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张绘芳,李 霞*,王建刚,杨艳静.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摘要:对塔里木河下游经30 a断流后的应急输水河畔植被进行外业调查,分析了调查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垂直结构、密度结构以与优势种群的格局分布,旨在了解输水后研究区植物群落在结构特征方面恢复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有植物种,其中胡杨( )、柽柳()、黑果枸杞( )、花花柴( )和疏叶骆驼刺( )为优势种。不同地下水条件物种的重要值不同,表现在不同离河距离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结构,随地下水埋深不同植物群落由以胡杨和胀果甘草为主到以柽柳、黑果枸杞、花
2、花柴和疏叶骆驼刺等抗旱耐盐碱植物为主。乔木层密度随着离河距离加大而减小,灌木层和草本层密度随离河距离加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群落垂直结构随离河距离加大由乔灌草层逐渐转变为灌草层,随离河距离加大趋于简单。优势种群胡杨在离河300 m以内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离河距加大而增强;柽柳灌丛在离河50 m呈均匀分布,离河150 m以外呈聚集分布,但离河750 m段有向随机分布发展趋势。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在不同的离河距离具有差异,说明经过输水下游植物群落的恢复在结构特征方面有响应,为区域生态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关键字: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3、在过去的多年里,由于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下游断流,河道两旁的天然植被急剧衰退与萎缩,致使其东部的库姆塔格沙漠以每年 的速度向西侵入,西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逐渐东移。年塔河下游应急输水后,众多学者对输水后植被生态恢复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集中在植被响应、生态效应分析以与物种数量特征变化等方面,但对塔河下游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定量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研究塔河下游极度退化生态系统输水后不同水条件下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对评价下游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和恢复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对塔河下游典型断面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科学地认识植物群落对长期干旱的耐受程度以与一定时间、
4、空间干旱条件作用下的结构特征,客观分析输水后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正确评定输水效果、评定植物群落的恢复状态以与今后输水方案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区概况塔河下游指卡拉至台特玛湖河段。应急输水从大西海子水库到台特玛湖(下页图)。塔河下游属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沙漠气候,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年均降水 ,年蒸发量 ,是我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在干旱气候制约下,植被为温带乔木和灌木荒漠植被。植物群落大都由耐盐和抗旱性强的物种组成,代表性植物有胡杨( )、柽柳()(包括刚毛柽柳( )、多枝柽柳( )等种类)、黑果枸杞( )、盐穗木( )、大叶白麻( )、胀果甘草( )、芦苇( )、疏叶疏叶骆驼刺( )、花花
5、柴( ),构成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群落。 研究方法 样地布设以塔河下游植被分布主要区段英苏为研究断面(图)。在研究断面沿河道方向以国道929 km(英苏地下水监测井)处为中心,间隔2 km设一条样带,共设置条样带。每条样带在不同离河距离、不同地下水梯度(地下水梯度以塔里木河管理局布设的监测井为标准)、有植被分布的地段布设样地(第一样带离河50 m监测井距河道太近无法布设样地),三条样带共调查了块64 m 样地,样地分布与离河距离见表(下页)。 调查内容与方法 将每一样地划分为个8 m8 m的小样方,以样方为单位逐个调查样方内乔木、灌木和草本种类、起源、高度(平均高度)、胸径 (地径)和冠幅(
