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状况与研究.docx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状况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状况与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 要:农村是社会的基础,农民是社会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是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支持“三农”是农村金融的天职。随着城乡金融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金融二元结构特征日趋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一个主要的结构性矛盾。随着“工业反哺农业”时代的来临,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薄弱环节的农村经济,面临着大好发展时机。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金融 融服务 构架 特征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194-03 一、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构架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
2、断发展、壮大,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除原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之外,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农村金融即是薄弱环节又是最具活力的区域。 (一)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信社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不仅关系自身长远发展,而且关系地方经济特别是“三农”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农村信用社总体经营状况。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部分省份,农信社已经成为省级第一大金融机构,特别是经过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所取得的效果可以概括为“四增一降一落实”,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增
3、强,资本金总量显著增加,不良贷款比例大幅下降,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贷款的处置清收工作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增强。 2.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一是经营实际与合作金融的本质脱节。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载体,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合作金融的基本特征,即国际公认的“罗虚戴尔原则”,由于合作社性质和职能的变化,可以看出其在农村金融的地位越来越像商业银行在农村的附属机构,而非理论意义上的非赢利性质的合作金融组织。二是管理模式模糊不清。农村信用合作社多年的改革,主要经历了三种模式的管理体制。一种是由农业银行代替人民银行对信用社管理和领导,第二种是将信用社划归地方政府领导
4、,第三种是信用社自成系统,上有中央机构,中有系统管理,下有自主经营,直接受人民银行总行和人民银行各级机构领导。我国现在的农村信用社管理结构模糊不清,不是上述三种模式的任何一种,但又存在三种模式任何一种的影子,即国家在管,各省也在管,可都不是有效的管理。三是法人治理结构不能有效落实。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却存在诸多问题,权利制衡机制缺乏。 (二)中资全国性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整合,农村金融业务持续萎缩 自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以后,国有商业银行在降低成本的驱动下,实施逐步撤离农村市场的策略,本着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纷纷
5、将业务向大中城市转移。在“商业化”转化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更加注重集约化经营,不少县域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大量撤并,纷纷撤出农村市场。其中,农业银行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发生改变,农村金融主导地位弱化。作为商业银行,农行从追逐利润最大化原则出发,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发生了变化。目前农行业务经营范围与其它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无异,长期保持的农村金融主导地位正在逐步弱化。从全国来看,1999年以来四家中资全国性商业银行从农村逐步撤出,基本取消了县一级分支机构和放款权,截止到2007年,共撤消了33000多个县级以下营业网点。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及县以下区域的分支机构在数量上减少的同时,各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源
6、配置上,将内部的人才、资金、技术装备等不断向金融资源聚集的城市转移;在管理机制上,经营重心城市化,核算单位上移,基层营业机构及县支行的贷款审批权限和财务权上收,在业务对象上,将重点放在开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上,很少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 (三)农业发展银行服务品种单一,影响有限 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足,业务单一,政策性金融作用有限。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由于其市场定位、资金来源等局限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贡献有限。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资金应主要来源于财政无偿拨款和有偿贷款。但由于财政拨付资金有限,且常常不能按时到位,农发行实际上不得不主要通过向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和向中央银行
7、借款来筹集资金,使筹资成本上升,与农发行的优惠贷款形成了巨大的利差缺口。按照国际惯例,这个缺口应由财政补贴,但至今我国政策上没有这个规定,而是要求农发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这就使农发行举步维艰,根本无法承担起农村政策性业务的重任。原来规定农发行对农业提供基本建设和开发性贷款,由于农发行无力顾及,又划归农业银行经营,目前农发行只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据调查,部分地区农业发展银行在非农副产品主产区不设支行,委托农业银行或信用社办理,即使在农副产品生产区设立支行,但在县以下农村也不设立机构,业务实行委托代理办法。在业务上主要经营粮棉油等收购资金的封闭
8、管理,其他支持农村经济开发等多种专项贷款已经停止,资金使用量极度萎缩。 (四)邮政储蓄银行吸纳农村金融资源与支持农业发展功能不匹配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年3月6日正式成立,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经过几年的发展,邮政储蓄银行已形成了以本外币储蓄存款为主体的负债业务;以国内、国际汇兑、转账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保险及证券业务、代收代付、代理承销发行、兑付政府债券、代销开放式基金、提供个人存款证明服务及保管箱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中间业务;以及以债券投资、大额协议存款、银团贷款、小额信贷等为主渠道的资产业务。邮政储蓄银行依托邮政网络优势,按照公司治理架构和商业银行管理要求,
9、不断丰富业务品种,不断拓宽营销渠道,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农村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在许多地区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吸纳农村资金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受其成立时间较短、业务发展还不完善等因素影响,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支农、惠农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五)民间融资农村金融市场的需要与内在金融意识的萌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日益多元化,全省gdp稳步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民间融资活动,民间融资作为社会资金流通的一个组成部分,已逐步融入
10、社会体系。所谓民间融资,是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用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暂时改变资金所有权的金融行为。由于民间融资具有借贷手续灵活简便、融资主体多元化等特点,近年来民间融资总规模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据相关部门测算,在部分地区,由于企业规模与信用等级难以满足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条件,民间融资总量有时相当于银行信贷规模三到五成。 民间融资作为一种内在金融意识的萌发,在一定时期内对弥补部分正规金融的缺失、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民间融资毕竟是一
11、种有利于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之外的金融活动,其融资风险大、利率高、削弱了宏观调控效果等特点,使其始终处于灰色地带。进一步加强对民间融资的引导与管理,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农村金融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小额贷款公司草根金融的原生态发展 作为新型小额信贷组织,小额贷款公司在运行机制、制度约束上进行了大量创新,较好地支持了“三农”和微型企业发展。开办5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小额贷款公司的快速发展,对扩大辖区“三农”信贷投入、缓解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金紧张局面、规范民间借贷、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相关部门披露,全国除了西藏、海南、湖南等三个省区,全国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金融 服务体系 发展 状况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