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处方集(9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成药处方集(9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处方集(91页).doc(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成药处方集-第 90 页总 论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一、中成药的命名、分类及组成(一)中成药的命名中成药品种繁多,掌握其命名规律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中成药。通过药物名称可了解该药的处方来源、主要药物、主要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方法等某一方面的特点,方便文献查询及临床用药。中成药的命名规律介绍如下。:此种命名
2、方法便于查找中成药处方的来源。如金匮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局方至宝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济生肾气丸出自济生方等。:多以方中主要药物命名,若为单方制剂或药味较少的小复方则以全方组成命名,便于医师根据药物功效合理选方。如麻子仁丸、人参败毒胶囊、板蓝根颗粒、黛蛤散、良附丸等。:如四君子丸由四味药物组成,六味地黄丸由六味药物组成,八珍颗粒由八味药物组成,九味羌活丸由九味药物组成等。:此种命名方法比较直观,便于医生和患者选用。如开胸顺气丸,功效为顺气化滞,消食逐水,宽胸散结;清音丸,功效为清凉解热,生津止渴,润喉开音;寒喘丸,主治肺寒哮喘;白带丸,主治赤白带下等。5.以其他方法命名:除以上常用命名方法外
3、,还有一些使用较少的命名方法。有以成药性状命名的,如紫雪散,药品色紫,状如霜雪等。有以服用剂量命名的,如七厘散,每次服用剂量为七厘等。还有以服用方法命名的,如川芎茶调散,用清茶调服等。(二)中成药的分类方法中成药分类,各有不同目的,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其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按功效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中医辨证的临床应用。如解表剂、祛暑剂、泻下剂、温里剂、止咳平喘剂、开窍剂、固涩剂、扶正剂等。2.按病证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临床对证应用。如感冒类、咳嗽类、头痛类、胃痛类、食滞类、便秘类、腹泻类、眩晕类、失眠类等。3.按剂型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经营保管。如
4、蜜丸、水丸、糊丸、散剂、膏滋、膏药、药酒、片剂。4.按笔画、拼音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查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按管理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加强临床医师用药的规范性。如处方药、非处方药、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三)中成药的处方来源1.传统方 指源于古典医籍,方证明确,组方严谨,疗效可靠的著名方剂。如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2.经验方 包括民间流传较广的有效经验方,著名医师的经验方,医院根据临床医师的经验由名家集体拟定的处方。如白带丸。3.科研方 通过研究试制,经国家或地方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中成药处方,如银杏叶片。(四)中成药的处方结构中成药的处方是在辨证论治、理法
5、方药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而成。 1.君药(主药) 是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药物。2.臣药(辅药) 是辅助主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 有三种含意。(1)佐助药,即协助主、辅药,以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主、辅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在病重邪甚,产生拒药时,配用与主药性味相反,而又能起到相成作用的从治药物。 4.使药 有两种含意。(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综上所述,中成药处方的构成包括君药(主药)、臣药(辅药)、佐药、使药四个部分,典
6、型处方君臣佐使悉俱,但由于病情繁简不一,药物功效多寡不等,亦不必概全。然而,每一处方中主药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整个处方的核心。另外,有些药味繁多的中成药,君、臣、佐、使难辨,则按其药物功效分出主、次部分即可。二、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主要包括两类:中药传统剂型,如丸剂、散剂、内服膏剂(膏滋)、酒剂、露剂、胶剂、膏药等;中药现代剂型,如颗粒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合剂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的剂型日益丰富,其剂型选用常遵循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三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五方便(生产、运输
7、、储藏、携带、使用方便)的原则,目前主要常用剂型如下。(一)丸剂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因赋形剂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不同种类。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其中每丸重量在(含)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 以下的称小蜜丸,如河车大造丸、柏子养心丸、乌鸡白凤丸、牛黄清心丸等。2.水蜜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按适当比例混匀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因制成后经过干燥,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如补中益气丸。3.水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黄酒、醋、药汁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8、。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一般较蜜丸崩解快,便于吸收。如逍遥丸、牛黄上清丸、防风通圣丸等。 系指药材细粉以米粉、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如犀黄丸、小金丸等。 5.蜡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都可制成蜡丸。如三黄宝蜡丸、黍米寸金丹等。 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浓缩后,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药材细粉,以水
