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B辅导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法灸法学B辅导资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刺法灸法学B辅导资料一、选择A型题: 1、最早的针具是:( C ) A.铜针 B.竹针 C.砭石 D.铁针 E.银针2、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 ( B )A.针尖 B.针身 C.针尾 D.针根 E.针柄3、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 ( A )A.75%、30-60分钟 B. 25%、15-20分钟 C. 75%、160秒 D. 95%、5分钟 E. 95%、30-60分钟4、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 ( C )A.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与出针法。 B.进针的各种方法。C.进针法、行针法、出针法 D.行气法、留针法与出针法E.进出针法。5、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
2、的灸法: ( B )A.温针灸 B.天灸 C、温和灸 D.雷火针 E.艾炷灸6、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 A ) A.内经 B.针灸大成 C、针灸问对D.难经 E.针灸聚英7、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 ( E )A.飞法 B.提捏法 C.循摄法 D.候气法 E.捻转法8、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 ( C )A.陶罐 B.铁罐 C.兽角 D.竹管 E.铜罐9、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 ( A )A.内经 B.针灸大成 C.针灸甲乙经 D.难经 E.针灸聚英10、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 D ) A.麻电感 B.疗效显著 C.未损伤血管D.有针感而又不伤与
3、重要脏器 E.针根离皮肤0.5寸。11、一般进针角度为45时称( A ) A.斜刺 B.弯刺 C.歪刺 D.横刺 E. 扬刺12.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C )A.让患者头高脚低位卧床休息 B.将患者立即抬到通风处 C.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 D.进一步强刺激人中,内关等穴 E.适当饮酒13、“得气”又称( E )A 神气 B.行针 C.针动 D.守气 E.气至14、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 C )A.捻转泻法 B.轻插重提法 C.平补平泻法 D.行气法 E.侯气法15
4、、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此称( B )A.行针 B.晕针 C.滞针 D.刺伤神经 E.短暂精神失常16、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 A )A.先冷敷,再热敷 B.先让病人平卧,再热敷 C.先热敷,再揉按 D.先按摩,再冷敷 E.先用针刺激青肿处,再冷敷17、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 A ) A. 刺伤了脊髓 B.刺伤了大血管 C. 刺伤了穴位的感受器 D.刺伤了较深层的内脏 E. 刺伤了浅表的肌肉 18、属于瘢痕灸的是( C )A. 脐灸 B.雀啄
5、灸 C.化脓灸 D.天灸 E.药锭灸19、雷火针属于( E )A. 与自然界雷电相应的一种针灸方法 B.化脓灸 C.火针 B. D.针刺的泻法 E.药条实按灸20、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 D )A.瘢痕灸 B.雀啄灸 C.火针 D.温针灸 E.发泡灸21、针具的发展前身是( C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铁针 E.铜针22、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 B )A.针尖 B.针身 C.针尾 D.针根 E.针柄23、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 B )A.温针灸 B.天灸 C.温和灸 D.雷火针 E.艾炷灸24、 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 E )A.飞法 B.提捏法 C.循摄法 D
6、.候气法 E.捻转法25、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与提插幅度的部位是( B )A.针尖 B.针身 C.针尾 D.针根 E.针柄26、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 C )A. 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与出针法。 B. 进针的各种方法。C. 进针法.行针法.出针法D. 行气法.补泻法.留针法与出针法E. 进出针法。27、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 D )A.麻电感 B.疗效显著 C.未损伤血管D.有针感而又不伤与重要脏器 E.针根离皮肤0.5寸 28、最早的“罐具”是( C )A.陶罐 B.铁罐 C.兽角 D.竹罐 E.铜罐29、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 B )A.半刺 B.短刺 C
