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贾竑骥(山西省水利厅,山西 太原 )摘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的根本出路,其中建设节水型社会是重中之重。以清徐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项目研究基础,按照“保证生活用水、调控工业用水、稳定农业用水、维系生态用水”的指导思想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思路、管理措施、科技创新等具体做法,针对影响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节水;技术创新;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未来年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其中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是重中之重。年至年间,山西省水利厅确定以
2、太原市清徐县为试点,批复投资万元,组织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队伍开展了“县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调研,旨在探索和总结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的思路、方法与技术,为山西省乃至中西部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样板和经验。围绕该项目我们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核心,按照“保证生活用水、调控工业用水、稳定农业用水、维系生态用水”的水资源配置原则,以用水监测体系、节水工程体系和水权科学分配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县域水资源的分配原则、方法和方案、用水定额管理指标体系、水价改革、水权流转和水市场建设、用水计量控制、地下水动态监测、节水型
3、社会建设信息管理、节水园区的大规模建设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和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开发和实践。 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概况 社会经济情况清徐县位于太原市南端,晋中盆地的西北边缘,属太原市管辖。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总耕地面积万,其中水浇地面积万。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与产品优势决定了它良好的农业种植结构(目前葡果、蔬菜、粮食三大种植业的比例为)和在太原市蔬菜、果品等农业产品供应中的重要地位,其门类较为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以与发展中的三产服务业也决定了它在山西省经济强县中的地位(为山西省经济十强县之一)。清徐县农村人口人均占有粮食,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水资源概况清
4、徐县的水资源工程有水库工程、河流引水工程、抽水站工程、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小泉小水利用工程等,构成其地面水、地下水、境内水、客水和污水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体系。全县多年平均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为万,其中地表水万,占到水资源总量的,地下水利用量为万,占到水资源利用总量的。在现在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中,以汾河水为主的过境水占到;在地面水供水总量中,过境水占到;现状供水总量中,过境污水的引用量为万,占到总供水量的;在地面供水总量中,过境污水占到。现状条件下,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工业用水占,人畜用水占,生态用水占。由此可见,农业用水是清徐县用水的主体,是用水大户。 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所面临的情势以与存在的
5、问题第一,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清徐县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表明,其用水的满足程度为,年缺水量为万。目前,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关系通过地下水的超采和部分土地不进行灌溉或实施非充分灌溉来维系。第二,天然降雨量呈减少态势。与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平均值相比,清徐县降雨量减少了,降低了。降雨量的减少态势意味着水资源的减少和用水量的增加,尤其是农业和生态用水的增加,必然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第三,外来客水供水量日趋减少。汾河一坝渠首至二坝渠首的年径流量平均每年减少万,潇河世纪年代的平均来水量仅是年代的。第四,水环境日趋恶化。水环境恶化表现为泉水的断流和地下水位普遍快速的下降。梁泉(流量数民族)自流井群于年春完全断
6、流,平泉自流井群(流量)于年完全断流。另根据年至年清徐县地下水等值线图分析,全县边山断裂带以下地区地下水位的年平均下降速度为。全县的地下水累积超采量为万,年平均超采量为万。第五,汾河沿岸地下水质恶化。清徐县汾河沿岸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汾河沿线个水质观测点的取样化验,主要超标检出项是氟、汞、镉和酚。汾河沿岸的地下水全部不能作为饮用水源。第六,污水灌溉区土壤水环境有待定论。清徐县引用污水灌溉历史较长,年平均引用汾河污水量万。长期的大量污水引用已给灌溉区的土壤、耕地、作物、土壤水、浅层地下水带来了不利影响。上述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清徐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影响到该县在全省占有优势地位的
7、农业生产的发展。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内容与成效 主要做法县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做法是:在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针、政策、理论、实践进行充分吸收、消化和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摸清县域范围内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入手,量化水资源供需矛盾,找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远、近期水资源对策措施;第三,以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目标,就县域水资源的分配原则、方法和方案、用水定额管理指标体系、水价改革、水权流转和水市场建设、用水计量控制、地下水动态监
8、测、节水型社会建设信息管理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和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开发和实践。 主要内容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在不断提高试点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目标下,使试点县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达到城乡一体,水权明晰,以水定产,配置优化,水价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普与”的总体要求,以用水监测体系、节水工程体系和水权科学分配体系建设为重点,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内容:一是以县辖范围为单元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主要研究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现状、潜力、未来最大承载能力、不同水文年份的动态承载能力以与与之相应的有关指标的界定。二是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与其确定方法。研究各用水部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节水 社会 建设 实践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