9、、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所用黏合剂的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浓缩丸体积小,有效成分含量大,易于服用,贮运方便。如六味地黄丸、安神补心丸等。(二)滴丸剂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后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却剂中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滴丸易服用,在体内溶化快,奏效迅速,可以含化或吞服。如复方丹参滴丸、清咽滴丸等。(三)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等优点。如碧玉散等。(四)颗粒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
10、状制剂,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起效迅速的特点,又具有携带、运输、贮存方便的优势。按形状分为颗粒状和块状两种;按溶解性分为可溶型、混悬型、泡腾型;按辅料不同分为有糖型、无糖型等不同类型。如感冒清热颗粒等。(五)片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成片状制剂,有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另有含片、咀嚼片、口服泡腾片、阴道泡腾片等。中药片剂具有体积小,用量准确,易崩解,起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储运方便的优点。如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银黄含片、清开灵泡腾片等。(六)煎膏剂 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
11、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又称膏滋。具有作用持久,便于服用的特点,并有滋养补虚、润肺止咳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如琼玉膏、八珍益母膏等。(七)贴膏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化学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和基材制成的供皮肤贴敷,可产生局部或全身性作用的一类片状外用制剂。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外科疾病。贴膏剂包括橡胶膏剂、凝胶膏剂和贴剂等。如伤湿止痛膏、祛风骨痛巴布膏等。(八)胶囊剂系指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用。中药胶囊剂品种很多,其中以硬胶囊为大多数,临床常用的有牛黄解毒胶囊、血府
12、逐瘀胶囊等。常用的软胶囊有藿香正气软胶囊等。(九)酊剂系指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分内服和外用两种。酊剂制备无需加热,杂质少,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吸收迅速。如藿香正气水、灵芝酊等。(十)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它既可以内服,也可以经皮或黏膜给药。适用于皮肤、黏膜及腔道用药,目前常用于抗炎镇痛、抗病毒、止痛等方面治疗。如舒康凝胶剂等。(十一)注射剂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注射剂药效迅速,适用于急救。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
13、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注射液包括溶液型或乳状液型注射液,可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如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十二)眼用制剂系指由药材提取物、药材制成的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制剂。眼用制剂可分为眼用液体制剂(滴眼剂)、眼用半固体制剂(眼膏剂)等。也有以固态药物形式包装,另备溶剂,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制剂。(十三)搽剂、洗剂和涂膜剂 系指药材用乙醇、油或其他适宜溶剂制成的供无破损患处揉擦用的液体制剂。其中以油为溶剂的又称油剂。搽剂溶媒有水、乙醇和油。含乙醇制剂有一定的刺激性,一般不用于破损皮肤或创伤。如妇洁搽剂、骨质宁搽剂等。 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供皮肤或
14、腔道涂抹或清洗用的液体制剂。洗剂一般以水为溶媒,用于创伤和腔道清洗的洗剂应注意无菌。用于阴道冲洗的洗剂易改变阴道的正常菌群和pH值,临床上应慎用。如复方苦参洗剂等。 系指药材经适宜溶剂和方法提取或溶解,与成膜材料制成的供外用涂抹,能形成薄膜的液体制剂。其优点是作用时间长,且可以在创口形成一层保护膜,对创口具有保护作用。可经口腔、眼结膜、阴道、皮肤等途径局部给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眼科疾病、鼻腔疾病、妇科疾病、烧烫伤、皮肤炎症等。如痤疮涂膜剂、疏痛安涂膜剂等。(十四)膏药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宫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前者称为黑膏药,后者称
15、为白膏药。如祖师麻膏药等。(十五)气雾剂、喷雾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在具有特制阀门装置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呈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的制剂。其中以泡沫形态喷出的可称泡沫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称为喷雾剂。气雾剂和喷雾剂按内容物组成分为溶液型、乳状液型或混悬型。可用于呼吸道吸入,皮肤、黏膜或腔道给药等。气雾剂具有抛射剂,罐内压力恒定,每喷(揿)剂量较准确。喷雾剂的每喷(揿)剂量不太准确,一般外用的较多。如复方丹参气雾剂、心痛舒喷雾剂等。三、中成药的用法用量由于中成药剂型多样,药性各异,主治病证各不
16、相同,故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亦不相同,因此正确地掌握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及使用剂量,采取合理给药途径,对保证安全有效地使用中成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主要包括有内服法、外用法、注射法等多种不同的使用方法。 中成药中内服剂占绝大多数,但由于剂型、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具体的服药途径也各异。常用的服药途径有直接服用,如口服液、合剂等液体药物;液体送服,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固体药物;含化法,如草珊瑚含片等;吸入法,如气雾剂;鼻饲法,常用于神智昏迷,牙关紧闭者,不能正常服药时可将中成药用温开水调成稀糊状,鼻饲服用。 就服药时间来说,一般内服的中成药,宜空腹服用,但特殊疾病应特殊对
