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15页).doc
《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15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第 13 页历史文献学考试试题1、“文献”的概念及其内涵变化。概念:“文”在古意中指典籍文章,“献”指古代耆旧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也包括耆旧先贤的事迹经历。现代广义的文献的概念是: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不仅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从情报学角度的概念是:以一定方式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记录于一定载体之上所形成的东西叫做文献。内涵变化:文献一词,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关文献概念的描述,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至元代,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马端临,首次以“文献”一
2、词命名的专著文献通考面世。自孔子至元马端临均把“文献”概念的内涵表述为可作叙事、论事佐证的古今典籍及圣贤的言论,即文献兼指书和人。此说至今仍有影响。后来,文献概念的内涵偏指著述或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该定义强调了文献的历史继承性和资料性。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献著录总则,对文献概念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知识。凡是能耳闻、目睹到的并记录在一定的物质上的知识载体,均称之为文献。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将文献定义为:“在存贮、 检索、利用或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
3、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内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可以进行加工处理的“单元知识”;存贮(记录)“单元知识”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存贮声音、图像、文字、符号等知识的磁性载体(磁带、磁盘、光盘)文献等。在国外,文献一词首先由法国保罗奥特勒于1905年提出, 随后流传于世。其中英语的“文献”与“情报”的最初含义交叉,后来才分开。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文献概念则是汉俄英情报学词典中的解释:文献是“包括固定情报以及用于传递和使用情报的物质客体。”强调文献是情报的主体,其传递与使用必须有相应的物质载体。2历史文献学的定义及其与历史学的关系。定义: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形成发展
4、、整理利用进行研究,探索其规律,从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学问。关系:历史科学通常指科学的历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他们创立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社会科学的伟大革命,从而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形成发展、整理利用进行研究,探索其规律,从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学问。历史学与历史文献学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关系。一,历史研究必须以文献史料为根据,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研究历史问题,只能根据前人的文献记录以及历史上残留下来的遗物、遗迹、遗址等史料,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无法进行。二,历史文献学是为历史研究服务的。历史科学要从
5、整体上反映出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景象,又要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而文献学只是提供史料,复原一个个真实的历史实施,却不能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历史文献学为历史研究建立起一个可靠的史料基础,为历史研究服务,因而是历史研究的一个辅助学科。三,历史科学是历史文献学的依托。历史学的发展扩大了历史文献学的范围,丰富了历史文献学的内容,也加强了历史文献的科学性。3、历史文献载体的演变过程。4、“十三经”指哪些典籍?“十三经注疏”每种书的注者和疏者各是谁?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周易正义一卷,【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二
6、卷,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七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注疏四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五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六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六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二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二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一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5、“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种典
7、籍?各史的作者是谁?? 史记 ( 汉司马迁 ) ? 汉书 ( 汉班固 ) ? 后汉书 ( 南朝宋范晔 )? 三国志 ( 晋陈寿 ) ? 晋书 ( 唐房玄龄等 ) ? 宋书 ( 南朝梁沈约 )? 南齐书 ( 南朝梁萧子显 ) ? 梁书 ( 唐姚思廉 ) ? 陈书 ( 唐姚思廉 )? 魏书 ( 北齐魏收 ) ? 北齐书 ( 唐李百药 ) ? 周书 ( 唐令狐德棻等 )? 隋书 ( 唐魏征等 ) ? 南史 ( 唐李延寿 ) ? 北史 ( 唐李延寿 )? 旧唐书 ( 后晋刘昫等 ) ? 新唐书 ( 宋欧阳修、宋祁 ) ? 旧五代史 ( 宋薛居正等 )? 新五代史 ( 宋欧阳修 ) ? 宋史 ( 元脱脱
