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生产指标解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发电生产指标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生产指标解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电生产统计指标1、发电量发电量是指电厂(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简称“电量”。它是发电机经过对一次能源的加工转换而生产出的有功电能数量,即发电机实际发出的有功功率(千瓦)与发电机实际运行时间的乘积。发电量是根据发电机端的电能表来计量的。计算公式为:某发电机组日发电量=(该机组发电机端电能表当日24点读数该电能表上日24点读数)该电能表倍率发电厂全月发电量,则是该厂该月各日发电量的总和,或者用下面公式计算:全厂报告期发电量=(发电机组报告期末24点电能表读数该电能表上期末24点读数)该电能表倍率计算发电量时应注意的问题:(1) 发电厂的发电量应包括供应本厂厂用电的发电机组的发电量。但
2、不包括励磁机的发电量(即无功电量)。(2) 新装发电机组或机组改进、大修后,试运转期间所发的电量,凡在机组未并网之前均不应计入。(3) 发电机组临时作调相运行时,应注意电能表的装置情况,如仅用一只可逆转电能表时,必须将每次发电运行起止时的电能表计读数作好记录,以正确计算该发电机组的发电量。(4) 发电机电能表计误差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应根据相关电能表计与检测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如当电能表计发生故障,应记录故障起始及恢复期间发电机功率表的出力(千瓦)数,以此暂时估算其发电量(其它电量指标统计也是如此)。(5) 企业自备电厂发电机电能表以有权限的计量部门确认的计量表为准。2、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
3、是从设备的构造和可靠的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连续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制造、试验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也称铭牌容量。通常计算单位用(千瓦)。 组成发电机组的原动机(水轮机、汽轮机等)和发电机的容量不一致时应以铭牌能力最小的设备作为该机组的容量。 发电设备容量的变更必须经过科学的试验鉴定,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否则不予认可。 新建或扩建电厂,生产和基建计算新增生产能力的时间和容量必须一致。 基建新增的生产能力,要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规定办理,由启动验收委员会确认已具备“验收条件”和达到“验收标准”,同意试生产或交付生产并以启动验收委员会名义报告上级基建和统计部门,据此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4、不同容量等级的连续运行小时数的验收标准: (1)火电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应连续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运行。30万千瓦以下机组,应连续完成72+24小时满负荷运行。 (2)水电机组应连续72小时满负荷运行。(3)核电、风电以启动验收委员会批准的时间为准。3、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的最后一天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发电机组容量的总和。它等于期初生产能力,加减报告期内变动的生产能力。报告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初发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电设备容量本期末的发电设备容量即为下一期初的发电设备容量。4、平均发电设备容量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按日历时间平均计算的容量。如在
5、报告期内发电机组无增减变化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等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如发电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拆迁、退役、报废)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应按下述方法计算 报告期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发电机组容量报告期内该机组构成本厂发电设备的小时数 报告期日历小时数也可以采用下列比较简便的方法:报告期发电设备平均容量=期初发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平均容量本期减少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期初发电设备容量(报告期内新增发电机组容量新增设备容量自投产到报告期末的日历小时数 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报告期内减少发电机组容量该机组自报批准拆除或报废到报告期末的日历小时数 报告期日历小时数) 5、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 报告期末