6、覆盖度)。同时,记录每块样地地下水埋深和微地形等环境要素。图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数据分析表 样地布设表离河距样地号无群落组成结构一般采用多度、密度、盖度、高度、频度与优势度和重要值等指标表征,重要值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本文选用各物种重要值反映群落组成结构。植物平均高度从垂直方向上表现群落的结构特征,以同种植物的平均高划分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个体平均密度可以反映群落生境的适宜性,以与群落演替过程中密度竞争的结果。这里密度指不同离河距离每种植物的平均密度。乔木层和草本层记单位面积内的株数或丛数,灌木层记单位面积内地上枝条。优势种群格局分布主要选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平均拥
7、挤度*、聚块性指标*、指数等指标。塔河下游河畔优势植物胡杨和柽柳的发生取决于洪水漫溢,未断流年代胡杨和柽柳的天然更新是同时发生的,因此优势植物大多是同龄林。在断流多年时间里,河畔植被长期处于干旱胁迫下,胡杨活体大树的胸径几乎不生长,径级结构既没有规律性又不能反映其年龄,因此本文对胡杨径级结构未作分析。 结果与分析 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组成结构是指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成分,是植物群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群落生长、更新和发展的基础。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的多少是由环境条件和群落特点共同决定的。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英苏断面植物群落由种植物组成,乔木层有胡杨( )、沙枣( )种,灌木层有柽柳( )(柽柳又有刚
8、毛柽柳( )、多枝柽柳( )、细穗柽柳( )等种类)、黑果枸杞( )、铃铛刺( )、盐穗木( )种,草本层有大叶白麻( )、胀果甘草( )、芦苇( )、疏叶骆驼刺( ),花花柴( )、盐生草( )、刺沙蓬( )种(由于半灌木和草本处于同一高度层,因此,在以下计算和分析时将它们均计为草本层)。各种植物重要值指标见图(下页)。图看出,离河 处胡杨重要值最大,是该段优势种,其次是甘草与花花柴,它们是草本层的优势种。灌木层柽柳的重要值最小,说明胡杨和甘草是这一离河距离的优势种。离河300 m,柽柳、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重要值较大,成为该段的优势种,胡杨重要值降低,林间空隙加大,物种数增加,出现了芦苇、盐
9、生草、刺沙蓬等盐生草本植物,形成以胡杨、柽柳、花花柴和疏叶骆驼刺为主的乔灌草结构,总物种数有种,是物种最多的离河区段,平均地下水埋深 。离河1 ,已没有胡杨分布,柽柳为优势种群,植被主要以柽柳、黑果枸杞、花花柴和疏叶骆驼刺为主,形成以柽柳为优势种群的群落结构。离河500 m到1050 m地下水埋深从 下降到 ,物种数由种减少到种,胀果甘草和刺沙蓬在500 m以外消失,大叶白麻在750 m以外消失,表明地下水埋深降低影响了胀果甘草、刺沙蓬和大叶白麻的分布与生存。图 不同离河距植物的重要值调查表明,胡杨(大树)仅分布在离河300 m以内,离河50 m处为优势段。李霞等研究认为,这种分布范围取决于胡
10、杨发生时河道的摆动幅度,与目前地下水条件无关。但草本植物种类与分布则与应急输水后地下水埋深的抬升相关,胀果甘草主要分布在离河50 m、平均地下水埋深1.3 m条件下,随离河距离加大重要值降低,地下水埋深5.80 m还有出现,当地下水埋深再下降它则消失,因此,初步推断地下水埋深5.80 m是甘草生存的临界水位,胀果甘草可作为应急输水后地下水抬升的指示植物。灌木类柽柳分布较广,在离河300 m以外均处于优势地位,表明其对干旱的耐受程度优于胡杨。 群落的密度结构个体平均密度可以反映群落生境的适宜性,以与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密度竞争结果,所以密度与生境、群落演替阶段与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李霞等人运
11、用株间距指标研究塔河下游胡杨密度,结果表明胡杨密度具有随着离河距离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计算,确定研究区不同水条件下乔木、灌木、草本层单位面积株数,计算结果见图。图 英苏断面各层密度由图可以看出,英苏断面各层植物在不同离河距离平均密度差异较大,胡杨主要分布在离河 范围内,随着离河距离加大密度降低,在离河300 m处已经很稀少了,300 m以外样地中基本没有胡杨和沙枣出现。此外,样地调查还表明,现存活体胡杨相当部分属于根萌(如号样带号样地中实生胡杨株,根萌株,未见枝萌),离河近处地径小于 的根萌幼树占样地内调查胡杨株数的。在应急输水前长期干旱条件下,胡杨活体大树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塔里木河 下游 植物群落 结构 特征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