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综述修改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心理契约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综述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契约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综述修改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理契约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综述朱永华 1,2王倩1 付慧娥1 (1.武汉工程大学,武汉,430205;2.武汉大学 武汉430072;)摘要:员工一旦进入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的不仅仅是正式的、显性的经济契约,同时也形成了非正式的、隐性的心理契约,企业与员工之间保持良好的心理契约可以有效的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本文对心理契约概念与提出、形成与维度、其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作用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措施进行归纳,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关键词:心灵契约;经济契约;和谐劳动关系 Literature Review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2、andConstruction of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Zhu yonghua1,2 Wang qian1 Fu huie1(1.Management Schoo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05; 2.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3. Management Schoo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05)Abstract: When a
3、 staff enter the enterprise, the contract between them are not only the economic contract which is formal and explicit, but also hav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at is informal and implicit. Maintain a goo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its employees can promote harmonious labor rel
4、ations effectively.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concept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its formation, and dimensions. Otherwise we research the rol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in building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 As mentioned above, we can learn the lack of current researc
5、h and make a further glance based on the proposed research.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ontract,Economic contracts,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提升湖北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系列问题调查研究”(2010292)、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心理契约与武汉市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转变发展方式下湖北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2011jyte106)研究成果。作者:朱永华,男,江苏盐城人,19
6、70年1月,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中小(民营)企业与创业管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湖北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大道特1号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邮编:430205联系电话:,Email: 1.心理契约概念的提出心理契约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霍桑试验中梅奥对员工报酬、上级对下级的关心度、工作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开始了对员工心理层面的关注。“心理契约”这一名词则是由Argyris C.在其所著的理解组织行为(1960)一书中用来描述下属与主管之间的关系的:如果组织采取积极的领导方式,员工就会产生乐观的行为表现,如果组织尊重员
7、工的非正式文化规范,员工则表现为较少的抱怨并维持较高的生产率。Levinson H(1962)在Argyris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心理契约的概念:心理契约是在雇佣关系中,组织与员工事先约定好的内隐的没说出来的各自对双方所怀有的各种期望。这个定义强调员工和组织双方之间的两个概念内隐和期望。国内外目前心理契约的概念主要引自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Schein E.H. 1980年提出的定义,他认为心理契约是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每时每刻都存在的一组不成文的期望,主要包括员工认为的组织责任(如公平的工资、培训机会、晋升机会、充分的福利、充分的资源等)和员工责任(如尽心工作、忠诚、加班等),并强调心理契约的研
8、究应该从两个层次去进行:个体和组织。进入21世纪后我国心理契约的研究逐步丰富,其中陈加洲(2003)在其对组织中的心理契约进行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将心理契约定义为雇佣双方对雇佣关系中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份是雇佣双方内隐的不成文的相互责任。李英禹、苏晋(2008)认为,心理契约在知识型员工中是一个信念系统,包括双方之间的责任和义务,是互动关系的情景模式。2.企业员工心里契约的形成及其维度 Dabos,G&D.Rousseau(2004)将心理契约分为四个形成阶段,分别是雇用前阶段、招聘阶段、早期社会化阶段以及后期经历阶段。他们认为企业招聘的员工在这四
9、个阶段对组织的相应行为与信念都是不同的,心理契约随着雇主与员工的关系变化而逐步发展。曹威麟、朱仁发、郭江平(2007)提出了心理契约形成过程的动态循环模型,认为心理契约的确定和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知觉判断(彼此履行权利与义务初期)、期望转变(彼此之间的需求)、心理沟通(对期望的表达与交流)以及契约形成(双方达成一致)。 国内外对于心里契约的维度研究主要有二维说和三维说。其中二维结构论由D.Rousseau(1994)提出,他把心理契约分为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交易型心里契约的雇主和员工双方责任界限明晰,上级很少干涉下级的个人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仅仅追求经济上和外在需求的满足,
10、因此这种心理契约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旦双方达成目的,心理契约马上解除。关系型心理契约主要因为雇主和员工共同追求社会情感方面的需求满足而形成,因此这种关系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上下级之间责任限制不清晰,雇主可能更多的关心员工的个人生活等情况。 李原、郭德俊(2006)在D.Rousseau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对二维结构论提出了扩展并形成了三维结构论。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由三个维度构成:规范型责任、人际型责任和发展型责任。规范型责任表现为企业给员工提供的经济利益和物质条件,员工遵规守纪完成基本的工作要求,基本类似于前面所讲的交易契约;人际型责任表现为企业给员工提供的人际环境和人文关怀,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 契约 企业 和谐 劳动 关系 构建 研究 综述 修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