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口问题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 左东奇文章来源: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一、考情解读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既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又对地理环境造成影响。协调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知识与材料巧妙结合,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城市人口增长与迁移”,四川文综卷“城市与乡村人口变化曲线分析”,江苏地理卷“城市内部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分析,三大类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分析”,海南地理卷“世界移民趋
2、势”,上海地理卷“我国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人口流动与原因,人口数量与环境诸要素关系模式图“等,题型多样,内容广泛,渗透新课标、新课改的精神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体现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项基本能力的要求。二、知识精析本专题主要内容是人口再生产与其分布,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迁移。高考试题多以相关数据、图表、统计图并以资源、环境问题等材料切入。.人口增长问题 当今世界存在两大人口问题,即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资源短缺和人口负增长引起的人口老龄化,两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需结合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成因与地区分布等进行掌握。()人口再生产类型。 随着社
3、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再生产类型会沿着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的方向转变。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特别提醒:在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时要注意过渡型的自然增长率要大于传统型而小于现代性;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为正值(人口总量增加),也可为负值(人口总量减少),也可为(人口总量最大).()人口增长过快与其引发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的实质是人口增长超过了某国家或地区的合理环境容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由此而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太大,人均资源短缺,生活贫困,就业困难,持续的环境压力,影响社会稳定等。需采取的对策是:实行计划生
4、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经济解决贫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口增长过快的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最明显。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的绝对量大,人口总数增加快。()人口增长过慢与其引发的问题。 人口过慢增长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保障费用高,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最明显。一个国家或地区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或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就认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表现出五大特点: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地区差异明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环境人口容量与人
5、口素质()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资源(首要因素)、科技、地区开放程度、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全球环境容量在亿左右或略多一点。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亿左右,合理环境容量为亿人。()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形势、文化传统、科技伦理),自然环境(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自然灾害等;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影响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人口迁移与环
6、境()人口迁移的分类。按地理范围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农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产生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别,产生迁移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家庭婚姻等),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迁入地:可以改变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也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中国人口迁移。重在掌握世纪年代中期
7、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对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影响,尤其是因迁移引起的民工潮问题“民工潮是我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形式“。我国民工潮出现的原因:农村剩余劳力多,经济收入低,生态环境压力大,文化落后,城乡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体制改革与国家户籍政策的解放等。我国民工潮流动趋势:方向上主要表现为从山区到平原,从农村到城市,从贫困区到发达区,其中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河南等中西部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出地,而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民工潮对城市的影响: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活跃了市场,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但同时也导致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城市规模扩大
8、,城市环境压力加大,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问题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民工潮对农村的影响:有助于加强农村与外界的经济联系,提高农民收入和文化技术水平,有助于改善农村经济环境,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耕地抛荒,粮食减产,出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妇老农业”问题。特别提醒:“妇老农业”。由于以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为主的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务农人口以老人和妇女为主,该现象称为“妇老农业”。“留守儿童”。在外出务工、经商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只能由祖辈照顾,子女缺乏
9、父母监护教育,称留守儿童。三、重点关注.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应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并结合各类型所处的历史时期、表现特点、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来判定,如自然增长率同样很低的原始型和现代型,原始型表现为人口寿命短、自然增长率波动大。我国应为现代型。.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自然增长率很低,但该地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由机械增长引起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前者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与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强调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
10、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后者强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最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低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金字塔的判读。人口金字塔是一种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示。图形以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横坐标则以纵轴为界,左右分别表示各年龄组的男人、女人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百分比。由人口金字塔可明显看出人口年龄构成的三种类型:增长型、缩减型和静止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金字塔属于增长型: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低。发达国家的人口金字塔多属于缩减型或静止型:人口增长缓慢,甚至零增长、负增长,普遍面临人口严重老龄化问题。四、典型题例例 (年高考全国
11、文综第题)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题。年年年总人口(万人)岁()岁()岁与以上()()该城市自年至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该城市是 南京 深圳 西安 沈阳解析:第小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与人口增长类型。读该城市人口资料,可以看出该城市人口总数增加很快,岁和岁以上人口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岁人口所占百分比增加速度快,该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应该为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第小题考查人口增长的原因和人口迁移相关知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增长迅猛,深圳
12、是一个典型的因经济原因而形成的移民城市。答案:() ()例 (年高考江苏地理卷题)下图为“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题。()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山西 江苏 新疆 黑龙江解析:第小题,首先调用我国人口迁移相关知识。世纪年代中期以后因经济原因我国人口迁移方向是由不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内陆到东部沿海地区。再观察迁移示意图与图例
13、,结合题干说明“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 第小题,江苏矿产资源贫乏,可排除;山西、新疆、黑龙江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比较示意图中三省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黑龙江省迁出人口数大于迁入人口数,为人口净迁出区,可排除,得出正确答案为。答案:() ()例 (年高考上海地理卷第十一题)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人量最大的是 地
14、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 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 地区与 地区。()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 地区与 地区向 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解析:第小题和第小题是关于我国四大地区人口迁移的问题,题意新颖。根据各地区之间迁移数据即可得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净迁出量最大的是中部地区,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由于经济原因,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经
15、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劳务输出是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流动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第小题,该题通过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说明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是相互制约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资源储量持续下降,在传统生产方式下工业产值呈先升后降模式,社会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工业的产值比重下降,环保力度加大,污染排放减少,治污量增多,环境污染程度减轻。答案要点:()东部 中部 中部 东北 ()西部 中部 东部 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