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际关系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人际关系指导.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生人际关系指导 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社会学社会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所研究的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心理学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交往而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直接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立起来的一种直接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
2、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的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讨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案例1】1、幸福感研究表明,结婚的人或有朋友的人,他们生活得更幸福些,原因可能是他们所获得的人际关系发生了作用。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许多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如果人际关系不顺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或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影响心理健康的疾病往往由紧张所引起。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里紧张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有些设计精巧的研究表明
3、,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联系是由于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发生了作用。在绝大多数场合下,社会支持和高度的自我尊重可以保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世界。 3、身体健康协调而亲密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体健康,尤其是在手术后的康复阶段更需要人们多关心。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1、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2)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3)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1)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2) 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3)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际交往能力
4、自测 这份社交能力自测表,共包括30道题,你可按照自己的符合程度进行打分。凡符合者打5分,基本符合者打4分,难于判断者打3分,基本不符合者打2分,完全不符合者打1分,最后统计总得分。1、我上朋友家作客,首先要问有没有不熟悉的人出席,如有,我的热情就明显下降。2、我看见陌生人常常觉得无话可说。3、在陌生的异性面前,我常感到手足无措。4、我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5、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远比口头表达能力强。6、在公共场合讲话,我不敢看听众的眼睛。7、我不喜欢广交朋友8、我的要好朋友很少。9、我只喜欢与我谈得拢的人接近。10、到一个新环境,我可以接连好几天不讲话。11、如果没有熟人在场,我感到很难找到
5、彼此交谈的话题。12、如果要在“主持会议”与“做会议记录”这两项工作中挑一样,我肯定挑后者。13、参加一次新的聚会,我不会结识多少人。14、别人请求我帮助而我无法满足对方要求时,我常常感到很难对人开口。15、不是不得已,我决不求助于人,这倒不是我个性好强,而是感到很难对人开口。16、我很少主动到同学、朋友家串门。17、我不习惯和别人聊天。18、领导、老师在场时,我讲话特别紧张。19、我不善于说服人,尽管有时我觉得很有道理。20、有人对我不友好时,我常常找不到恰当的对策。21、我不知道怎样同嫉妒我的人相处。22、我同别人的友谊发展,多数是别人采取主动态度。23、我最怕在社交场合中碰到令人尴尬的事
6、情。24、我不善于赞美别人,感到很难把话说得自然亲切。25、别人话中带刺揶揄我,除了生气外,我别无他法。26、我最怕做接待工作,同陌生人角交道。27、参加集会,我总是坐在熟人旁边。28、我的朋友都是我同龄相仿的。29、我几乎没有异性朋友。30、我不喜欢与地位比我高的人交往,我感到这种交往很拘束,很不自由。记分与解释总分大于120,你的社交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你不太善于交往或不喜欢社交,社交对于你来说是一件痛苦或害怕的事。 91119分,你的社交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你对人际交往还有些拘谨和尴尬。 7090分,你的社交能力尚可。 总分低于70分,你是一个善于社交的人,你喜欢交往,能从社交中获得快
7、乐和收获。 而对于小学儿童来说,人际关系指导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1、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小学生人格健全(自信、乐观、从容、助人、爱心、友爱等等)和社会个性化(团结、互助、分享、合作等)的发展。2、小学生处在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期,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的联系。3、独生子女群体缺乏正确的交往方式。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性交往是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社会生活之一。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一、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 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孩提时代对父母亲的依赖眷恋还是身为父母者对子女的关爱之心,其间所涌动的亲情令
