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1315单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1315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上1315单元.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 风和水风一课时 总第49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诗的内容,体会刮风时景物的变化。 2会用自己的话说小诗的意思。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并背诵全诗。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风有哪些特点吗? 学生甲:风可以吹得树枝摇晃。 学生乙:风可以使人感到凉爽。 学生丙:风可以发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风的小诗。板书:风2、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全诗,认读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颤:读chn,不要读成zhn。 波:读b,不要读成p。 3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顺。 4
2、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把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5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6猜字谜。 未见东坡离西湖。(波) 7交流汇报。 熟字加偏旁类。 波:“皮”字加“氵”,就是“波”。 游:左中右结构。 戏:“戈”字加“又”,就是“戏”。 8指导书写 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游: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 ”,中间是“方”,要写得略窄。 带有“守”的字的写法。(波、游)第一点与两点水的第一点位置相当,第二点正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提”起笔比两点水的“提”位置低。三、充分想象,理解诗歌。 1整体读诗文,把握内容。 (1)分别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思考:风是什么? (2)汇报。 学生甲:我们知道风在
3、那儿了。 学生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学生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问:我们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这样说? (4)小结:风是看不见的,但是人们能感觉到风的存在,那是通过刮风时,其他事物的变化显现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2学习第1节。 (1)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 学生甲:当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学生乙:因为风可以使树叶颤动。 (3)理解“颤动”一词。(摇动) (4)你见过风使树叶颤动的情景吗?是怎样的?这时的风大不大? (5)指导朗读。 风吹树叶动,这时的风力不算大,可以读得轻一点儿。 (6)配合诗句,课
4、件演示。 (7)练习朗读,指名读。 3学习第2节。 (1)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 学生:当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3)启发学生想象:当你面前是一片树林时,你看得见风吗?“点头”是什么意思?试着做出动作。“林木点头”指什么? 学生:林木点头,指树枝被风吹得摇晃起来。 这时的风大不大?(比起刚才的要大些。) (4)指导朗读。 风吹林木摇晃,这时的风要猛烈些,可以读得稍重些,声音稍大点儿。 (5)配合诗句,课件演示。 (6)练习朗读,指名读。 4学习第3节。 (1)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 学生:当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
5、游戏了。 (3)听磁带录音,让学生感受河水泛起波纹时的声音。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4)这时的风比刚才更大了,应该怎样读呢?(语气更重了,声音也更大了。) (5)自己练习读,指名读。 5齐读全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这三节诗的前两句一样,后两句的开头都是“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 6仿照课文,再写一段。 (1)如果再照这样往下写,风应该更猛烈了。小组合作,再创作一小段。 (2)汇报。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海水涌起波涛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唱歌了。 7背诵全诗。板书设计: 树叶颤动 风在那儿了 风 林木点头 风正走过了 河水起波 风来游戏了课后反思: 在教学时,教
6、师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用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上课时,可先编一个谜语给大家猜:来无影,去无踪,来时树动花摇,去时水平浪静。学生的情绪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随后要趁机鼓励学生自己编有关“风”的顺口溜或小谜语。这一过程其实是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感悟的阶段,为下面学生顺利理解诗意、进入诗歌的意境作了有力的铺垫。 讲解时,让学生在反复吟诵、质疑及对关键字、词的琢磨中领悟诗的意境,感受到栩栩如生的“风”的形态,避免机械乏味的分析。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后,请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诗句朗读,由于学生有了“自悟”的过程,对这首诗歌已有了较深的体会,大部分学生都能吟诵得朗朗上口
