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及其规律.docx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及其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及其规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及其规律通假字,简言之,就是古文中通用的错别字。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很多,如果缺乏辨析能力,望文生义,就会导致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如在“韩信将兵”这个故事中,“何为为我禽”,就有人因为不知道“禽”是“擒”的通假字,就错误翻译成了“为什么做了我的家禽”,岂不贻笑大方。通假字的基本规律就是同音代替,可分为三种情况:一完全同音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译文:太过分了,你的不聪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们宴)(“蚤”通“早”。译文:明天清早,你不可不早早地亲自来向项王道歉。)二声母相同。如:四时之间,亡日休息。(晁错论贵粟疏)(“亡”通“无”。译文
2、:一年四季,没有一天能够休息。)胡不见我于王?(公输)(“胡”通“何”。译文:怎么不引见我去见楚王?)三韵母相同如: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译文:我没有估计道自己的德行与能力,只想在天下伸张正义。)置之河之干兮。(诗经魏风伐檀)(“干”通“岸”。译文:把它放在河岸边啊。)四同音代替由于语言的演变,古时候的许多同音字,现在已经不同音了。如: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趣”通“促”;因为“趣”与“促”,古时候是同音字,但现在已经不同音了。)填国家,吾不如萧何。(汉书高帝记)(“填”通“镇”;因为在古代“填”与“镇”也是同音字。) 常见通假字100例(1)反通返:寒
3、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2)县通悬: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经魏风伐檀)(3)女通汝:逝将去女。(诗经魏风硕鼠)(4)孰通熟: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蔺列传)(5)禽通擒: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6)卒通猝: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7)雷通擂:雷鼓大振。(赤壁之战)(8)知通智: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9)生通性: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10)具通俱:百废具兴。(岳阳楼记)(11)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2)坐通座:置之坐上。(鸿们宴)(13)齐通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14)内通纳:踞关,毋内诸侯。(鸿们宴)(15)直通值:
4、昂其直。(促织)(16)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17)戒通诫:三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18)疑通拟:远方之能疑者。(论积贮疏)(19)受通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0)从通纵: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21)取通娶:令壮者无取老妇。(勾践棲会稽)(22)莫通暮:莫夜月明。(石钟山记)(23)员通圆: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24)厌通餍: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25)庭通廷:相如庭叱之。(廉蔺列传)(26)贾通价:有者半贾而卖。(晁错论贵粟疏)(27)责通债:以偿责者矣。(晁错论贵粟疏)(28)奉通俸:奉厚而无劳。(触龙说赵大后)(29)厉通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中的 通假 现象 及其 规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