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
《《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 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 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 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 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 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 传。戊戌变法失败
2、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戌变法前一 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 是七寻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 “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 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开展起了指导作用。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 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知识积累1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
3、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4 .此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主眼,主要的着眼处。5,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6 .无业游民:没有正当职业的人。7 .言行相顾:言语和行为互相注意,这里指言行一致。8 .征引:引用。9 .行(xing):德行。10 .讨伐:出兵攻打(敌人或叛逆者)。本文是指从道理上进行鞭挞。11 .说法:说教,讲道理。12 .直捷:直截了当。13 .精微:精深微妙。14 .一点不旁鹫(wi):意指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15 .黄包车:上海方言词,一般称人力车。16 .拣择:挑拣选
4、择。17 .妥当:稳妥适当。18 .亵渎(xie du):轻慢,不敬。 19 .淘神:使人耗费精神。20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21 .骈(pian)进:一同前进。 *22 .游思:游离不定的心思。23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24 .杜绝:制止;消灭(坏事)。25,受用:受益。26 .强聒(guG)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考题例析L (2015湖北黄石中考)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B.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C.三月攫花节期
5、间,磁湖南岸,樱花盛开,如云如霞,游人鳞次栉比。 D.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雏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 2. (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你只修改病句。(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2)看到他被雨水浇得像个落汤鸡,大家都忍俊不禁。(3)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4)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平安事故再次发生。解析:1.A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平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成语,并且理解其含义和用 法。2. (1)句改法:把“无时无刻”改成“每时每刻”或“时刻
6、”。(2)把“忘”改成“记得”。(3)句改法:去掉“非常”,去掉“完全”。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 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课文讲解理解主旨这篇演讲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理清结构F题目揭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F题目揭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礼记:“敬业乐群”老子:“安其居,乐其业”一敬业与乐业二(28)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责任心敬业精神,.趣味儿乐业精神.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写作特色1 .引用精彩。引用人们
7、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了 “敬业乐业”的中心。论述“有业”:孔子语录:“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 难矣哉!”百丈禅师格言:“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J证明“有业”之必要。论述“敬业”: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作者认同并提出的观点。引用曾国藩“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 不愿乎其外”为作者“敬业”的论点作结。论述“乐业”,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穿插于论证过程中。格言的引用增强了 文章的说服力。2 .举例丰富。孔子“
8、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曾文正“坐 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及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等。唐朝的百丈禅师每天都必须做事,否那么 他那一天就不肯吃饭。佝偻丈人承蜩(tiao)的故事及比拟法国人和英国人的工作态度都属于事例。当 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同是神圣的职业。3 .语言通俗。作者在引用古籍名言时常用通俗的话进行解释,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 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就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是一位教 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 切
9、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方法。”对“主一无适便是敬”也做了通俗的解释:“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 精力集中到这事头上,一点不旁鹫,便是敬。”有时如话家常,如讲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 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又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 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4 .情境谐调。作者非常注意结合演讲时的情境和观众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 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假设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 演讲最后,
10、“盼望诸君和我一起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把握重点1 . 了解文中出现的“经典”的出处及意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一一论语一一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 很难造就的呀!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一一论语一一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 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主一无适便是敬一一论语一一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自知一一庄子一一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 翼罢了。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一曾国藩一一坐在这座山上,又想着那座山,结果一事无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一一庄子一一做事不
11、分心,精神就能集中。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一一礼记一一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一论语一一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 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一论语一一(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 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2 .怎样深入理解本文中的“敬业”精神?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3 .“合理的生活”指什么?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地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乐趣,而不
12、是一味地发牢骚。4 .有业、敬业和乐业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从行文形式上讲,这三者是并列的关系,但从内容上讲存在着逻辑的先后和意思上的递进关系。有 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和主体,敬业是有业者应持的最基本的态度,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是乐业。这在文中 都有清楚的论述,作者也是将敬业乐业作为人生境界来追求的。5 .提出论点后先论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论述的?提出论点后先论述了 “有业”,提出“有业之必要”的分论点。接下来引用孔子的话证明“无业” 那么无药可救的道理,这是从反面论证分论点。紧接着,又用百丈禅师的故事证明有业的重要性。百丈禅 师是名僧,实际上隐喻了 “有业”可以功成名就的道理,从而论证了分论点。在
13、此基础上得出“百行业 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了 “有业”是做人的根本。在对“无业”的懒人表示厌恶的同时,也 指出了 “有业”者对现在的职业应采取的态度,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在这里,“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只有“有业”,才可以进一步谈到“敬业”与“乐 业”,这样就使论述思维严密,结构严谨,无懈可击。这一段作者的论述思路是:提出论点一论证“为什么”(“有业”的重要性)6 .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作者首先引用朱熹的话解释什么是“敬业”;然后提出问题,即“业”“为什么该敬呢? ”论述这个问题,作者先从两个方面讲道理:一是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方面,一是从 个体生活的意义
14、,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价值(为劳动而生活)方面,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 业没有不是可敬的”道理。接着举例说明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从职业的神圣性质上,没有高下之别,也就 是说不管怎样的职业都应该“敬”,都值得我们去“敬”。最后简单涉及要凭才能、境地选择适合自己 的职业。论述到此,作者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进一步更深入地论述怎样才算是“敬业”,给听众确立 了明确的努力方向。这一段作者的论述思路是:提出论点一论证“为什么” 一论证“怎样做”7 .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作者首先从司空见惯的现象谈起,即从一般人都会发出的叹息“做工好苦啊”谈起,通过分析得出 这样的结论:只要活着就会苦。既然如此,就不
15、如“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苦中作 乐。为什么“苦”中会有“乐”呢?作者列举了四个方面的理由。最后得出结论: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 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人生也就有了意义。论述这一层,作者从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使论述有了针对性,有感而发,更有说服力。这一层的论述思路是:提出论点一摆现象一阐述观点一论述“为什么”8 .经过三个层次的论述,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通过论述,作者得出两点结论:责任心和趣味。在线阅读 电子课文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 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敬业与乐业 敬业 乐业 知识 讲解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