8、等 ) ? 辽史 ( 元脱脱等 )? 金史 ( 元脱脱等 ) ? 元史 ( 明宋濂等 ) ? 明史 ( 清张廷玉等 )6、简述孔子与六经的关系。诗相传诗经是孔子编定的,在司马迁的笔下孔子删定了诗,孔子本人多次说过有关诗的名言,在论语中也出现引用诗的文句。书孔子曾整理过,礼是孔子教学课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第一门课,孔子十分重视“礼”,并注重礼的作用和传授,乐孔子也整理过易为周代的占筮之书,孔子十分喜好易并认真研究,同时认真向学生讲授,是孔子赋予易以新的内容,并为其作了较为特殊的传注。春秋经孔子编定是世人所公认,成为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整理六经都是“述”的结果
9、,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创作,但他因整理“六经”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遗产,创立了儒家学派。“六经”均不同程度经过孔子的整理,并在孔子整理的基础上才得以较完成的保存下来,因此,认为六经的整理为我国历史文献学的萌芽,孔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始祖。7、纪传体史书、编年体史书和纪事本末体史书各有什么优缺点?纪传体 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优点: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从体裁的形式上看,分成本纪、世家、载记、书志、表、史论几个部分。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
10、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纪传体的优点是以记述历史人物为中心,可以更多地反映各类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同时,因记述的范围比较广泛,便于通观一个时期历史的发展形势。这是编年体史书所不及的。缺点:它记事分散,读者难得其全貌,“大纲要领,观者茫然” ,难以清晰地表达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各事件、各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纪事重复互见。刘知几说:“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给读者造成不便。编年体 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春秋、资治通鉴就是编年体史书。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
11、代背景,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优点:是每一事件独立成篇,各篇按时间顺序编写,能完整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不足缺点:在不能表明同一时期各历史事件的联系8、试述刘向、刘歆父子的历史文献学成就。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一直为后人所使用并不断完善,成为如今整理文献的基本模式创造性的编撰了别录,它作为各类文献的叙录,是提要式的内容简介,后世的著作前的序文当是源于别录的。别录是我国书目提要之始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综
12、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尽管它在分类上采用的标准不一,也有失当之处,但后代编辑书目的原则、体例、方法,都是在七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刘向刘歆之后,“校勘学”“目录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具有规模,最后成为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他们在历史文献的整理、校勘、分类目录等方面的成就是杰出的,奠定了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学的基础。9、试述四部分类法发展完善的过程及其学术价值。发轫:西晋的荀勖在整理中经新簿时,对七略的著录和分类做了很大的改进,把六略改成四部,以适应和包容新出现的文化典籍,开创了我国群书目录中的四部分类法,这一新的分类体例在很大程度上能适应当时文献的实际发展情况。他将文献分为甲乙丙丁四大部类,但仅表示一
13、种顺序,各部类内涵没有完全确定,只为一个粗略的轮廓而已。确定:东晋的李充编定国家藏书目录晋元帝四部书目时,重分四部,以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该四部分类法至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时正式定名为经史子集四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从晋元帝四部书目算起,一直沿用1700年,至今未发生根本动摇。学术价值:经部收录儒家经典。汉代开始称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诗、书、易称为“九经”。唐代又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称“十三经”。史部收录记载历史兴废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沿革等的历史书,如史记、汉书之类,以及地理书、目录书。
14、子部收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如庄子、韩非子等,以及释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录汇集几个作者或一个作者的诗文集,如唐五十家诗集等,以及文学评论、戏曲方面的著作。这种四部分类法自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作为一种传统分法,它在类分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10、郑樵在历史文献学理论方面有哪些贡献?郑樵提出了“类例”的概念,在校雠略中深刻阐明了区别类例对保存图书的重要意义,“类例”概念的提出,对于编修书目、整理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当时图书事业的空前发展,郑樵创立了三级类目的新分类体系,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通录图书之有无”、详尽略古的见解,这是他“会通”的史学
