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理论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理论综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综述摘 要所谓出口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整个出口商品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早期关于贸易的研究大多注重对外贸易的量,随着经济发展,各国都发现了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重要性,它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外贸效用以及未来经济形势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我国目前出口商品结构不均衡,整体层次过低的形式较为明显,阻碍了对外贸易以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重新审视出口商品结构理论就显得更为急迫。本文通过对出口商品结构理论以及文献的梳理,希望以此作为研究基础,为我国外贸研究以及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问题的理论梳理,并且总结我国对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问题的研究,从而得
2、到关于这一问题的总览。关键词: 出口商品结构 理论 机制 优化途径目录摘 要2一、导 论4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41.传统贸易理论42.现代贸易理论53.其他相关文献74.总结8三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总结81. 我国关于商品结构优化主要研究方向82.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途径9参考文献:10一、 导 论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展,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攀升,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国超过了德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第三大国,到2010年,又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3、,商品出口的巨大经济效用。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发现,我国目前出口商品结构不均衡,整体层次过低,阻碍了对外贸易以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仅中国,世界各国都发现了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重要性,它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外贸效用以及未来经济形势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面对这一问题,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巨大问题,因此重新审视出口商品结构理论就显得更为急迫。本文通过对出口商品结构理论以及文献的梳理,希望以此作为研究基础,为我国外贸研究以及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本文主要思路是先对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机制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梳理,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找到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主要途径。然后对于国内相关文献进
4、行总结,通过国内有关文献,明确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中相关的问题。由此,从理论与实证结合的角度得出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整体概念。二、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 所谓出口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整个出口商品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早期关于贸易的研究大多注重对外贸易的量,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商品结构的重要性。而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同产品质量升级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本质就是其商品的质量得到了提升,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出口商品结构才能从最初的依赖于基础资源生产商品最多的情况有所提升。最早关于商品结构进行研究的是里昂惕夫(Leontief,1953),文中通过对美国贸易商品的要
5、素密集度研究发现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由此引发了经济学界关于商品结构的讨论。对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动机或者说动力的研究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的发展,也有所变化,本文主要从(1)传统贸易理论(2)现代贸易理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 传统贸易理论所谓传统贸易理论,其实质也就是静态比较优势理论,主要的观点是: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是各国出口商品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这一比较优势是静态的,内涵假设各国生产的商品都是同质无差异的。其理论的基础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国富论中所述的绝对优势理论,即一国应该出口其生产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绝对劣势的产品。在此基础上李嘉图(David
6、Richardo,1817)提出比较优势理论,由此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方向转为比较优势说。此后,HO理论(Heckscher,1919 and Ohlin,1933)的提出,又使得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是要素禀赋和生产方式,即一国应该出口本国要素相对充裕的产品,进口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上述所说的理论所建立的基础都是比较优势,且所述的比较优势都是没有变化的。基于他们的理论,各国的出口商品结构都是由其本身的资源,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因此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是无路可走的。此外,由于传统贸易理论中很多假设同现实不符,例如资源无法流通,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因此出现了很多反驳这一观点的文献。如
7、张亚斌(2006)提出静态比较优势有所不足:基于静态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结构会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仅凭目前的资源优势进行生产,那么经济发展只能一味依赖发达国家不同质的去求,无法进一步的提升水平。但是张亚斌同时说明,比较优势并没有过时。他认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提出给予“相对效用价格比”定义的比较优势概念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于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虽然出口商品结构是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但是仍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处于比较劣势。由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或者进一步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提供支持,各个学者的讨论使得贸易理论进一步发展与延伸,大家都认为比较优势并不是像原有的理论中
