因有: 心理咨询活动从一开始就把精神病学中的“神经症”或“神经衰弱”的某些含混病症吸纳为心理健康咨 询的工作对象; 对非精神病、非神经症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咨询心理学没有认真进行过界定; 咨询心理学自身,由于理论观念分歧较大,所以咨询操作的着眼点也不统一。一、用
19、途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分类的模式,我们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的目的,主要包括:限定心理健 康咨询范围、对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咨询方案 的制定和疗效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进行职业培训。分类目的还包括:咨询方案的制定;疗效的评估;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分类的模式,我们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的目的,不包括进行个体心理过程 的研究和探索。二、效度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效度标尺时,不正确的指标是统计学效度(-)病症学效度(-)预测效度1 .对自然开展的预
20、期对心理不健康状态的“自然开展的预期”,包括:心理不健康导致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下降;在三个 月内,局部人有用能自行缓解;不良情绪和行为会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2 .外界干预卜的预期“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是指在心理不健康状态出现后,来自如下方面的支持:亲朋好友;援助机构; 社会福利。(三)结构效度按“结构效度”的理论,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人 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心理问 题定义:“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响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 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响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来访者要被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的条件:
21、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 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 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不泛化)。不符合“心理问题”的界定的是情绪反响已经泛化。不符合“心理障碍”涵义的说法是一般伴有人格障碍。关于“心理问题”,正确的说法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响能在理智控 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我们只要从刺激的性质、反响的持续时间、反响的强度和反响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出发,就可以 区分和鉴别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不属于“心理问题:严重心 理问题定义:“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响剧烈、持续时间长
22、久、内 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界定的表述是: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是较为强烈 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 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关于“严重心理问题”,不正确的说法是持续时间可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神经症 性的心 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分类标准不包括确诊的神经症。心理不健康的3种类型分类刺激性质反响持续时间反响强度是否泛化(即“可 疑神经 症”)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 激发持续1个月或间断持续2个月内心冲突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在理智 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人 格无明显异常不泛化严重心理问题由强
23、烈的现 实因素激发间断或不间断 持续2个月6 个月初始情绪反响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 暂失去理性控制,有时伴有某一方面 人格缺陷充分泛化神经症性心理 问题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恐怖症/焦虑症/强 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的早期阶段专栏4-3焦虑(P303)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说过,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所以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这是因为: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焦虑是 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焦虑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焦虑推动着人格的开展。 S.Freud强调本能和焦虑,他主张从神经衰弱里
24、分出一个特殊的综合症,即焦虑性神经症,不符合他 对焦虑的分型的表述是心因性焦虑。S. Freud强调本能和焦虑,他主张从神经衰弱里分出一个特殊的综合症,即焦虑神经症,他将焦虑分 为几个类型:道德性焦虑;客体性焦虑;神经性焦虑。A. Lewis (1967)基于文献复习和临床实践,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具有如下特点:焦虑 情绪指向未来;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焦虑情绪是一种不快的和痛苦的体验;躯体不适感、精 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A. Lewis (1967)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不具有焦虑情绪是一种欣快的体验的特点。我们把焦虑情绪稍加归并和简化后,焦虑病症主要包括:与处境不相称
25、的痛苦情绪体验;精神运 动性不安;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介于急性焦虑反响与慢性焦虑神经症之间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形式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正确的说法是:精神创伤是异乎寻常的,也就是对几乎所有人都是创伤性 的;事情发生后星期至数月才起病,这种潜伏期是特征性的;称为精神创伤后迟发的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病症是:沮丧;罪反感;易激惹;注意力涣散。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不正确的说法是:是焦虑症的一种类型。不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的说法是情绪发作来得很突然,是不可预测的。符合H. Selye (1956)对“应激”的理解的是:是机体的一种状态,表现为
26、特殊的综合征;是生 物系统里的一种非特异性变化。(教材中未见相应的描述)关于“应激” 一词,正确的说法是:是引起焦虑的各种外在刺激;是机体的一种状态;是外在 环境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教材中未见相应的描述)注:习题263将“是引起焦虑的各种外在刺激” 作为错误的选择项,而习题264那么将其列为正确的说法,在这一点上这两题的答案是矛盾的。符合H.Selye (1956)提出的“应激”的概念的表述是是机体的种状态。(教材中未见相应的描述) 关于“应激” 一词,不正确的说法是“是一种特异性变化”。(教材中未见相应的描述) 焦虑神经症的诊断要点是只要具有焦虑的情绪体验、只要具有焦虑的身体表现。关于“
27、激越状态”,不正确的说法是胭于神经症性的精神障碍。关于“激越状态”,正确的说法是:伴有不快或痛苦情绪的显著精神运动性兴奋;对发作经过不能 清楚地回忆起来;比惊恐发作持久的时间长;与惊恐障碍不同的一种精神状态。“状态焦虑”与“特性焦虑”的主要区别是:状态焦虑起病于成年,持续时间较短,而特性焦虑从 小就开始显露端倪,且持续一生;状态焦虑程度较重,而特性焦虑程度较轻;状态焦虑有明显的 植物神经系统病症,而特性焦虑一般没有植物神经系统病症;状态焦虑以漂浮焦虑为核心,而特性 焦虑的典型表现是处境性焦虑或期待性焦虑。焦虑和抑郁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精神病理状态,在诊断系统中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主要包括: 抑
28、郁症是较高等级,焦虑症是较低等级;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抑郁症,而诊断抑郁症时无需排除焦 虑症;即使焦虑更明显,只要它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就应该诊断为抑郁症。焦虑和抑郁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精神病理状态,不符合在诊断系统中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的说法是 诊断时需要考虑两种情绪状态何者为主,并以主要情绪表现而定诊断。根据J.Mendels等的研究结果,在焦虑与抑郁的关系上,不正确的说法是两者是彼此完全独立的精神 性疾病单元。根据教材中的描述,符合烦恼的内容的说法是对过去的事的后悔和对现状的不满。(教材中未见相应的描述)根据教材中的描述,烦恼与焦虑的不同在于:烦恼主要是对过去的事的后悔和对现状的不满;焦
