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第 5 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五行:是对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属性的概括及其运动变化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克:是指之间存在着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乘:相克太过,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一致。五行相侮:即反向制约,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一行的反向制约或克制,其顺序方向与相克方向相反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五脏:心肝脾肺肾 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 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脑 髓 骨
2、脉 胆 女子胞胆:贮藏和排泄胆汁,参与精神情志活动胃:接受容纳和消化食物 特点:主通降,以降为顺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大肠:吸收水分,排泄糟粕膀胱:贮尿排尿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奇恒之腑:,主持感觉主宰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思维活动气的作用:推动作用,温熙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中介作用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血的生成:水谷精微化血,肾精化血血的功能:营养和滋润,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津液: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的基本物质津液的作用:濡润作用,血液的组成部分,运载作用(气)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
3、载气,血能养气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液载气,津液化气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十二经脉的名称: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风邪:致病特点:易袭阳位, 病位游移不定 ,发病急骤,变化无常 ,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寒邪:易伤阳气,表现寒象
4、 阻滞气血,多见疼痛 寒性收引暑邪:暑性炎热 上犯头目,扰及心神 易于伤津耗气 暑多挟湿湿邪:易伤阳气, 湿性黏滞 易袭阴位 湿性重浊 燥邪:易伤津液 易于伤肺 热邪:表现阳热之象 易于伤津耗气 主要侵犯人体上部 易致生风动血 易扰心神 一致疮痈 疫气:泛指一类具有强烈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致病特点: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2特异性强,症状相似 3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 直接伤及内脏2 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3 情志波动,影响病情瘀血的形成因素气虚致瘀,气滞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阻滞气机,淤塞经脉,伤及脏
5、腑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内生五邪虚实的基本病机:实性病机主要是指邪气亢盛,正气未衰,以邪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虚性病机主要是指正气不足,邪不太盛,以正气亏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阳偏盛:阳胜而阴未虚的实热性病理变化阴偏盛: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性病理广义之神是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 意志 思维活动望神的要点:两目 神情 气色 体态 得神:又称有神,是精气充足,神气旺盛的表现少神:又称神气不足,是五脏精气不足,轻度失神的表现失神: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正气大伤,或邪盛神昏的表现假神:是指久病或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在垂危阶段突然出现暂时好转的一种现象神识异常:也称神乱,主要指癫狂痫的精神失常疾病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病色:色泽晦暗枯槁或显露,或独见一色而失红润善色:面色光明润泽恶色:面色枯槁晦暗五色主病:青赤黄白黑谵语:意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郑语: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