8、人刻骨铭心,而随之建立起来的亲子关系更是维系着人的终身发展。很多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早期的发展,尤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为个体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开辟了一条健康的道路。亲子关系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1、早期依恋及其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婴儿大约在六个月以后,与父母建立了一种稳定的亲子关系,婴儿便形成了依恋。(依恋是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一种感情联系、纽带或持久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一旦依恋形成,儿童就以各种方式对待依恋对象,如经常接触他们、一起玩乐、做游戏,更为重要的是,依恋对象能给儿童提供一种安全感。疲倦或紧张的儿童会靠近其依
9、恋对象,并且在感情上表现出更大的宽慰,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表现出愉悦和轻松。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学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行为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可能被其他依恋所补充,但依恋贯穿整个人生,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受早期依恋的影响。【案例2】 以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JBowlby)为代表的习性学理论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这些本能反应对于种系的保护和生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鲍尔比明确指出,依恋行为系统的生物功能是保护作用,其中最为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儿童不受进化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伤害。因为客观上弱小的婴儿需要与抚养者保持一种特定的亲近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感。有关动物的现场研究表明,不与其
10、母亲保持亲近的幼子可能成为侵害的牺牲品。他认为,即使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儿童独处而不是由一个敏感的成人伴随,儿童也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如因意外事故而伤亡)。因此,他顺理成章地把这种保护作用视为依恋行为及相关母性行为的生物功能的自然延续。而父母对婴儿诸如哭泣、依附、跟随之类的依恋行为予以回应,则由此建立起亲子间相互寻求亲近的情感联系。由此可见,依恋的生物功能在于保护幼小的后代,而心理功能在于提供某种安全感,有助于良好情感的建立。 鲍尔比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在教养院和孤儿院长大的儿童,经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障碍问题,包括不能和别人建立亲密持久的人际关系。在鲍尔比看来,这些儿童似乎是不爱别人,因为在
11、早期生活中,他们失去了对一个母亲形象牢固的依恋关系的机会。鲍尔比在他的一系列调查研究之后,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与亲近的人分离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来情绪上的问题,早期生活(尤其是婴幼儿期)中的母子分离会给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母子联结的破裂或未建立正常依恋的儿童,不仅在儿童期引起种种情绪障碍,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而且将影响整个人生的顺利发展,尤其在人际关系、情绪生活及社会生活适应上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通过研究可以把早期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及对在促进儿童早期依恋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中的启示归纳为以下几点。(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培养儿童对己、对父母、对同伴、对世界的信任感、积
12、极的探索能力,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必须十分重视早期依恋的形成。(2)母爱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母爱的“度”,采取合理的教养方式,遵循“适度性原则”,即正确的教养方式应是合理的控制(中度控制)和理智的爱。积极的教育态度及行为应该包括关怀、爱护、温暖、理喻等,这有利于儿童的顺利发展,而消极的教养态度及行为是拒绝、分歧、矛盾、溺爱、体罚、威胁等。所以,应尽量避免儿童由于缺乏父爱和母爱所造成的伤害,也应避免对儿童无条件和过度的溺爱而导致的消极影响。(3)父母应创造条件让儿童去交往,防止儿童过度依恋父母,让儿童在与同伴及其他人的交往中学会新的技能,享受合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欢乐,培养儿
13、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案例3】哈洛的罗猴研究(恒河猴实验)哈洛的罗猴研究(恒河猴实验)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著名的动物心理学家哈洛(Harlow,1958)设计了别具一格的罗猴研究。将小猴与母猴隔离,并由两种假母猴代替真母猴。一个是由金属丝构成的圆筒,称“金属母猴”,另一个是在圆筒外面盖上一层柔软的绒布,称“布母猴”。哈洛发现,小猴紧紧地搂着绒布做的母亲,很少会和金属丝做的母亲在一起,尽管只有金属母猴提供奶!当遭遇惊吓时,小猴则把布母猴当做安慰处。当恐惧的刺激物(比如敲鼓的玩具熊)出现时,小猴会跑回到布母猴那里。当新奇的刺激物出现时,小猴会逐渐地冒险去探索,但在进一步探索前会回到布母猴那里。 哈洛及
14、其同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健康的社会性发展,这些猴子对“替代母亲”的强烈依恋是不够的。实验者最初以为和布母猴在一起的婴猴是正常发展的。但隔离时间长的婴猴,不论它是由金属母猴抚养还是由布母猴抚养,都会造成心理上的失调。这些猴子与由母猴抚养并与其他小猴在一起游戏的猴子相比,显示了许多异常的行为模式,如自己咬自己,表现害怕的怪相,喜欢独自蜷缩在角落里,还有许多刻板的动作。后来萨克特又追踪研究了这些猴子“社交”能力发展的情况。发现这些猴子在青年和成年时期仍不适应于“社交”。完全隔离的猴子在性成熟时缺乏交配能力,对自己生育的婴猴也不会给予照料。 2、小学儿童的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 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
