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育提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育心理学教育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教育提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概论 研究对象教 研究内容育 发展概况心 作用理 学生与学习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 学习的基本理论的 学习动机内 学习的迁移容 知识的学习体 技能的形成系 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教师心理 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心理教 研究对象 定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育 学科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心 研究内容 五种要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理 教师:处于指导地位,涉与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方面。学 教学内容:是传递的主要信
2、息,表现为教育大纲、教材和课程。概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论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学生情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三种活动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包括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交流信息、教学管理等。评价/反思过程:贯穿于教学的前期、中期与后期,特别是后期应注意评价学习结果。发展概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末) 内容五花八门,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学习”内容共有。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成熟时期(
3、60年代70年代末):内容日趋集中。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布鲁纳,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和社会文化。作用 描述:准确了解问题解释:提供科学理论指导预测:预测并干预控制:结合实际研究中 概述 含义 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 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生 阶段划分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的 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后)心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初中
4、生:是童年期到青年期的过渡时期,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理 高中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向成人接近,各方面与少年相比更为成熟。发 大学生:心理趋于稳定,面临自由与迷茫、目标丧失、交友与恋爱等矛盾。展 教育含义 学习准备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与 关键期 奥地利劳伦兹发现“印刻”现象。教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的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此时个体对某种刺激特 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启发:注意把握关键期。认知 认知 认知方式(认知风格)的差异 定义: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发展 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5、。 与 差异 表现: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教育 智力 IQ是智力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的百分比。差异 是个体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 个体差异:包括个体间与个体内(智商分数构成成分的差异)的差异。群体差异 性别差异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男性智力分布离散度大;男女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的优势领域不同。年龄差异种族差异教育含义 认知风格无好坏之分,表现为对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而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因此,应该运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 皮亚杰 将婴儿青春
6、期的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与动作的分化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划分为 前运算阶段(27岁):万物有灵、自我为中心、具体、思维不可逆阶段理论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抽象概念、思维可逆,逻辑推理、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认知发展与 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让我们知道“教什么”和“怎样教”)教学的关系 教学促进着认知发展(这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关于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是儿童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间的区域人格 定义: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发展 发展 埃里
7、克森 基本的信任感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阶段 人格发展 自主感羞耻感、怀疑(23岁)阶段理论 主动感内疚感(45岁) 勤奋感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1218岁):自我同一性是个体组织动机、能力、信仰与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亲密感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绝望感(成年晚期)教育含义 指明各发展阶段的任务,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因势利导; 人格特征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危机解决的标志在于其中一种特征占据优势地位。影响的社会因素 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同伴关系)自我意识 含义:自我意识
8、是个体对自己以与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的发展 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发展历程:生理自我(13岁)社会自我(3岁青春期)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性格差异 含义: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重要性: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性格差异 特征差异:对现实的态度、理智、情绪、意志 类型差异: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外倾与内倾),独立或顺从的程度(独立与顺从)教育含义 性格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但会影响学习的方式、速度和质量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学习的实质(心理实质):广义上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
9、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的特性 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人的学习包括个体的行为经验和社会历史经验、科学文化知识 人的学习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 人的学习是有目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 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学习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发展,道德、健康心理培养 学习的类型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连锁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学 解决问题学习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智慧技能的 认知策略基 言语信息本 动作技能理 态度论 我国心理学家的分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两 联结 桑代克的
10、尝试错误说(试误说) 经典实验:饿猫逃出迷笼的实验 种 学习 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学 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经典实验:狗流口水的实验 习 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相反)、刺激泛化与分化(互补)理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经典实验:白鼠取食的实验论 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三种记忆系统)、控制结构(期望与执行控制)认知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经典实验:黑猩猩取食的实验学习 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理论 完形是格式塔学派的概念,即“整体”,其核心是“整体不同
11、于它的部分之和”。布鲁纳的 基本主张:学习目的在于以发现的方式,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 基本观点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学习论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奥苏伯尔的 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有意义接受 意义学习 实质: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学习论 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学习者有能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和将新旧知识联系的主动性接受学习 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
12、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技术: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联系。建构主义 知识观 知识既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一种解释、假设 学习论 对知识的理解是个体基于经验进行的,知识不可能独立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习观 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主动的; 知识的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间反复的、双向的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学生观 学生不是“白纸”一张,而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 启发 将学生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应当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概述
13、含义: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结构 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含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种内驱力会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学 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习 学习期待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动 诱因是能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机 诱因包括积极诱因、消极诱因。 种类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划分为:高尚的动机
14、、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划分为:近景的动机、远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条件 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理论 强化理论(行为主义) 强化能增进学习动机,惩罚则削弱学习动机 合理运用强化,减少惩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学习行为与结果。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含义:完整而丰满人性的实现、个人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提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