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知识要点(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护理学知识要点(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知识要点(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知识要点-第 8 页中医护理学选择、填空、判断1阳:活动的、上升的、明亮的、溫熱的、功能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阴:静止的、下降的、阴暗的、寒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阳是阴的功能表现,阴是阳的物质基础2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3 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就机体而言,升降是机体内部的气机运动形式,而出入是机体与外环境的气机运动形式,升降出入,相互协调运动,才能够保持机体的内部有序稳定和维持着机体和外界的统一。4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
2、肠、胃、大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5. 脏的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6. 藏象学说研究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以研究探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中心;其二,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脏腑的关系。7. 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液是神的物质基础,全身血脉都归属于心;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汗为精液化生,精液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8. 肺朝百脉,辅助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的运行;主治节,是其主要生理功能的概括。9脾能统血,是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能摄血。10肾阴: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
3、官起滋养、濡润作用,人体阴液根本肾阳: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温煦作用,人体阳气根本11肾主水主要是靠肾中精气对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12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使呼吸均匀和调,反之则呼多吸少,动则甚喘13胆:主决断、助消化(因胆无传化水谷的功能,故又属奇恒之腑)14胃:受纳与腐熟水谷、主降浊15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16大肠:转化糟粕17膀胱:储存和排泄尿液18.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根源于肾,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全身的气化作用19三焦的概念有二,其一为六腑之一;其二为单纯的部位概念。20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
4、膀胱21精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人体内肾所藏的精气、脏腑之精、水谷精微、气、血、津液,以及自然界的精微物质狭义:是指人体肾所藏的精气中的一部分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称为“生殖之精”先天之精的基础注: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生育繁殖及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内的精主要封藏于肾,肾精是生命之根,生身之本22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水谷之精气、呼吸之气);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脏腑之气前者为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表现23气的来源:先天之精气(肾气,下焦);水谷之精气(脾气,中焦);自
5、然之精气(肺气,下焦)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是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基础,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称作“气机调畅”24气化,是指气的正常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变化。25元气 “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 生成:根源于肾 分布:无处不到 主要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6 宗气 “大气” 生成: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结合后而成 分布:聚集于胸中,上出喉咙,贯注心肺之脉;下蓄丹田,经气街注足阳明经而下行至足 功能:上出喉咙,促进肺呼吸(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 贯心脉以行气血(心搏的强弱和节律,肢体的活动
6、和寒温)27营气 富于营养,又称“荣气”。与血关系密切,可分而不可离,“营阴”生成: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的精纯部分分布:分布于血脉中,营运全身功能: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 化生血液28卫气 与营气相对而言,故又称“卫阳”生成: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中“剽疾滑利”活动力最强的部分 经肾的激发,赖肺的宣发 卫气本源于下焦,滋生于中焦,升发于上焦。分布:散于周身肌表功能: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温煦脏腑,润泽皮毛 调节肌腠的开阖,控制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9血(1)生成:水谷精微所化成的营气和津液(主要)、精可化血 (2)循行:心气的推动 肺气的宣发(宗气) 脾气的统摄 肝气的疏
7、泄,通畅气机,协调气血运行 脉道通利,血流充盈(3)功能: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血是神的主要物质基础30津液的功能:滋润和濡养;化生血液;调节自身代谢的过程,排出代谢的废物。31神(1)概念:(广义)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人得精神活动(2)生成:以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生来之精是神的基础,后天的精气给神以给养。(3)作用:心神是脏腑功能活动的指挥和调控中心32气与津液: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血与津液:津血同源精与气血:精能化气,精能生血 气血均能生精33精、气、血、津液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气、血、津液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34“经”是经络系统
8、的主干,“络”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35经络的生理功能是:运行气血、营养脏腑功能;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揆理阴阳,维持机体平衡。36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六条阴经分布于 四肢的内侧和胸腹,上肢的 内 侧为 手 三阴经;下肢 的内侧为足 三阴经。六条阳经分布于 四 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的 外侧 为 手 三阳经;下肢的外侧为足 三阳 经。 胸 走 手 ,手三阳经从 手 走 头 ,足三阳经从 头 走 足 ,足三阴经从 足 走 腹胸 。38手阳明大肠经上接手太阴肺经,向下接与足阳明胃经39
9、手三阴 肺、心包、心;手三阳 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阴 脾、肝、肾;足三阳 胃、胆、膀胱阳经阴经足太阳-膀胱足太阴-脾阳明-胃少阴-肾少阳-胆厥阴-肝手太阳-小肠手太阴-肺阳明-大肠少阴-心少阳-三焦厥阴-心包40奇经八脉: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并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液的作用41督脉、任脉、冲脉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任脉行于胸腹部正中,上抵颌部,能总认一身阴经,“阴脉之海” 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能总督一身阳经,“阳脉之海” 冲脉并足少阴挟脐而上,环绕口唇,十二经脉均来汇聚,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也称“血海” 带脉统束纵行诸经 阴维脉与六阴经相联系,至咽喉与任脉
10、会合,主一身之里;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主一身之表。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之阴阳 二跷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共同调节肢体的运动和眼脸的开阖功能42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正常位六气,六气反常或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成为致病因素称六淫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称“内生五邪”特点:外感性 季节性 区域性 独立性与相兼性 转化性43 湿性粘滞 黏腻、停滞。证候,如舌苔垢腻,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滞涩不畅 病程,湿邪不易速去,病程较长,迁延难愈44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45七情中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志病中,以伤及心肝脾为多见。46痰:稠厚 在头:眩晕、昏冒
11、 在咽:梗塞,如有异物 在心:心悸、神昏、癫狂 在肺:咳喘、咳痰 在胃:恶心、呕吐 在四肢:麻木疼痛 在筋骨:阴疽、瘰疬 在胸胁:胁背作痛.饮:清稀 溢饮(肌肤) 悬饮(胸胁) 支饮(隔上)47淤血的证候特点:疼痛、肿块、紫绀、出血、舌质紫暗、脉涩或结代形成:气虚、气滞、血热、血寒,跌扑损伤,离经之血48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芳香气味的药物,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的作用。辛味药多辛散燥烈,易耗伤气阴,故气虚、阴(津)亏,表虚多汗不能用49甘:能补、能缓、能和,既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止痛,中毒解救淡味附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护理 知识 要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