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品群文阅读7.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作品群文阅读7.13.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与自然和谐与自我和解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群文联读 奉化区第二中学语文组司徒佳娜【教学目标】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感受诗文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1 ,探究月亮的文化内涵。2 ,探究苏轼钟情于月亮的原因。【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也许我们会马上 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这是诗经中对月亮的吟唱,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李白对月亮最生动的比喻。“举杯邀明月,对 影成三人”这是李白赋予月亮的浪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笔 下清新的月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杜甫一轮思乡明月。月亮,
2、是 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 意象。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以至于 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载体。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苏轼的脚步,探究月亮的意蕴,体悟作者的情怀。二、初读课文,置身诗境1 .找出三篇诗文中写到月的语句,带入自己的情感朗读。记承天寺夜游“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J (皎洁明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永恒)赤壁赋“七月既望”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皎洁)“击空明兮溯流光。”(朦胧)“月明星稀,乌鹊南飞J (明亮历史之月)“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J
3、(永恒)“(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那么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圆 缺盈虚周而复始永恒)“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 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J (永恒 无私)念奴娇赤壁怀古“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J (亲切 朋友一般)1.这些语句分别表现了月亮的什么特点?见上文红字局部三、合作探究,缘景明情在这美妙迷离的月夜,苏轼会友赏月,夜游赤壁,联想赤壁英雄月亮是否又 赋予他独特的感受?请大家自由品读写月的语句,可以结合诗文中其它语句,思考苏轼眼中的月亮又 有了怎样的特点?引发了苏轼哪些感情思绪?大家可以参考这样的句式来表述你的见
4、解(不必局限):透过(相关语句),循着 月,我读出了/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情、理、思)。(学生先自己读、思、写,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展示)例如:(1)透过“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循着富有人情味的月,我感到了 月亮的灵性,读出了作者的欣喜。月亮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 他做伴,激发了他的游兴,因而欣然起行,逐月寻友。(2)透过“七月既望”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循着缓缓升起、 冰清玉洁的月亮,我仿佛看到了月亮银辉浸染下浑然一片的水天,似乎感受到了 苏轼在不辨水月的朦胧中遗世独立的意境。(3)透过“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循着永恒的月,我读出了作者对明 月
5、的羡慕之情,这是作者因自身生命短暂而生的对明月永恒的艳羡。(4)透过“(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那么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循着圆缺盈虚而又永恒的月,我读出了作者的释然,他由变与不变,获得 了人生启示一一月虽有圆缺盈虚,但它始终是亘古不变的月亮,天地万物和我们 都是无尽的。(5)透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 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循着永恒、无 私的月,我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开朗,那种能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美景, 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的喜悦。(6)透过“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循着富有灵性的月,我读出了苏轼对月
6、 的亲近和依恋,这里的月已不再是引诱苏轼外出寻友的明月,而是能和他共饮, 能帮他解愁,能和他一起融于无尽宇宙之中,脱却苦闷的朋友。小结:苏轼笔下的月亮是自然之月,是历史之月,更是人生之月。自然之月让他 在柔和、朦胧中获得超然独立的自由之感;历史之月让他在追忆英雄中心生仰慕 之情;人生之月那么让他在浩瀚无际的宇宙前明白自己和英雄的等同(同样渺小), 让他拥有了一份豁达。苏轼对月的情感寄托,经过感性的心灵沉淀以及理性的深 思熟虑后,升华为对生命的独特体悟,将它化为文字,流露洒脱的胸怀。un 拓展深4师Z合作探究:苏轼为何钟情于月亮?此环节由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教师的引导和提供相关材料很关键。1 .
7、提问:苏轼为什么喜欢选择夜晚出行?可以联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师提供苏轼与月夜联系的诗词。“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闲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J(东 坡)雨后的月夜,市人行尽的时候,正是东坡这位老人单独出行的时候,他只能倔强 地热爱自己孤寂的竹杖敲地的声音了。“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J(临江仙夜归临皋)教师小结:他喜欢夜里出行,因为只有黑夜是真正属于他的,黑夜里有寂静的天 地,有天籁的江声、静风和星光月影,所以最好是驾一叶小舟,消逝自己的残生 于广阔无尽的江海之中。
8、有过诸多惨痛人生经历的苏轼在他后半生的贬谪流徙生涯中,实际上已经被弃绝 在主流的正常社会生活之外,他的生命存在,有一种不见天日,不合法的感觉, 所以他只有时时逃遁到深夜的流水和月色中,在玩弄水月的时候他才流露出童挚 的欣喜和清通的达观之情。2 .苏轼的诗文和思想受庄子影响比拟大,月亮在联系苏轼和庄子的思想的过程 中起到了怎样的媒介的作用?教师提供苏轼与庄子联系的文论。清代刘熙载诗概曾云:“诗以出于骚者为正,以出于庄者为变,少 陵纯乎骚,太白在庄乂骚间,东坡那么出于庄者十之八九J其艺 概也评苏轼词“具神仙出世之姿:苏轼也自诩为“逍遥齐物追庄周二 例如:(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在发出“人间
9、如梦”的感慨后,洒酒酬月, 将胸中的块垒向“江月”倾吐,这与庄周梦蝶,人梦相通有一定的联系。月亮是 联系苏轼和庄子思想的一个无法替代的媒介。(2)苏轼的赤壁赋中,月亮银辉的浸染下的朦胧意境让苏轼产生了 “浩浩 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 感。这与庄子那种精神逍遥的境界相契合。(3)月亮的“卒莫消长”“长终”的特点,让苏轼能辩证地看待“变”与“不变”, “伟大”与“渺小”,“永恒”与“须臾”,用庄子的齐物论来看,这一切都是等 同的,所以不必羡慕月亮,也不必羡慕英雄,在宇宙中,大家都是一样的,一样 的渺小,一样的会灰飞烟灭。所以,好好享受自然的赐予,享受月夜,享受当下。 教师小结:同样悲凉的人生,使苏轼和庄子的精神更契合:都一致认为“人间如 梦”,都崇尚精神的绝对自由。物我两忘是庄子中最重要的思想,无论得失、生 死、夭寿都是相对的,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无差异的,都是大道的物化现象。中国 人信仰天,追求天人合一。当西方人遇到挫折或者不如意,往往会求诸于宗教, 而中国人往往会回归自然,中国人相信自然对人的治愈能力。在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中,与自我和解。【板书设计】自然之月:皎洁、柔和、朦胧、永恒、圆缺盈虚 人生之月:辩证、物我等同一一豁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