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docx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周美娥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能否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是衡量教育是否面向未来社会发展而积极变革的重要依据。.其实所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在日常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的自然。在这里,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现代网络信息教学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已经由讲台走向幕后,从传授给学生知识到转变为帮助学生加工知识,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因此教师不仅仅考虑如何把交互网
2、络引到教室,而是要把交互网络同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会创造出全所未有的教学价值。要据我们以往的实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授课。它是信息技术用于学习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初级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从最初的利用Autherware有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演示,到后来的利用Powerpoint或FrontPage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的演示文稿或课件,形象地传授知识,而且信息即时传递和反馈,这样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工具,实现了以往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但它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式学习的培养。 2、课堂互动
3、。由于网络的交互性能特别强,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可通过语言的对话,学生电子举手,电子板书来实现师生之间的讨论和经验交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们经常将同学的习作输入电脑,然后通过投影仪投到大屏幕、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处可用文字效果进行修饰,不妥之处可以加下划线。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可用文字效果进行修饰,不妥之处可以加下划线。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对字、词句、标点进行评议,方便地进行删改,这样扩大了交流范围。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还可以展播学生的优秀作业和优秀电脑作品,也可监控学生的操作情况,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呼叫器来表达找一名计算机操作比较好的同学坐在教师机上(教师机带投影)与其他同学听我指令进行操作。
4、比方讲到word文档编辑时,我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让他们输入近100个汉字。然后分步讲如何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设置背景颜色。学生一步一步跟上口令操作,不太明了的可以看投影幕上演示性操作。这样教师更容易了解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向是被老师扶着走路一样,虽然步履蹒跚但满怀兴致,对知识不是停留在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掌握的更扎实!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所以在练习文档的润色时,讲明若有比
5、较好的作品,将会打印出来以作鼓励。这样事先给予刺激,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马上加以表扬和鼓励,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学生间的协作。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通过同学之间或师生间的协作交流来完成教学过程。例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去动物园时,事先老师将学生分成六人一小组,并要求记录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回到学校后,老师请学生分工搜寻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爬行动物、鸟类动物、动物和环境、动物的自我保护等等,并制成网页,使学生间的学习得到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
6、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吴良平教学相长,领悟精神,整合教材资源1、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培养合作精神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它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对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
7、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水平较高,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这些学生往往会觉得吃不饱,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1)每个班均匀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小组一个组长,在上机座次上,同小组相邻。分组依据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进行优异结合。(2)组长与教师有优先的交互权,组长的职责是辅导本组同学,组长是水平较高,接受速度快,热心帮助同学的人,而组长的产生主要依据是完成作品的速度与质量,组长任用是动态的。(3)分组教学主要面向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获帮助的机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在教 中的 应用 心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