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docx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从学校教学的层面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整合是一个符合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高度抽象的学科、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简洁的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深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于理解数学。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图形直观、动画直观、声音直观、模像直观等多种直观形式满足教学之需,收到单
2、纯语言讲授所不可及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还可以在交互中实现直观,更好的展现数学的思维过程,要学生领会和实现数学化的表达方式,随后,便可以引领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海洋中的知识瑰宝。一、信息多媒化,教学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它把形、声、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它可看、可写、可听、可操作,脑, 眼、耳、口、手并用,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它声、像结合,具有一定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在动画和游戏中进行各种练习,教学效果会有质的提升。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灵动
3、地展示出移动的方向和格子数,关键处以闪烁形式出示,学生思维火花也一下子被激发,很快学生就能算出平移的距离,而且可以利用多处的标志点来算。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一)信息呈现多媒化。信息技术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一张嘴,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信息多媒化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二)信息流通网络化。在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环境下,信息具有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
4、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因材施教、协作学习、分层导学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加之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并具有交互性强等特点,可以克服传统班级授课整齐化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性的个别化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组织和管理,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信息反馈多样化。信息有声音、图形图像、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信息流通具有实时高效,信息传输具有异步、同步等特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反馈形式单一、过程曲折、速度缓慢。促进了师生交流的形式多样化,信息反馈及时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现代信息技术可根据教学的需要,
5、把有关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整体与部分,外表与本质之间进行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事实的联系、教学规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细致地进行观察、理解、分析,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作用。例如“圆的认识”是教学中的难点,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荧屏上从闪动的一个点 (圆心)开始,顺时针方向闪动出圆周,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 “圆就是在平面内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具体、形象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在教学中,
6、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在教学 “相遇问题“时: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等于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于是我利用课件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5分钟,有5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
7、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情感需求。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静态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单调、枯燥。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变静为动,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
8、,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 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三、数学实验,揭示规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不断探究数学规律。动态直观演示是漫画式的,并没有严格的论证,只能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提出猜想,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就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交互特点,进行控制性数学实验,这种实验是非漫画式的,符合准确的数量关系,初步具有数学专业化的特点。特别是“几何画板”工具,师生都容易操作,在课堂上就
9、能实现实时动画效果,能动态测量线段长度,角、面积、周长的大小,通过拖动能方便地改变图形形状,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四、总结评价人性化,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开放的多主体的人性化评价,如同学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点评等丰富的评价方式。而要将多样化主体的评价比较清晰完整的表达出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达到事半功倍作用。每个综合活动结束后,为了体现评价的既人性又真实,就选择在校园的局域网上进行网上评价。让学生在相应的栏目上给 同学评价,给
10、涂上红色。由计算机分项目统计出 每一位学生的得情况,以红多者为优,为保护学生隐私,每位学生只能看到自己的评价情况。最后教师给每位学生打印一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放入成长记录袋之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这样人性化的评价,教师工作高效,学生心悦诚服,激励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合作意识更加强烈。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使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现实,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由原来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综合活
11、动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猜想探究验证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师应考虑如何有效利用计算机软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有力工具。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以及变化无穷的动人效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情境。不仅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分析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有机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利用多媒
12、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取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初步探究的基础上,充分体验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道理。再让学生合作探究,把从不同方面寻找的方法展示出来。图1利用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转动的画面,再加上赏心悦目的音乐,直观形象地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1
13、80,再进行平移等一系列画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关系,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图2和图3生动直观地显示剪、拼、旋转过程,活跃了课堂氛围,创设了美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很快得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呈现过程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使它显得深奥难以理解,而减缓难度的方法是化抽象为直观。学生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弱。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抽象知识简单化、具体化
14、,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认识射线、直线”时,很难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定义,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可使问题迎刃而解。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条线段,闪烁线段的两个端点,然后向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再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这样,学生在直观的动画、美妙的音乐中理解了射线和直线的含义。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揭示规律多媒体技术既能通过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信息、呈现思维过程,又能通过图像的变化把静止不变的图形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形象地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及知识间蕴含的数学规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更快
15、、更准确地把握学习重点。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时,为突破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这样的环节:先出示4捆零5根小棒表示45,再出示3捆零8根小棒表示38,这时画面显示整捆对齐整捆,单根对齐单根;接下来动态演示:把13根小棒中前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其余3根单根的仍保留在单根处,这样的演示过程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满十进一”这一很难理解的概念。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巧设练习,巩固新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要通过一定的巩固练习来实现。因此,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设计多角度、多层次、大容量、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变
16、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教师应争取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带有娱乐性的练习,轻松地巩固新知。例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运用多媒体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反馈练习时,先依次出示一组练习: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多数学生都能准确判断。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一组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组角的大小。(如图4和图5)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越长,角越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可在屏幕上展现一个角,动画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小学 数学 中的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