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及防灾减灾的机制.docx





《土壤侵蚀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及防灾减灾的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侵蚀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及防灾减灾的机制.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壤侵蚀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与防灾减灾的机制*唐克丽*(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 )摘要 以土壤侵蚀学和环境学的交叉为基础,讨论了土壤侵蚀环境学的内涵、土壤侵蚀环境演变与其调控、全球变化与防灾减灾的机制,为揭示土壤侵蚀的实质与制定土壤侵蚀的防治对策提供了新的思想。关健词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环境;全球变化;防灾减灾在诸多的世界性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土壤侵蚀问题尤为普遍而突出。因土壤侵蚀而形成的特殊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即为土壤侵蚀环境。这个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深入揭示土壤侵蚀的实质,从而使土壤侵蚀的防治不仅仅是限于水和土的不再流失,而是立足于侵蚀环境整体系统的整治和调控,并使土壤侵蚀的防
2、治延伸到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变化和防灾减灾领域。这将促进水土保持上新的台阶。 土壤侵蚀与土壤侵蚀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基本因素,因侵蚀而造成的特殊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周围环境,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当前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确切评价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在现代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指导侵蚀环境调控的重要理论依据。 自然侵蚀与侵蚀环境自然侵蚀是指人类出现之前的地质时期所发生的侵蚀,它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有的研究者基于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质、地貌、降雨与黄土特性等,提出了现代侵蚀以自然侵蚀为主导的论点。而我们的研究证示,在地质时期尽管没有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但随气候波动而发生的
3、生物群落和下垫面的相应变化,对制约侵蚀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自然侵蚀过程不仅是地圈而且是包括生物圈系统在内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明确这一点,对于评价人为加速侵蚀与侵蚀环境调控有重要意义。 人为加速侵蚀与其形成的侵蚀环境人类社会的出现也就是生态平衡失调和自然侵蚀转化为加速侵蚀的开始。人口增长是耕地扩展的起因,而耕地的增加是以破坏自然植被为代价。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而导致的加速侵蚀,其速率往往是自然侵蚀的数百倍、数千倍。据联合国环境署()和粮农组织()调查,地球的陆地曾被森林所覆盖,其面积达亿 ,现在只剩下亿 ;亚洲农地的来自森林。世界耕地面积自年的 间由亿 增加到亿 ,到年已增至亿 。全世界因土壤侵
4、蚀每年从耕地流失的土壤约亿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悠久的耕垦史,但至今绝大部分地区自然植被仍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为加速侵蚀正在急剧发展,并在土壤侵蚀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地质资料表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黄河泥沙虽起源于地质时期,但其急剧发展却与人口快速增长、大规模破坏植被与发展耕垦有密切的联系。人为加速侵蚀造成了土壤肥力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生态系统日益恶化的侵蚀环境,并直接影响了全球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土壤侵蚀环境与全球变化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主持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其核心在于揭示人与地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预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年在
5、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指出,当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有八项,即:()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范围扩大;()淡水污染和短缺;()森林资源锐减;()野生动植物种消失;()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扩展;()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扩散。这八大环境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例如,森林资源的破坏促使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迅速发展,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空气中含量的变化、尘暴的发生、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又反过来促使全球环境恶化和土壤侵蚀的加剧。 世界侵蚀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世界各国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土壤侵蚀,尤其是人为加速侵蚀在一些地区和国家呈发展
6、趋势。年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这次黑风暴席卷美洲大陆,约亿 尘土运移了 的距离,千百年来积累的肥沃表土层遭侵蚀而丧失于旦夕之间;其原因即是人为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耕垦所致。年代初,前苏联欧洲部分也发生了类似的黑风暴,其原因也是大规模开垦黑土地、破坏生态平衡而导致水蚀风蚀的后果。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森林破坏严重,年发生了灾害性特大的洪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全球农垦区约有亿 土地遭受侵蚀,毁坏了的肥沃土地。地球上约的地区正处于沙漠化。非洲的森林覆盖率仅,而沙漠占土地面积的;索马里的农地遭受侵蚀,境内水资源濒于枯竭;撒哈拉大沙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每年向南扩展 。近期热带雨林地区
7、森林砍伐的年均速率为现有森林面积的,其中肯尼亚的森林年砍伐率为;到年天然林将全部消失。世界性恶劣侵蚀环境的发展伴随着干旱、洪水灾害的加剧,使人类面临饥饿与丧失生存条件的威胁。 中国侵蚀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毁林毁草、不合理耕垦是中国人为加速侵蚀急剧发展的主要原因。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曾是草木茂盛,截然不同于现今的千沟万壑、光秃贫瘠的侵蚀地貌。自历史时期以来,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黄河泥沙与黄河流域的旱、洪灾害,随着人口和毁林毁草垦殖率的增加,呈急剧发展的趋势。世纪黄河流域共发生大旱次、洪水次,其中前个世纪,大旱和洪水平均每百年的频率分别为次和次,后个世纪分别达次和次。黄河下游决堤频率在世纪前每
8、百年不足次,到世纪达次,到世纪增至次。剧烈的土壤侵蚀和旱洪灾害又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我们设在黄土丘陵区的次生林区的定位试验表明,随着林地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侵蚀呈发展趋势,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小气候也起了变化。林地开垦后,土壤侵蚀模数增加了倍;开垦 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已接近母质层,由 减至 ,年下降率为;同时指示土壤肥力质量的氮、磷营养元素和指示人体健康的有效锌含量均下降到极低值。林地开垦后,大气相对湿度减少;降雨量减少 ;土壤温度自地表至、和 的土层,分别增加、和 ,开垦地涵养水源与抗旱能力显然低于林地。当今黄土高原的森林复盖率仅左右;地带性土壤黑垆土的土层基本流失殆尽,出露地表的多为
9、肥力瘦瘠、抗旱性能差的黄土母质。余年来,黄土高原曾大规模开展了植树种草的植被建设,累计面积达万 以上,但保存率不足。究其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已恶化的侵蚀环境对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制约。人为加速侵蚀除引起上述系列后果外,还可使区域性、地带性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地处热带、亚热带的不少森林地区,因人为滥伐、滥垦、滥牧,不仅森林消失,而且土层全部流失,境内出现了与原地带相逆的岩漠化侵蚀景观。例如,贵州省内石质丘陵山区的耕地土层多不足 ;因坡耕地水土流失而导致岩漠化的光板地达万 ,并以每年万 的速率递增。年月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灾害,重灾区多发生在森林覆盖率小于和陡坡开垦率高的水土流失严重区。四
10、川省在这次洪灾中损失最大,约万 耕地遭侵蚀,其中约有万 耕地被冲成光板地;陡坡耕地的侵蚀模数达万 。南方丘陵山区因土壤侵蚀出现寸草不生的红色沙漠。黄土高原北部半荒漠化地区,因水蚀风蚀发展而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干旱沙漠化地区。因侵蚀而造成的岩漠化和沙漠化景观,不仅丧失了土地生产力,而且丧失了人类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当地居民不得不迁移。综上所述,对土壤侵蚀的治理,必须立足于侵蚀环境的全面整治。除变“三跑田”为“三保田”外,基本农田建设必须与已退化的侵蚀土壤的改良相结合;植被建设应与土地整治、水量平衡的调控相结合;治水、治河的水利工程建设应与治山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 土壤侵蚀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侵蚀 环境 演变 全球 变化 防灾 减灾 机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