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七八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七八单元.doc(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七八单元25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教学重点:1、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1、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方法:朗读法、练习法教学准备:教学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题目1.出示图片:文中插图(两武士手持矛和盾比赛)。提问:他们手中的武器是
2、什么?(板书:矛、盾)(板书矛和盾这两个字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随教师书空这两个字。)2.“矛”和“盾”有什么作用呢?3.让学生说说有关矛和盾的故事。4.小结:“自相矛盾”是我国古代人民在矛及盾的故事中领悟到的道理,而发明家又通过矛及盾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也多读几遍。2.指名分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检验课文朗读情况。3.学生汇报倾听的结果,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导字音。读音重点提示:抵(d)挡;坦,读tn,不读tn;持,读ch,不读c;兵,读bn,不读pn或bn。4
3、.师:下面老师来当考官,考考你们一些难读的词语都会不会读。出示词语卡片:集合、坦克、手持、进攻、招架、紧张、长处、首次、善于、战场、乌龟、自卫、固然、炮口、胜利者、大显神威、难以招架、左抵右挡、乱成一团、合二为一。(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这些词语。)三、全班交流,指导书写1.游戏对对碰:按照部件说出生字或者按照说的生字分部件。2.词语大集结:扩词比赛。3.指导书写。“盾”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竖撇。字谜帮助记忆: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兵”的笔顺是撇、竖、横、竖、横、撇、点。提醒学生不要写错。“矛”不要少写一撇,写成“予”字。(结合矛的图片记忆。)“架、坦、战、神、攻”可以用形声字的方
4、法记忆。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读每一个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2.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将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及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
5、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学ppt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体会集合(一)感受坦克的威力。1.师:(出示一段坦克作战的视频)同学们,看过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预设:坦克太厉害了,坦克真有威力等。)过渡:我们一起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坦克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画一画体现坦克威力大的语句。2.抓住“庞然大物”“大显神威”“哇哇直叫”“乱成一团”这些词语,体会坦克的威力。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坦克威力之大,德国兵闻风丧胆的感觉。4.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出坦克的?我们来学
6、习课文第14自然段。(二)体会比赛的激烈。1.课件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及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1)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2)师: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紧张、激烈)(3)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场紧张而激烈的比赛呢?(4)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课件出示:雨点般、难以招架、左抵右挡。)(5)师生一起演一演,体会“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的意思。(生以书当盾,师以手当矛。矛刺过来了,学生做抵挡的动作,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这样的动作就是左抵右挡。)2.比较句子。(课件出示句子)(1)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
7、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2)对方的矛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师: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教师小结:是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句子,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矛的进攻很猛烈。平时我们在完成习作的时候也要学习作者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的方法。3.指导朗读:语速快一些。(三)学习发明家解决问题的方法。1.师: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2.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想到了什么解决办法呢?(出示表格)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学生完成表格,汇报交流。(1)这句话中有两个感叹号,各表示什么
8、意思呢?(2)学生思考后回答。(第一个“!”表示对盾的不满、埋怨。第二个“!”表示内心的欣喜、高兴。)(3)请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3.师: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请轻声读第3、4自然段,完成表格。学生填写完表格后汇报交流。(1)汇报发明家发现的问题,学生读句子: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固然”换一换词。(虽然)发明家又一次对自己的想法提出了疑问。指导朗读,读出质疑的语气。(2)汇报解决的办法,学生找到句子: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发明家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真让人兴奋啊!你能来
9、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看大屏幕,(出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让学生指一指哪里是“矛”。点拨:这是真正的矛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枪口、炮口)所以课文中的矛字加了双引号。4.发明家遇到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学生汇报:(1)铁屋子还得会跑。(2)发明家安上了履带。5.师:(大屏幕出示坦克)我们再次认识这威力无比的坦克。(学生指出哪儿是铁屋子,哪儿是枪口或炮口,哪儿是轮子,哪儿是履带。)6.师:同学们,发明家发现了问题,他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师生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第24自然段。)7.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借助表格把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说一说。(四)体
