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重点(24页).doc
《中医护理学重点(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重点(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重点-第 24 页中医护理学考试题型:单选:30*1 多选:10*1 判断:10*1 填空:11*1 名词:5*3 简答:3*5论述:(三个穴位所属的经络、定位、主治作用及意义)3*3重点章节涉及名词解释、简答、穴位及整个卷面的分值最多。阴阳概念、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应用五行基本特性、相生相克规律、五行的归类推演P20脏腑各自的别称,生理功能、与体窍神、液的关系病因六淫的概念,每一种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经络腧穴生理功能,分类、概念、十四正经穴位归属经络、定位、主治功能及意义“一源三歧”太渊、列缺、曲池、合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神门、后溪、少泽、委中、至阴、涌泉、劳宫
2、、内关、外关、翳风、环跳、风池、太冲四诊正常人的面色,舌象,脉象 望闻问切的注意事项辩证理解和应用,八钢,气血津液,脏腑针灸操作注意事项及出现意外的处理。(操作的内容选择、判断及小部分答题)重要方剂性能,作用趋势、分类、剂型,煎煮服用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 辨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病发生、 发展),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 证, 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3、防护结合:采取一定措施,防治疾病发生与发展。 (较重要) 包
3、括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养生以固护正气 防止病邪毒气侵入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既然发生,应力求早诊断,早治疗,以防疾病的发展 和传变。 早期诊治 控制传变中医基本理论阴阳(概念、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应用)P151、 概念:阴阳,是相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2、 特性:普遍性:如:天与地、热和冷、男与女、动与静相关性:如: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相对性:如我国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 阳。可分性:如:
4、昼为阳,夜为阴;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 中之阴;黑夜的上半夜为阴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3、 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互相转化4、 应用(哪些属于阴,哪些属于阳)(1) 说明组织结构:阳:体表、上部、背部、躯壳、皮肤、六腑、心肺阴:体内、下部、腹部、内脏、筋骨、五脏、肝肾(2) 概括生理功能:阳:寤、气、卫气、温煦、推动阴:寐、血、营气、滋养、濡润(3) 阐述病理变化(4) 指导疾病诊断(5) 确立防护原则(6) 指导养生保健五行P19五行的概念和特性P191、 基本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其中“五”是指木、
5、火、土、金、水五种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2、 基本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简答)3、 五行的归类推演 自然界五行 人体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五液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征zheng苦赤长署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宫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商辛白收燥喜秋金肺大肠鼻皮悲哭羽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呻4、相生相克的规律:P20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脏腑P22(别称、概念)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指心肝脾肺肾。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
6、也为脏,故有六脏之说。(一) 心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阳中之阳)1、主要功能:主血脉,藏神2. 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二) 肺肺位置最高,故为“华盖”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易受邪气侵袭,被称为“娇脏”(阳中之阴)1、 主要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宣散卫气,调通水道,朝百脉主治节2、 肺与体、窍、志、液的关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 涕。(三) 脾与胃为“仓癝之官”(阴中之至阴)1、 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2、 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
7、液为涎。(四) 肝将军之官(阴中之阳)1、 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藏血。2、 肝与体、窍、志、液的关系: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五) 肾作强之官、水脏(阴中之阴)1、 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水、主纳气。2、与体、窍、志、液的关系: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通行原气:原气以三焦为通道到达全身。 运行水液: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胆的最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决断,助消化。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和主降浊。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
8、化物和泌别清浊。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存储和排泄尿液。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2. 三焦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上焦如雾:上焦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主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挥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中焦如沤:中焦包括脾与胃,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下焦如渎: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肝、肾、膀胱、女子胞、阴部等。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精神、意识、思维和感觉。髓的主要功能有充养骨骼、濡养脑髓、化生血液女子胞(子宫)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月经和孕育胎儿。气血津液P35基本形
9、式:升、降、出、入1、 气的分类: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宗气又名“大气”,功能是一直息道以行呼吸,二贯心脉以行气 血。营气,又称“荣气”“营血”“营阴”,富于营养。卫气,又称“卫阳”,功能一是护卫肌表,抗御外邪,二是温煦脏腑,润泽皮毛,三是调节肌奏的开磕,控制汗液的排泄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推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有赖于气的激发和推动。温煦作用。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和津液的运行等,都依赖于气的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指气既能护卫肌
