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题库.docx





《地球物理勘探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物理勘探题库.doc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地震波的运动学 第一节 地震波的根本概念 第二节 反射地震波的运动学 第三节 地震折射波运动学第二章地震波动力学的根本概念第一节 地震波的频谱分析第二节 地震波的能量分析第三节 影响地震波传播的地质因素第四节 地震记录的辨别率第三章 地震勘探野外数据的野外采集第一节 野外工作方法第二节 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第四节 检波器组合第五节 地震波速度的野外测定第四章 共中心点迭加法原理第一节 共中心点迭加法原理第二节 屡次反射波的特点第三节 屡次叠加的特性第四节 屡次覆盖参数对迭加效果的影响及其选择原则第五节 影响迭加效果的因素第五章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第一节 进步信噪
2、比的数字滤波第二节反滤波第三节程度迭加第四节 偏移归位第五节 地震波的速度第六章 地震资料说明第一节地震资料构造说明工作概述第二节时间剖面的比照第三节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说明第四节各种地质现象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和说明第五节地震剖面说明中可能出现的假象第六节 反射界面空间位置确实定第七节 构造图、等厚图的绘制及地质说明第八节 程度切片的说明一、名词说明第一章 地震波的运动学1、波动 (难度90区分度30)2、波前(难度89区分度31) 3、波尾 (难度89区分度31) 4、波面 (难度89区分度31) 5、等相面 (80 、 33) 6、波阵面 (81 、 34) 7、波线(70 、 33) 8、
3、射线 (72 、 40)9、振动曲线(75 、 42) 10、波形曲线 (76 、 44) 11、波剖面(65 、 46) 12、子波 (60 45)13、视速度(80 、 30) 14、射线平面(60 、 47)15、运动学(70 、 55) 16、时距曲线(68、 40) 17、正常时差(60 、 45) 18、动校正(60、 60) 19、几何地震学 (70 、 35)第二章 地震波动力学的根本概念1、动力学 (70 、 40)2、物理地震学(71、 35) 3、频谱(50 、 50) 4、波的发散(90 、 30) 5、波散(90 、 31) 6、频散 (80、 35) 7、汲取 (7
4、0 、 40 )8、纵向辨别率 (60、40)9、垂向辨别率(60、40)10、横向辨别率(60、40)11、程度辨别率(60、40)12、菲涅尔带(50、45) 13、主频(65、40) 第三章 地震勘探野外数据的野外采集1、规则干扰波(90、30) 2、不规则干扰波(90、30) 3、观测系统(80、35) 4、屡次覆盖(65、50) 5、共反射点道集(70、45)6、检波器组合(90、30) 7、方向特性(75、30) 8、方向效应(90、30)第四章 共中心点迭加法原理1、共中心点迭加 (70、40) 2、程度迭加(60、40) 3、剩余时差(60、50) 第五章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1、
5、偏移迭加 (75、30) 2、平均速度(85、30) 3、均方根速度(80、30) 4、 迭加速度 (70、40)第六章 地震资料说明1、标准层(50、40) 2、绕射波(40、50) 3、剖面闭合(30、60)4、三维地震 (70、30) 5、程度切片(45、60) 6、等厚图(65、40) 7、构造图(80、30)二、填空题第一章1、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是( )。(90、30)2、在地震勘探中把入射线、过入射点的界面法线、( )三者所确定的平面称为( )。(70、50)3、反射波振幅的大小确定于(),极性的正负确定于(),到达时间先后确定于()。(40、60)4、倾斜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
6、线形态(),微小点坐标()。(70、40)5、地震反射界面是指()。(70、35)6、折射波形成的条件(),盲区半径()。(75、35)7、射线总是( )波面。(70、40)8、地面及地下反射界面都是平面,界面以上介质为匀称介质,则地面上纵直测线观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为( )。(65、40)9、在V(Z)=V0+(1+Z)连续介质中,反射界面深度为H,假如要观测到该界面的反射波,那么入射波的最大穿透深度为( )。(30、50)10、当地面和地下反射界面为平面时,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微小点处的视速度为( )。(35、45)11、假如地震波以临界I入射到倾角为的折射界面时,地面上若能观测到该界面的折
7、射波,需满意( )。(65、40)12、在介质中任取一点P,再找出介质中和P点同时开场振动的那些点,将这些点连成一个曲面,就是通过P点的( )。(70、35)13、两种介质分界面状况下,下部介质的速度比上覆介质的波速( )时,在这个分界面上才能行成折射波。(75、30)14、界面埋藏越深,反射波时距曲线越( )。(80、35)15、反射系数( )。(50、50)16、直达波时距曲线方程( )。(90、30)17、当地震测线垂直界面走向时,射线平面( )界面,( )地面。(70、40)18、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时,沿所需时间( )的途径传播。(70、45)19、折射波时距曲线形态( )。(80、3