10、验集合的好处,找一名同学读读第5自然段。1.填空(课件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在战场上()。2.理解“合二为一”。“一”指什么,“二”指什么,“合”又指什么?师:再读读这个句子。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样的力量,你想说些什么?(这样的集合真是太好了、太棒了、太了不起了、太伟大了)(五)明白道理。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2.用成语概括一下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合二为一、取长补短。)二、拓展延伸,深化主题1.过渡:发明家将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极具战斗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是听说过这样的事?2.学生讨论交流。提示:教师
11、可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几个“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例子,比如在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把自己随时想到的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6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3、
1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教学方法:指导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趣质疑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你知道什么是“木匣”吗?瞧,像这样有盖的方形器具,就可以叫做“木匣”。请同学们齐读这个词。2.(出示课文插图)瞧,这位手捧木匣,一头金黄色卷曲头发的小男孩,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科利亚。仔细看图,你的心中一定产生了疑问,说说看。预设:木匣里有什么?他们是怎样挖到的?为什么要埋木匣?他们是怎么埋木匣的?他们在说些什么?过渡:让我们赶快打开语文书第103页,请
13、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去解开心中的疑问吧!二、检测字词,了解内容1.指名分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检验课文朗读情况。2.学生汇报倾听的结果,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导字音。3.检测字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冰鞋、小斧头、小手锯、玩意儿、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敌人、台阶、所以、懂得。(学生认读)4.小组合作依据预习情况识记生字。(1)出示小组自学要求:两人一组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小组内交流生字预习中的收获。(2)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并相互评价学习的结果。(3)学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强调字音:“匣”读xi,不读ji;“避”读b,不读p;“仍”读rn,不读rn。(课件出示:“
14、难”和“量”两个多音字及运用。)(4)区别下列字形并组词: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5.指导书写。(1)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识记生字“锯”,出示手锯的图片,像这样能拿在手里的锯刀,就是“手锯”。因为是金属做的,所以是金字旁。根据这个字的意思,组词。(2)指导书写:要注意“抢”右边是“仓”,不要写成“仑”;“初”部首是“衤”,不要写成“礻”。“懂”的笔画比较多,要指导学生写正确,写匀称。三、抓住动词,细心揣摩学习课文中埋木匣这一部分(第14自然段)。1.出示问题: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2.自己读一读,把科利亚埋木匣时表示动作的词语圈画出来。3.从这些动词中能看出科利亚是一个怎样的
15、孩子?(细心、聪明的孩子)4.指导读文:再来读读这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象科利亚“埋木匣”的情景。5.比较:妈妈的木箱和科利亚的木匣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为什么要交代妈妈是怎样埋木箱的?7.学生自由读文,说一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2、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
16、道理。教学方法:读议法、朗读法教学准备:教学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父及子漫画引入。(父亲给儿子在树上画出了儿子的身高,过了一段时间,再去量身高时,发现还没有以前高了。)昨天老师看到一个小故事和你们分享。谁来大概说一说这个漫画的意思?你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教师小结:是呀!我们在成长,小树也在成长。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科利亚的生活也是这样。几年过去了科利亚长大了,战争也结束了,他们可以回家了!他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回到故乡,寻找以前的宝贝,这是多么让人期待呀!二、精读课文,加深理解1.师: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了,妈妈和科利亚开始挖箱子和木匣,结果怎么样呢?读一读课文的
17、第7、8自然段。学生汇报:妈妈一下子就挖出了她的箱子,可是科利亚没有挖到他的木匣。2.科利亚挖得认真吗?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人物当时的心情。课件出示:“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1)这段话里哪个字出现得特别多?(挖)(课件将句子中的“挖”字变成红色。)(2)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3)科利亚充满信心地去挖,可是挖不到,他的心情怎样?(着急)(4)指导朗读,读出科利亚内心的着急。3.过渡: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究竟是怎么回事?同桌之间读一读科利亚和小伙
18、伴之间的对话。(1)从这番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科利亚明白没挖到木匣的原因了;知道了“我”家的大箱子都在,“我”的小匣子一定在)(2)教师出示句子:句子一:小伙伴们围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事啦!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科利亚的伙伴们认为他挖不到木匣有几个原因?你能根据上下文,分别找出反驳这两个原因的理由吗?为什么不是算术不管事?为什么不是被法西斯挖走了?(学生可以结合这句话: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3)过渡:你瞧,科利亚多聪明,能够动脑筋,把这些可能性都排除。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他想到了吗?句子二: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
19、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好好读一读,用画图的方式帮助自己理解这句话。课件出示演示图:四年前:现在:学生看演示图,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科利亚现在的一步已经等于过去的两步了,木匣的位置没有变,变的是步子的大小,原来十步埋的地方现在只需要五步就行了。)科利亚量了五步,果然找到了木匣,联系上下文说说“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然”在这里表示的是结果及所预料的相符。)4.从科利亚的言行中,你能体会到科利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5.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科利亚埋、挖木匣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