29、虑几乎完全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恐惧;不管什么事总害怕会出现最坏的结局;烦恼主要表现为对 现状的不满。(教材中未见相应的描述)压力从心理 教材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响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与健学角度 从心理学角度,符合压力的定义的说法是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康 看压力 不属于“适应”概念内涵的情况是保持原有状态不变。假如发生了某个生活事件,在抱怨事件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体验到压力。一、压力的定义二、压力源的种类1 .生物性压力源除了歪曲的认知结构外,其他各项均为生物性压力源。2 .精神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3
30、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三、压力源的测评(-)社会再适应量表关于社会再适应量表,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得分低的个体易患感冒、心脏病、骨质疏松等。社会再适应量表的优点是量表由中科院心理所修订时增加了认知因素。(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日常生活小困扰量表提出日常生活压力小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状况。(三)知觉压力的测评知觉压力测评:可以测评个体认为超出能力的事件;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或慢性压力;可以预 测早期健康问题。四、压力的内省体验漠不关心的心态不会产生压力体验。1 .双趋冲突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称为双趋冲突。2 .趋避
31、冲突.双避冲突当面临两种不利情景如“腹背受敌”时,称为双避冲突。3 .双重趋避冲突 当同时面临两种既有利又有弊的选择时,我们将体验到的冲突称为双重趋避冲突。 压力的一、压力的种类适应 1.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不正确的陈述是适应一般性生活压力的效果不完全是负面的。注:教材(P313)中说:“经历一般单 一性生活压力,对于承受人来说,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因此,习题184似乎有误。符合一般单一生活压力特征的说法是经历某种缺乏以使个体崩溃的,并可以努力适应的事件。 承受一般性压力并适应后,人们通常会: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的经验;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2.叠加性压力我们往往用“四面楚歌”来形容同时性叠
32、加压力。我们往往用“祸不单行”来形容继时性叠加压力。继时性压力是指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我们往往用“飞来横祸”来形容破坏性压力。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灾难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属于破坏性压力的事件是聋|。“失魂落魄”的状态,意味着个体处在灾难综合征的惊吓期。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可推断其处在恢复期。持续期不是灾难症候群(DS)的一个阶段。灾难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恢复 期;康复。二、压力的适应坎农描述了适应压力所付出的生理学代价的特征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这一阶段是搏斗阶段。第一阶 段是警觉阶段
33、;第二阶段是搏斗阶段;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塞利提出的适应压力的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这一阶段是警觉阶段。塞利提出的压力适应三阶段又被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一、压力的临床后果(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病症在应对压力时,反响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这种对压力引发疾病机制的介系统 解释是器官敏感论。(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对压力的响应阶段未来发生的压力事件可能不引起个体强烈响应。1 .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A。认知、评估作用在能正确认识和评估压力的认知情况下,可使压力事件
34、的强度相对降低。拉扎鲁斯认为,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不包括对个性特征的认识程度。面对压力,个体通常会进行如下的认知活动:评估压力对自身的利、弊及程度;评估压力的性质;评估自己的实力;确定自己对待压力的方式。B。调节控制作用认知系统对压力的控制作用是:个体认为自己能否自主地控制和调节压力;个体认为自己能否自主地调整自己的适应行为。面对压力,个体能否控制行为自由是关于行为的白我控制的问题。对局面的控制类型大概有三类: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C。人格的影响作用外控型人格认为命运主宰人的生活。(2)社会支持系统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能使压力的强度相对增加。(3)生物调节系统主要包括神
35、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2 .临床相阶段个体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的处理,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病症是及时型病症。关于滞后型临床病症,不正确的说法是当类似的事件出现时,积存的观念被激活并还原为其原来的意 义。精神活动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不包括经验形成的认知倾向性是不稳定的。精神属性中自我认知方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特征不包括容忍。正确的陈述是: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是由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决定的;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响, 是由中介系统对压力增益或消解后的相对强度决定的。健康健康心理学是试图依照现代医学模式探索健康问题的学科。心理健康心理学是被美国心理学会确认不久的新的分支学科。学 工作领域大致有3个方面:躯体疾
36、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响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疾病控制的管理问题。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心身医学侧重研究的。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一般情况下,躯体疾病患者在住院时不大可能产生的心理变化是感到自己更独立自由。躯体疾病患者一般的心理特点主要是: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体 验和感觉上;时间感觉发生变化;精神偏离正常状态;情绪低落。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诊疗过程中,许多医生只注意从生物学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和
37、康复。从心理学意义上看不妥的说法是套房时通常应先在病房检查病人,之后就地讨论患者的病情。医院中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应包括:医生诊治患者的躯体疾病;医生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辅导。医生如果出言不慎,可使一些有如下倾向的患者产生医源性心身疾病:易受暗示;歇斯底里;神经官能 症。躯体疾病患者伴有透妄病症时,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应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意识障碍会出现在疾病严重时。神经官能症类的病症会出现在疾病迁延开展时。的刺激,都不会导致其遭受挫折。3 .简评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弗洛伊德,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坚定地抵抗宗教思想和支持人本主义思想;用 “力比多”这个生物本能,替代了上帝的意志;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人
38、类自身本能的需求;将人类思想与 行动的驱动权,还给了人类自己。如果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弗洛伊德,不符合实际的说法是强化了 “上帝决定人类生存动机和行为”的理念。 弗洛伊德主义诞生后,遭到了严重的抨击和打压,这种力量主要来自宗教界。关于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批评,属实说法的是主要是对其逻辑演绎式的方法论存有质疑。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依据,不准确的说法是以研究白我概念为主要内容(是以强迫症和瘠病两种病的 研究为基础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开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包括: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基本被所谓“新精神分析”理论 所代替;将注重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 将幼儿期的开展论修正为“