8、0)20、折射涉及同界面反射波在( )处相切。(70、35)第二章1、波的动力学特征( )。(82、55)2、垂直辨别率是指(),它的极值是()。(85、45)3、一个困难的振动信号,可以看成是由很多简谐重量( ),那很多简谐重量及其各自的振幅、( )和初相,就叫那困难的振动信号的( )。(83、51) 4、频带宽度( )。(90、32) 5、菲涅尔带半径( )。(76、47) 6、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 )成分简洁衰减。(78、45) 7、岩石的选频汲取性质,损失了( )成分,( )了地震辨别地层的实力。(63、70) 8、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遇地下的不均质体,会发生波的( )。(79
9、、40) 9、信号越宽,频谱越( )。(66、35) 10、低频地震波的辨别率比高频地震波的辨别率( )。(61、70) 11、地震界面的稳定性是指地震界面的( )。(90、35) 12、地震波的振幅随传播间隔 的增大而( )。(91、30)13、波在一种介质中传播时,波速依频率而变得现象叫( )。(78、35)14、频散现象对地震波影响( )。(81、35)15、同一类型的地震波,在炮检距大的道上频率( )。(65、35)第三章 1、检波器组合是利用有效涉及干扰波的( )不同,压制干扰波的。(70、35) 2、在压制随机干扰方面,屡次叠加比组合( )。(65、35)3、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全
10、部道的记录的集合称为( )。(65、40)4、屡次覆盖是通过( )和( )同时搬家,使其( )不变来完成的。(50、50)5、对有效波来说n个检波器组合后振幅增加了( )倍。(70、30)6、对随机干扰来说n个检波器组合后随机干扰对有效波相对缩小了( )。(90、30)7、在最有利条件下,检波器个数越多,信噪比越( )。(91、31)第四章1、屡次叠加压制( )波效果最好。(66、42)2、倾斜界面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形态()。(63、36)3、屡次波的旅行时间是同界面一次反射波的( )倍,它总是校正( )。(55、37)4、对CDP道集记录的某个反射波作动校正时,速度用大了则校正()。(5
11、6、38)5、倾斜界面总是校正( )。(57、39)6、屡次波一般是( )速异样。(54、35)7、绕射波一般是( )速异样。(57、38)8、用( )方法压制屡次波最有效。(61、41)9、共中心点叠加是利用有效涉及干扰波之间( )不同压制干扰波的。(62、43)10、倾斜界面的剩余时差( )。(63、44)11、地面是倾斜的,地下反射界面为程度的,对程度屡次覆盖方法观测的原始数据抽道集后可获得( )。(66、46) 第五章1、一维正演模型( )。(75、38)2、一维滤波方程( )。(78、30) 3、 进展动校正时,要用( )速度资料。时深转换时,要用( )速度资料。(55、55) 4、
12、DIX公式( )。(50、80) 5、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孔隙压力成( ),及孔隙度成( )。(60、75) 6、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密度成( )。(80、40)7、时间平均方程( )。(70、38)8、程度迭加剖面上绕射波( ),回转波不( )。(66、50)9、在剧烈褶皱地区,常常观测到速度的( )。(65、46)10、岩石中含气时,地震波传播速度( )。(68、43)第六章1、绕射波微小点坐标( )。(62、42)2、回转波形成的条件( )。(61、44)3、凸界面的能量是( )。(77、45)4、地下介质含气时会出现( )现象。(70、38)5、亮点是指振幅( )的同相轴。(30、50)6、每
13、一张程度切片是地下不同层位的信息在( )的反响。(30、45)7、两个同向构造之间不能存在( )。(66、38)8、当测线为随意方向时,界面的真深度及法线深度的关系为( )。(56、42)9、真倾角、视倾角和测线方位角三者关系是( )。(55、55)10、异向构造构之间不能存在( )。(57、43)11、断层上升盘某点的等值线的数值( )断层的落差,等于下降盘等值线的数值。(25、70)12、构造图上对于正断层,上下盘断点投影到地面上的程度位置( )。(50、36)13、构造图上对于逆断层,上下盘断点投影到地面上的程度位置( )。(56、42)14、构造图上在单斜上不允许出现( )。(66、3
14、6)15、一些断点很清楚的断层,在平面连接时不能穿过( )显示的剖面。(68、38)16、断面不行穿过( )反射波同相轴。(69、39)17、断面波是( )反射波。(78、32)18、在时间剖面上,利用( )确定断点。(76、50)19、当测线垂直于界面走向时,界面的法线深度( )真深度。(77、48)三、推断题第一章1、地震波是弹性波。(95、30)2、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射线垂直于波面。(92、31)3、振动曲线是波剖面。(88、32)4、每个检波器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点的地面振动。(91、32)5、岩性界面确定是地震反射界面。(68、45)6、地下界面埋藏越深,反射波时距曲线越平缓。(
15、90、30)7、当地面和地下反射界面为平面时,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微小点处的视速度为零。(75、46)8、地面及地下反射界面都是平面,界面以上介质为匀称介质,则地面上纵直测线观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80、35)9、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时,沿所需时间最短的途径传播(95、31)10、在V(Z)=V0+(1+Z)连续介质中,反射界面深度为H,假如要观测到该界面的反射波,那么入射波的最大穿透深度为H。(78、35)11、上覆为非匀称介质,单一平界面,纵直测线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是一条光滑的双曲线。(98、31)12、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正常时差只随炮检距的变更而变更。(88、34)13、只有测线方向及
