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第 4 页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企业的发展资金,有内源性与外源性资金。源自企业内部的内源性资金包括盘存收益、折旧基金、内部集资和其他途径资金,源于企业外部的外源性融资指直接与间接融资。内源融资具有原始性、自主性、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立足之本;外源融资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比较灵活等特点,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融资源泉。目前我省中小企业内源性融资中,由于中小企业业主自身资金有限,加上中小企业发展历史短,盘存收益和折旧基金不多,内部集资和其他途径内源性融资又由于缺乏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系统等原因,使得这部分资金有限。根据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
2、调查:2002年到2005年6月,我省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一直占其融资的七到八成。省银监局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到2005年5月31日,共有39614家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亿元,仅有21777家中小企业获得亿元,贷款企业满足率只有54.97%,贷款金额满足率只有64.3%。我省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货币市场角度分析,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着规模小、经营风险大、资信能力低等问题,中小企业普遍缺少抵押品,银行给小企业发放信贷存在着较高的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大型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而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其力量薄弱、资金
3、来源有限,加上还将一部分资金转向还款有保障和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消费领域以及债券投资上,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相应减少。从资本市场角度分析,我省处于当前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资本市场尚存在相当多的空白,票据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利率市场发育不全,市场分割和行业干预比较严重,金融政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象还比较明显,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从企业角度分析,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制度促使中小企业融资不断被边缘化,降低了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我省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融资人才的短缺,网络和信息不畅,资金利用的能力与水平有限,也直接限制了中小企业对外源性资金的使用。中小
4、企业的发展需要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其一,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才能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贯穿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并且,企业在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时期,融资需求特点不同。这就要求金融体系改革后的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等应该是多元化的,并且它们之间应存在合理的分工,能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以满足不同层次和各个阶段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一般来说,满足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离不开银行体系的支持,满足其长期融资需求就需要包括资本市场、银行体系在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在一个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的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
5、司等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使用不同的衍生工具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规模较大、信用记录良好以及信息较为透明的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成立时间较短、信息透明化程度不高的企业应从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根据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承受能力不同,应区别不同风险行业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对于有些高风险的行业、尤其是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直接融资渠道具有独特优势。其二,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有助于优化融资结构。目前银行体系拥有的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总额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使银行承受着较高的资产经营风险,也放大了金融风险,容易在政府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造成“一刀切”,导致企业运行产生剧烈波动。优化融资结构,运用资本市场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企业 外源性 融资 渠道 不畅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