39、终身开展论”。随着现代科学的开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不包括彻底抛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精神分析对病症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实是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以下说法中符合“学科理论替代”观点的是替代”能够是革命性变化(能够是渐进的和革命性的)。(二)行为主义的解释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不符合巴甫洛夫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的描述是通过演绎式的方法(是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的)。依据巴甫洛夫的理论,符合区分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判断的表述是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 征上。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原因的描述的说法
40、是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准确的说法是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关于行为主义理论整合的趋势,不准确的表述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与认知理论潮流的结合(是行为主义 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三)存有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表述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不符合人本主义理论的实质的表述是带有分析性特色的宗教性理论(当前仍然是一种哲学理念)。|不符合人本主义理论的特征的描述是吸收了以往心理学各种理论的合理内核。心理状态: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念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能
41、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合环境,健康地生存开展;能保障人作为社 会实体,正常地实行人际交往;能使人类准确地反映、理解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的描述是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区 分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不包括半标准化区分法。区分方法包括:常识性;标准化;非标 准化;心理学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在常识性区分法中,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关键不包括有无明显躯体反响。常识性的区分方法归纳为4点:(-)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5种非标准化区分区分角
42、度对心理异常的解释1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模2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3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那么的破坏4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点或行为5人指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不属于以“非标准化标准”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主要内容的描述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将心理异常 视为个性心理特征与他人不一致三、标准化的区分(4类判别标准)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实行判别时,不属于“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的表达是伦理学标准。1 .医学标准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实行判别时,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的表述是将心理障碍当做
43、躯体疾病一 样看待。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实行判别时,不符合“医学标准”的内涵的表述是将心理问题与统 计学标准联系起来。2 .统计学标准不符合“统计学标准”对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分析判断的描述是“心理异常”是绝对的,它是一个恒 定的因子。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实行判别时,反映了 “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表述是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 一定成常态分布。3 .内省经验标准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形下,符合“内省经验标准”涵义表述的是病人的内省经验。自知力判断属于李心天关于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标准的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合标准正常与异常心理标准化区分的4类判别标准类别判别标准1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
44、体疾病一样看待2统计学标准以一个人偏离统计学上常态分布平均值的水准判断是否正常3内省经验标准按求助者的内省经验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有主观性)判断4社会适合标准能否按社会认可的方式和道德规范行事,适合环境和改造环境在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合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那么,能够根据 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不属于“社会适合标准”的内容的表述是人能按照白我认可的方式行事。四、心理学的区分原那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那么,包括:主一客观世界统一原那么;心理活动的内在 协调性原那么;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那么。一一判断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的三原那么不符合“心理学标
45、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原那么的说法是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的一致原那么。(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那么在临床上,能够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不符合“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的描述是对“白我”概念的错误认知(双重否认题)。“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是指: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 统一性的丧失。(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那么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那么”的表述是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那么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那么”的内涵的描述是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那么”的内涵的描述是人格类型与心理结构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常见异常心理知/情/意分类病症分类认知 障碍感知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错觉;幻觉:6种幻觉/真性假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 心因性幻觉常见异常心理的分类及病症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的3原那么类别判别原那么1统一性原那么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那么2协调性原那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那么(知、情、意的协调一致性)3稳定性原那么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那么的症 状感知综合障 碍视物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