7、.赞刺 D浮刺 E.毛刺30、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 A )A. 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B. 拇指向前用力轻,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C. 拇指向后用力重,向前用力轻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D. 拇指向后用力重,向前用力也重,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E. 拇指持续向前用力,捻转角度大,频率慢,操作时间长。31、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 D )A飞法 B.轻插重提法 C.平补平泻法 D.行气法 E.守气法32、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 A )A.20-30分钟 B.60分钟左右 C
8、.2小时左右 D.120秒 E.45分钟33、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 C )A.动留针法 B.晕针 C.滞针 D.断针 E. 逼针法34、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 ( A )A.2%的重碳酸钠溶液 B. 0.2%的重碳酸钠溶液 C. 20%的重碳酸钠溶液 D. 0.02%的重碳酸钠溶液 E. 72%的重碳酸钠溶液 35、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 A )A.指力和捻针法 B.针刺补泻法 C.进针的各种角度 D.出针法 E.针刺的辅助手法36、一般进针角度为15时称( D )A.直刺 B.弯刺 C.斜刺 D.横刺
9、 E.扬刺37、属于瘢痕灸的是( C )B. 隔物灸 B.雀啄灸 C.化脓灸 D.温针灸 E.太乙针38、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 D )A.脐疗 B.温和灸 C.隔物灸 D.天灸 E.穴灸 39、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 B )A.雀啄灸 B.麦粒灸 C.温针灸 D.天灸 E.胡椒灸40、穴位注射在操作时最重要的步骤是( A )A. 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 B.用无痛进针法刺入穴位 C. 刺入后上下提插捻转 D.必须寻找压痛点刺入 E.将注射器中的药液一次推入。41、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与提插幅度的部位是( B )A.针尖 B.针身 C.针尾 D.针根 E.针
10、柄42、临床对于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或虚实不明显的一般病症常选用( A )A. 平补平泻法 B.轻插重提法 C. 飞法D.温针灸法 E.按截法43、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 A )A.75%、30-60分钟 B. 25%、15-20分钟 C. 75%、160秒 D. 95%、5分钟 E. 95%、30-60分钟44、 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 C )A.动留针法 B.晕针 C.滞针 D.断针 E. 逼针法4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 B )A.循法 B.提插法 C.刮法 D.烧山火 E.飞法46、下面那
11、种规格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规格( A )A.长2575mm 粗2832号 B.长2575mm 粗3034号C.长75100mm 粗2628号 D.长75150mm 粗2834号D、 长1525mm 粗2830号47、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的方法称( C )A.刺络拔罐 B.温针灸 C. 针罐法 D. 留罐 E.闪罐法48、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 A )A.泻法 B.平补平泻法 C.逼针法 D.得气法 E.守气法49、决定针刺补泻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A )A.针刺的手法的轻重 B.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 C.心理的暗示作用D.腧穴作用的相对的特异性 E.腧穴所在神经
12、阶段50、针具的发展前身是( C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铁针 E.金针51、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 C )A.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与出针法。 B.进针的各种方法。C.进针法、行针法、出针法D.行气法、补泻法、留针法与出针法E.补泻法、留针法。52、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 A )A.内经 B.针灸大成 C、针灸问对D.难经 E.针灸聚英53、最早的“罐具”是( C )A.陶罐 B.铁罐 C、兽角 D.竹管 E.铜罐54、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 D )A.麻电感 B.疗效显著 C.未损伤血管D.有针感而又不伤与重要脏器 E.针根离皮肤0.