8、所述的那样处于静态不变的,而是随着国家以及经济发展的条件、政策、技术等因素产生变化。由此产生了多种角度的现代贸易理论。如动态贸易理论,新要素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等等。随着这些理论的产生,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研究也有所变化。2. 现代贸易理论2.1动态贸易理论Raymond Vernon(1966)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产品和生物一样有形成、成长、衰退等类似的阶段,它要经历一个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且这一周期在不同技术水平国家发生时间、阶段不同,其中存在有差距。由此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地位不同,发达国家可能会先出口其成长或成熟期的产品,等到其进入衰退期时则又会选择从国外进口。这是
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产品比较优势的一种转变,由此可能导致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其中很多文章基于这一理论对出口商品进行了实证研究。如Louis T. Wells, Jr(1968)通过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发现,这一理论可能对未来贸易产生一些影响,次发达国家会从原有的产业转向工业产业的生产,从而实现产品的升级以及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其中提到阿根廷开始出口标准电脑产品的例子。而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有很多,如彭作和,朱自强(2000),张小瑜(2007),蒲延杰,李晓婉(2007)等文章都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到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中,从而得出相关我国对外贸易的
10、建议。另外Michael V.Posner(1961)中提出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作者认为,各国或地区间存在技术水平的差异,一国对于技术水平高的新产品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向其他各国出口,直到其他国家获得这种技术,比较优势消失。因此,决定了各个国家出口商品中各种类产品的比例,影响出口商品结构。Rybczynski(1955)中提到,国与国之间要素流动对出口商品结构会产生影响。因为要素在各国之间的流动使得原本的比较优势发生改变。某种要素的流入,会使得该国的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出口产品比例增加,从而改变出口商品结构。由于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基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资本要素的流动对于对外贸易的影响
11、。其中最主要的是FDI对于出口的作用。如Markusen and Venables(1999)通过研究发现,FDI的投入可以促进本国的产业发展,合资形式的FDI所产生对于本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效用高于独资形式。另外江小娟(1999)、郭克莎(2000)、奚君羊、刘卫江(2001)等的论述也都认为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促进作用。2.2新要素贸易理论贸易理论发展到现在,生产要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资本、土地了,技术、研发、信息、人力资源等等也是要素之一,这些要素的变化也可能会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代谦,别朝霞(2006)就提到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在封闭经济下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
12、的模型证明了人力资本这种要素对于新产品开发的巨大作用即外部性,充分提高一国生产率,从而改变本国原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能够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投入,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优化现有的出口商品结构。唐宜红,王明荣(2010)中对生产者服务这一要素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结构的影响也做出了相关验证。 其数据为19882008年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数据,经过协整和脉冲相应函数以及方差分析研究了两者间长期和动态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生产者服务是制造业商品技术结构优化的原因,且对于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提升的作用很大,对中等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作用呈现先低后高的现象,总的来说有利于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另外,许继琴
13、(2005)对R&D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左右也有所阐述。他认为随着科技革命的进行及其成果的产业化,人力资源成为技术的载体,R&D成为技术创新上的关键点。R&D相对大的国家很可能在技术要素更加充足,从而生产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更有比较优势即高技术产品自世界范围内竞争力更大,从而出口商品结构可能就更加优质。2.2 产业内贸易理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首先想到的贸易理论就是Paul Krugman提出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支持这一理论的经济学家的主张是目前国际贸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业间贸易,另一类是产业内贸易。所谓产业内贸易就是一国同一时间即进口有出口某种同产业内的商品。这种贸易主要是因为
14、目前国际分工趋向于水平化,一个国家对于某产业内的不同中间产品即具有需求又同时能根据本国的技术以及资源为别国同产业的产品进行供给。由此,我们知道,目前国际分工导致的产业内贸易同样也影响着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马征,李芬(2006)基于这一理论对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通过19922003年我国的贸易数据分为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对两种形式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对比。文章首先通过分类,计算产业内贸易重叠度划分出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然后设定垂直产业内贸易的进出口价格范围以及水平产业内贸易产品进出口价格范围,对两种形式的贸易进行了区分。最后计算出两种形式中各商品在总贸易额中的比重,得
15、出贸易结构。发现我国的产业内贸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并非像其他国家或者说理论中所述的那么大,且没有优化作用。由于我国多为来料加工的形式进行出口,因此实质上水平的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影响太小,主要的影响来自于较为原始的垂直产业内贸易。2.3 战略性贸易理论20世纪后期,Barbara Spencer和Paul Krugman等人又提出了战略性贸易理论。所谓战略性贸易理论指的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积极运用补贴等鼓励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某种要素所得到的高于该要素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收益)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
16、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如chao(2001) 一文对于出口退税的研究。文中构建了一个三个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模型推断出,出口退税对于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退税能够激励相关上下游产业产品的发展,扩大相关出口量。同时通过实证分析,模型所得到的结论得到证实。樊琦(2009)中也说到关于中国出口退税的影响。他建立了一个两阶段博弈的模型,通过模型验证出口退税政策与本国厂商出口数量呈正相关。此外还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OLS和FMOLS得出出口退岁对我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显著,对