20、、挖箱子?(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报。)三、揭示道理,深化主题(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1.“不光还”这是一个关联词语,表示意思更进一步。2.教师提问:科利亚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明白了吗?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教师引导:可以谈生活上的事,学习上的事;还可以联系已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谈感想。3.学生背诵这一自然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7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5、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3、正确、流利地
21、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朗读法,练习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激趣导入1.谈话引题:(教师出示陶罐和铁罐实物)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同学们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摸一摸,说一说这两个罐子各自有什么特点。(生自由发言)2.教师小结: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同学们都说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两个罐子,它们是国王御厨里的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还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7课。(板书课文题目)二、
22、初读课文,扎实字词1.课件出示学生自读要求:(1)圈一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者结合上下文,弄明白词语的意思。(3)画一画:用“_”和“”分别标记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同桌可以分角色读一读。2.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1)学生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谦虚恼怒朴素傲慢骄傲轻蔑陶罐御厨奚落懦弱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掘出和睦相处相提并论区分多音字:处ch(处理和睦相处);ch(住处处所)。(课件出示多音字的运用)区分平翘舌音:“耻、逝”是翘舌音;“素”是平舌音。(2)通过查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把不懂的词语弄明白,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解词
23、)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懦弱:软弱,不坚强。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和睦相处:相处得融洽友爱;不争吵。3.指导书写。“荒”的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值”右边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素”中间部分是“幺”,不要少写一点;“感”右上方不要少写一点;“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横钩。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自由谈感受。3.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经常奚落陶罐的?哪部分是写
24、两个罐子埋在地下之后的情况的?请给课文分成两段。(1)学生默读分段。(2)汇报分段情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朗读法、读议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顾课文1.听写词语:谦虚恼怒朴素傲慢骄傲轻蔑陶罐御厨奚落懦弱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掘开和睦相处相提并论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二、精读课文,体会特点(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1.教师提问:它们相处得好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奚落)2.“奚落”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
25、词语吗?3.指导朗读。(二)品读课文第29自然段。1.学习铁罐奚落陶罐的话。过渡: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读一读第29自然段,画出铁罐的语言。学生汇报:(大屏幕出示)(1)句子一:“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傲慢)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朗读。)(2)句子二:“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轻蔑)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气读一读好吗?(学生练读)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气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3)句子三:“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
26、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然后回答。(恼怒)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4)过渡: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齐读句子(出示句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教师引导学生读出铁罐狂妄自大的语气。)(5)(课件出示完整的铁罐说的几句话)同学们,我们现在把铁罐说的这几句话放在一起,再读一读,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狂妄。(学生练习读,然后教师指读。)(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铁罐说的每句话的后
27、面的标点符号都是感叹号,一次比一次气愤,态度越来越不好。2.品读陶罐谦虚的回答。过渡: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自由读一读陶罐说的话,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陶罐谦虚、友善、宽容等)“不敢,铁罐兄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1)读这些句子,从哪些词语中能体会到陶罐的谦虚?学生抓住“铁罐兄弟”“不是懦弱”“和睦相处”这几个词语体会到陶罐的宽容、谦虚。(2)有感情地读读这几句话。3.出示完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1)过渡:相
28、信此时你们对陶罐和铁罐有了一定的了解,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完整地读出来。(2)同桌先练习读一读。(3)分角色朗读课文。三、深入文本,研读感悟1.教师提问:陶罐和铁罐的命运怎样?指读第1017自然段。(学生汇报:陶罐光洁、美观、朴素。)2.读出人们发现陶罐时赞美、兴奋的语气。3.成了文物的陶罐在被人们发现后又是怎么说的呢?读读屏幕上的这句话。课件出示:“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4.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第19自然段,想一想过去铁罐是怎样对待陶罐的,再来读一读陶罐的话,说说陶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新的印象。四、揭示寓意,明白道理1.通过
