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师聘请考试,教化综合学问 (一)时事政治模块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根本路途和重大方针政策2、国内外重大时事(二)教化法律法规、老师职业道德模块1教化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化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200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爱护法(5)老师资格条例施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化部令第10号)(6)根底教化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国家中长期教化改革和开展纲要(20102020年)(8)福建省中长期教化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老师职业道德(1)老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老师职业道德根本内容 1、老师职业道德概念:
2、是老师在从事教化劳动时所应遵循行为标准和必备品德总和,是调整老师及别人、及社会等关系时根本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根底上所表现出来道德观念、情感和品质。 2、老师职业道德作用(功能): 1.对老师工作促进作用 2.对教化对象教化作用 3.对社会文明示范作用 4.对老师修养引导作用 3、老师职业道德根本内容: 1.爱国遵守法律-老师职业根本要求 2.爱岗敬业-老师职业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灵魂 4.教书育人-老师天职 5.为人师表-老师职业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老师专业开展不竭动力(2)加强师德修养途径、方法 1、坚持知行统一 2、开展指责和自我指责 3、努力做到“慎独” 4、学习先
3、进人物 5、加强学习,勇于创新 6、参及理论,总结阅历(3)教化部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标准(2008年修订)(4)福建省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考核方法(试行)(三)教化学模块1教化学及其开展 教化学是探讨教化现象和教化问题,提醒教化规律一门学科。 教化学开展分为: 1、教化学萌芽阶段 2、教化学独立形态阶段 3、马克思主义教化学建立 4、当代教化学理论新开展2 教化及其开展 教化是人类有目培育人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消费及社会生活阅历一种途径。 狭义教化:主要指学校教化 教化开展:原始社会教化 古代社会教化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教化 近代社会教化 20世纪以后教化3 教化根本要素及其关系 1.教
4、化者 受教化者 教化媒介 2.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互相独立又亲密联络,共同构成一个完好教化理论系统。没有教化者,教化活动就不行能绽开,受教化者也不行能得到有效地指导;没有受教化者,教化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放矢;没有教化媒介,教化活动就无法实现。4 教化及社会开展 (1)教化及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1、教化及社会政治关系1.政治对教化起着重要制约和影响作用: 政治制约确定着教化指导权和受教化权利;政治制约和影响教化目;政治制约和影响教化内容;政治制约和影响教化制度。 2.教化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承受政治制约,同时也对政治产生宏大影响。教化学对政治作用:a、教化可以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b、培育和早就政治人
5、才c、制造社会言论,影响政治时局3、促进政治民主化 2、教化及社会经济关系 总来说,是经济确定和制约教化,教化又对经济有着重要反作用。随着现代化开展,教化及社会经济关系越来越亲密,教化开展越来越离不开经济开展;同时,经济开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化开展。(2)教化及社会消费力 消费力对教化确定作用:消费力开展程度确定教化开展规模和速度;消费力开展程度制约教化构造变更;消费力开展程度制约着教化内容和手段;教化相对独立于消费力开展程度。 教化对消费力促进作用:教化再消费劳动力;教化再消费科学技术(3)教化及科技文化 教化及科技关系科学技术对教化影响 科学技术能变更受教化者观念、影响受教化者数量和教化质量
6、、影响教化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化对科学技术开展作用:教化能完成科学学问再消费、推动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探讨功能、具有科学技术探讨功能。 教化及文化关系教化及文化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文化对教化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教化又主动反作用于文化。文化本身是一种教化力气。教化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教化促进文化传递和保存。5教化及个体开展(1)个体身心开展涵义、个体身心开展理论 个体身心开展:个体从诞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身心有规律变更过程。 个体身心开展理论: 1、内发论 :强调人身心开展力气主要源于人自身内在须要,身心开展依次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确定。 2、外铄论:强调人身心开展主要依靠外在力气,诸如环境刺
7、激和要求,别人影响和学校教化等,外在力气影响确定个体身心开展程度和形式。 3、多因素互相作用论 :强调人身心开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2) 个体身心开展规律 1、个体身心开展依次性规律 按部就班 2、个体身心开展阶段性规律 针对不同阶段学生选择不同内容,采纳不同 方法 3、个体身心开展不平衡性规律 个体身心开展关键期 4、个体身心开展互补性规律 留意培育学生自信和努力品质 5、个体身心开展个别差异性规律 因材施教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反了人身心开展依次性(3) 影响个体身心开展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 - 1、遗传素养为人开展供应了可能性 2、遗传素养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缘由之一
