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原电池姓名吴善英工作单位蔚县第一中学年级学科化学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
3、为后期探究作准备。(3) 设计原电池:活动一、依Pb+CuSO4=PbS04+Cu反应,自主设计原电池。纸上谈兵重温原电池原理。活动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此原电池反应。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三、成果展示:学生写出有关电极反应方程式,进行练习。活动四、学生总结单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形成整体思维模式。活动五、学生评价原电池:电流不稳,引出新发明。(4)改良原电池:(板书)启发分析电流不稳定的原因,引导双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学习课本知识,按实验小组发放盐桥,重新实验。探讨盐桥的作用。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5)盐桥的作用:(板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1补充电荷。2使装置形成
4、闭合回路。3提高了能量转化率。(6)结尾的设计:学生谈谈学习本节的感受,情感表达及分享。总体设计思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解答,自主设计,合作评价。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推动课的进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意识,学会实验,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设计、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投影图画展现情境:图中装置所示实验是否构成氧化还原反应?现象是什么?如何解释?活动一、依Pb+CuSO4=PbS04+Cu反应,自主设计原电池。纸上谈兵重温原电池原理。学生用实物从事验证活动。引导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
5、活动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此原电池反应。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以实物演示总结出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分析电极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总式。活动三、成果展示:学生写出有关电极反应方程式,进行练习。学会电极反应,电极反应式总式的书写。问题情境:如果换成两个烧杯,能否构成原电池?要想构成可以怎么办?(投影图画)活动四、学生总结单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形成整体思维模式。师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研究盐桥的结构,初步分析原理,测试使用盐桥后的电流数据。引导总结学习“半电池”、“内电路”、“外电路”等新概念。活动五、学生评价原电池:电流不稳,引出新发明。师生共同总结出原电池的工作流程。六、教学评价设计
6、本节课期望通过实际教学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尤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和人文精神。从学生的质疑、假设、探究热情、过程操作与评价等环节来看,应该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目标。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的思想,即期望通过持续的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实物情境的创设,本次教学体现出了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形真”特点;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突出了“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的要领;通过问题情境和实验探究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情切”的特点,体现了“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和“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发展性”的两种要求。七、教学板书板书(便于学生直观
7、记忆、理解掌握):1概念2电极名称3构成条件4原电池工作原理5. 电极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总式。6. 盐桥的作用:a补充电荷。b使装置形成闭合回路。c提高了能量转化率。八、教学反思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解答,自主设计,合作评价。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推动课的进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意识,学会实验,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设计、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从单液电池转移到双液电池,是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盐桥的作用也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呼之而出.过渡自然.还可以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更能提升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深刻认识。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更好地落实教学中的目标。通过学生的一系列实验探究,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一系列实验探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学习动力的激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