15、的增长,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发生着变化,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己作出决策。麦克斯白提出一个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作出。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主要有三个主要的职责:在一定距离里监督和引导儿童的行为;有效地利用与儿童直接交流的时间;加强儿童的自我监督行为(如解释行为标准,说明如何减少危害)和教儿童知道何时寻求父母的指导。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的重要决定。 小学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处在共同控制阶段。小学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处在共同控制阶段。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小学儿童的人际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小学儿
16、童的人际交往逐渐丰富起来,与同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交往逐渐丰富起来,与同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与父母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与父母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但小学儿童与父母仍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考,但小学儿童与父母仍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他们对父母仍然怀有深厚的依恋的感情,亲子关他们对父母仍然怀有深厚的依恋的感情,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系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积极影响积极影响:父母对儿童的温情、鼓励、支持、期望、倾听及对儿童多讲道理、少用惩罚等行为特征,都对儿童社会性
17、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并且关心儿童的社会交往,让儿童参与家庭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都会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父母通过榜样作用、强化和约束,培养儿童形成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方式,发展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父母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和水平、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的质量、父母的期望和观念等都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学业成绩等存在密切关系。 消极影响消极影响。亲子之间也存在非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如父母拒绝儿童、对儿童反应的敏感性较低等,都会导致儿童在行为及情感发展方面的问题,出现攻击行为及反社会行为等问题行为。 二、同伴关系(一)同伴关系的定义及其作用 1、定义: 指
18、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大量研究证实这种关系是青少年社会化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亲子依恋是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儿童开始接受社会教育后,儿童在与成人的纵向人际关系不断扩展的同时,与同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对儿童来说, 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是一种权威性的关系,并且具有一种不可选择的强制性,而我们所说的同伴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小学时期是儿童开始建立同伴团体的重要时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其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同伴关系是除了父母以外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
19、作用。 【材料材料】研究表明,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背景,是满足儿童社会化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源泉,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发展与社会化成长。能否被同伴接纳、被所属群体所接受,对小学生能否适应学校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形成人的行为形成人的行为和个性特点个性特点非常重要,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而主要的方式。同伴交往及其影响早在学前期就已经发生了,儿童跨入学校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更为开阔的交往世界,同伴交往的形式及特点都产生了新的变化。与幼儿相比, 小学儿童相互交往频率更多,共同参加的社会性活动也进一步增加
20、,其社会性交往也逐渐更富有组织性,社会交互作用的形式和内容也日趋复杂多样和深刻。在整个小学时期内,由于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得到发展,他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这种家庭以外的交往关系对儿童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 (1)同伴关系使儿童减少了孤独感,掌握了必备)同伴关系使儿童减少了孤独感,掌握了必备的社交技能的社交技能 。(2)同伴关系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同一性的发展)同伴关系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同一性的发展 。(3)同伴交往能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良好发展)同伴交往能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良好发展 。(4)同伴交往使儿童摆脱)同伴交往使
