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题汇总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题汇总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题汇总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及资源爱护法案例分析题汇总自考环境及资源爱护法学 2010-12-08 16:24:09 阅读213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案例1:2003年5月7日,农夫杨某等5人(以下简称甲)发觉在其合伙承包的东湖养鱼场内有大量鱼苗死亡。经海滨市环境爱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调查、采样分析后认定,造成鱼苗死亡的缘由是东盛造纸厂(以下简称乙)向东湖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经处理过的有毒氰化物所致。为此,甲向乙提出损害赔偿恳求,乙未予理会。2003年12月,甲向市环保局申请对该损害赔偿纠纷进展行政处理。在市环保局的调解下,甲及乙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事后,甲屡次向乙索要赔偿,乙以各种借口予以推诿
2、,不予给付。无奈,到2005年1月,甲找到市环保局要求强迫执行该协议,而市环保局却回绝了甲的要求。因此,1995年7月,甲以市环保局不履行行政强迫执行的职责为由,向海滨市人民法院提起了以市环保局为被告的行政诉讼。经审查,海滨市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甲不服,来到某律师事务所询问及本案有关的诉论及赔偿问题。问:(1)海滨市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有法律根据?为什么?答:海滨市人民法院的裁定是有法律根据的。因为市环保局进展的调解不属于司法调解,而是具有第三人居中性质的行政调解。甲、乙双方在市环保局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对当事人双方既不具强迫约束力也无强迫执行力。所以甲方不能以市环保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3、2)若甲仍坚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应按照什么程序提起何种诉讼?此类应提起的诉讼有何主要特点?答:若甲方仍坚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应当按照民事诉讼程序以乙方为被告重新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而不是上诉。此类环境损害民事赔偿诉讼的主要特点有:实行举证责任的转移或倒置;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诉讼时效期间延长(环境爱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案例2:凯伦酒店是一家中美合资三星级酒店,该酒店开业半年每天噪声不断,四周居民苦不堪言,纷纷向环保局投诉,经环保部门检测,该店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且未办理“三同时”手续。于是环保部门作出该酒店停业的确定,并要求在停业期间限期治理。及
4、此同时,四周居民和酒店局部职工以酒店噪声超过排放标准为由向法院提出了民事赔偿诉讼。问:(1)凯伦酒店以自己为中外合资企业为由,提出应当享受实惠政策,可以不执行环境爱护法的有关规定,这一理由是否成立?答:凯伦酒店以自己为中外合资企业为由,提出应当享受实惠政策,可以不执行环境爱护法的有关规定,这一理由不成立。因环境爱护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全部的单位和个人。(2)环保部门作出的确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答:环保部门作出的确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因责令停业和限期治理都是人民政府的职权范围,环保部门无权作出该两项确定。(3)法院是否应当受理居民和酒店职工的诉讼?答:法院应当受理居民的诉讼,但不能受理酒店职工的诉讼。
5、因及职工之间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应先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解决。案例3:前进化工厂和惠林造纸厂座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化工厂消费中排放三氯化铁残液,造纸厂消费中排放漂液废水。其排污浓度均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在河水水位正常状况下,两个工厂均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1999年5月该地大旱,河水明显削减,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冲入造纸厂的排污口,两股废水混和后,发生化学反响,产生有毒气体氯化氢,致使在河边劳动的12名搬运工人中毒晕倒。送医院抢救后脱险,受害人为此支付医疗费86000元。经当地环保局对两工厂排污口监测,其排污均无异样(达标排放),排放方式亦未违法。当地环保部门确定对两工厂各罚款6000元,并应12名