15、思想在目录学方面的表现。郑樵认真总结了历代文献散亡的原因,指出了搜访图书的必要性,并系统提出了“求书八法”,这被后代藏书家奉为圭臬。 它还具体分析了亡书的各种情况,提出了辑佚的理论原理,开辑佚工作的先河,他的辑佚原则、理论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郑樵还扩大了历史文献资料的范围,极为重视图谱、金石的史料价值,把它们提到与图书同等的地位,由于他的倡导图谱、金石之学在宋代以后得到很大发展。综述:郑樵这些文献学理论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1、谈谈你对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认识。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基本上沿袭史记的体例,内容上汉高祖至汉武帝一段,也多直接取资于
16、史记。但是汉书?艺文志以记载一个朝代为主,开创了断代为史的先例,又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文地理五行刑法四志,扩大了史书容纳史料的范围。汉书?艺文志包含了七略别录,但在原有基础上从篇章结构上做了调整、对原文有所增补和删改、对七略的文辞上有所斟酌和改动,所以艺文志无论在篇章结构、序文和书目的结合、分类的合理性等方面,都较七略有明显的进步。汉书艺文志还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图书分类目录,它在历史文献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地位。12、评述郑玄校注群经的原则与方法。一校勘方面:根据文以来判断和确定错讹衍脱,凭借对文意得得理解订正原文是郑玄校书的主要方法运用
17、了本校和他校等校勘方法尊重原文,在校勘中,若发现原文缺误之处,他一般在注释中指出二注释方面:广征博引,最大限度地吸收前人的成果,保持了古人传注的继承性,又发展了传注学运用了音训的方法。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疑者阙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13、隋书?经籍志在图书分类和著录上有何创新?(要想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的存佚情况应该看什么书?为什么?)著录:隋书?经籍志是唐初官修的一部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一部重要史志目录,体例上模仿汉书?艺文志写序录,但汉书?艺文志记的是西汉一代的藏书之盛,隋书?经籍志不仅记录了隋朝一代藏书之盛,还要记录了六朝时期的典籍流散聚合情况,所以采取了新做法:以著录隋代现实
18、藏书为主要内容,对六朝时代的文献散佚情况,则采用“梁有.今无”的著录方法,有些典籍到隋代已经散佚了,但在梁或陈以前是可以见得到的,必须把它们著录出来,才能看出六朝时期的文献全貌。分类:魏徵等编纂隋志,在确定四部分类法的主导地位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经史子集的部类名称正式确定,其中,史部不仅有独立的部类,而且有了固定的部类名称,现存的四部分类目录,以隋书?经籍志为最早。应该看隋书?经籍志因为:隋书?经籍志不仅记录了隋朝一代藏书之盛,还记录了六朝时期的典籍流散聚合情况,以著录隋代现实藏书为主要内容,对六朝时代的文献散佚情况,则采用“梁有.今无”的著录方法,有些典籍到隋代已经散佚了,但在梁或陈以前是可
19、以见得到的,必须把它们著录出来,才能看出六朝时期的文献全貌。14. 唐代刘知几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刘知几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他的代表作是史学理论专注史通贡献主要有:对史书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对史部目录学有所创建,他将史书体裁归纳为“六家”“二体”,对史书编撰及如何选择文献材料做了指导性的论述。他还对史注类文献进行了分类,归纳为训诂解释和广异补缺两种体裁。他从史学的角度出发,把经书作为史料看待,即把孔子所整理撰述的儒家经典统统归为史籍,扩大了史料的范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崇尚真实,反对虚妄,重视考证辨伪,从强调史料真实的角度出发,要求撰史者善于考辨文献真伪,选择文献之长,舍弃文献之短,这
20、对中唐以后辨伪学的兴起有重要意义。15、北宋官修四大类书是什么?在内容上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太平御览:是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引书比较完整,多整篇整段的文字,且注明出处,故此书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太平广记:是小说类书,所收内容,除正史外,还有野史、地理、文集、笔记、佛道典籍、传说、小说等,引用书目存佚各占一半,此书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和社会风俗是最重要的书籍,并对史料的辑佚、校勘工作颇多参考价值。册府元龟:是史学类书,官修类书中此书篇幅最长,同时也是四库全书中最大的类书之一,在中国历史文献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分类极为详细和完备,较好的体现了类书的特点,该书资料丰富集中,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极大方便。它
21、还便于校勘和辑佚文苑英华:是文学类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近两万篇,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文集收录的,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校记里还附注有别本的异文,可以用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还可以用来考订史实。16、清代校勘学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成就巨大,整理校勘了一大批古籍:卢文昭校勘的有经典释文新书春秋繁露等 黄丕烈士礼居丛书顾广圻周礼仪礼国语等,戴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水经注等,古籍包罗万象、不计其数。成绩最突出的是校先
22、秦子书,纠正了许多谬误,使子书可读,真义显明。出现一大批著名的校勘学家,且形成不同的流派:一是以卢文昭、黄丕烈、顾广圻为代表,二是以戴震为首领,继之有王念之、王引之等。卢派重版本,推崇对校;戴派重义理,崇尚理校。清末名家辈出,如魏源、王先谦等总结了许多优秀的校勘学经验,提出一系列的校勘学的理论观点:如卢派强调“崇古”要求尊重汉儒,注重版本依据,黄丕烈认为校书首先应广蓄书,且要择善而校。戴派反对对古本、善本的迷信,要求广泛收集以外的异文材料,分析、考证古籍,对古书的错误勇于改正。戴震主张校勘首先在识字,因此一个校勘学家必须精通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知识,还要准备多方面材料,这种方法为后人继承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历史 文献 复习资料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