6、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包括备用和正在检修的设备容量。 “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的区别在于综合可能出力要考虑: 1、设备经技术改造并经技术鉴定后综合提高的出力; 2、机组、锅炉、主要辅助设备和升压站之间配合影响的出力; 3、设备本身缺陷影响的出力;4、扣除封存的发电设备出力。如果没有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则二者应当相同。6、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即可调出力)报告期末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同时考虑火电受燃料供应、水电站受水量水位等影响,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它是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扣除故障、检修及封存的设备后的容量。发电设备
7、实际可能出力与综合可能出力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故障和检修中的设备。如果设备没有修理和故障以及外界因素(燃料供应、水量水位等)影响时,二者应当相等。发电设备实际可调出力,包括期末发电设备可调出力和发电设备平均可调出力。(1)期末发电设备可调出力是时点指标,表示报告期末电厂或电网可能发挥的电力功率。计算公式为:期末发电设备可调出力=期初发电设备容量技术改造后综合提高容量封存设备容量机组缺陷减少出力检修容量故障容量燃料供应或水量水位影响限制能力(2)发电设备平均可调出力是时期指标,表示报告期电厂或电网可能发挥的平均电力功率。计算公式为:发电设备平均可调出力= 报告期各机组可调出力报告期内该机组可调
8、小时报告期日历时间可调小时就是我们通常讲运行小时加设备的备用小时。7、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是指报告期内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在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按其发电量计算出来的运行小时,它是用来反映发电设备按铭牌容量计算的设备利用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注:本年投产机组发电量中不包含调试电量。抽水蓄能电厂不包含在内。8、发电设备可调小时发电设备可调小时是发电厂按照调度命令,其发电设备可以参加运转的时间。计算公式为:电厂可调小时(小时)=式中:单机可调小时=单机运行小时单机备用小时 单机可调容量=机组铭牌容量限制出力容量不论机组出力多少,只要按调度规定运转发电或调相运行就
9、算该机组的运行小时。如果因电厂本身的设备检修、故障、缺陷、事故等原因限制了出力,即使在备用状态也应扣除该机可调容量。9、发电设备最高负荷是指报告期(日、月、季、年)内,记录的负荷中,数值最大的一个。10、企业综合用电它包括发电、供热厂用电量、上网出线前的变损、线损和网购电量等。企业综合用电=发电、供热用厂用电量+出线前的变损、线损+ 其他+网购电量(用作发电消耗)或:企业综合用电=发电量上网电量+网购电量注:企业自备电厂综合用电仅指用于发电生产的电量。11、发电、供热厂用电量发电、供热厂用电量是指发电厂生产电能和热能过程中消耗的电量。热电联产电厂的厂用电量要分别计算发电厂用电量和供热厂用电量。
10、为此,必须将全部厂用电量划分为发电耗用和供热耗用两部分。首先,计算出各自的直接用电量,然后将发电、供热共用的电量,按照发电和供热消耗的热量比进行分摊,计算出供热与发电所用的厂用电量。计算公式为:(1)供热厂用电量=纯供热用厂用电量+发电供热共用电量供热量/发电、供热总耗热量=纯供热用厂用电量+(全部厂用电量 -纯发电用厂用电量-纯供热用厂用电量)供热量/发电、供热总耗热量或:=全部厂用电量-发电厂用电量(2)发电厂用电量=纯发电用厂用电量+发电供热共用电量发电耗热量/发电、供热总耗热量=纯发电用厂用电量+(全部厂用电量 -纯发电用厂用电量-纯供热用厂用电量)发电耗热量/发电、供热总耗热量(3)
11、发电、供热总耗热量=各汽轮机进汽的含热量-锅炉给水总含热量+自锅炉至减压减温器及直接对用户的供热量=(燃料量*低位发热量)或:=发电量(千瓦时)*3600(千焦/千瓦时)+供热量(千焦)式中:纯发电用厂用电量:指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和其它励磁机用电量等。纯供热用电量:指热网水泵、供热蒸发站等的用电量。12、发电厂用电率(%) 发电用厂用电率是指发电厂生产电能过程中消耗的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发电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量/发电量*100%13、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吉焦)供热厂用电率是指热电厂在对外供热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厂用电量与供热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吉焦)