7、、人情人境了。 学完诗歌后,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进行拓展:你还怎么知道起风了?请同学们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由于紧密联系生活,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课堂作业新设计1、比一比,组词语。游( ) 颤( ) 皮( ) 戏( )悠( ) 顶( ) 波( ) 战( )2按原诗填空。(1)但是树叶_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2)但是林木_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_了。(3)但是河水_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_了。备课资料风儿在哪里谁能告诉我,那看不见的风,在哪里?风车说:风和我在一起。说着,那风车咯吱咯吱地转起来。风铃说:风和我在一起。说着,那风铃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彩旗
8、说:风和我在一起。说着,那彩旗呼啦呼啦地飘起来。风筝说:风和我在一起。我看见了风筝高高地飘在天上。啊,我闻到了花香,原来风已经来到了我身旁。我是什么教学要求1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3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学会生字。2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气体、云、雨、雹子和雪。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猜对谜语。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 总第50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生字
9、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猜谜游戏。 2板书课文题目:我是什么 3齐读课文题目。 4课件演示。 二 学习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纠正字音,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露:是多音字,在口语中读作“lu”,在书面语中读作“l”。本文中“露”用于“露珠”,读作l。 冲:翘舌音,不要读成cng。 雹:读作bo,不合旨读成po。 3把你读得不通顺、不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4想想“我”是什么。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启发。“我”在池塘里怎么样?“我”在小溪里怎么样?你们想这个“我”是谁呢?池塘里有它,小溪里有它,江河里、海
10、洋里都有它,它是什么?(水) (3)池塘里的水怎么在睡觉?小溪里的水怎么在散步呢?江河里的水又怎么能奔跑?海洋里的水又怎么能跳舞、唱歌呢? 学生甲:池塘里的水不流动,静静的,就好像人在睡觉。 学生乙:小溪里的水哗哗地流着,但速度不快,就好像人在散步。 学生丙:江河里的水流得很快,就好像人在奔跑。 学生丁:海洋里的水随着波浪上下翻滚,跳个不停,还发出各种声响,就好像人在跳舞、唱歌。 (4)课件演示。 (5)朗读第4自然段。 现在大家知道了,“我”就是水。现在读第4自然段,把“我”改成“水”读。 指导朗读:水在睡觉,静静的,要轻点儿;水在散步,要比“睡觉”响一点儿,应该由弱到强(老师示范),但是还
11、比较轻,比较慢;在江河里奔跑,怎么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又该怎么读? (6)小结:水真有趣,它在池塘里睡觉,到了小溪里会散步,到了江河里就奔跑起来。哈,到了海洋,它就跳起舞、唱起歌来了。 2学习第1自然段。 (1)现在你们知道了,“我”就是水。课文一开始就说“我会变”,意思是“水会变”,水都会变成什么呢? 板书:气体、云、雨、雹子、雪、露珠、霜 (2)水会变成云,你想知道什么?(水怎么会变成云?) (3)做实验。(让学生观察水蒸发的现象:把热水倒在杯子里。) 提示:水经过太阳一晒,就变成了什么?板书同学们知道水蒸气,人的眼睛看得见吗?水蒸气到了空中,就结成了什么?许多许多极小极小的水点。(指着
12、正在向上蒸发的一片小水点,让学生仔细观察。)现在我们让它们连成一片,这就成了“云”,云在空中飘着的样子就叫“飘浮”。(板书:飘浮) (4)水变成云,在空中飘浮着。你们看到过哪些云?(老师随学生说,出示各种云的剪纸。) 看到这些情景怎么样,你会说一句话吗? 学生甲:天气晴朗,一朵一朵白云在蓝天上飘浮。 学生乙:天要下雨了,天上布满乌云。 学生丙:早晨,朝霞满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5)齐读第1自然段。指点:“有时候有时候”写出了变化。 (6)轻声齐读。 练习:说明水是怎样变成云的? 3学习第2自然段。 (1)水变成云,在空中飘浮着,又变成什么?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回答时,要求学生用上“有时候
13、有时候”。 (2)云在空中飘浮着,有时候变成小硬球,有时候变成小水珠,有时候变成小白花。现在我们来做游戏,帮助词语找到“自己人”。我这儿有六个词语,请你把六个词语排一排,谁和谁是一种东西,把它们摆在一条线上。 (出示:“小水珠、小硬球、小白花、雨、雹子、雪”六个词语卡片,指名排列。) 小水珠 小硬球 小白花 雨 雹子 雪 (3)课文分别用了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落、打、飘”,你们能再给它们找找谁和谁搭配在一起吗? 用卡片先后排列成一个图: 小水珠 小硬球 小白花 雨 雹子 雪 落 打 飘 (4)指导学生推敲词语:我们把它们换个位置,行不行? 指导:小雪花轻轻的,所以用“飘”,读时要轻松些,拖长些;