21、儿童摆脱 “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发,发展良好的社会行为展良好的社会行为 。(5)同伴关系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同伴关系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态度、能力。 (二)小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的同伴的关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小学生认识过程的发展相适应,也与小学生在班集体中的集体活动经验有关。 1、同伴交往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住宅小区,同一层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等。刚进入学校的儿童对环境对同伴都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只注意与自己坐在一起或住在一起的几个儿童玩。 随着年级的升
22、高,他们逐渐形成了新的交往标准:其一,他们更多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其二,他们愿意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1977年巴格劳(Bigelow)对加拿大和苏格兰的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儿童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儿童对友谊的期望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得失阶段。出现在小学二三年级。朋友是住得较近,有好玩的玩具、喜欢与自己一起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的同伴。第二阶段:常规阶段。出现在小学四五年级。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准则变得更重要了。朋友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忠诚的人,还应该彼此共享一切,互相帮助、合作,彼此不打架。第三阶
23、段:移情阶段。开始于小学五年级,儿童开始把朋友看成是有共同兴趣、希望互相了解,互相透露个人的小秘密的人。 2、同伴交往的性别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随年龄增长更明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的交流。其二,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性别认同的作用。研究者推测,婴幼儿的交往偏好可能反映了家长的男孩跟男孩玩,女孩跟女孩玩的观点,而儿童选择同性伙伴玩同种游戏可能反映了他们关于性别刻板印象及性别类
24、型的兴趣爱好。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身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慢慢形成符合社会期望,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小材料】虽说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主要选择同性作为同伴。但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也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女生的文具藏起来,在课桌中间画一条界线等。表明这些男生对女生特有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三)小学生同伴交往的不
25、良心理表现 在同伴关系中,随着同伴交往的数量和交往质量的变化,学生在交往过程的角色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分化为下面三种,人缘型、嫌弃型、孤立型。嫌弃型和孤立型的学生在班级中属于处境不利学生,即不受欢迎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也有交往的需要,有一定的交往标准,但在同学的心目中形象不佳,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巧有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倾向:1、怯弱心理 生性内向腼腆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出现怯弱心理,他们不善于主动与同学交流,性格孤僻,莫名其妙地封闭自己内心,甚至人为地把自己与外界隔绝,生活在自己所“创造”的圈子或编织出的幻境里,是容易被集体忽视的一类人。这种孩子在小学低年级较多
26、,随着年龄的增长,若能敞开心扉纠正怯弱心理也能顺利与人交往。2、自卑心理 自卑的孩子性格不一定内向,但由于家境、长相等外在的原因导致其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自卑的人不一定能力差,往往是对自己期望过高或不符合实际,最后导致害怕失败,害怕在社交中没有出色表现,害怕被人瞧不起。如果不善加于引导,自卑的孩子将逐渐丧失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3、自负心理 这种孩子也许能说会道,才华出众,深得老师的宠爱,在与同学交往时他们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会欣赏别人,习惯对人发号施令,在低年级也许他们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都不愿意和有这种心理倾向的孩子交往,做朋友。4、逆反心理 这种孩子内心非
27、常想与人交往,希望受到别人的关注,然而他们不懂得交往技巧,结果总是以一些不好的行为言语想引起别人的关注,他们喜欢与人抬杠,也许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他们的意见总与人相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引起别人更深的厌恶。5、倔强心理 性格倔强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爱钻牛角尖,与人较劲,有两种相对的表现:一是由于某种原因认定他人存在某种缺点毛病或犯某种错误;二是被流言蜚语所困,认定所有人都误解自己,因而急于解释和辩白,这种孩子遇到问题不善于变通,不愿与人妥协,往往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人际交往的失败。最后朋友越来越少。6、嫉妒心理 嫉妒心是为了抬高自己,达到唯我独尊的目的而对竞争对手
28、产生的一种仇恨心理,严重的嫉妒心理,会导致个体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从而对自身,他人以至社会带来危害。在小学高年级尤其是毕业班中,面临着升学的竞争,同学之间开始出现猜疑、保密,不信任、留一手等,有孩子在竞争中还出现了嫉妒、愤恨等不良心理,使得原来美好的友谊蒙上了阴影。7、自私心理 目前,我国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女,许多孩子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显得自私和骄横,这种情况在他们与同伴的交往中也有表现,如:要同伴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不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想法,不谅解他人的所谓“错误”。甚至有的学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爱结交对自己有利的朋友,巴结有钱的或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而且见风使舵,过河拆桥,从而产生了势