17、于高新技术行业不显著。另外随着贸易自由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自由贸易区之间的协定也使得相关国家产业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由此关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的研究也多了起来。Paula Bustos(2011)就对于南方共同市场对于阿根廷企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贸易一体化中的关税削减,投资增加等对于阿根廷的企业出口商品的技术升级有很大的帮助。此外,他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阿根廷企业在自由贸易区一系列的协定下,对其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最优作用的是关税的削减。Mary Amiti(2009)中也对国家关税对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文中用美国对其他55个国家10000类
18、产品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新的方式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了计算,发现低关税对于离技术前沿较近的产品的质量升级有很大的作用,然而关税越低却对于离世界产品质量前沿距离较远的产品质量的升级有阻碍作用。说明关税对于处于不同地位的出口商品的作用是不同的,即有促进升级的作用,也有阻碍升级的作用。3. 其他相关文献除了涉及上述理论的相关文献以外,对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机制与原因进行分析的文章还有很多。如Eric A. Verhoogen(2007)对墨西哥制造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只有最有生产力的工厂才能进入出口市场。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质量比在本国销售的产品质量个哦,从而吸引发达国家消费者。发展中国家的贸
19、易和工资不平等,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纷纷提高出口,对产品质量进行升级,提高相对工资。而Ana M. Fernandesand Caroline Paunov(2009)则针对研究了竞争与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中高质量产品的关系。文章针对目前国际上一致认为自由贸易产生的竞争对于发展中国家产品适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疑问。以智力的制造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础分析,用平均价格衡量成本,用运输成本作为进口竞争的外生变量进行了分析。发现进口竞争对于出口产品的质量是有影响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太先进的经济体增加进口竞争是影响产品质量升级的主要因素。整体证据显示,贸易开放,对产品创新,但同时单独的竞争
20、压力不会是当地的企业赶上领先的世界生产者的唯一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文章提到了汇率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如之前所说的Eric A. Verhoogen(2007),其中也证明了汇率贬值倒真更多发展中国家企业提高出口,促进产品适量升级。国内也有很多相关文章,有其是近两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热议,使得关注汇率对于经济影响的研究多了起来。谷克鉴(2000)考察了我国国民部门和外资部门出口波动的差异,阐述了相关出口产业政策、出口技术政策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汇率机制问题。余剑(2005)根据相关数据,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实际有效汇率对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类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是由重
21、要作用。哈继铭(2005)也由实证研究证明人民币升值对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4. 总结上文经过对于理论以及相关的文献梳理发现,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本身同产品质量升级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对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机制或动力,其主要来源可以分文以下几个部分:(1)由资本积累以及劳动等为主的原有的资源禀赋决定,即静态比较优势下的商品结构。(2)由于资源的流动以及环境的变化所影响的比较优势变化,从而使得原有产品生产率或生产技术的提高导致的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3)战略性贸易政策指导下,由补贴等政府行为参与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4)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自由贸易产生的竞争、汇率变化等因素促使发展
22、中国家部分商品的结构优化。三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总结1. 我国关于商品结构优化主要研究方向而根据所收集的文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个部分:(1)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2)基于FDI对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作用的研究。(3)加工贸易对于我国出口结构的影响。(4)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出口商品机构优化间的关系。其中主要用于衡量出口商品结构的标准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竞争力指数、特化系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其中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的是: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例如俞学伟(2011),利用显示
23、性比较优势分析了金砖四国的出口竞争力,通过比较得出:中国与其它金砖国家相比,在初级产品的出口上竞争力较弱,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上竞争力较强。另外胡晶,赵全海(2009),孔炯炯(2007)等文也都用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了我国各类商品结构。此外,刘琦(2002)、魏浩、毛日晨(2003)、刘重力、刘德江(2003)等文献中分别运用了争力指数、特化系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了分析。其中关于商品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间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多,如易力,李世美(2006)其中基于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以及GDP等衡量经济增长的要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发现,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多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作用,短
24、期作用不明显,且并没有双向因果关系。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情况良好,对外商投资吸引程度日益加大,因此FDI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其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间的关系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关注。如黄华民(2000)指出:FDI虽然会促进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但对培育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表现并不突出,在有些情况下甚至还导致了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下降,进而恶化了本土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江小涓(199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FDI的流入不但可以改善出口产业质量,还能促进出口产业结构升级及产业组织优化,进而改善该国产业的出口商品结构。第三,由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较低,贸易形势多为来料加工或者贴牌生产等代工产