14、“雹子”最重,大雹子还能打伤人和牲口,分量很重,所以用“打”,要读得有分量,不能轻飘飘的。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词,不能随便用,要讲究。 (5)朗读第2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水还会变成什么?自己读读第3自然段。 (露珠、霜。) (2)你们见过“露珠”吗?谁来说说? 学生:夏天的早晨,露珠出现在小花、小草的身上。 (3)你们见过“霜”吗? 学生:秋天的早晨,小草身上就有霜。 (4)小结:水真有趣,真会变。它会变成云,云又有白云、黑云、红霞;又会变成雨、雹子、雪、露珠、霜。 5朗读第1至第4自然段。 6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水?如果没有水将是怎样的情况?没有水,花、树不能生长,田里的
15、稻子、棉花、蔬菜也活不了,我们人类没有水也就不能生存,这都是水的好处。但是,我们人类管不好水,它也会做坏事的。你们知道水发脾气会做哪些坏事吗?(学生回答,体会“温和”“暴躁”的含义。) 那我们应该想办法管住水,叫水听人的使唤。 7朗读课文。 (1)分组练习读。 (2)采取赛读的形式,班上汇报。 四、总结全文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甲:我知道水可以变化成雨、露、雪、雹、霜。 学生乙:我知道水对人类有好处,也有害处。 2把搜集到的水的知识共同交流。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小雪花、小雨点、小冰雹、小云朵,把自己当成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
16、走进课文,融人课文,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然后把课文分为三个板块:生字王国、游乐王国、故事王国。 在“生字王国”中,带着学生学习生字,练习组词,简单识记生字。 在“游乐王国”中,先让学生自由读第1、2自然段,然后用笔画出描写自己的句子。这样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发言就有针对性。第2自然段中的三个动词:“打、飘、落”是掌握雨、雪、冰雹落地特点的关键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几个词,让学生把这些词和雨、雪、冰雹组合在一起,并讲讲自己为什么这样组合。然后,让学生把这几个动词表演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课文的第3自然段描写水的存在。让学生先找一找水到哪里去了,在那里干什么,再展开想象体会睡觉
17、、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在文中的含义。通过做动作,从而理解水在不同地方的流动速度也是不同的。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温和的水和暴躁的水在本,文中的含义,在结合水做的好事和坏事中明确人们为了管住水都采取了哪些办法。 最后,在故事王国中,让学生看图编故事,拓展延伸水的其他形态的变化,让其更深入地了解水,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完整、准确。课堂作业新设计1、请你画一幅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图。2、请你写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三个作用。3、请你当一回讲解员,说明水是怎么变化的。4把句子中写错的字改正过来。(1)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体。( )(2)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空气,就变成水珠落下来。( )(3)
18、我在海洋里跳舞,唱哥。( )第二课时 总第5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会写生字。2、用生字卡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1、读课文,师生评议。2、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二、自主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2交流汇报。 (1)猜字谜。 令其减半。(冷) 雨落在路上。(露) 七十二小时。(晶) 雨水哗哗落田上,隆隆声音响四方;埋到路上炸敌人,放到海里敌舰亡。(雷) 查上边看下边,虽有雨可晴天。(霜) 大雨冲倒山。(雪) (2)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熟字加偏旁类。 穿:“牙”字加“穴”,就是“穿”。 冰:“水”字加“冫”,就是“冰”。
19、 层:“云”字加“尸”,就是“层”。 江:“工”字加“氵”,就是“江”。 熟字换偏旁类。 服:“报”字去掉“扌”,换成“月”,就是“服”字。 坏:“还”去掉“辶”,换成“土”,就是“坏”。 独体字类。 升:共四笔,第三笔是“丿”。 比较记忆。 雪和露:都有雨字头,注意下面的不同。 三、指导书写 带两点水的字(冰、冲、冷)的写法。 两笔是以横中线为中心上下对应的,“点”和“提”在横中线两边“对望”,写“提”时要起笔向下,再回锋向上。 四、扩词练习 学生充分说。 升:升高 上升 初升 升旗 升级 旭日东升 服:衣服 服装 校服 服气 服务员 以理服人 冰:冰冷 冰块 冰天雪地 冰棒 冰尔冰凉 冰糖
20、 坏:坏蛋 坏人 使坏 坏点子 坏心眼儿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第1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观察“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地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霞”。此时,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时,用课件出示各种水的图片,从平静的湖水到汹涌海涛,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水,如:宁静、美丽、平静、清澈见底,活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年级 1315 单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