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说明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履( 鞋子 ) 操(拿 ) 度(量长短 ) 宁( 宁可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译文: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最终没买到鞋。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动身,依据实际状况解决问题。二、阅读缘木求鱼,完成文后问题。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
2、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 说明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涉( 渡江 ) 遽( 连忙 )是( 这儿 ) 求(寻求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涉江者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 )3说明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做代词,代物的:( A、C )做动词用的:( B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译文:这儿是我的剑掉落下去的地方(我的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开展改变,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改变,合适于这种改变的须要。
3、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及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硕大无朋,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慌。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 加点的词说明有误的是(白色的)(鞭打) )于土墙
4、凹凸处( 在 ) 神游其中 ( 想像 )项为之强 ( 僵硬 ) 留蚊于素帐中 (朴实的)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鞭数十(鞭子)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说明一词多义:之 时有物外之趣( 的 ) 昂首观之(它,指蚊子 )心之所向(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 ) 项为之强( 代词,指“昂首观之” ) 观 昂首观之(观看 ) 作青云白鹤观(景观 )以 徐喷以烟 ( 用 ) 以丛草为林( 把 )为 项为之强 (因 ) 以虫蚁为兽( 当作 )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 温故而知新( 旧的 )其 常蹲其身 ( 指自己 ) 神游其中( 它们,指丛草、虫蚁、
5、土砾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存在现代汉语中,请说明它们的意思。(1)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2)怡然自得:心情安逸,自得其乐。(形容安闲开心而满意的样子。)(3)硕大无朋:体主动大的东西。(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4翻译下列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译句: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真都变成鹤了。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译句: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飘舞。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句: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观蚊如鹤(夏蚊成鹤)。(只用4个字)6对选文
6、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神游丛草 (2)神游山林答: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表达童趣。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物外之趣。8什么是“物外之趣”?答:_即视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9“我”能得到很多闲情之趣的缘由是细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答:_“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答:_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衬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妙。12第四段中详细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的句子是答:_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慌。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当是:()表示重复或接着 表示几种状况或性质同时存在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14第一段及二、三、四段的关系是:总分关系。15文章详细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答:_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忱梦想的性格。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1、鹤立鸡群(比方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2、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惶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_ _ _四、阅读三峡,完成文后
8、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兴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说明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略无阙处 ( 同“缺” )夏水襄陵 (涨 )良多兴趣 (实在)属引凄异 (连续)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飞漱其间(冲荡 )晴初霜旦 ( 早晨 )2说明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
9、、由)自非亭午夜分(假如)长:常有高猿长啸(长时间地)巴东三峡巫峡长(长度大)3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假如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假如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盘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山石林木的倒影。(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伤宛转,很长时间才消逝。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答:这两句的意思是:洁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盘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澄澈。“素湍”见浪花之洁白
10、;“绿潭”显潭水之澄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5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风光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6文章为何没有依据“春夏秋冬”的依次来描写三峡的风光?谈谈你的看法。答:文章布局匠心独运。作者描写的是三峡四季的山水景物,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下面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顺水势的涨落而支配。夏天江水暴涨,春冬一帆风顺,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7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及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一样?请将诗人的名字及其诗写出来。答: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8作者描写三峡壮美风光
1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祖国山水的宠爱之情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凄惨生活。)五、阅读以虫治虫答复文后问题。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愿”。1在画线的文段中该停顿的地方用“/”隔开。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2说明加点字。其喙有钳(嘴) 岁以大穰(年成)悉为两段(都,全) 旬日子方皆尽(十天)3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一样的两项是(
12、C )(E )。A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B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C以钳搏 以瓦布之D问塔动之因 其虫旧曾有之E旬日子方皆尽 人皆伏其精练4翻译: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愿”。译文: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愿”。5填空(用原语句填写)。文章一开场就用一个“方”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 “千万蔽地”说明为数众多,用“悉为两段”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终用“岁以大穰”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胜利。六、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文后问题。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
13、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1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北)宋代科学家、政治家。2说明带点的词。患其塔动( 担忧 ) 未布瓦(铺排 )贻以金钗(赠给) 盖钉板上下弥束(因为)人皆伏其精练(同“服”,佩服。)3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钱帅登之 (塔)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匠师)匠师如其言(喻皓) 此易耳 (指固塔这件事)4说明句中文言虚词。于杭州梵天寺(在)贻以金钗(拿)但逐层布板讫(只)5“匠师
14、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是: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6“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答: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讪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心中有数,举重若轻。七、阅读狼,完成文后问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
15、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说明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止有剩骨 (同“只”) 并驱如故 (原来的样子)顾野有麦场(转头看,看见)一狼洞其中 (打洞)2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文:狼也算是够狡猾的了,但是顷刻间双双被杀死了,禽兽的欺瞒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说明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其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代狼) 屠乃奔倚其下 (代积薪)以 以刀劈狼首 (用) 投以骨 (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如) 可以为师矣 (凭借)之 复投
16、之 (代狼) 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间,不译。)久之,目似瞑 (调整音节,无实义。) 又数刀毙之 (代狼)4狼这则故事告知我们什么道理?答: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擅长斗争。5、“屠大窘”的缘由是什么?用原文答复问题。(1分)6、用现代汉语说明下面的句子。(4分)( l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逐( 2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条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7、文章通篇写“狼”,最终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入含义。(3分)作者由“狼”写到“禽兽”,是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更深广地提醒了本文的主题思想。8、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拟多,请写出3个。(3分)9、蒲松
17、龄如何对待狼?你怎样对待狼?(4分)八、阅读论语八则,完成文后问题。1说明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默而识之(记)不耻下问(以为羞愧)不亦说乎(同“悦”,开心) 不亦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学而不厌(满意)人不知而不愠(怨恨、怨恨)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乏而无所得)2“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说明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并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3翻译下列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愧,
18、所以被称为“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学习而不感到满意,教化别人从不感到厌倦,对于我有哪些呢(在我这里有什么呢、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视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5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是编纂、编辑的意思。孔子是我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6说明下列加点的字默而识之( 记 )( 学习所得的东西) 学而不厌( 表顺承)(满意 )必有我师焉(这里相当于“于之”,在这里。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提出)( 方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语文 年级 上期 期末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