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通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文化通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案例简介中国文化通论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建立 “文化自信”为思政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和创新问题有所思考,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精神以及 当前的国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与责任感,从而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 文化,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教学案例是本课程的第一讲绪论局部,重点在“了解中国 文化的必要性”。讲授世界人民需要中国文化、西方外国人对中 国文化的认识和肯定等教学内容,通过举例讲解中国一一发现 和创造的国度中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古代中国 文化对世界文化
2、的影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学院;儒家 思想的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等,深入挖掘爱国、文化自信、责任 感、创造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本课程教学的核心德育目标是增强文化认同和提升文化自信,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宗教、科技、文学、哲 学、艺术、教育等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开展脉络和精粹,继承和弘扬优秀 民族精神,如爱国爱民、老实守信、厚德仁爱、坚韧不屈等,加 深文化理解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坚定文化 自信。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文化的概念和范畴1 . 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建设问题(二)教学方法讲授与
3、提问、讨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传统教学与视听资源相结合(三)教学过程课程导入1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文化”的概念和范畴。(先几个听学生的发言,不做评价。最后导入课程内容,那让 我们看看中国和西方对“文化的”界定吧。)2 .讲授:比拟中西方对“文化”的认识和定义。中国“文化” 一词出现很早,西汉时就出现,指的是与国家的军事相对立的概 念,即文教治理的手段。西方“文化”的含义要宽泛很多。西方 最早记载于1510年的牛津词典。19世纪下半叶英国文化学 家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定义,影响巨大。讲 解各种对文化的定义,不同侧重点。3 .导出: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
4、表达,我们都是文化的创造者。我们了解和研究文化,其实主要 是观察和研究人的创造思想、创造行为、创造心理、创造手段极 及其成果。4 .总结:文化的结构四个层次一一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 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5 .提问:同学们举例说说各个层次的中国文化成果有哪些?6 .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认识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最后总结中国文化经历数千年的演化汇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反映了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它的 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明的 结晶。讲解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学习要点一:世界人民的需要。1 .讲授: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受到空前的重视:图文
5、并茂的列 举“孔子学院”、“东方智慧”、“图书博览会”主宾国的作用 和意义。2 .提问:对我国的文化成就知多少?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有哪3 .讲解: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坦普尔的中国一一发现和发 明的国度一书中介绍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四大创造对 世界的影响。列举介绍古代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以及通过“丝绸 之路”向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 界文化名人。讲解儒家思想的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4 .专业知识与思政的融合:通过介绍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 识和肯定,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开展的贡献,来增加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让学生产生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感,并为此必须深入了解
6、中国文化。学习要点二:文化自身开展的需要。L讲授: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 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吃汉堡、穿 牛仔裤、披白色婚纱那么简单,不仅仅是外在形式,而是文化观 念、核心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变化。举案例讲解对文化开展采取的“无选择性”的严重后果,如 以为外来文化都是好的“无选择吸收”(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 式、行为方式),对传统文化采取“无选择漠视”导致的不良后 果。再点出学者提出的中国文化开展的三个阶段:以政治为第一 取向的阶段,以经济为第一取向的阶段,以文化为第一取向的阶 段。5 .提问与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前两个阶段的特点和弊端, 总结前两个
7、阶段的不合理性,自然引出那应该如何开展?6 .总结说明第三个阶段的内涵和价值追求。7 .提问与小组讨论回答: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中国民族文化还能不能继续保持它的独特性,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 以及如何保持它的独特性?8 .专业知识与思政的融合:首先,通过举例讲解、小组讨论中得出的以经济为第一取向 的市场经济转型中“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的追求的种种 危害,让学生认知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善” 等的价值追求重要性,此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其次,通过讨论如何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文化自身开展 的需要,让学生思考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方向,以及实现美好未 来个人要做出的努
8、力。学习要点三,提高个人素养的需要。1 .讲授:从孟子的“四心”善端引入讲解人的品质,人是有 文化素养的,有精神追求的,有道德理想的,有情有义的,“文 明人”要追求高尚,讲究道德,而这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 接受教育和自觉学习取得的。一个文明兴旺的社会,人绝不应当 成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而应当具有高尚情操、丰富知识和无穷 创造力的公民。人有责任推动和引领社会。这样的公民懂得依法 行事,懂得以礼待人,懂得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外在条件创 造性的工作,这样的公民,尊重自己,更尊重他人,享有权利, 更承当义务,善于获取,更善于奉献。要到达这样的高度,仅仅 靠学一点外语,学一点科技是不够的,还要认真
9、了解和学习民族 文化。2 .提问:从个人出发如何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成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型人才?(留做作业)3 .专业知识与思政的融合: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明确认识个人素养和社会文明、国家开展、公民权利与义务、学习中国文 化之间的关系。讨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建设问题1 .讲授:中国文化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巨大开展的阶段。介绍 当代哲学家张岱年的“综合创新”主要思想,“三个综合”。2 .小组讨论回答:中国文化应该如何变,如何建立和开展社 会主义新文化?3 .专业知识与思政的融合:通过第一章文化简介的教学,使 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产生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责任感, 提高更加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文
10、化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积极思考 或投身到中国文化建设和开展的工作中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为国家、社会的开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让自己具有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课后作业:1 .调查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影响还有哪些?2 .结合个人情况谈谈如何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三、案例成效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后学生确立了学习目标,增加了对中国文 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教学效果也很 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开始思考和寻找学习和 未来开展方向。学生个人或小组发言也很积极,也受到学生喜爱, 积极参与发表。四、教学反思中国文化通论课程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多可以
11、挖掘的思 政元素,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民族精神、价值追求、责任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以及厚德 仁爱等个人品德修养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思政元素时要注 意内在联系和表达方式,不能生搬硬套,要讲求教学方法和手段。 今后一是真实地挖掘思政元素,二是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 以启发引导、循序渐进等方法提升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五、特色与创新特色: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开掘 中国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知识传授过程中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道德修养, 形成文化自信,将优良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创新:1.深度挖掘中国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在课程的 各个环节各个章节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进行“立德树人”的 教育。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文 化自信,同时产生建设文化传播文化的责任感,使学生具有明确 的学习目标和方向。2.针对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型单一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教 师的“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运用提问、讨 论、发表等翻转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现场实践教学等多种 方法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表达能力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