17、待,需根据病情而定。如补养类中成药宜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为宜;驱虫药最好清晨空腹服;安神药睡前服效果佳;呕吐者应少量多次服用;调经药宜在临近经期前数日服用;对于急性病,须遵医嘱,视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用法。 中成药外用药中除少数疗伤止痛,息风止痉的药物,如七厘散、玉真散可内服外用外,绝大多数外用药均不能内服,尤其含有汞、铅、砷等有毒成分的外用药,切忌入口。外用中成药由于剂型多样,治疗目的各异,用药方法也不完全一样,如生肌散、珍珠散、紫草膏、生肌玉红膏等,系将药粉或药膏直接均匀地置于患处;如意金黄散、 七厘散、青蛤散等,均需用适当液体制成糊状外敷,利用辅料作用来加强药物的疗效;锡类散、冰硼
18、散、红棉散等五官科散剂类药物采用吹入的治疗方法;眼、耳、鼻科外用药则多用点入法;膏药或中成药膜剂,直接贴敷患处,可使药物在局部或全身发挥治疗作用,如狗皮膏、养阴生肌散膜等。此外,洗擦剂煎汤薰洗患处,如骨伤科洗药;栓剂、坐药将药物置于肛门或阴道中,如苦参栓、野菊花栓等;线剂结扎痔核漏管;条剂用于痈疽化脓引流;钉剂插入痔核枯痔等均属于外用法的给药形式。 中药注射法主要分为皮下、肌内、静脉、穴位及患处局部等不同给药方法。其中静脉注射又分推注和点滴两种,运用注射法的无菌操作要求和西药注射剂完全相同。至于中药注射剂用于病灶局部注射给药,系指枯痔注射液消痔灵用于痔核内注射的枯痔疗法,及莪术注射液用于宫颈癌
19、或皮肤癌肿的局部注射疗法。(二)中成药的使用剂量 上市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已明确规定使用剂量,所标剂量是按照国家研发规定严格制定的,有科学可信的试验数据支撑,无论医生临床用药或患者自行购用都应按照说明书的规定剂量用药。然而由于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病人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医生要因病、因药、因人、因时而宜,合理确定中成药的使用剂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虽然中成药大多数由原生药材中饮片制成,毒性低,安全系数大,但临床报道由于医生用量过大,或长期连续用药而引起中成药中毒的病例屡见不鲜。因此,临床医师必须结合病人的个体特点,确定最佳用量,防止用量过小,药力不足或用
20、量过大,克伐正气的现象;尤其对含有砷、汞、铅及斑蝥、蟾酥、马钱子、乌头、巴豆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更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引起过量或蓄积中毒事故的发生;对于作用猛烈,易伤正气的品种,也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如破血消癥的鳖甲煎丸,破气导滞的开胸顺气丸,峻下逐水的舟车丸、十枣散等。此外,小儿用药剂量要适当减少,除经临床试验确定的小儿用药剂量应严格按其规定服用外,一般情况3岁以内服1/4成人量,35岁的可服1/3成人量,510岁的可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四、中成药的使用注意随着中成药品种的不断增多,临床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
21、的关注,但由于对中成药认识不足,使用不当,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受到质疑,为了使中成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证候禁忌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只有对证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用范围,对于临床证候都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如安宫牛黄丸,功能清热解毒,豁痰开窍,属于凉开宣窍醒神救急之品,主治中风、热厥、小儿急惊风证,用于心肝有热,风痰阻窍所致高热烦燥,面赤气粗,舌绛脉数,两拳固握,牙关紧闭的热闭神昏证。若见面青身凉,苔白脉迟,寒闭神昏者,则当禁用本药,应选用温开宣窍之苏合香丸。再如二陈丸、二冬膏、清气化痰丸、三子养亲丸都是治疗咳嗽有痰的中成药,由于功效不同,主治各
22、异,其中二陈丸以燥湿化痰为功,主治色白成块,湿疾咳嗽;二冬膏养阴润肺,主治干咳痰粘,燥痰咳嗽;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主治痰黄粘稠,热痰咳嗽;三子养亲丸温肺化痰,主治吐痰清稀,寒痰停饮咳嗽,各有专攻,不能混淆。因此,不仅临床医生要严守病机,审因论治,充分了解药物的组成、功能主治,辨证用药;患者自行购用时,也必须搞清药物功效,主治病证及禁忌病证,必要时须在医生指导下购药。由此可见,使用中成药时坚持辨证用药,注意证候禁忌,至关重要。 (二)配伍禁忌中成药虽然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但临床证候是复杂多变的,因此中成药在临床具体应用中,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常用的配伍形式有:中
23、成药之间的配伍、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中成药配伍使用通常是为了增加疗效,但需要注意中成药也是由单味中药组成,其配伍受中药配伍禁忌的影响。如两个具有相似功效的中成药配伍,可能出现某种成分重复使用,如果是毒性药材或药性猛烈之品,很容易发生毒副作用,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二者配合应用,相当于增加了附子的用量,可能引起毒副作用;如两个含有“十八反”、 “十九畏”药对的中成药同用,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对于此配伍禁忌,通过检索文献、临床实践、实验研究等方面的探讨,有认为属绝对配伍禁忌的,也有认为合用不会产生不良反应的,甚至有增效作用,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24、。因此在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应持审慎态度,遵从古训,药典至今还明确规定避免含相畏、相反成分的中成药合用,仍把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对于中成药与西药配伍,由于中成药的成分复杂,二者合用的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一般应尽量避免配伍使用,若必须合用,建议间隔使用,同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三)妊娠禁忌某些中药具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使用的药物。根据药物对母体及胎元损害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禁用药与慎用药两类。凡禁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可根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禁用药多是大毒的药物、引产堕胎药、破血消癥药、峻下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成药 处方 9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