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与适应2019年文档.docx
《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与适应2019年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与适应2019年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与适应1人才培养目标紧随时代步伐 培养目标是一个國家培养人才的总体规范,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随时代的变化而调整。在进入2l世纪的前后,世界各國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纷纷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 日本“把培育孩子们的生存能力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培养孩子“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有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严于自律、为他人着想、与他人协调、感情丰富、充满人性,有能强健生存下去的健康和体力。” 韩國提出21世纪的韩國人必须是:具有很高道德水准和共同意识的与众生存的人;具有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人;能够主导國际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的人;
2、懂得劳动价值,具有脚踏实地精神的实干的人。 美國社会和工商界对大学生能力提出要求: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问题和复杂问题的综合和表达能力;跨学科知识的交融能力;英语和第二语言的交流能力;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的检索和判断能力;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对民主价值、平等和社会责任的承诺;对外来文化和变化中的世界的了解。 英國教育大臣在教育改革议案中提出要加强道德教育,使所有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具体讲,在教育上必须塑造形成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与伦理道德。 我國1999年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提高國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
3、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上述國家对培养目标的调整上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这些國家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但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都紧随时代的步伐,强调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使受教育者具有民主的价值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科学的生活态度、严谨的思维模式、文明的行为方式、全新的知识能力。 2人才培养目标紧跟國家建设 作为國家培养人才的总体规范,培养目标又随一个國家的建设而变化,与一个國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密切联系。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为适应新中國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培养“又红又专”的“各种专门人才
4、”成了我國教育的培养目标。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國家关注的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國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國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了对这一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國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高等教育法规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精神、
5、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成了这一时期对人才培养突出的要求。 进入21世纪,我國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提高國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日益重要和紧迫。2010年7月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此培养目标在满足國家需求的同时,将满足受教育者个人需求提到了议事日程。 3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学校发展 高等院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人才培养进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但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而且对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实施和安排,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师
6、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清华大学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中國人民大学以“國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中國石油大学造就具有远大抱负和國际视野,“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北京外國语大学培养复语型、复合型高质量外语专门人才和外语运用能力强的经济、管理、外交、新闻、法律等涉外专业人才;浙江大学培养“重基础、宽口径、模块化、自主性”,具有國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武汉大学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培养爱國敬业、上进务实、身心健康的有竞争力的精英型人才和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等等。
7、从上述不同类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这些大学在我國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可以看到,人才培养目标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4人才培养目标对接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走向是更多、更广、更深刻地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有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需求导向是我國2012年3月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基本原则,即“紧密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通过协同创新,重点研究和解决國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以及涉及國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探索建立的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必须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 人才培养 目标 社会 需求 对接 适应 2019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