29、利心理。 (四)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心理辅导策略1、纠正不良心理 树立交往信心 同伴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倾向是孩子进行人际交往中的“绊脚石”,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纠正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倾向,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与人交往。 比如:有怯懦、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不敢主动与人交往,教师要多鼓励,多发现其闪光点。经常当众表扬他们,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自信心。 有自负、逆反、倔强心理倾向的学生往往交不到朋友,教师要帮助其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不受欢迎的原因,勇于承认自己有这个缺点,并从改变自身做起,多与人沟通,吸取别人的意见。 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
30、,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这就给学生的同伴交往带来极大的伤害。要引导嫉妒心强的学生学会控制排谴嫉妒心理,告诉他们只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如化嫉妒为力量,这个地方你不如他总有其他地方能超越他。 有自私心理的学生往往因为其蛮横无理、专断而交不到朋友。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自私表现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心理表现,从而改变它,并多关心别人,多为别人做些事而不求回报。2、组织多彩活动 提供交往情境 比如说在班级活动中组织如郊游、登山、野炊等需要团结合作互助的班集体活动给学生多方交往合作的机会,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还有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学习活动,调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调动每个学生的活动积
31、极性和交往的热情。在学校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表演、合作体能活动、合作建构及合作竞赛,鼓励学生多在课下或课外进行共同游戏和对话,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协商和来往。既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使其提高交往技巧。【材料】国外一项研究,设置了一些人为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丰富交往经验。如:1、你需要用剪刀,正好小张有一把,不过她正在使用。她答应用完后给你,可当她用完时却给了小王,这时你准备怎么做?2、几个人一起打乒乓球,轮到你了可小陈一定要打,你应该怎么做?3、小李好吹牛,大家在一起休息时他又开始夸夸其谈,你又怎么做? 这项研究采取学生充分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为学生积累充分的实战经验,结果显示,
32、经过情境训练的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交往规则和他人的不同立场,因而在同伴交往技能和水平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3、理解交往原则,端正交往态度 同伴交往的心理准则主要有如下原则:(1)相互尊重与平等的原则(2)真诚、坦白的原则(3)互补性原则(4)互偿性原则(互惠) 学会正确交往的关键是态度,小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发展的限制,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自我中心等不良表现。如果能帮助学生从改变自身做起,端正交往态度,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学生的同伴交往中,要教育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平等真诚的交往态度,包括退缩型的学生向爱交往的同伴学习;言行上讲究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协商,且态度温和,不盛气凌人;努力改变自
33、己的性格、习惯等方面的毛病,消除与他人的误会或缓解矛盾等。 4、讲究交往技巧,沟通从心开始(1)学会主动结交新朋友(2)学会倾听和交谈(3)学会赞美和感谢(4)学会拒绝(5)善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及其小学阶段的特点 (一)师生关系及其类型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双方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师生关系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中形成、维持和发展的。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的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教师的教学水平、个性等影响着学生,而学生的学业成绩、活动表现、外貌等对教师作出评价也起着作用。 小学的师生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三种类型:亲密型:这种类
34、型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小学生尊重和信任老师;师生间相互理解,情感融洽、和谐;在课堂教学或教育活动中,师生都能密切合作;学生能主动和老师交往。紧张型:这种类型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小学生畏惧、不喜欢老师;师生间疏远,有对立情绪;在课堂教学或教育活动中,师生不配合,学生表面服从,但内心反抗;小学生和教师的交往少,还容易发生冲突。冷漠型:这种类型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小学生既不害怕老师也不喜欢老师;师生间的情感冷漠;在课堂教学或教育活动中,师生不合作,也不对抗,各行其是;小学生和教师交往较少,矛盾也较少。(二)小学阶段师生关系的作用1、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一个叫皮格马
