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荒漠化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荒漠化的防治.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色荒漠化的防治以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例黄爱萍(宁波姜山中学315191)依据国际上对于荒漠化概念的新说明以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资助的中国荒漠化(土地退 化)防治讨论课题报告中确定的荒漠化定义,荒漠化概念的内涵包括:1)以土地退化为本质;2)与人 类活动相关联;3)以荒漠化景观为标志;4)以脆弱生态环境为背景。因此我们我国的荒漠化类型除 了风蚀作用形成的沙质荒漠化外,还有水蚀作用形成的土质荒漠化和石质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重点 区域除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半潮湿地区以外,也包括南方潮湿地区的红壤丘陵区和石质山区。其中属 于水蚀荒漠化和土质荒漠化的红色荒漠化就是指我们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在人类不合理经济
2、活动和 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背景下,以流水侵蚀为主导作用而形成、以地表消失劣地为标志的严峻土地退 化。鉴于我们我国南方红色荒漠化现象在我们我国现实存在中的客观性、在全球变化中的特殊性以 及在理论概念上的模糊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化讨论。一、南方低山丘陵红色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域宽阔,其范围大体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宽阔的低山 丘陵地区。南方红壤区气候暖和潮湿,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1500毫米 之间,多集中在5-8月份,降雨侵蚀力大,易产生地表径流;年度之间分布也不匀称。局部地区暴雨集中, 频繁、强度大。主要气象灾难有洪涝、干旱、冰
3、冻、大风、暴雨等,尤以“四冷”(冬季冰冻、三月 倒春寒,五月低温、九月寒露风)、洪涝、干旱危害最大。本区丘陵山地广泛分布着一种红色的酸性土壤,称为红壤。红壤风化作用剧烈,土层一般深厚而 粘重。在密茂的常绿阔叶林下的红壤,通常有30-40厘米厚的有机质表土层,土壤潮湿疏松,非常肥 沃。目前这类原生或次生林地已大大削减,大局部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土层较薄,加上垦殖极易发生 水土流失。红壤是我们我国的重要土壤资源,不仅出产粮,棉,油,而且还出产很多重要的林木和经济作物。但 是由于人口众多,经济活动频繁,不合理土地采用,结果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剧烈的水蚀作用,使 得土地退化,红壤暴露,呈现红色荒漠化景观。南
4、方地区人均耕少、单产高,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 造成损失大;红色荒漠化后红壤进一步侵蚀,石质暴露就形成了石漠化,那么恢复原来面貌几乎为 不行能;南方是全国经济中心,重要工农业生产基地。基于以上种种缘由红色荒漠化带来的直接或 间接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要严峻。19世纪60年月以来南方地区荒漠化问题相当严峻,目前荒漠化 面积达19.76万km2,而且还在扩大,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因此,当务之急是找出红色荒漠化的缘 由,进而实行有利措施以恢复和重建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生态体系。二、红色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是脆弱生态环境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冲突的 结果。影响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
5、漠化有气候变化方面的缘由。降雨是产生自然土壤侵蚀的主要动 力。该地区年降雨量降水量大,降雨强度大,对地表侵蚀大。在南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还常常受台 风影响,伴随而来的暴雨和强风对地表冲刷厉害。坡度影响土壤侵蚀速率。南方低山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黄山、庐山、武 夷山、“桂林山水”等,山地面积较大,局部地区地形起伏大,一旦地表植被受破坏,易产生水土 流失。岩性与土壤是侵蚀的物质基础。南方岩性简单,在暖湿的气候条件下岩石风化层较厚,颗粒粗, 岩性松软。南方低山丘陵多为红壤,土壤质地松散,土层浅薄,抗蚀性较弱。此外,台风、地震、山洪爆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难也会引起该地区的荒漠化。除了
6、自然缘由外,不适当的人为活动是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缘由。南方红色荒漠化的人为 因素(下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表:中国南方丘陵山区荒漠化的人为成因类型成 因类型占荒漠化土地的陡坡开垦40过度采伐森林及樵采37不合理的农林耕作措施18工矿交通建设和环境污染5(一)陡坡开垦。南方地区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峻缺乏。20世纪50年月以来我们我国人口快速增 长,80年月中期以后大量的流淌人口涌入我们我国东南部经济兴旺地区,使得人地冲突更加突出。 由于粮食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大面积开垦丘陵山区陡坡,而红壤垦后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肥力下 降,单位面积产量也随之下降。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再毁林开荒,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7、例如在中国 南方红色荒漠化典型地区江西省,人口从1950年的1568万人增加到1991年的3865万人,由于 粮食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大面积开垦丘陵山区陡坡。该省宜春地区,坡耕地面积由50年月占全区 土地面积的L 2%增加到90年月占5. 7%,而以劣地为标志的水蚀荒漠化土地那么从70年月占土地面 积4. 4%增加到80年月占12. 4%o(二)过度采伐森林及樵采。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自然 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远在我们的 祖先从黄河流域大量迁移到南方以前,红壤上遍地是密茂的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们的过度采伐使得 这里森林掩盖率大为下降。目前这类原生或次生林地,仅在广东,云南,广西,湖南,福建以及
8、南岭等 地的深山地区才能见到。以福建长汀县河田镇为例,每户全年约需薪柴4562kg,1990年全镇10843 户居民一年燃烧约5000多万kg。因此,樵采便成为植被破坏导致红色荒漠化发生进展的一个重 要因素。(三)不合理的农林耕作措施。如采纳顺坡耕作方法,会导致大量失水失肥,使地力减退;如实行的 不是精耕细作、合理轮作、合理施肥的耕作方式,而是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那么会破坏土壤结构,降 低土壤抗蚀力量。例如广东南雄县各种经济作物绝大局部都是种在丘陵的坡上,且长期沿用顺坡 耕作习惯,实际上为水土由上而下的流失制造了条件。南雄县水保局作过精确的测量,在月降水 量为416.7毫米的状况下,斜坡梯田横