13、5寸 55、毫针的规格是指( A )A.针身粗细和长短 B.针身的质地 C.针尾与针柄长短 D.针尖的锋利的程度 E.毫针的形状56、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 A )A.指力和捻针法 B.针刺补泻法 C.进针的各种角度 D.出针法 E.针刺的基本手法57、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 D )A.短刺 B.扬刺 C.赞刺 D合谷刺 E.经刺58、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 A.凉泻法 B.抽添法 C.提气法 D、留气法 E、运气法59、内经当中的呼吸补泻法的补法特
14、点是( C )A. 患者吸气时进针、运针,呼气时退针、出针 B. 医生吸气时进针、运针,呼气时退针、出针 C. 患者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 D. 患者吸气时进针、出针,呼气时运针、退针 E. 医生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60、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 E )A.刺伤了大脑 B.刺伤了血管 C.刺伤了肌肉 D.刺伤了内脏 E.刺伤了脊髓61、针具的发展前身是( C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铁针 E.银针62、刺法起源于 ( B )A.新石器时代 B.石器时代 C、铁器时代 D.青铜器时代 E.元朝63、现代毫针刺
15、法应包括( C )A.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与出针法 B.进针的各种方法。C.进针法、行针法、出针法 D.行气法、补泻法、留针法与出针法E.补泻法、留针与出针法。64、针灸医生在针刺之前,用手指在穴位处循按、揣摸,找出指感强烈的穴位。这一过程称( A )A.定穴 B.揣穴 C.压穴 D.应穴 E.以上均不是65、“煮沸消毒法”通常要在水沸后,持续( A )A.10分钟 B.15-20分钟 C.60秒 D.5分钟 E.2小时66、当针下不得气时,可把针提至浅层,改变方向,前后左右反复搜索,直到得气。此称( B ) A.按截法 B.搜气法 C.逼针法 D.烧山火法 E.守气法67、暑热天埋
16、针,通常不超过 ( B )A.2个月 B.2天 C.2周 D.2小时 E.200分钟 68、凡是能使机体虚弱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 C )A.泻法 B.透天凉法 C.补法 D.得气法 E.守气法69、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 B )A.化脓灸 B.天灸 C、温和灸 D.雷火针 E.艾炷灸70、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 D )A.短刺 B.扬刺 C.赞刺 D合谷刺 E.经刺71、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 D )A.麻电感 B.疗效显著 C.未损伤血管D.有针感而又不伤与重要脏器 E.针根离皮
17、肤0.572、临床应用耳针疗法,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属于选穴原则( D )A.按部位选穴 B. 按辨证选穴 C. 按临床经验选穴 D、按西医理论选穴 E、按性别选穴73、根据进针、出针与行针等的快慢分补泻的针刺手法为( D )A.平补平泻法 B.捻转补泻法 C.迎随补泻法 D.徐疾补泻法 E.提插补泻法74、毫针的规格主要依据下列哪一项来区分( E )A.针尖 B.针柄 C.针根 D.针尾 E.针身75、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 A )A.2%的重碳酸钠溶液 B. 0.2%的重碳酸钠溶液 C. 20%的重碳酸钠溶液 D.0.02%的重碳酸钠溶液 E. 72%
18、的重碳酸钠溶液 76、灸法补泻的记载首见于( D )A. 针灸问对 B.针灸大成 C. 针灸甲乙经 D.内经 E.难经77、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 B )A.雀啄灸 B.麦粒灸 C.温针灸 D.天灸 E.胡椒灸78、先按揉施术部位,使之充血,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刺入,随即出针,再轻轻挤按针孔周围,放出少量血液的方法是( E )A.散刺法 B.泻血法 C.围刺法 D.挑刺法 E.点刺法 79、慎用灸法的病证为( B )A.阳虚里寒 B.阴虚内热 C. 外感表证 D.脾胃虚弱 E.外科痈疮疥肿初起80、皮肤针疗法的叩刺主要应用( C )A.指力 B.臂力加指力 C.腕部的弹力 D.肘力 E. 协调的
