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docx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复习范围】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绪论 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方法:总量分析。第二讲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 (或)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度)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境原则: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原则【2(或)的三种核算方法和折算系数;】生产法: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获得,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
2、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按支出法计算,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出口X进口M)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等于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总和。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及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折算系数:名义和实际之比,它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幅度。名义:按当年市场价格核算的实际:按基年价格核算的折算指数=名义实际实际名义折算指数【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及其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总消费+(净投资+重置
3、投资)+净出口(2)国内生产净值()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内新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 折旧额(3)国民收入() 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所获得的全部要素收入的总和。工资+利息+租金+企业利润 = - (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补助金注: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虽构成产品价格,但不成为要素收入;相反,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虽不列入产品价格,但成为要素收入。(4)个人收入()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 - (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 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5)个人可支配收入() 是指
4、一国居民在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 = - 个人所得税【4国民收入核算中恒等式。】(1)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Y):用Y来表示国民收入,即国内生产总值。从支出角度, 把企业库存的变动看作存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Y)等于消费(C)加投资(I),即: Y I 从收入的角度,把利润看作是最终产品卖价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的余额,国内生产总值Y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费C,另一部分当作储蓄S,即: Y 由于: Y,就得到 I S这就是两部门经济 储蓄投资恒等式。 注入量 漏出量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构成及 储蓄 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的主体构成:企业、家庭和政府政府的经济活动是:一方面有政府收
5、入(主要是向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和转移支付)。税收(T0) 政府购买支出(G) 转移支付() 净税收(T): T0-支出角度: 收入角度:(3)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构成 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的主体构成:企业、家庭、政府和对外经济关系。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最基本形式是对外贸易:进口(M)和出口(X)净出口出口(X)进口(M)支出角度:() 收入角度:第三讲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消费函数分析法n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两部门)y (自发投资) 解联立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只要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量,就
6、可得出均衡的国民收入。 (二)储蓄函数分析法n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两部门)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1-)y 解方程组得:n 均衡的国民收入: 【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及变动三部门经济主体:居民、企业和政府。从总支出角度看,国民收入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即: 从总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则包括消费、储蓄和净纳税额(总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因此,加入政府部门后的均衡收入应是计划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总和,同计划的消费、储蓄和净税收之总和相等的收入,即:削去两边的c, 得: 此式即是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的条件 。 有两种情况:一种为
7、定量税:即税收量不随收入而变动,用t 来表示 ;另一种是比例所得税:即随着收入量增加而增加的税收量,用来表示。为简便起见,凯恩斯只讨论定量税的情况。【3.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及其几者之间的关系】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存在着一条基本规律,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 (y) 消费曲线 或 y 线性函数储蓄函数:储蓄:没有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储蓄函数的推导: 设消费函数 y因为 y 所以 (1-)y(线性储蓄函数)其中,
8、(1-)代表边际储蓄倾向。 储蓄随收入增加的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和收入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C)同可支配收入总量( Y)的比值。 C / Y 因 是, a和y 都是正数,因此, 0,所以。 随着收入增加, 之值越来越小,说明逐渐趋近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c)同可支配收入增量( y)的比值。(0S 会导致收入上升M会导致利率上升,L0 :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紧缩性)不能简单地将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作为判断政策是紧缩性或扩张性的标准。而可能是经济情况变动本身引起的。 影响预算盈余的两个因素:财政政策的变动 经济情况本身的变动 充分就
9、业预算盈余:是指在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为使预算盈余成为判断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而提出)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实际预算盈余: 二者相差: t(y) 如果:yy,则, 如果:yy,则,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紧缩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财政政策扩张 意义:消除了经济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向。使政策制定者重视充分就业问题,为政策判断提供依据。【4货币供给和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1)只考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货币创造乘数1 1 或 货币创造乘数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越大,货币创造乘数越小,反之越大 结论:设原始存款来自中央银行增加的一笔
10、原始货币供给,则中央银行增加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扩大为原始供给量的1/ 倍。 意义:货币供给不能只看到央行最终投放了多少货币,必须更为重视派生存款或派生货币,即由于货币创造乘数作用而增加的货币供给量。(2)加入超额准备金率的货币创造乘数2同时考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银行保留超额准备金率实际准备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 如果银行有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率为,即 则乘数为: 超额准备实际上作为漏出,减小了货币乘数。 因准备金不能生利,因此市场贷款利率越高,银行越不愿多保留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率从而实际准
11、备率随市场利率升高而下降.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使用的利率称贴现率(再贴现率再贷款率),贴现率越高,商业银行向央行的借款成本越高,从而会多留准备金,实际准备率会提高,贷币乘数相应变小。 (3)有现金从银行体系里流出去(现金-存款比率)的货币创造乘数3当客户抽出部分现金时,即有现金从银行体系里流出去()的货币创造乘数有超额准备和现金漏出时活期存款乘数为: 有超额准备和现金漏出时乘数将变得更小。(4)考虑非银行部门持有通货基础上的货币创造乘数4(扩展的乘数)w 存款扩张的基础: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 基础货币H(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可派生出货
12、币 基础货币量(H)所引起的实际货币供给量M (指狭义的货币供给M1 )增加的倍数,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扩展的货币创造乘数:H + M1=通货+活期存款(它是最狭义的货币供给量定义) 通货+ D活期存款总额小结(货币创造乘数): 1、只考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货币创造乘数: 1 2、同时考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的货币创造乘数: 3、加入现金-存款比率的货币创造乘数: 4、扩展的货币创造乘数:【5货币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和运用。】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有:再贴现率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率 再贴现率政策: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所付的利息率就称贴现率(再贴现率)政策有:变动
13、贴现率,变动贴现条件。如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会诱使银行增加借款,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反之。 商业银行作为紧急救援的手段,弥补临时准备金的不足 是不具有主动性的政策,要诱使,作用有限,不常用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如经济萧条时,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如经济过热时,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法定准备率: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在经济萧条时,为刺激经济的复苏,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下降给银行带来了多余
14、的准备金,使他们得以增加贷款;这样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将发生一轮一轮的增加,最终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降低了利息率,刺激了投资的增加,从而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可以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方法减少货币供给,以抑制投资的增加,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时滞性,作用猛烈,一般不会频繁使用第七讲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含义、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净出口)。 影响因素:价格、收入、预期、政策等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反映社会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相关关系。即:总
15、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位置、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既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不同变动情况。因此,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变动越小;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小,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变动越大。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利用模型):在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是一个常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时,和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因而,对应于每一个特定的价格和曲线都会有一个交点,即均衡的收入(产量),这样用图形可推导
16、出总需求曲线. 【3三种性质的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1)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古典总供给曲线之所以是垂直的,理由有二:一是古典学派假设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使得实际工资(WP)总是处于充分就业所应有的水平,从而产量也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二是古典学派研究经济的长期状态,而在长期中,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被认为是具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调整,使得实际工资(WP)总是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从而总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垂直线。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考试 重点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