25、品,因此,对于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同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也有很多文献。如潘悦(2002):对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分布和产品性质进行了动态考察和调研分析,指出中国的加工贸易目前已进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换代的阶段,出口商品结构也随之优化,且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得到显著提升。这一类文献大多从贸易方式的角度提出了关于中国目前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所面临的问题。最后,自中国入世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升值压力不断增加的形势下,我国学者对于人民币升值对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也进行了积极地讨论。刘婵梅(2010),冯正强,杨晓霞(2007,)谷克鉴(2000),哈继铭(2005
26、)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2.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途径经过学者们的研究发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所面临诸多问题,对此也提出了许多建议。可以总结为两方面(1)对于贸易方面的建议。(2)对于金融方面的建议。综合起来,未来我国在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过程中,应该继续发挥我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深化对最终产品的加工贸易,不断改善企业的生产组织能力,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培育国内消费市场,提高国内消费者消费品味和档次,进而优化出口商品的品牌结构;宏观上应在深化行业内企业间竞争程度的过程中培育和催生高级生产要素,改变国内需求结构,推动企业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充分发挥技术在贸易商
27、品出口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推动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贸易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和高级化,最终形成以贸易竞争优势为主体的新型贸易出口商品结构。另外应该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要受到国际势力的影响,对人民币汇率实现稳步的增值。促进经济增长,吸引外资,尤其是具有高新技术优势的国外资本。积极发展本国金融市场,促进金融自由化。总之,通过各种手段促进中国出口商品质量升级,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参考文献:1 张亚斌.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贸易结构转换J,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 Louis T. Wells, Jr. A Product Life Cycle for Intern
28、ational Trade?J.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68,32(3):163 张小瑜. 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J. 对外经贸实务, 2007, (10) .4 蒲延杰,李晓婉.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意义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5 彭作和,朱自强.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0, (04)6 Markusen,J.R. & Venables,A.J.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a catalyst for industr
29、ial development J .European Economies Review,I999(43):335一3567 Rybczynski ,Factor Endowment and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sJ.New Series,1955,22(88):3363418 江小娟.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管理世界,1999,(2)9 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0,(2)10 奚君羊,刘卫江.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实证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12)11 代谦,别朝霞. 人力资本、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
30、产业结构升级J.世界经济,2006,(11):709612 徐继琴. 出口商品结构理论综述J.财贸经济,2005,(11):9910113 chao, Export Duty Rebates and Expor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1(3):252714 Paula Bustos, Trade Liberalization, Exports, and Technology Upgrading: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MERCOSUR on Argentinian Firms J,Ame
31、rican Economic Review,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11,101(1): 304-34015 Mary Amiti, Matching, Quality Upgrading, and Trade between Heterogeneous FirmsR, NBER Working Paper No. w1550316 Eric A. Verhoogen, Trade, Quality Upgrading, and Wage Inequality in the Mexican Manufacturing SectorR,IZA Disc
32、ussion Paperswith number 291317 Ana M. Fernandes, Caroline Paunov, Matching, Quality Upgrading, and Trade between Heterogeneous FirmsR,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489418 谷克鉴,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9 余剑,谷克鉴.开放条件下的要素供给优势转化与产业贸易结构变革基于比较优势战略的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考察J.国际贸易问题.2005.20 易力,李世美,刘
33、冰.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 基于我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协整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6,(9):51121 黄华民.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实体经济关系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0,(5):23一2822 江小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财贸经济,2005,(02):75一8523 潘悦. 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加速升级换代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状况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6) 24 愈学伟.中国与金砖四国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基于RCA指数的实证分析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25 胡晶,赵全海. 河北外贸出口竞争力RCA实证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04)26 孔炯炯.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及其结构特点J. 商业时代, 2007, (20)27 刘婵梅.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028 冯正强,杨晓霞.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J经济经纬, 2007, (0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