8、3、遗传素养成熟制约个体身心开展程度及阶段 4、遗传素养仅为人开展供应物质前提,而不能确定人开展。 环境- 1、环境使遗传供应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确定人开展方向、速度和程度 学校-1、学校教化对个体开展做出社会型标准 2、学校具有加速个体开展功能 3、学校教化对个体开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成效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开展特性功能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开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确定性因素6教化目(1)教化目及其功能、教化目价值取向 广义教化目是指人们对受教化者期望,即盼望受教化者通过教化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变更或产生怎样结果。狭义教化目是国家对把受教化者培育成为什么样人才总要求。
9、教化目功能 1、导向功能 2、鼓励功能 3、评判功能 4、指导功能 教化目价值取向 1、人本位价值取向 2、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3、既重视个人开展又重视社会开展价值取向(2) 全面开展教化目及其组成局部 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实力为重点,造就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 组成局部: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化(3) 我国现阶段教化目根本精神 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实力为重点,造就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7学校教化制度(1)学校教化制度及其开展 学校教化制度是国民教化制度
10、核心,是国民教化制度中最重要组成局部,表达了一个国家国民教化制度本质。 教化从产生到今日,其形式发生了很大变更,经验了从“非形式化”原始教化到“形式化”学校教化,再到今日构成完好体系“制度化”教化开展历程。(2) 我国学校教化制度 1、幼儿教化:施行机关为幼儿园, 2、初等教化:包括一般小学和成人初等学校 3、中等教化:包括一般中学、农业中学、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技工学校 4、高等教化:包括高校和特地学院、成人教化高等学院、探讨生院8老师及学生(1)老师劳动特点 1、老师劳动困难性和创建性 2、老师劳动连续性和广延性 3、老师劳动长期性和间接性 4、老师劳动主体性和示范性(2) 老师素养及老师
11、专业开展 老师素养 1、教化专业精神 2、教化专业人格 3、科学文化素养 4、学科专业素养 5、教化专业知能 老师专业开展 老师专业开展是指老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学问、专业实力等方面不断完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渐渐开展成为一个专家型老师过程。 老师专业开展内容: 1、专业志向建立 2、专业学问拓展及深化 3、专业实力进步 4、专业自我形成 老师专业开展途径: 1、树立坚决职业信念 2、进步老师自主反思意识 3、鼓励老师进展教化探讨 4、丰富老师专业学问(3)新课程背景下老师观 1、强调老师职业角色转变 从老师及学生关系来看,老师是学生学习促进者 从教学及探讨关系看,老师是教化教学
12、探讨者 从教学及课程关系看,老师是课程开发者和建立者 从学校和社区关系看,老师是社区型开发老师 2、强调老师行为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敬重、赞许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扶植、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及其他教化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4)学生特点 1、学生是教化对象 2、学生是自我教化和开展主体 3、学生是开展中人(5)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观 1、学生是开展人: 2、学生是独特人 : 学生身心开展是有规律 学生是完好人 学生具有宏大开展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 学生是处于开展过程中人 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宏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老
13、师头脑之外,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主体 学生是责权主体(6)师生关系意义、良好师生关系建立、新课程提倡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意义:良好师生关系是教化教学活动获得胜利必要保证。 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建立 1、老师主动融洽师生关系 2、要探讨驾驭指责学生方法 3、老师要留意形成自身威信 4、老师要理解学生须要,并予以适当满意 5、老师要多于学生交往,增加彼此喜爱程度:以教学过程为主,多于学生沟通;以课外活动为补充,多方面理解学生。 新课程改革提倡新型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化内容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同等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关系9课程(1)课程
14、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因素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支配。 课程类型 从课程组织方式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和阅历课程 从对学生学习要求角度来划分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从课程呈现方式来划分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制约课程因素 肯定历史时期社会开展要求及供应可能 肯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开展程度 学生年龄特征、学问、实力根底及其可承受性(2) 课程标准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根本框架 课程标准意义和功能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根本素养要求,因此,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动身点及归宿。 课程标准指导作用主要表达在