29、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做一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8狮子和鹿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方法:读议结合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板书:28* 狮子和鹿)今天我们学习28课,读读课题。瞧,课题上带有“*”,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
30、也学过,大家回忆一下,学这种课文有什么要求?(生:这是略读课文,要求我们自己采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只需要读懂大致意思)自己学习课文内容你会用哪些方法?(如: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1.课件展示:欢快的音乐声响起,一只漂亮的鹿从丛林里出来,蹦蹦跳跳地来到池塘边。2.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小鹿。)你喜欢他吗?你觉得他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交流。(有的同学说鹿的角很美。)3.疑问激趣:小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他经历了一件事,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播放课文朗诵,出示句子。)“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4.引出题目:这到底
31、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文题目,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2.画一画:在自由读文的过程中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3.讲一讲:先说说自己对词句的理解,再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不懂的词句。4.评一评:学生合作朗读,评出彼此朗读的正误。5.议一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美丽的角却让他险些丧了命。)三、品析语言,理解内容(一)品析“欣赏美角”的句子。1.文中哪句话描写了鹿角的美丽?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2.课件出示:“啊!我的身段多
32、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3.这段话表现出小鹿怎样的心情?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是小鹿对自己角的喜爱、赞美,要读出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5.用“多么多么”练习说话。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我们的祖国多么_,多么_!_多么_,多么_!(二)品析“抱怨细腿”的句子。1.文中哪句话描写了鹿腿的难看?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2.课件出示:“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3.当小鹿看到自己的腿时表情怎样?这一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三)品析“狮口逃生”的句子。1.在文中找出描写小鹿狮口逃生
33、的句子读一读。2.课件出示:“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3.在生死关头,小鹿就是靠他有力、细长的腿躲过了劫难,此时此刻,你觉得小鹿的腿怎么样?还难看吗?4.过渡:同学们对鹿的腿和角有了新的认识,小鹿的态度又有何转变呢?(四)品析“由衷感叹”的句子。1.小鹿对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2.课件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3.从这句话中找出一对反义词(美丽难看),并想一想:难看的腿有什么
34、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4.这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读出叹息、诚恳的语气,语速稍慢。)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四、理解寓意,升华主题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思考: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因为好看的角差点儿让他送命,而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3.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先让学生用文中鹿的事例来讲,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观点正确即可。4.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五、课外延伸,阅读引
35、导1.将狮子和鹿及陶罐和铁罐比较,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之处?2.同学们,今天学的这个精彩的故事来自伊索寓言,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老师建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去读读这本书,读完它,你会汲取到许多人生的智慧,变得越来越聪明。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学会听别人说,边听边思考。、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培养创造精神。教学重点: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教学难点: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学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重温课文,展开话题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能想
36、到哪篇课文。(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科利亚的木匣。)师:画面中的故事我们都读过。看看谁能用最简洁的话说说故事内容,并说说这些故事给你的启示。注意将故事讲正确,表达要清楚。生: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里,司马光用石头把缸砸破了,救出了小朋友。师:对,在危急时刻司马光不慌不乱动脑筋想办法救了小朋友。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臣都没办法称大象多重。曹冲想到了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师:恩。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过程吗?(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生:曹冲先把大象赶上船,然后在船舷上刻上线记下水面的位置。再用船装满石头,装到水面和刻上的线重合为止,最后将船上的石头称出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37、。师:真好,我们说话就要像这样清楚完整。希望同学们能向他学习,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事情的过程有条理地说清楚。生:我能说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的妈妈生病了,医生要给他的妈妈做手术,但是没有足够的灯光,爱迪生动脑筋想办法利用镜子的反光解决了这个问题,帮助医生救了自己的妈妈。师:说得真好,表达完整,老师也想说,别看年纪小,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把遇到的难题解决好。生:还有最后一个是科利亚,他五岁的时候,因为法西斯打到了他家住的城市,他和妈妈埋下了小木匣,然后搬走了,当科利亚十岁的时候,他和妈妈回来想找回他埋的木匣。他一开始没有找到,他动脑筋想办法最后找到了自己的木匣。师:说得真好,这篇课文我们
