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玉文化(8页).doc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玉文化(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玉文化(8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玉文化-第 7 页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玉文化富有魅力的玉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石文化兴起于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诗词歌赋的文学形式记录和抒写了对宝玉石的审美感受,以玉描述人自然的美妙景观,描述人的美貌,描述人的美德,这说明珠宝玉石文化在华夏民族的心理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据考古资料证实,1975年在云南省呈贡县龙潭发掘的一批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中,就已发现有用水晶、玛瑙和玉髓制作的器物。从原始艺术的角度看,这些出土文物已证实我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具有较高的珠宝审美意识了。赏玉容天地,方寸藏古今中华民族对玉总是怀有一种传统的敬意。常言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先秦时期
2、,美丽奢华的玉饰品很早就作为民间礼尚往来之物了。如崧高中:“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从中可见玉具有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又如卷阿中:“颙颙昂昂,如圭入璋,令闻令望”,这是写君子仪表堂堂,如玉器一般威武壮美,可见玉的独特地位。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是宽泛的,也是朴素的。诗经作品常称赞人物是:“彼其中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此外,他们还把玉作为喻人、喻物、喻事的最重要组成成分,君王的出场是:“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君子的赠物是“琼瑰玉佩”,“报之以琼瑶”;对君子的祝福是“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等等。先哲们还用玉来说明事理:“伯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3、”,教育君子要执身如玉,言行举止谨慎从事。屈原是我国在诗赋中撰写玉最早的诗人,他在离骚、天问、九歌中有关玉的描述俯拾即是。在楚辞。离骚中描述到:“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岂颙美之能当”,“颙”就是一种美玉。楚辞?九歌中有更丰富的玉石审美感受。如在大司命中:“便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这里诗人写出了玉饰品七彩杂踏“光怪陆离”的审美感受。魏晋以后,出现了灿若繁星的玉文化名作与名家。如,隋朝孔绍安的别徐永元秀才:“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唐朝李白的赠瑕丘王少府:“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北宋王安石的欲韵子履远寄之作:“飘然逐客出都门,士论应悲玉石焚。”袖里新诗干首馀,吟看句句是瑶琚古代人对玉有着解不开
4、的情结,对玉赋予了社会文化理念,西周以后,玉的道德化、政治化、宗教化过程业已完成,并成为道德、习俗、神灵、财富、权力的象征物。不仅认为人如玉一般的美丽,还认为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也要如玉无瑕般的洁净。他们用玉作为参照物来描写一些具体的事物,如自然风光、人体美、人的美德等,说明对玉的审美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一、以玉描述自然景观古代诗人用玉描写静态美,如唐?贺知章的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元?王冕的素梅四十:“看来都是梅花树,个个春风玉佩环”等。玉也用于描写动态美,诗人由玉的表象联想水的相似性。如,刘敏中的菩萨蛮:“绣江江水清如玉,梅花香满清江曲”;唐?李白的忆旧游寄谯
5、郡元参军:“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唐。元稹的远望:“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等等。二、以玉描述人的美貌南北朝?庾信的杨柳歌:“凤凰新管萧史吹,朱鸟春窗玉女窥”,以玉描写美女形象;又如,唐?王维的洛阳女儿行:“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等等。三、以玉描述人的美德这是我国诗人欣赏玉石的最高境界。如,屈原的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这是将玉比喻为美德;又如北宋?黄庭坚的黄颖州挽词三首:“胸中明玉石,仕路困风沙”,以玉言志。玉色纯净,故常用玉比喻贞操和志气,如,“守身如玉”,于是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既是做人的道德操守,也是华夏民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诗歌 中的 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