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习题及答案详细解答.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习题及答案详细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习题及答案详细解答.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专题习题受力分析例1 如图6-1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其接触面光滑,及程度面的夹角为,若A、B及程度地面的动摩擦系数都是,用程度力F推A,使A、B一起加速运动,求:(1)A、B间的互相作用力 (2)为维持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力F的取值范围。 分析及解:A在F的作用下,有沿A、B间斜面对上运动的趋势,据题意,为维持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时,A处刚脱离程度面,即A不受到程度面的支持力,此时A及程度面间的摩擦力为零。 本题在求A、B间互相作用力N和B受到的摩擦力f2时,运用隔离法;而求A、B组成的系统的加速度时,运用整体法。(1)对A受力分析如图6-2(a)所示,据题意有
2、:N1=0,f1=0因此有:Ncos=m1g 1 , F-Nsin=m1a 2由1式得A、B间互相作用力为:N=m1g/cos(2)对B受力分析如图6-2(b)所示,则:N2=m2g+Ncos 3 , f2=N2 4将1、3代入4式得: f2=(m1+ m2)g取A、B组成的系统,有:F-f2=(m1+ m2)a 5由1、2、5式解得:F=m1g(m1+ m2)(tg-)/m2故A、B不发生相对滑动时F的取值范围为:0Fm1g(m1+ m2)(tg-)/m2例2如图1-1所示,长为5米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直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米的两杆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它钩着一个重为12牛的物
3、体。平衡时,绳中张力T=分析及解:本题为三力平衡问题。其根本思路为:选对象、分析力、画力图、列方程。对平衡问题,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往往可采纳不同的方法,如正交分解法、相像三角形等。所以,本题有多种解法。解法一:选挂钩为探讨对象,其受力如图1-2所示设细绳及程度夹角为,由平衡条件可知:2TSin=F,其中F=12牛将绳延长,由图中几何条件得:Sin=3/5,则代入上式可得T=10牛。解法二:挂钩受三个力,由平衡条件可知: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均为T)的合力F及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两个拉力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如图1-2所示,其中力的三角形OEG及ADC相像,则: 得:牛。心得:挂钩在细绳上
4、移到一个新位置,挂钩两边细绳及程度方向夹角仍相等,细绳的张力仍不变。例3 如图212,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下滑,则M和m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错解:以m为探讨对象,如图213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N、摩擦力f,如图建立坐标有再以mN为探讨对象分析受力,如图214,(mM)gsin=(Mm)a据式,解得f=0所以m及M间无摩擦力。分析及解:造成错解主要是没有好的解题习惯,只是盲目的仿照,好像解题步骤不少,但思维没有跟上。要分析摩擦力就要找接触面,摩擦力方向肯定及接触面相切,这一步是堵住错误的起点。犯以上错误的客观缘由是思维定势,一见斜面摩擦力就沿斜面方向。归结还是对物理过程
5、分析不清。解答:因为m和M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可以将(mM)整体视为探讨对象。受力,如图214,受重力(M十m)g、支持力N如图建立坐标,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x:(M+n)gsin=(M+m)a 解得a=gsin沿斜面对下。因为要求m和M间的互相作用力,再以m为探讨对象,受力如图215。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因为m,M的加速度是沿斜面方向。需将其分解为程度方向和竖直方向如图216。由式,解得f=mgsincos方向沿程度方向m受向左的摩擦力,M受向右的摩擦力。例4 如图2-25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一样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及下面小球B的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分析 专题 习题 答案 详细 解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