19、全身力量81、最早的针具是( C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铁针 E.金针82、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 C )A.行针法 B.逼针法 C、行气法 D.苍龟探穴 E.催气法83、最早的“罐具”是( C )A.陶罐 B.木罐 C、兽角 D.竹罐 E.铜罐84、为防止滞针,毫针的捻转角度多控制在( )A.180360 B.4590 C.360720 D.480540 E.159085、针刺的基本手法是( D )A.刮法 B.夹持法 C.刮柄法 D.提插法 E.烧山火法86、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 A )A.泻法 B.平补平泻法 C
20、.候气法 D.得气法 E.守气法87、决定针刺补泻效果的决定因素主要是( A )A.针刺的补泻手法 B.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针具的质量 C.腧穴所在的阴经和阳经 D.留针时间的长短E.腧穴所在神经阶段88、提插补泻法的泻法要点为( C )A. 反复重插轻提,下插时的力量大,速度慢,上提时用力大,速度慢 B. 反复重插轻提,下插时的力量大,速度快,上提时用力小,速度慢C. 反复重提轻插,下插时的力量小,速度慢,上提时用力大,速度快 D. 反复重提轻插,下插时的力量小,速度快,上提时用力大,速度慢E. 反复重插轻提,下插时的力量小,速度快,上提时用力小,速度慢89、内经当中的先在前胸或后背循按寻找
21、压痛点,在压痛点处前后斜刺,以治疗心痹等内脏疾病的刺法是( B )A.巨刺 B.偶刺 C.远道刺 D.扬刺 E.输刺90、刺激量较轻的针刺手法应( A )A. 行针手法轻,行针时间短,针下感应柔和B. 行针手法重,行针时间短,针下感应明显 C. 行针手法轻,行针时间长,针下感应明显 D. 行针手法重,行针时间短,针下感应柔和 E. 行针手法适中,行针时间短,针下感应强烈91、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 C )A.动留针法 B.晕针 C.滞针 D.断针 E.候气法92、皮肤针疗法的叩刺主要应用( C )A.指力 B.臂力加指力 C.腕部的弹力 D.肘力
22、 E. 协调的全身力量93、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 E )A.刺伤了大脑 B.刺伤了血管 C.刺伤了肌肉 D.刺伤了内脏 E.刺伤了脊髓94、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与提插幅度的部位是( B )A.针尖 B.针身 C.针尾 D.针根 E.针柄95、属于艾炷灸的是( A )A.麦粒灸 B.雀啄灸 C.天灸 D.灯火灸 E.太乙针96、不宜直接灸的部位是( D )A. 腰部 B.腹部 C. 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 D.头部 E.病变局部97、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 D )A.天灸 B.温和灸 C. 雷火针 D.温针灸 E.太乙针98、当出针后,局部
23、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 A ) A.先冷敷,再热敷 B.先让病人平卧,再热敷 C.先热敷,再揉按 D.先按摩,再冷敷 E.先用针刺激青肿处,再冷敷99、内经当中“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指( D )A.阳气陷下者可用灸法升阳举陷 B.寒证应深刺久留,相关经穴激发经气,回阳散寒 C.邪气壅盛的实证可在相关经穴上应用法 D.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应取相关的经穴平补平泻 E.邪入血分,应用放血的方法 100、当切循经络时,下面那种情况不属于经络实证( C )A.疼痛 B. 硬结 C.麻痹、厥冷 D.针下紧涩 E.红肿 101、暑热天埋针,通常不超过( B )A.2个月 B.2天 C.2周
24、D.2小时 E.200分钟 102、慎用灸法的病证为( B )A.阳虚里寒 B.阴虚内热 C. 外感表证 D.脾胃虚弱 E.外科痈疮疥肿初起103、四肢部的穴位应用穴位注射时,一般每穴注射( A )A.1-2毫升 B.0.1毫升 C. 10毫升 D、100毫升 E、0.01毫升104、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拔罐方式是( C )A.抽气法 B.投火法 C.闪火法 D.水罐法 E.刺络拔罐法105、病变局部常选三棱针的什么方法治疗( A )A.散刺法 B.泻血法 C.点刺法 D.挑刺法 E.先灸再点刺法106、皮肤针疗法是由古代的什么方法发展而来( E ) A.豹纹刺 B.直针刺 C.傍针刺 D.络刺
25、E.扬刺107、皮肤针疗法的叩刺主要应用( C )A.指力 B.臂力加指力 C.腕部的弹力 D.肘力 E.肩部的力量108、在应用电针治疗仪时,下面哪项最应该注意( A )A.电针治疗仪在使用之前,首先应将电针的强度调节电钮调至“0”位 B. 将2个电极分别连接在2根毫针上 C. 通电时,应从低频向高频过度 D.一般疗程为5-10天 E. 采取间歇通电的方法 109、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 ( A )A. 2%的重碳酸钠溶液 B. 0.2%的重碳酸钠溶液 C. 20%的重碳酸钠溶液 D. 0.02%的重碳酸钠溶液 E. 75%的重碳酸钠溶液110、内经当中
26、的补法原则是:( A )A.陷下则灸之 B.菀陈则除之 C.盛则泻之 D.热则疾之 E.满则泄之111、当切循经络时,下面那种情况不属于经络虚证( B )A.经络下陷 B. 硬结 C.麻痹、厥冷 D.针下空虚 E.针下感觉迟钝 112、内经当中的呼吸补泻法的补法特点是( C )A.患者吸气时进针、运针,呼气时退针、出针 B.医生吸气时进针、运针,呼气时退针、出针 C.患者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 D.患者吸气时进针、出针,呼气时运针、退针 E.医生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113、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