9、耕,每亩流失表43. 3公斤,但顺坡耕作,每亩冲刷表土 173公斤,是前者的4倍。(四)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和环境污染。近年来乡镇企业的进展,由于缺乏生态、经济、社会、 环境、人口五个效益全都性的全面观点和一系列因地制宜的环境保护措施,因而乱挖、乱采、乱 堆现象发生,加剧了土地的退化。此外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危害工矿四周土地,导致植 被枯萎、死亡,加速水蚀的进展,红壤渐渐暴露,土壤污染,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 修路、建厂、开矿等基本建设造成的荒漠化虽然面积有限,但往往强度极大。三、红色荒漠化的防治及成效南方地区虽然消失了严峻的红色荒漠化,但丰富的水热资源又给荒漠化的治理供应了条件
10、。因 此,南方的荒漠化是一个触目惊心却又蕴含着盼望的现象。对南方荒漠化防治必需留意预防保护和 治理相结合。(一)把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在对南方荒漠化防治的过程中,应加强宣扬,使全民关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护恢复 生态系统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保护和恢复植被,应严禁滥伐林木、对陡坡的开垦、不合理的 工矿交通建设和对土壤污染等行为,遏制人为破坏造成红色荒漠化。其次要从人口、资源、环境协 调进展的高度,乐观开展综合治理,同时要留意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力量。(二)优化措施配置,实施综合防治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优化配置,以基本农田 建设为基础,搞
11、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用。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护坡固沟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要做好幼林抚育、封山护林、育草工作。农业措施:大力进展经济林草,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有方案、有步骤地退耕,促进农业生产结 构调整,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同时在农夫家中进展沼气、改建省柴灶等来削减污染,节省能 源。(三)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划分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分区实施不同的防治对策和治理措施。例如 长江上中游、淮河上游、珠江上游等降水在600毫米以上的区域为重点预防保护区,以保护和自然 恢复植被为主,局部地区实行人工种植林草,同时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因地制宜地科学地兴建各种 水利设施。(四)
12、加强宏观管理和工程管理重点抓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讨论、制定和公布实施;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 系和监督执法体系;搞好全国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建设和监测预报。要加强三个方面的管理:一是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管理。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做 好工程储藏。要做好重点水土保持建设工程论证工作。二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严格实行 工程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三是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运行管理。加强已建工程管理, 充分发挥已建工程效益。明确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划分工程性质。(五)建立一个既防治荒漠化又能促进经济进展的治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我国和地方政府的决策部门、科技部门和基层
13、群众相结合的能实施治理又能进行 管理的体制。主要任务:实现环境保护;适度开发;节省资源的统筹支配和管理,并要组织科技力 气及人力财力对已发生的红色荒漠进行治理,掌握荒漠化扩散,逐步缩小荒漠化土地面积,形成新 型规模效应。近年来,南方红壤区荒漠化治理取得了较大成就。红色荒漠化面积有所削减,各级红壤侵蚀 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殊在重点治理区更为明显,森林掩盖率大幅提升,土壤肥力有较大提高, 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江西省中南部的兴国县为例。过去的兴国县有江南红色沙漠之称,红色荒漠化堪称全国之最。当地存在着这样的说法:“兴 国不治要亡国”,“山上无树,地上无皮,田中少肥,缸中少米
14、,灶前少柴”,“兴国人砍柴要出 国”,可见当地红色荒漠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态的破坏,还严峻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起居。这种状况 受到了党和政府及当地群众的关注,从83年开头,我国先后投资了 3000多万用于兴国县的红色 荒漠化治理。84年兴国开头实施以小流域为单位,以村、镇为作战单位,进行综合治理。在荒漠化 严峻区封山育林、种草,在山上进展花-草-果模式,全面开展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的工作,并实行 “谁山归谁治,谁治归谁有 50年不变的政策,现在治理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并且在农夫家中推行 一家三灶(省柴灶、煤灶、沼气灶)及进展沼气等措施来削减污染,节省能源;对破坏植被的现象 施行“一宣扬、二教育、三放电影
15、、四杀猪”的措施;还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推行猪一沼一 果等生态农业生产方式,从而促进了养殖业、种植业和加工业的进展,目前兴国有一个地区通了沼 气管道,可供当地近200户人家的日用,看来兴国的沼气产业已经开头形成规模,在石油产业消失 危机的现在,沼气产业将得到进一步推广。除此以外,兴国县还留意引进智力成果加快治理步伐, 先后聘请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探究诞生态综合型治理、紫色页岩流失区治 理等具有兴国特色的治理模式。经过综合治理,该县红色荒漠状况大为改观,山地植被掩盖率由治 理前的29%提升到73%,年土壤流失量由1106万吨削减到331万吨。兴国县在生态治理的同时也进 展了经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兴国县也因此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护先进县”、“我国科学进步三等奖”,在2000年还获得全国唯一一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参考书目:1、中国荒漠化(土地退化)防治讨论 UNEP、ESCAP、我国环保局课题组,1998年 2、中国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张学俭、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