15、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课程目的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根本素养以及评价根本标准。 新课程标准根本框架 1、前言课程性质、课程根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2、课程目的学问及技能、过程及方法、情感看法及价值观。 3、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的。 4、施行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建议。 5、附录术语说明、案例。(3)新课程构造主要内容及特征 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化,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及综合相结合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主动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理论活动并作
16、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开展效劳。 特征: 1、课程构造平衡性 2、课程构造综合性 3、课程构造选择性 (4)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老师层面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 2、学生层面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 3、学校层面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 4、社会层面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10教学(1)教学意义及任务 教学意义及任务 1、教学是社会阅历得以再消费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开展供应科学根底和理论 3、教学构成教化工作主体局部,又是施行教化根本途径 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科学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 2、开展学生智力、体力并培育创建才能 3、培育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根底 4、
17、关注学生特性开展 (2)教学过程本质、教学过程规律 教学过程本质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相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相识过程 教学过程规律 1、教学相长性规律 2、教学开展性规律 3、教学教化性规律(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1、直观性原则-a、选择正确直观教化和现代教学方法 b、直观要及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导向性原则-a、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索,开展学生逻辑思维实力 c、让学生动力,培育独立解决问题实力 d、发扬教学民主 3、稳固性原则-a、在理解根底上稳固 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c、在扩大改组和运用学问中主动稳固 4、按部就班原则-a、按教材系统性进展教
18、学 b、留意主要冲突,解决好重、难点教学 c、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a、针对学生特点进展有区分教学 b、实行有效措施,使有才能学生得到充分开展 6、理论联络实际原则-a、书本学问教学要留意联络实际 b、重视培育学生运用学问实力 c、正确处理学问教学及技能训练关系 d、补充必要乡土教材(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常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谈话法 3、探讨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 6、试验法 运用: 1、教学目和任务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教学条件、时间、设备 4、学生特点 5、老师业务程度、实际阅历和人格特点 (5)教学工作根本环节及施行要求 备课-1、钻研
19、教材2、理解学生3、制定教学进度支配 上课-1、课类型及构造 2、上好课要求: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楚、课堂气氛活泼 作业检查及修改-1、作业内容科学 2、作业重量适度,难易适度 3、对作业提出要求,规定完成时间 4、常常检查修改作业 5、作业要表达学生学习自主性 课外辅导-1、做好学生思想教化工作,扶植学生明确学习目,养成独立学习良好习惯 2、做好对学生困难学生扶植工作3、为有探究爱好学生供应探讨指导,扶植他们参与社会理论活动 学业成果检查及评定-成果评定要求依据标准,力求做到客观、公正、真实、精确,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业成果,特殊应防止凭印象评定。 (6)教学组织形式 1、现代教
20、学根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2、现代教学协助形式-个别教学及现场教学 3、现代教学特殊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及复式教学(7)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观 留意学习者全面开展 提倡师生之间交往互动 鼓励课堂教学生成及开放11教化评价(1)教化评价及其作用 教学评价=客观描绘+价值推断+增值探究 作用 1、鼓励作用 2、调整作用 3、诊断作用 4、管理作用 5、开展作用(2) 教化评价主要类型和方法 主要类型: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相对评价、肯定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实证化评价及人文式评价 4、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 方法:1、客观题评价法及主观题评价法 2、表现性测验评价法 3、评定量表