16、地层走向垂直时,射线平面及铅垂面垂直。(67、44)14、对折射波来说只要有高速层存在,就产生屏蔽现象。(68、43)15、近炮点观测的程度层状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乎双曲线。(56、56)16、速度界面确定是反射界面。(55、55)17、沿着界面,波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相等的。(50、50)第二章1、信号越宽,频谱越宽。(95、30)2、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高频成分简洁衰减(93、31)3、低频地震波的辨别率比高频地震波的辨别率低。(90、32)4、地震波的振幅随传播间隔 的增大而增大。(99、30)5、地质介质成层分布对地震勘探是最有利的。(96、31)第三章1、在压制随机干扰方面,
17、屡次叠加比组合好。(85、35)2、放几炮即是几次覆盖。(68、36)3、检波器组合压制规则干扰波是利用有效涉及干扰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不同。(72、32)4、屡次覆盖是指炮点和检波点同时搬家。(75、41)5、对随机干扰来说n个检波器组合后随机干扰对有效波相对缩小了n倍。(76、32)第四章1、屡次叠加压制屡次波效果最好(76、36)2、对CDP道集记录的某个反射波作动校正时,速度用小了则校正缺乏。(90、50)3、程度叠加剖面上,正常一次反射波同相轴时间递增方向及初至波同相轴时间递增方向一样,则说明供应的叠加速度适宜。(70、48)4、屡次波一般是低速异样。(90、38)5、屡次波总是校正缺乏
18、,正好及倾斜界面相反。(80、35)6、共中心点叠加是利用有效涉及干扰波之间剩余时差不同压制干扰波的。(88、52)第五章1、进展动校正时,要用平均速度资料。(85、38)2、时深转换时,要用均方根速度资料(85、35)3、程度迭加剖面上绕射波收敛。(69、45)4、二维偏移剖面交点是闭合的。(56、46)5、地下界面埋藏越深,速度越低。(92、37)6、地震波速度及密度成反比。(93、31)7、平均速度总是小于或等于均方根速度。(90、30)8、均方根速度及孔隙度成反比。(65、42)第六章1、当测线垂直于界面走向时,界面的法线深度等于真深度。(88、30)2、构造图上在单斜上允许出现多线。
19、(90、39)3、构造图上对于正断层,上下盘断点投影到地面上的程度位置错开。(88、39)4、构造图上对于逆断层,上下盘断点投影到地面上的程度位置叠掩。(88、42)5、断层上升盘某点的等值线的数值加上断层的落差,等于下降盘等值线的数值。(55、55)6、凸界面的能量是分散的。(70、40)7、只有断点才会产生绕射波。(65、40)8、真倾角、视倾角和测线方位角三者关系是sin=sincon(60、30)9、两个同向构造之间不能存在双线。(80、40)10、地下介质含气时会出现亮点现象。(67、41)四、简答题第一章1、地震勘探原理。(72、31)2、岩性界面是不是地震反射界面?(75、35)
20、3、费马原理。(88、36)4、惠更斯原理。(89、32)5、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意义?(60、60)6、面波的特点?(65、45)7、为什么要进展动校正?(55、56)第二章1、频谱的物理意义?(90、33)2、影响辨别率的因素?(30、30)3、示意画出地震波的频谱图,指出频谱的主要特征。(50、45)4、为什么说大地对地震波有滤波作用?(40、40)5、高辨别率的指导思想?第三章1、有效涉及干扰波的主要区分是什么? 分别用什么方法压制干扰波效果好?(90、40)2、组合的原理?(91、31)3、为什么对压制随机干扰来说屡次得叠加比组合效果好?(81、30)4、采纳6次覆盖时从那一炮开场反射
21、点满意覆盖次数?从那一炮开场组成新的24个共反射点道集?对12次覆盖的情形呢?(30、70)5、屡次覆盖的原理和目的?(60、40)6、试说明程度屡次叠加特性曲线的特点(20、30)第四章1、影响程度迭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60、40)2、程度叠加剖面有何缺陷?(65、65)3、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及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分?(68、38)4、为什么叫程度叠加?(72、35)5、地层倾斜对叠加效果的影响?(60、40)第五章1、地震资料处理的目的?(65、35)2、为什么要进展反滤波?(50、38)3、程度叠加常规处理流程?(75、36)4、为什么要进展偏移叠加?(76、45)第六章1、空
22、间校正的原理?(25、50)2、反射波的识别标记?(60、40)3、地震资料说明的主要任务?(70、35)4、地震资料地质说明的主要任务?(50、50)5、反射波的实际比照方法?(60、55)6、标准层应具备的条件?(72、52)7、断层的识别标记?如何确定断面?(68、52)8、断层要素在时间剖面上确实定?(80、45)9、勾绘构造等值线应符合的构造规律?(45、60)10、断层在程度切片上的反响?(35、45)11、亮点剖面的说明方法?(20、50)12、时间剖面上常见特殊波的说明方法?(50、50)五、详答题第一章1、从反射波和折射波的形成机制,分析反射波和折射波的形成条件是什么?(7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物理 勘探 题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