38、刚刚学过。司马光、曹冲、爱迪生、科利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1:我知道,他们都爱动脑筋。生2:他们都遇到了难题,但是他们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这些难题。生3:他们都是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孩子。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们也和他们一样是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孩子。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向他们学习,也来动动脑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板书:动脑筋解决问题)二、交流难题,促进交际师:有两个小朋友就遇到了生活当中的难题。我们先来听一听吧。(多媒体播放录音)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生:一个小朋友晚上起来开灯找不到开关。另一个小朋友觉得擦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师:下面谁来说一说有什么办法帮这两个小朋友解
39、决难题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小朋友的问题。生1:可以把手机放在枕头边上,打开手机,手机有亮光,就可以找到开关了。生2:可以用手电筒。师:你是受到了前一位同学的启发,用能发光的用具解决了夜里黑看不见的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生:现在有一种晚上会发光的贴纸,可以贴在开关上。我奶奶家就是这样的。师:你真是一个认真观察的孩子,有些生活经验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积累。老师告诉你这种贴纸叫荧光贴。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我们来把掌声送给这些愿意动脑筋的孩子。师:第二个关于擦玻璃的问题你们有办法解决吗?生:有一种擦玻璃的工具。师:(出示玻璃擦)你说的是这种吗?生:是。师:这是人们因为生活中的不便而发明的工具。你们还有
40、没有什么好点子呢?生:给玻璃安装像车刷一样的工具,这样一按按钮就可以自动擦玻璃了。师:恩,期待你制造出未来的玻璃刷。来,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三、出谋划策,拓展互动师: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大家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快乐。那么,在生活学习中,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至今还没有想出好办法的?让我们尽情地说出来,也许大家能助你一臂之力。生1:早上要交的作业总忘带。生2:蘸了墨汁的衣服很难洗干净。生3:带队徽一不小心就会刺到皮肤。生4:奶奶缝衣服针掉进沙发缝里拿不出来了。生5:玩游戏的时候人不够。生6:玩羽毛球,结果球挂到树枝上下不来了。师: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讨论讨论,集思广
41、益,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想办法解决。师:下面我来说小组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首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先确定自己小组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然后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方法。最后,我们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小组内每名学生都要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当同学说的时候要认真倾听,自己发言时要注意讲清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生1:我们小组一起合作解决了“玩羽毛球,结果球挂到树枝上下不来了”这个问题。生2:我想到的办法是找大人来帮忙。生3:我想到的办法是找笤帚等带把的用具将球给拨弄下来。生4:我想到的办法是再买一个羽毛球,
42、因为如果树太高,还没有工具,还想接着玩,再买一个是最方便的。生5:我想到的办法是找个梯子爬上树,将球拿下来。师:大家评价一下他们小组的方法怎么样。生1:我觉得他们的方法很多。生2:我认为找梯子爬树有点危险,我喜欢“找大人帮忙”这个方法。生3:我会选择“再买一个羽毛球”这个办法。师:这个小组的办法的确很多,说明他们很愿意动脑筋。评价的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完全同意你们的意见。下面哪个小组还愿意汇报自己的观点?(各小组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总结谈话,延伸话题爱迪生曾说:“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如果你是一个爱观察,爱动脑筋思考的孩子,你一定能解决身边大大小小的
43、难题,感受到更多成功的乐趣,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习作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童话的特点,提高欣赏童话的能力。2.通过编童话,训练学生想象能力。3.能将所说、所写的内容有条理地表达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拟人的手法创作童话,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能说能写。教学难点:能将所说、所写的内容有条理地表达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教学方法:指导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学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童话故事,领悟写法1.同学们已经读过了很多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和你读后的感受吗?2.教师小结:我们这一单元就有童话故事,而且告
44、诉我们一定的道理,还记得吗?说一说。(生说。)3.教师小结:这些童话故事一般都把动物、植物当做一个人来写,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处世的道理,让大家受到教育。(教师板书:拟人化。说明道理。)4.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的想象丰富,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所以“大胆想象”也是童话故事的一个特点。(板书:大胆想象)5.今天我们也来创编一个童话故事。二、明确要求,锻炼审题1.打开书,让我们赶紧看看今天的习作内容,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2.这次习作提出哪几方面的要求?课件出示习作要求:(1)选择一种或几种喜欢的小动物做故事的主人公。(2)注意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
45、结果。(3)合理地运用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具体。三、围绕要求,学生交流1.出示问题,启发思考。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它们之间会发生哪些事。2.相互交流,拓展材料。交流范例:同学1: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猴子,我想编写一个关于小猴子学艺的故事。它和老虎学习书法,觉得很枯燥,不学了;和大象学习吹长笛,觉得难学,不学了;和熊猫学做椅子,觉得没有用武之地,也放弃了。三个月过去了,什么也没学成。它后悔极了。同学2:我想编一个关于石头的故事:从前,有一块石头,耀武扬威地说:“我是世界上坚不可摧的石头!”小溪听见了,忙劝阻说:“别太骄傲了,水珠就是你的克星!”石头不信。后来房檐上的水珠反复地落,反复地落渐渐地,石头身上被滴出了一个大孔,石头恍然大悟,这才醒悟过来,可是已经晚了,石头后悔地说:“我太自大了,终究还是害了自己啊!”教师小结:同学们编的童话故事真有趣。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创编的童话故事用手中的笔写出来吧!四、指导思路,放笔为文1.指导写作思路。(1)拟好题目很重要。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核心思想的体现。因此,根据所选材料的内容,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十分重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