21、评价法 4、行为检核表评价法 5、同伴评定法及轶事记录评价法 6、成长记录评价法(3) 新课程背景下教化评价 1、在评价指导思想及根本目上,强调致力于促进学生特性全面开展和弘扬学生人格主动精神 2、在评价功能上,强调发挥评价教化功能 3、在评价类型上,强调施行形成性评价 4、在评价方法上,强调采纳肯定评价法12思想品德教化及班主任工作(1)德育及其意义 广义德育指全部有目、有支配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及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德育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安康成长条件和保证 3
22、、德育是学校全面开展教化根本组成局部,是实现教化目重要保证 4、德育是培育具有道德开展性人条件和保证(2) 德育目的及内容 德育目的 酷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念、骄傲感,立志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遵守法律,懂得用法律爱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恳正直、主动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肯定辨别是非、抵抗不良影响实力。 德育内容 1、政治教化 2、思想教化 3、道德教化 4、心理安康教化(3) 德育过程规律 1、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开展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
23、律 3、学生思想内部冲突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4) 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1、导向原则 要求:坚决正确政治方向、德育目的必需符合新时期方针政策和总任务要求、要把德育志向性及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谆谆教导、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化。 3、敬重学生及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要求:爱惜、敬重和信任学生、要请教化者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详细和严宽适度、要请教化者对学生提出要求要仔细执行。 4、教化影响一样性和连接性原则 要求: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教化力气、要统一社会各方面教化影响、对学生进展德育要有支配有系统地进展
24、。 5、因材施教原则 要求:深化理解学生特性特点和内心世界、依据学生特点有放矢地进展教化,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有支配地进展教化。 6、知行统一原则 要求:加强理论教化,进步学生相识程度、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社会理论活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视察理解学生,适时指导,要求他们知行合一、提倡学生善待生命,以真诚思索、言说和行为主动影响四周人、教化者要博学深入,领先垂范。 7、集体教化和个别教化相结合原则 要求:建立健全学生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教化作用、通过个别教化影响集体。 8、依靠主动因素克制消极因素原则 要求:教化者要以一分为二辩证思维方式、全面分析、理解并理解
25、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优点和缺乏、教化者要擅长视察学生,找寻学生闪光点,因势利导、教化者要扶植学生进步自我相识、自我评价、自我教化实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发扬优点,克制缺点。(5) 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1、劝服法:a、明确目性b、富有学问性、兴趣性c、留意时机d、以诚待人 2、典范法:a、选好学习典范b、激起对典范敬慕之情c、引导学生用典范来调整行为 3、熬炼法:a、坚持严格要求b、调动学生主动性c、留意坚检查和坚持 4、陶冶法:a、创设良好情境b、及启发劝服相结合c、引导学生参及情境创设 5、表扬鼓励及指责处分:a、公允、正确、合情合理b、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c、留意宣扬及教化(6) 德育途
26、径 1、政治课及其他学科教学 2、班主任工作 3、课外活动及校外活动 4、劳动 5、共青团活动(7) 班主任工作意义和作用 意义: 1、班主任是班集体组织者和教化者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开展指导者 3、班主任是联络班级中各任课老师纽带 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及家庭、社会桥梁 5、班主任是学校指导施行教学、教化工作支配得力助手和骨干力气 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立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指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主导者(8) 班主任工作内容及方法 班主任工作内容包括:理解和探讨学生、有效地组织和培育优秀班集体、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评定学生操行,评比三好学生。 班主任工
27、作方法要敏捷多样,学会依据不同学生、不同事情、不同条件,实行不同方式和方法。13课外活动(1)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课外活动含义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化机关组织指导,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化方针要求一种教化活动,是依据受教化者须要和自己努力以及教化教学须要,在教化者干脆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化目一种活动。 课外活动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获得学问 2、课外活动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开展特性特长广袤天空 3、课外活动是学生精神生活重要组成局部,有利于培育学生情感 4、课外活动有利于开展学生智力,培育学生各种实力 5、课外活动是进展德育教化重要途径 课