12、=供热用厂用电量(千瓦时)/供热量(吉焦)14、厂供电量1、纯发电企业厂供电量=计算标准煤耗厂供电量=发电量-发电厂用电量2、热电联产企业厂供电量=发电量-发电厂用电量-供热厂用电量15、上网电量电厂上网电量是指该电厂在报告期内生产和购入的电能产品中用于输送(或销售)给电网的电量。即厂、网间协议确定的电厂并网点各计量关口表计抄表电量之和。它是厂、网间电费结算的依据。电厂上网电量=电厂并网处关口计量点电能表抄表电量因抄表存在着时差一般直接从省电力公司电能计费系统中取数16、发电用标准煤量标准煤量为煤折、油折、气折及其它燃料折标准煤量之和。煤折标准煤量=原煤量(吨)原煤低位发热量(千焦/千克)29
13、271(千焦/千克)油折标准煤量=燃油量(吨)油发热量(千焦/千克)29271(千焦/千克)其它燃料折标准煤量公式同上发电(供热)耗用原煤量有正平衡计算和反平衡计算两种。发电(供热)耗用原煤数量发电(供热)耗用原煤量的计算比较复杂,有正平衡计算和反平衡计算两种。正平衡计算是利用原煤的收、耗、存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计算的,它是火力发电厂或热电厂计算耗用原煤数量的基本方法,分为日耗用量和月耗用量两种计算方法(1)日发电耗用原煤量=计量装置测得的入炉(入仓)原煤量日末日初储煤差额以日耗用原煤量作依据的日发、供电标准煤耗率,能及时了解生产运行的消耗情况,不能反映企业管理方面的因素,如供方造成的亏吨、亏卡
14、损失,保管不善的超额损耗和计量误差等。因此,不能用全月各日耗用原煤量之和作为全月耗用原煤的数量(2)月发电耗用原煤量:通过月终盘存和收、耗之间的平衡关系计算的。月发电耗用原煤量=月初库存+本月购入-月末库存-规定损失-非发电用(或拨出)正确计算月耗用原煤的关键在于对煤场进行准确的月终盘存。用月耗用原煤量作依据计算的发、供标准煤耗率,既反映设备的技术水平也反映工人的操作水平,也反映企业管理方面的因素。热电厂耗用的原煤及其他燃料,按发电耗用和供热耗用分开计算发电耗用原煤量=发电、供热耗用总量-供热耗用原煤量反平衡目前已不推荐使用。用此方法,需计算各种效率和损失,可以促进运行分析工作,改善技术经济指
15、标,有举一反三的好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大多数电厂所采用。反平衡计算是火力发电厂或热电厂如不具备用正平衡计算日耗用原煤量及其他燃料数量的情况下,经主管部门批准,可暂用反平衡计算日耗用的燃料数量。它是根据锅炉供出的蒸汽总重量和锅炉效率,先推算出耗用的标准煤数量,再推算出原煤量。计算公式为: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千克)=某台锅炉耗用燃料的总热量(千克)/29271(千焦/千克)=某台锅炉供出的总热量(千焦)/(该锅炉热效率29271(千焦/千克)锅炉供出的总热量=(锅炉蒸汽流量*主蒸汽焓-锅炉给水总流量*锅炉给水焓)+进入锅炉再热器的蒸汽流量(经锅炉再热器后送往汽机中压缸的蒸汽焓-蒸汽从汽轮机高压缸
16、排出的蒸汽焓)+锅炉再热器喷水用减温水量(经锅炉再热器后送往汽机中压缸的蒸汽焓-蒸汽从汽轮机高压缸排出的蒸汽焓)*10-6发电耗用原煤量(千克)=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千克)29271(千焦/千克)/原煤发热量(千焦/千克)用反平衡计算误差较大,仅用于暂时计算日耗用的煤碳数量,全月耗用量仍须用正平衡计算。如果是既发电又供热的电厂计算标准煤量,必须按发电用和供热用分开计算。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发电、供热用标准煤量-供热耗用标煤量供热耗用标准煤量的计算,根据不同的供热方式,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1)由供热式汽轮机组供热,可将发电、供热耗用的标准煤总量,按照发电、供热消耗的热量比重划分计算。计算公式为:供
17、热耗用标准煤量(吨)=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总量(吨)(供热量(吉焦)/发电、供热耗用总热量(吉焦))发电、供热耗用总热量(吉焦)=发电量(千瓦时)*3600(千焦/千瓦时)+供热量(千焦)(2)由锅炉直接供热的计算公式为:供热耗用标煤量(千克)=锅炉供热量(千焦/千克)/锅炉效率/29271(千焦/千克)17、供电标准煤耗供电标准煤耗率是指火力发电机组每供出一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它是综合计算发电煤耗及厂用电率水平的消耗指标。供电标准煤耗综合反映火电厂生产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水平。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发电标准煤量(克)/计算标煤耗厂供电量(千瓦时)或=发电标准煤耗率(克/千瓦时)
18、/(1-发电厂用电率(%)18、发电标准煤耗发电标准煤耗率是指火力发电厂每发一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发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发电标准煤量(克)/发电量(千瓦时)19、发电用燃油量发电用燃油量(除燃油机组外)一般用于点火、助燃,计算标煤耗时,按热量折算成标准煤一起计入煤量。日计算进入锅炉用量通过流量计计算。月计算可以通过收、耗、存平衡,或日用累加计算20、发电原煤耗发电原煤耗是指火力发电厂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所耗用的原煤量。发电原煤耗(克/千瓦时)=发电耗用原煤量(克)/发电量(千瓦时)21、发电燃油耗发电燃油耗是指发电厂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所耗用的燃油量。发电燃油耗(克/千瓦时)=发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电 生产指标 解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