6、受害人恳求责令两工厂赔偿受害人医疗费 86000元,每个工厂43000元,两工厂担当连带责任。问:(1)环保局对两工厂赐予行政罚款是否有法律根据?为什么?答:环保局对两工厂进展罚款惩罚无法律根据。因为按照我国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只有行为人的行为违法(2分)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才能赐予行政惩罚。(2)工厂是否应对12名受害人进展赔偿?为什么? 答:工厂应当对受害人进展赔偿。因为:(a)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担当不以行为的违法性为必要前提,行为人的行为不违法,但造成了环境污染损害的,也要担当环境民事责任; (b)环境民事侵权责任的担当实行无过错责任制,行为人虽无有意或过失,但造成了污染危害后果,
7、也要担当环境民事侵权责任(或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案例4:四川省某县一企业建立在农村,其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10分贝,但其前后左右都是荒地,因此没有其他单位和居民受到该厂环境噪声的干扰,只有其本厂的职工受到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当地环境爱护局以该企业超标排放噪声为由,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征收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每月 1600元。该企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局的行政确定。其理由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实行措施进展治理,并根据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根据该法第2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必需有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我企业只满
8、意噪声超标一个条件,不属于限期治理和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对象。结果,法院承受了原告企业的意见,判决撤销环保局的确定。问: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答:该法院对本案的判决是正确的。因为:(1)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必需具备排放噪声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只超标不扰民的噪声不构成环境噪声污染。(2)责令限期治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权限,环保局责令限期治理属于越权行政。(3)对不扰民的超标噪声,不应征收排污费。(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因从事本职消费、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因此噪声对该厂工人造成的危害,不属于环境爱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案例5:农夫郭某在自己
9、承包的土地上挖了一个养鱼池进展甲鱼养殖。某食品的废水排放渠间隔 养鱼池只有50米远。郭某听说食品排放的废水中有很多养分物质,于是萌发了引废水养甲鱼的想法。一天夜里,郭某偷偷扒开食品的排污渠将废水引入自己的养鱼池。第二天郭某养的甲鱼开场死亡,五天内全部死光。经评估,干脆经济损失5万元。郭某认为损害是由食品废水污染所致,于是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关于“造成水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解除危害,并对干脆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人民法院以该案属于环境污染案件,尚未恳求环保部门处理为由,裁定不予受理。问:(1)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合法,为什么?答:人民法院的裁定不合法,因
10、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纠纷可干脆向人民法院起诉。(2)食品是否应当担当赔偿责任,为什么?答:食品不应当担当赔偿责任,因是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案例7:湖南某县村民何某、张某等3人从某市矿务局工厂购回3.32吨装白砒灰的塑料编制袋,并以每吨1200元的价格卖给村民秦某、田某等3人。秦某等3人随即请来帮工将袋子在屋前的小渠中漂洗,在晒谷坪上晾晒。袋中的白砒灰随之进入空气和水中,造成一镇一乡、63个村、12个村民组40户的92人不同程度砷中毒,22437公斤粮食由于晒在坪里面而受污染;含砷量最超群标112倍不能食用;稻田、水渠底泥砷含量最超群标95倍;沿水渠以下10公里的水体中砷含量均超标。何某、秦某等6人
11、怎么也没想到在小区里漂洗塑料编制袋竟然会造成如此严峻的后果。问:(1)何某、秦某等6人应当担当什么责任?答:何某、秦某等6人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当担当刑事责任;(2)何某、秦某等6人已构成什么罪名?答:根据刑法第338条规定,何某、秦某等6人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3)对何某、秦某等6人是否应以共同犯罪论处?为什么?答: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公私财产遭遇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峻后果的心理看法而言,行为人对这种事故及严峻后果本应预见,但由于忽略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到但轻信可以避开。而共同犯罪必需是由有意构成,因此,何某、秦某等6人不能以共