28、外活动任务 1、扩大加深和稳固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学问 2、进步学生思想境界 3、开展学生实力 4、促进学生身心安康开展(2) 课外活动内容及形式 课外活动内容 1、科技活动 2、学科活动 3、文体活动 4、课外阅读活动 5、社会活动 6、主题活动 7、嬉戏活动 课外活动形式 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3)课外活动组织 如何进展课外活动组织 1、敬重学生个人意愿和爱好、特长 2、留意学生平衡开展,兼顾全面开展及特殊实力养成 3、重视嬉戏和自由活动(四)心理学模块1认知开展及教化(1)感知觉及其规律应用、学生视察力开展及培育 感知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少单纯地感觉到事物个别属性
29、。当我们感觉到事物个别属性时,总是同时知觉到这个事物,并把事物各个不同属性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反映。正因为感觉和知觉关系如此亲密,所以通常把它们合称为感知觉。 感知觉规律应用 1、直观教学根本形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a、依据学习任务性质,敏捷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b、运用知觉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特点 c、教会学生视察方法,养成良好视察习惯 d、让学生充分参及直观过程 学生视察力开展及培育 1、引导学生明确视察目和任务 2、引导学生复习及预习相关学问 3、引导学生制订视察支配和提出视察方法 4、引导学生探讨、沟通并汇报视察成果。(2) 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
30、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记忆 记忆是过去阅历在人脑中反映。 记忆品质 1、记忆灵敏性 2、记忆长久性 3、记忆精确性 4、记忆打算性 记忆过程及其规律 记忆根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3个过程。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1、明确识记目,加强有意识记 2、加强理解记忆,驾驭识记方法和技巧 3、尽量削减和避开干扰 4、合理组织复习(3) 想象及学生想象力培育 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展加工改造而创建新形象过程 想象力培育 1、激发和培育学生想象动机 2、扶植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或图表所标记意义 3、丰富学生表象储藏 4、引导学生绽开想象活动(4) 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建性思维及
31、其培育 思维 思维是指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反映,它所反映是同一类实物共同、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络。 (良好)思维品质 思维深入性、思维敏捷性、思维灵敏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独创性 思维过程 思维过程包括分析及综合、比拟及分类、抽象及概括、系统化及详细化,其中分析及综合是思维根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 创建性思维 创建性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提醒事物本质,还能在此根底上提出新、建树性设想和意见 创建性培育 1、创设有利环境,营造创新气氛 2、加强创建性思维方式及创建技法训练,驾驭创建策略 3、塑造创建性人格,激发创建潜能 4、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激发创建灵感(5) 问题解决思维过程、影响问
32、题解决因素 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因素 1、问题表征2、心理定势3、迁移影响4、功能固着5、动机强度6、人格特征(6)留意及其功能、留意根本特征(品质)、留意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留意 留意是指心理活动对肯定对象指向和集中。 留意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整和监视功能 留意根本特征(品质) 1、留意广度 2、留意稳定性 3、留意安排 4、留意转移 留意及其规律在教学中运用 1、运用无意留意规律组织教学 2、运用有意留意规律组织教学 3、运用两种留意互相转换规律组织教学(7)皮亚杰认知开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认
33、知开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细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以感觉和动作分化为主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单位思维、思维不行逆性、自我中心 3、详细运算阶段(7-11岁) 特点:多维思维、思维可逆性、去自我中心、详细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特点:思维以命题形式为主。2情感、意志开展及教化(1)心情、情感及其功能;学生心情、情感开展及教化 情感和心情 心情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看法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及主体须要 之间关系反映。 心情和情感功能 1、信号功能 2、调整功能 3、感染功能 学生心情、情感开展及教化 心情、情感开展: 1、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2、情感性质不断深入 3、情感稳定性不断增加 4、高级社会情感逐步开展起来 心情、情感教化: 1、用丰富学问武装学生,使学生将各科学习及主动地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2、利用典范作用,对学生进展直观影响。 3、在理论生活中培育情感,使学生将情感和行动结合起来。 4、利用有丰富情感文艺作品,使学生获得间接情感体验。 5、培育学生自觉限制心情实力。(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开展及教化 意志及其品质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有意识地依据目、动机调整支配行动,努力克制困难,实现目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