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焦灼读书笔记选摘.docx
《心灵的焦灼读书笔记选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灵的焦灼读书笔记选摘.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序言 同情为何物?茨威格在心灵的焦灼中将人类的同情分为两种:心灵的焦灼与真正的同情,即力竭也不歇息的陪伴。而霍夫米勒的同情属于哪一种? 在第二期冬季阅读训练营, 大家仔细研读了茨威格的心灵的焦灼, 对霍夫米勒的评价褒贬不一, 对同情的认知有各自的见解。 各组书友的读书笔记节选如下。 精彩见解 一 岑颖倩 我们通常会认为,同情心是人类身上的珍贵品质,是我们对于身处困境者表达的关怀,这样的品质应该得到赞颂。但心灵的焦灼则告诉我们没有经过思考就盲目表达的同情心不但不能对受难者有一丝一毫的帮助,还有可能将其推进深渊。 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霍夫米勒实际上对艾迪特怀有极大的同情心。这种高度的同情心使他不
2、假思索地为了使开克斯法尔伐与艾迪特安心而撒谎,为了让艾迪特愿意接受治疗而接受与她的婚约,尽管他对艾迪特只有同情,没有爱意。 遗憾的是,霍夫米勒并不是一个足够坚强的人。他没能肩负起同情心所带来的责任,而是懦弱地一次次试图逃避这种责任。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同情心是浅薄的,表面的,并不能真正给艾迪特带来安慰。而对于艾迪特来说,霍夫米勒的同情心只是让她饮鸩止渴,并非出自于爱意的关怀使得她不断地受到折磨,最终选择走向死亡。 同情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予人帮助,怯懦的同情只是浮于表面的情感,它并不能真正触及人的心灵,因而也不能帮助受难者摆脱困境。而积极的同情则让人对受难者的境况感同身受,并愿意承担责任,付
3、出一切代价来减轻对方的痛苦。在受苦者面前,我们积极的行动比无尽的感伤有更大的价值。 二 黄海静 阅读此书,除了因霍夫米勒的三次逃跑经历造成艾迪特的死亡表示惋惜之时,更加值得反思的是,社会与个人的身份认同对一个人的影响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致于我们不得不为之威迫,努力成为这个社会所期待的“镜中我”。 “人只不过是件东西,今天这时势居然还把人的愿望考虑在内,这纯碎是胡言乱语。因为在下一次的战争中真正起作用的将是机器,人只不过沦为机器的一个零件而已”。 书中作者借获得玛利亚勋章的霍夫米勒之口来解释当时之社会。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失去了基本的个性,所谓良善,所谓英勇都只不过是群众性的同情与勇气。大部分的个人更
4、加倾向于逃避自己,逃避这个令人不愉快的环境,随波逐流总比个人反抗一个组织来得舒适。 而霍夫米勒在这个社会中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军官,他的社会身份决定了他那受社会世俗眼光所裹挟的思想-要求般配。但是,他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能够在世俗中拥有善良,纯粹的心的一个人。 最初,他对艾迪特的同情来自怜悯与可惜,是一种心灵的焦灼。可是,当他感受到了被需要,自己存在的价值之时,他渴望陪伴艾迪特待到其康复时的热情是真正的同情。遗憾的是,个人的缺点,如自私、虚荣、懦弱等终究抵不过社会的流言,社会中无形之力。 人有时的确是无力,但或许敢于承担多一点责任,人才会活出自我吧! 三 神铭钰 同情是什么? 茨威格借医生康多尔之口
5、告诉了我们:“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拒绝,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只有下决心走到底,直到最终的痛苦的结局,只有怀着巨大的耐心,才能帮助别人。只有决心做出自我牺牲,只有这样,才能助人!” 虚假的同情是为了减轻自己心灵上的焦灼产生的感情与行为,就像为灾民捐款,一方面想着,幸亏不
6、是自己遭遇这样的事情,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是冷漠无情,就像是把食物扔下困着不幸的人的深渊,他们能活下去,却只能依靠着别人的施舍,永远活在不幸的深渊。真正的同情是感同身受,竭尽全力为他们努力,伸手把从困境中拉出来,即使自己也要深入深渊。 慈悲,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慈悲的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这样一个词,才是真正的同情者所配形容的。 四 陈静敏 婚姻的本质也是一场契約,合作双方需要有契約精神以维系合作关系,更何况对方还是年轻貌美的女孩,继承丰厚的财产。至于爱情?同情也算是出于爱,况且没有人规定爱情是结婚的必要前提。那些信誓旦旦高呼爱情的人未必能在婚姻里修得圆满。美人,财富,
7、赞誉对于霍夫米勒而言,垂手可得。这样的诱惑,试问世间有多少男子能拒绝?而霍夫米勒却拒绝了,但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书中曾言,“我们作出的决定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身份和环境的适应,这种依赖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愿意承认的地步。我们思维活动的颇为可观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自动地继续操纵早已接受的印象和影响。特别是,谁要是从小在纪律严格的军事训练中受到教育,就会像屈服于一种不可阻挡的压力似的,屈从于一种服从命令的精神病。” 由此看来,社会中的规则和道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个人自由进行了绑架。既不得反抗,也无从申诉。当大部分事情已经約定成俗,大部分人都在遵循了,那么它就是对的么?大部分人觉得应该要做
8、的事情就真的是应该去做了么? 我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事物所在的方式是否决定事物所在?”我们是否在不知不觉中屈服于某些规则,变成了规则的附属,而非规则的主体。“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要求人不受环境、不受社会舆论、不受阶级成见的影响而单凭自己的感情行事。这就产生了许多悲剧,有的是因为屈服于社会舆论而遗憾终生,有的则是因为反抗社会舆论而遭到不幸。”在现实中,似乎所有与舆论对抗的个体,大都成了悲剧。那么我们仿佛只是一座生活在规则之下,城墙之内的围城里。参考:作文网 五 陈茜 爱是人皆有之的情感,同情也是,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罢了。在此不讨论霍夫米勒对艾迪特是不是同情转爱或是其他,书中贯穿着当时人们爱慕表面
9、名声,惧怕失去所得的状态。 霍夫米勒害怕与艾迪特“订婚”的消息传开毁掉自己在团中所得,封开克斯法尔伐惧怕女儿被确诊为不治之症艾迪特生活的环境是人们理想的写照:在家中,年轻人无拘无束,情感交融,相互爱慕,是个自成天地具有牧歌情调的世界。 但现实是,在霍夫米勒的军营中,是个讲究门第、谈论出生的世界。霍夫米勒穿梭在这两个世界中,也就形成混乱,面临选择时产生怯弱。 艾迪特个性刚强。她明确表示,仅仅为了她倾心相爱的人,她才愿意接受治疗。若不然,她宁愿了却生命。而艾迪特的生死取决于霍夫米勒向她表示的同情所属性质:狭义精神或是焦灼,由此便导出全书的悲剧收尾。 人是社会上的动物,不能要求人不受环境、不受社会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灵 焦灼 读书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