10、表,防御外邪的侵犯,又能与侵入人体的病邪作斗争。固摄作用。指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有统摄、控制的作用,对脏腑有固护作用。气化作用。气化,指气的正常运行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变化。气能促使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转化。营养作用:2、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的功能: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津液能润泽皮毛、肌肤。滋润和濡养各种脏腑组织器官,润滑和保护眼、鼻、口等孔窍,充养骨髓、脊髓、脑髓,滑利关节。津液还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滋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 此外,津液在其自身代谢的过程中,能将人体代谢的废物带出体外。滋润和 濡养、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
11、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3、血的生理功能: 营养:营气 滋润:津液 养神:血是神的物质基础4、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津。津液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胃的“游溢精气”,脾气的运化,肺气的通调水道和肾的气化。气能行津: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主要是肺气的宣降,脾气的运化,肝气的疏泄和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气能摄津:气的固摄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泄,维持津液的代谢平衡。津能载气:津液亦是气的载体,气亦依附于津液。津液大量丢失时,可出现气随津脱。病因P42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六淫、疠气)、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六淫的概念,每一种邪气的性质和致
12、病特点1、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指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正常的六气不使人致病,只有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六气即可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使人发病。此时的“六气”称为“六淫”。(简答)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 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季节性: 例夏多暑病,秋多燥病等。.地域性: 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热病。相兼性: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又可兼狭致病。风热感冒,湿热泄泻。.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的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如寒邪湿邪皆可化热。3、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P43(一) 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风邪善行而数变 风性主
13、动 风为百病之长(二) 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主痛 寒性收引(三) 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暑多夹湿(四) 湿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湿性粘滞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五) 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六) 火火(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火(热)性炎上火(热)邪易生风、动血火(热)邪易扰心神火(热)邪易致阳性疮痈七情内伤P44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经络学说P391、基本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贯通山下,感
14、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经络: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一源三歧: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名解)3、生理功能:(1)联络脏腑,沟通表里。(2)运输气血,濡养周身。 (3)抵御外邪,保卫机体。二、 腧穴(一)概念:是人体脏腑气血输注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推拿、治病的施术点。(二)分类1、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 ,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2. 经外穴:又叫“经外奇穴”,是指没有归属于十四经,但有穴名
15、、定位、主治的一类腧穴。3. 阿是穴:这类穴既无定名,又无定位,而是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作为腧穴的。(三)腧穴的作用:1、诊断作用2、治疗作用、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特殊作用:是指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重的良性调节作用; 另外,有些穴位还具有相对特异性的作用。(四) 定位方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横指同身寸:是指当被取穴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简易取穴法穴位归属经络、定位、主治功能及意义太渊、列缺、曲池、合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神门、后溪、少泽、委中、至阴、涌泉、劳宫、内关、外关、翳风、环跳、风池、太冲(一
16、)手太阴肺经1、太渊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2、 列缺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当腕横纹上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之间。主治:腕部疼痛,伤风、项强、落枕、颈椎病、偏正头痛等。(二)手阳明大肠经1、 曲池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肘横纹外侧端和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手臂肿痛,肱骨外上髁炎,半身不遂。2、 合谷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无汗、多汗,臂腕疼痛等(三)足阳明胃经1、天枢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等。2、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膝
17、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主治: 胃痛、腹胀、呕吐、消化不良、下肢疼痛,是保健要穴,具有强身健体作用。(四)足太阴脾经1、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腹胀,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不利,失眠,下肢痿痹。2、血海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端,髌底内侧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膝痛。(五)、手少阴心经1、神门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是心痛与不寐的首选穴,可降压(六)、手太阳小肠经1、后溪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主治:头项强痛
18、,耳鸣耳聋、肩背痛、急性腰扭伤等。2、少泽定位: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寸主治:中风昏迷,乳汁少,乳痈,头痛,咽喉肿痛。(七) 、足太阳膀胱经1、委中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主治:腰、背、腘部疼痛,下肢不遂等。2、至阴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寸。主治:胎位不正,难产等。(八) 、足少阴肾经1、涌泉定位: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主治:头顶痛,眩晕、失眠、癫狂等。(九)、手厥阴心包经1、劳宫定位:在手掌心,约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主治:中暑、中风昏迷,口臭等。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护理 重点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