12、同犯罪论处。案例8:位于县城北郊的某化肥厂有一条排放污水的管道通向小河,管道途中有村民张某承包的鱼塘一口。1999年8月26日,张某发觉排污管道有漏水现象,即向化肥厂反映,并要求化肥厂实行措施防止漏水。化肥厂考虑到近期雨水较少,未对管道进展修理。同年9月7日,一场罕见的暴雨持续了3天,待雨过天晴后,张某鱼塘里的鱼全部死光,经济损失21600元。经调查、检验,系管道漏出的污水随雨水一同流入鱼塘,造成水污染致鱼死亡。张某要求化肥厂赔偿损失,化肥厂认为下大雨是自然灾难,往年同期都是干旱无雨,给张某造成的损失是意外事务,不予担当责任。问:(1)化肥厂的理由成立吗?是否应当担当赔偿责任?为什么?答:化肥
13、厂以罕见的暴雨作为抗辩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化肥厂若要以不行抗拒的自然灾难主见免责的话,就必需证明受害人的损害完全是由于自然灾难造成的。而且这种自然灾难必需是不行抗拒的。此外,其还须证明自己在灾难发生时已刚好实行了合理措施但仍无法避开环境污染损害结果的发生。张某鱼塘中的鱼的死亡是化肥厂未刚好实行措施修理从前已发觉的管道漏水,导致大雨发生时污水漏出管道流入鱼塘引起的。其污染损害的发生是化肥厂未刚好检修管道的过错行为所致,化肥厂要求免责的理由不成立,必需依法赔偿张某的全部经济损失。(2)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免责事由有哪些? 答:本案关键在于明确污染环境致损民事责任中的免责事由。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一是
14、不行抗力;二是受害人自身引起的;三是第三者有意或过失所引起的。由以上三缘由造成污染损害的,可以不担当民事责任。案例9:曹某家隔壁房主买来一台榨油机,放在仅及曹家一墙之隔的房屋内,创办对外营业的榨油作坊。榨油机器整日隆隆作响,有时黑天半夜里还开机榨油,振动和噪声使得曹家不得安静。为此,曹及隔壁房主作过屡次交涉,但始终未解决问题。无奈,曹找到市环境爱护局,请其出面解决。环保局并没派人对现场进展检测。振动和噪声使得曹家无法忍受。问:对于这一振动和噪声污染纠纷,曹某可以通过哪几种途径来解决。答:振动和噪声污染纠纷,除了可以通过干脆及污染者协商加以解决外,还有下列解决途径: (1)向环保部门提出恳求,解
15、除危害或者赔偿损失。(2)向人民法院提起解除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诉讼。案例10:2002 年8 月15 日,某环境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在 Z 市现场执法检查时发觉该市A 纺织实业公司(以下简称“A 公司”)未经环保主管部门同意,擅自闲置局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排放的废水中PH 值和化学需氧量分别超过排放标准。 执法人员经调查,查明:1、A 公司经Z 市政府批准于1999 年3 月转制,转制后不再进展消费经营。A 公司将厂区内的厂房、设备等租赁给数家企业运用,收取租金。A 公司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则仍旧由A 公司负责管理,为厂区内的B 公司、C 公司和D 公司3 家有污水排放的企业处理消费废水。A 公司
16、已于2001 年向市环保局领取了排放污染物答应证,有效期自2001 年3 月1 日至2004 年3 月1 日。B、C、D 三公司均未向市环保部门申领排污答应证;2、 A 公司转制后,原来企业的污水排放口标记牌的名称没有变更,同时A 公司负责厂区内公用工程的管理和修理,以及收取水费、电费、污水处理费、修理费和人工费等。Z 市征收排污费通知书上的缴款单位也是A 公司;3、A 公司用其全部的污水处理设施为 B、C、D 三家企业处理消费废水,但并未及该三家公司签定托付处理的协议,也未向环保部门备案。问:本案中违法行为主体是哪个公司,对其应怎样进展惩罚,根据是什么? 答:本案的违法行为主体应为A 公司,
17、A 公司的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属于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施行细则的规定,对A 公司处以罚款。 本案中,虽然消费废水的产生者是 B、C、D 三家企业,但是最终的废水处理和排放者却是A 公司。案中的污水处理设施是属于 A 公司全部并由 A 公司负责管理和运用, A 公司向环保部门领取了排污答应证,并负责缴纳排污费,因此A 公司有义务保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A 公司不经环保主管部门同意就擅自闲置污染物处理设施并超标排放,在主观方面存在过错,并且主观过错及违法事实存在
18、因果关系,因此A 公司应对该违法行为担当责任。 案例11:某河面出现了一条数公里长的污染带,漂移有大量白沫。环保部门经调查发觉,是某纸业公司将大量未经处理的造纸废水及处理后废水混合后排入江中。环保部门对采样过程及该公司两条排水沟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造纸废水的事实进展了公证。环保部门认为,该公司存在有意不正常运用污水处理设施和恶意偷排污水的事实,对其进展行政惩罚10 万元,责令其封死排水沟,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该纸业公司申请进展惩罚听证。由于环保局承受了公证取证的方法,该公司对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及水质监测报告单废水超标的事实没有异议,但提出当时连降大雨,造成污水处理池中水量增大而导致废水外排
