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考点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考点精讲精练(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0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考点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考点精讲精练(统编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考点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考点精讲精练(统编版)(解析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0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现代诗歌阅读通读诗歌,探究以下问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假设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1 .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 .结合全诗,谈谈为什么说该诗是“力的赞美工.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3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力”字?【答案】1.明确:巨人的形象,其实就是诗人自我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
2、声响彻寰宇的号角。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 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巨人就是要掌握它、驾驭它,用他那火热热诚的心,澎湃 激扬的热情,彻底推翻旧世,创造一个新世界。2 .“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既表示宇宙是不断运动、不断更新,又表示人生是不断奋斗、 不断向上。诗人还认为在宇宙的运动与人生的奋斗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表达着、磅礴着“力”,于是他在由 大海奔腾的波涛引发出对宇宙与人生的感悟之后,随即发生了“力哟!力哟这高亢的呼叫。最后一句是诗人 对全诗的精彩总结。“力的绘画”正是指开头三行所描绘出的大海白云的壮丽景色。“力的舞蹈”那么是对那洪涛 滚滚的比喻。“力的音乐,力的
3、诗歌“无疑是诗人对海涛汹涌发出的声浪及拍击海岸激起的呼啸,以及对海涛 壮观与神奇的体验,诗人最后高喊“力的律吕哟”,这意思是说:无论绘画、无论舞蹈、无论音乐与诗歌,其 中都贯穿着、表达着“力的律吕”力的节奏与音调,正如宇宙与人生都贯穿着、表达着“力”一样,这样对 诗的总结更为完善了。3 .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 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 的声音,而“力的律吕”那
4、么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 “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 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 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从中我们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红烛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
5、!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成果,创造光明你的原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说明: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
6、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 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全部感情,即 既要拯救这个世界,又充满着困惑。12 .以下各项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 诚表现得一览无余。B.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 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C.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 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
7、D.这首诗有明了的现实主义色彩。作者重个人情绪的宣泄,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 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13 .以下各项对诗歌艺术特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B.重复句的使用、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构成诗歌的突出的外 在特征。C.这首诗歌不但深得自由诗的体式之美,而且深得中国传统诗的意境之美。通过对红烛这一意象的多层次 挖掘,营造了深邃、迷离的意境。D.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表达。14 .诗中“红烛”这一意象既有传统内涵,
8、又有作者赋予的新的意蕴,请予以分析。15 .写诗讲究抑扬结合。“扬”是表扬,“抑”是贬抑。这首诗多处扬抑结合: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是抑;追 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是抑;最后,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份量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是抑。请找 出两处以上的扬,说说作用。【答案】12. D. C13 .牺牲奉献,忠诚担当;生活中的迷茫困顿和矛盾彷徨。14 .归纳起来,这样的抑扬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赞叹红烛的“红”,这是扬;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这是扬,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这是抑;欣喜于红烛的伟绩,这又是扬; 最后,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份量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
9、是抑,但全诗的收束却又是昂扬向上的。 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线索清晰,形成了全诗特有的情绪型节奏。这种方法可以情绪多变,形成波澜和鲜 明比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拟深刻的印象。(考生可通过以上分析选两处 “扬”的手法加以分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这首诗有明了的现实主义色彩”说法错误,应该是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应选D。1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深邃、迷离的意境”错,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 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意境并不迷离。应选Co此
10、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 狱”,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 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 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 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 问收获,但问耕耘。”表现了“红烛”这一意象的传统内涵,即牺牲奉献,忠诚担当。“是谁
11、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诗人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 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 红烛代表生活中的迷茫困顿和矛盾彷徨,这是作者赋予的新的意蕴。13.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手法的能力。第一处扬,“红烛啊!/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 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热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 出你的真心
12、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热诚表现得一览无余。第二处扬,“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 破他们的监狱”诗人惊异于红烛的力量,这是扬。第三处扬,“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诗人歌颂红烛的奉献 精神,歌颂来之不易的光明是为扬。第四处扬,“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歌颂了红烛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等精神, 也是扬。作用:抑扬的不断变化就是诗人情绪的变化,也是诗歌节奏的变化;这样的写法使得诗歌层次清晰,内容 逐层递进,最好让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诗人的
13、情绪形成波澜和比照,比平铺直叙更让读者印象深刻。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以下问题。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7* 口-y 口 I不沃,不沃!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一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
14、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16 .这首诗,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处是什么?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有 什么深刻含义?17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谈谈你 对这几句诗的理解。18 .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答案】16. (1)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处是:外表上二者有相
15、同的颜色“红烛”与诗人的赤子之心均为红色,实际上都具有奉献精神红烛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世界,拥有 赤子之心的诗人希望自己能为了祖国不惜牺牲、无私奉献。(2)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其深刻含义在于: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通过隐喻的 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以红烛的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 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17 .表现了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愤,去捣毁人间 炼狱,求得自身解放。18 .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热诚的心。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16、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意象深刻内涵的能力。依据“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仔细分析,容易想到红烛和诗人 心都是红色的;本诗“红烛”象征诗人的赤子之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 负。而“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由此可见,二者不仅有颜色(红色)上的相似点,而且具有 精神上的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精神的相似点。联系“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和“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可知,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世人,默默奉献。而诗人的心也是默默奉献,付出自我, 拯救世人
17、灵魂的。故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正是比喻和象征法,抒发奉献自我、唤醒民众灵魂的伟大抱 负。同时,又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红烛的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 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16 .此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此题:“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底梦,/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这又属于闻一多式的现代认同方式:在以物明志的时候,他的自我情绪仍然格外强盛,于是“物”的内涵也相 应地发生了改变,燃烧的“红烛”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奉献的象征,不是有情人的幽长
18、的情愫,它是力量、是英 雄、是时代的呐喊。所以说,从“离到即”,或者说从当代文化的体验到古典文化的憧憬,闻一多的心灵世 界都是复杂的,当他执着于当代文化的生存感受时,传统文化的光芒不时召唤着他;当他选择着传统文化 的理想时,当代文化的品格又照样显示着自己的力量。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 他们感愤,去捣毁人间炼狱,求得自身解放:这是诗人的历史使命感。17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此诗中作者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以物化的“红烛”比作自己的“拳 拳赤子之心、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
19、所以诗 人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热诚的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以下问题。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口口 I不沃,不7天!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一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
20、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开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18 .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19 .怎样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第五至第七节你认为写了“泪”的哪些内容?20 .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答案】19.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20 .不矛盾。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21 .是
21、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22 .写了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23 .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 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解析】【分析】19.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从诗中来看,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热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 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那么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 那么纯洁率
22、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 与境融”。由此可知,“红烛啊,这样红的烛”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象征。4. (1)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这 种力量直接震动了年轻气盛的诗人。(2)大工业生产之力,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也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 图。【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地俯瞰地球,原诗中“无数的白 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正是他俯瞰所见
23、之景。巨人是一个力量强大的想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 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 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1.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诗中关于“力的表述,在于原诗中的“全身的力量”“不断的努力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 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工“全身的力量”是对“力”最简单直观的表述与展示,“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既是太平洋水波翻动 的景象,也是新时代推翻旧时代的象征。而具体的“推动”“翻动”的方式,就是原文中的“不断的毁坏,不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0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考点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考点精讲精练统编版解析版 02 地球 边上 考点 训练 2022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精练 统编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558810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