35、利翁的国王,在请人雕塑了一座少女石像后,便对这石像一见钟情,于是天天守候在石像旁,最后,竟使这座少女石雕像变成活人与他结为夫妻。现在,教育界把教师的期望对学生行为产生明显影响这一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这一现象被哈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以实验的形式加以证实,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的期望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对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功课就愿意去学,成绩也好;对不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不愿学习,成绩也差(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渗透到他所教的学科中去,因此师生关系会对小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 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教育学生比消极的教育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36、。若一个学生受到教师过高的评价,他们的成绩会明显地高于那些被教师过低评价的学生。因为当教师对学生有高期望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对学生提问和关照也多,这就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加倍努力学习,自然会提高学习成绩。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真挚的期望,尤其对后进生更应满腔热忱,积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比如有项调查表明:某小学一个班的学生都喜欢他们的语文老师,师生关系极好,结果这位老师在该班任教后的一学期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平均提高了9-10分。 2、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人格的发展 民主合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情绪稳定、自信心强和乐观外向等优良人格特征;相反,紧张冷漠的师生关系
37、,会导致小学生形成焦虑、偏执和缺乏自尊等不良的人格特征。因此,小学生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了解了小学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师生关系的类型的基础上才能帮助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三)小学阶段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材料】研究发现,小学儿童师生关系呈波浪型发展趋势。分析原因是:低年级儿童对教师是绝对的崇拜、服从,把教师看作是在高高的天上。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着增长起来。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不一定都听老师的话”的现象随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加,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开始变化,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教师也表现出不同的
38、态度。调查还发现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往往讲课有趣、严格、耐心、公正、知识丰富、能为同学着想。如同样是批评,如果来自自己所喜欢的教师,则会感到内疚、羞愧;如果来自于自己所不喜欢的教师,就可能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 问卷调查表明,性别主效应差异非常显着,女生的师生关系好于男生,这是由于大多数教师为女性所起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四、六年级时师生关系处于最差状态,学生对教师有敌对情绪。在小学阶段,师生关系有下列三个特点:1、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情感和行为)2、小学生同老师的关系稳定性强。(权威和主导)3、小学的师生关系比较简单。 二、构建新型小学师生关系 所谓新型的小学师生关系,就是新在观念,好在和
39、谐、平等而互尊。 构建新型良好“平等而互尊”的小学师生关系,就是通过天天存在着的学生交往体验活动,以学生的交往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积极发展,改变教师片面的知识权威和传授者的形象。(一)影响构建新型小学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的角度:(1)教师观念存在的问题:“师道尊严”的影响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功利性放松学生要求(2)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各种考试的重压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和身体成熟水平、认知能力和行为发展水平的限制,也导致了学生对教师许多不可理喻的行为。(1)学生难以适应学校的成长环境(2)学生难以改变家庭的成长
40、环境(3)学生难以承载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二)如何构建和谐的新型的小学师生关系1、要爱护、尊重学生【案例】某报上有这样一篇报道教师一句温柔话,学生变成乖娃娃,内容是成都师范附小的学生赵一飞十分好动,自尊心也很强,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十分吃力,有几次还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个别教育。父母面对孩子的毛病,一般是一顿训斥,却总无收效。有一天,在排队时,一飞又像往常一样在队里叽叽喳喳,这时班主任王老师走到一飞跟前,和颜悦色地说:“赵一飞以前很乖嘛,今天怎么倒不乖了呢?”小一飞的脸顿时红到了耳根。从那以后,一飞放学回家就忙着温习功课,再不需要家长督促。【案例】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
41、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2、走进学生心里(理解) 江苏行知学校杨湍清校长说得好,“今天的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走进学生心里的能力。” 【案例】某班一位学生,最近成绩每况愈下,正好其上课表现也不好,于是班主任当众批评了他,没想到事与愿违,表现更不好了。班主任意识到可能另有原因,后来班主任找到他跟他进行了沟通才知道他家里出了问题,班主任耐心的帮他解决了。而后这位学生的成绩也慢慢上升。3、改变自己 陶行知先生说的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改变自己,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近而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受,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