27、 D )A.短刺 B.扬刺 C.赞刺 D合谷刺 E.经刺114、首提“营卫补泻法”的著作是: A.针灸甲乙经 B.内经 C.难经D、针灸大成 E.针灸聚英115、“烧山火”由组成( B )A.提插、徐疾、九六、开阖泻法组成 B.提插、徐疾、九六、开阖补法组成 C.捻转、徐疾、迎随、开阖补法组成 D.捻转、提插、徐疾、开阖泻法组成 E.迎随、徐疾、呼吸、开阖补法组成116、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 )A.凉泻法 B.抽添法 C.提气法 D、留气法 E、运气法117、属于透刺本经穴位的透穴针刺法是( C )A.阳白透鱼腰 B.昆
28、仑透太溪 C.地仓透颊车 D、合谷透劳宫 E、内关透外关118、决定针刺补泻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A )A.针刺的手法的轻重 B.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 C.自然界环境的骤然变化D.腧穴作用的相对的特异性 E.腧穴所在神经阶段119、临床应用耳针疗法时,肝胆病选取肝胆穴属于耳针的选穴原则( B )A.按相应部位选穴 B. 按辨证选穴 C. 按临床经验选穴 D、按西医理论选穴 E、按季节选穴120、头针主治( C )A. 内分泌失调 B.疼痛 C. 脑源性的疾病 D、脾胃功能低下 E、失眠121、走罐法适用于( C ) A.肌肉松弛.吸拔不紧的部位 B.四肢 C.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 D.肌肉
29、浅薄紧绷的部位 E.腹部没有汗毛的部位122、病变局部常选三棱针的( C )A. 点刺法 B.泻血法 C.散刺法 D.挑刺法 E.深刺法123、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 D )A.短刺 B.扬刺 C.赞刺 D合谷刺 E.经刺124、皮肤针疗法的叩刺主要应用( C )A.指力 B.臂力加指力 C.腕部的弹力 D.肘力 E.肩膀的力量125、三棱针挑刺法是挑断 ( C )A. 真皮中的血管组织 B.皮下脂肪 C. 皮下白色纤维样物质 D. 表皮层的角质 E. 皮下肌肉组织126、为避免电针产生适应,可采取 ( D )A. 持续
30、通电 B. 浅刺穴位 C. 隔日治疗1次 D. 间歇通电 E. 选用肌肉比较丰厚的部位通电127、九针当中的针尖如挺,其锋微圆,主治水肿,大气不过关节,后人用作火针的针具是( E )A.毫针 B.员针 C.锋针 D.长针 E.大针128、内经当中的泻法原则是( E )A.陷下则灸之 B. 虚则补之 C.虚则实之 D.寒则留之 E. 菀陈则除之 129、当补之时,针尖顺经脉的循行方向而刺;当泻之时,针尖逆经脉的循行方向而刺的补泻法是指( B )A.子母迎随 B. 针向迎随 C.深浅迎随 D.提插迎随 E. 呼吸迎随 130、内经当中的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输的刺法是( A )A.远道刺 B.九刺当
31、中的输刺 C.经刺 D.关刺 E.分刺131、左转右转反复交替进行,具有通经活血,行气止痛的方法称: A.进气法 B.抽添法 C.青龙摆尾 D.子午捣臼 E.龙虎交战132、“得气”又称( E )A 神气 B.行针 C.针动 D.守气 E.气至133、耳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分布在( A )A.耳轮脚周围 B.耳轮 C.耳甲腔 D.耳甲艇 E.三角窝134、应用耳穴的望诊法时应注意假阳性的反映,下面那种情况是假阳性的反映( B )A.结节 B.色素痣 C.丘疹 D.脱屑 E.充血135、头针的进针深度应到达( C )A.头皮下 B.帽状腱膜层 C. 帽状腱膜层下层 D.颅骨
32、 E.颅骨骨膜层136、下面那种情况最适宜应用头针( B ) A.心力衰竭 B. 脑血管病 C.高热 D.白细胞总数较低 E.危重病情的抢救137、穴位埋线疗法适用于( A )A.慢性病症 B.寒证 C.急性病症 D.骨结核 E.心肺功能低下的患者138、穴位磁疗的治疗剂量十分重要,通常小剂量的磁片总磁场的强度应控制在( C )A.40000高斯以下 B. 4高斯以下 C. 4000高斯以下 D.400高斯以下 E.40高斯以下139、头针最主要的行针手法是( E )A.提插法 B.推弩法 C.刮柄法 D.摇法 E.捻转法140、耳穴应用穴位注射时,一般每穴注射( B )A.1毫升左右 B.0
33、.1毫升左右 C. 10毫升左右 D.25毫升左右 E.0.01毫升左右141、当切循经络时,下面那种情况不属于经络虚证( B )A.经络下陷 B. 硬结 C.麻痹、厥冷 D.针下空虚 E.针下感觉迟钝 142、刺激量较轻的针刺手法应( A )A.行针手法轻,行针时间短,针下感应柔和B.行针手法重,行针时间短,针下感应明显 C.行针手法轻,行针时间长,针下感应明显 D.行针手法重,行针时间短,针下感应柔和 E.行针手法适中,行针时间短,针下感应强烈143、“烧山火”由组成( B )A.提插、徐疾、九六、开阖泻法组成 B.提插、徐疾、九六、开阖补法组成 C.捻转、徐疾、迎随、开阖补法组成 D.捻转、提插、徐疾、开阖泻法组成 E.迎随、徐疾、呼吸、开阖补法组成144、慎用灸法的病证为( B )A.阳虚里寒 B.阴虚内热 C. 外感表证 D.脾胃虚弱 E.外科痈疮疥肿初起145、临床应用耳针疗法,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属于选穴原则( D )A.按部位选穴 B. 按辨证选穴 C. 按临床经验选穴 D、按西医理论选穴 E、按性别选穴146、下面那些情况不宜拔罐 ( A )A.孕妇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