19、,应属不行抗力,并非有意不正常运用污水处理设施。环境执法人员认为,气象部门对降雨早有预报,该公司知道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要求无法满意消费须要,应实行限产或停产措施。但该公司在明知后果的状况下,为节约运行本钱,放任污染发生,因此构成“有意”违法。而且,在污染事故发生后,该公司既未进展通报也未实行任何措施,而是任由污染产生,因此应当担当行政惩罚的法律责任。问:以上案例中环保部们惩罚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环保部们惩罚是正确的。关于“不正常运用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认定,国家环保总局曾特地做过说明(环发2003177 号),其中规定排污单位有“将局部或全部污水或者其他污染物不经过处理设施,干脆排入环境”等
20、任何一种行为的,环保部门可以认定为“不正常运用”污染物处理设施。 排污单位明知上述行为可能导致污染物处理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处理作用的结果,并且盼望或者放任该结果发生的,环保部门对该行为可以认定为“有意”不正常运用污染物处理设施。 在上述案件中,该纸业公司“明知”“将未经处理的污水从处理设施的中间工序引出干脆排入环境”可能造成污染后果,为节约本钱而“放任”结果发生,因此构成“间接有意”。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及其施行细则的规定,责令有意不正常运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并且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排污单位限期复原正常运用,并应同时处以10 万元以下罚款。 本案中,由于该公司连续违法排污、排放的废水严峻超标、行
21、为后果严峻,因此可以适用该条款的最高惩罚,即处以10 万元罚款。 案例12:某年8 月20 日,某县环保局三位执法人员未出示执法证件,到原告刘某家豆腐加工厂征收排污费,未找到人,便到其经营的豆腐摊前,要求交纳 220 元排污费。刘以身上没带钱为由要求改天再交。执法人员就指责刘某看法不好,要“修理”一下。一会儿,其中一执法人员拿出一张盖有某县环保局公章的填空式行政惩罚确定书给刘某,上面写着“市场 122 摊位:你单位因拒缴排污费,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现根据某省征收排污费施行方法第18 条第1 款规定,处以5000 元罚款”。刘某不服,于某年 8 月 25 日向某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问
22、:在本案中环保局违背行政惩罚程序的行为有哪些? 答:本案中违背行政程序的行政行为主要有: 1、执法人员在执法时没有出示执法身份证件,是违法的。行政惩罚法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惩罚确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惩罚确定书,行政惩罚确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执法人员假如没有出示证件,便没有权利对当事人进展惩罚。2、本案中执法人员不能因当事人对行政处理提出异议,就以看法不好加重其行政惩罚。行政惩罚法规定:“当事人有权进展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需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展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
23、应当承受。”由此可见,当事人对案件提出申诉意见是当事人的一项法定权利。无论当事人的申辩有无理由,都是当事人行使自己权利的表现。该条第2 款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惩罚”。所以本案中县环保局办案人员作出加重惩罚确定,是侵扰了当事人进展申辩的权利。 3、本案中行政惩罚确定书的内容不符合法定要求。环境爱护行政惩罚方法规定:“惩罚确定应载明以下内容:(1)被惩罚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被惩罚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2)认定的主要事实、证据; (3)惩罚的法律、法规根据;(4)惩罚结论;(5)不服惩罚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 (6)惩罚机关的名称和印章
24、; (7) 作出惩罚确定的年、月、日。”本案中,县环保局作出的行政惩罚确定书,有以下错误:(1)错误填写当事人的姓名。本案的当事人应当是刘某,而不是“市场122 摊位”;(2)没有载明行政救济途径;(3)没有执行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案例13:某市环保局的环境监察人员在对某厂的含油废水处理设施进展检查时,发觉该设施未运行,于是提取水样监测,发觉该厂外排废水中石油类严峻超标。市环保局对该厂依法责令重新运用含油废水处理设施,并处以罚款。该厂承受惩罚,马上重新运用废水处理设施。为防止该厂再次擅自停运该设施,市环保局在施行惩罚一周后,再次对该厂进展了现场检查。检查中又发觉该厂处理设施停运,经监测,外排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资源 护法 案例 分析 汇总 自考 保护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