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习题答案(32页).doc
《原子物理习题答案(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物理习题答案(32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作业1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又称为( ABCD )。A 西瓜模型 B枣糕模型C 葡萄干蛋糕模型 D. 实体球模型2. 试叙述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Ze,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在核的库存仑场中绕核运动.3电子电荷常数为:1.610-19C4汤姆孙模型与实验结果(D )。A基本相符 B. 完全相符 C. 基本不符 D. 完全不符4“核式结构模型”具有哪些意义?答:1)“核式结构”,即提出了以核为中心的概念,从而将原子分为核外与核内两个部分; 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2) 以散射为手段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对近代物理一直起着
2、巨大的影响;卢瑟福散射为材料分析提供了一种手段。5“行星模型”出现哪些困难?答: 1)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2)无法解释原子的同一性;3)无法解释原子的再生性。6.卢瑟福散射公式是经什么实验验证的?答:是经盖革-马斯顿实验验证的。(查德维克实验)7.原子核大小估计的结果是多少?答:大约是10-1410-15m.第二章 作业(一)1.氢原子光谱赖曼系和巴尔末系的系限波长分别是:(D) A.R/4和R/9 B.R和R/4 C.4/R和9/R D.1/R和4/R2.氢原子所观测到的全部线光谱应理解为:(C)A.处于某一状态的一个原子所产生的B.处于相同状态的少数原子所产生的C.处于不同状态的足够多的
3、原子所产生的D.处于不同状态的少数原子所产生的3.写出玻尔理论提出的背景答:(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2)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设 (3)氢光谱的实验资料 4.玻尔关于H原子的基本假设是什么?(1)定态假设 (2)频率条件 (3)角动量量子化条件5.画出H原子的能级图,并标示出赖曼系、巴尔末线系、帕邢系、布喇开系、普丰特系第二章 作业(二)( B )1.若氢原子被激发到主量子数为n的能级,当产生能级跃迁时可能产生的谱线总条数为:An-1 B .n(n-1)/2 C .n(n+1)/2 D .n( A )2.氢原子基态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A13.6V和10.2V; B 13.6V和
4、-10.2V; C.13.6V和3.4V; D. 13.6V和-3.4V( C )3.有速度为1.875的自由电子被一质子俘获,放出一个光子而形成基态氢原子,则光子的频率(Hz)为:A3.310; B.2.410 ; C.5.710; D.2.110.( C )4.按照玻尔理论基态氢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线速度约为光速的:A.1/10倍 B.1/100倍 C .1/137倍 D.1/237倍5.能量为的的一群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试问哪种能量的光子可被氢原子吸收?为什么?答:能量为的光子可被氢原子吸收恰好等于第一激发态与基态的能量差,可把氢原子激发到第一激发态;大于氢原子基态的电离能,因此可
5、以被吸收,使基态氢原子电离。6.对于氢原子和两次电离的锂离子Li2+,分别计算它们的:(1)第一、第二玻尔轨道半径;(2)电子在基态的结合能;(3)第一激发电势及共振线的波长。(hc=12400eV.A)解:(1)由类氢原子的半径公式 H: r 1H =0.05312/1nm=0.053nm r2 H =0.05322/1=0.212nmLi+: r 1 Li+=0.05312/3nm=0.0181nm r 2 Li+=0.05322/3=0.071nm(2) 结合能:自由电子和原子核结合成基态时所放出来的能量,它等于把电子从基态电离掉所需要的能量。 基态时n=1H: E1H=13.6eVLi
6、+: E1Li+=13.6Z2=-13.632=122.4eV(3) 由里德伯公式 =Z213.63/4=10.2Z2注意H、Li+的里德伯常数的近似相等就可以算出如下数值。H: E=10.2eV =121.57nmLi+: E91.8eV =13.48nm讨论: 这些波波长都在紫外区,是不可见的.夫兰克赫兹实验汞的第一激发电势为4.9eV,对应光子波长为253.06nm,也在紫外区,看不到.第二章 作业(三)1.夫赫实验的结果表明:( B )A电子自旋的存在; B原子能量量子化 C原子具有磁性; D原子角动量量子化2.夫赫实验使用的充气三极管是在:( B )A.相对阴极来说板极上加正向电压,
7、栅极上加负电压;B.板极相对栅极是负电压,栅极相对阴极是正电压;C.板极相对栅极是正电压,栅极相对阴极是负电压;D.相对阴极来说板极加负电压,栅极加正电压3.用能量为12.5电子伏特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问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基跃迁时,会出现那些波长的光谱线?解: 跃迁时可能发出的光谱线的波长为:4:已知一对正负电子绕其共同的质心转动会暂时形成类似于氢原子结构的“正电子素”或“电子偶素”。试计算“正电子素”的 (1)第一玻尔轨道半径, (2)基态能量, (3)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 (4)赖曼系中的最长波长(或共振线波长)。解:(1)(2) 所以,(3)电离电势:第一激发电势:(4)第二章
8、 作业(四)1.什么是空间量子化?在电场或磁场中,原子的角动量的取向也是量子化的,称为空间量子化。2.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中,处于基态的窄银原子束通过不均匀横向磁场,磁场的梯度为特斯拉/米,磁极纵向范围=0.04米(图见77页习题图2-1),从磁极到屏距离=0.10米,原子的速度米/秒。在屏上两束分开的距离米。试确定原子磁矩在磁场方向上投影的大小(设磁场边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解:银原子在非均匀磁场中受到垂直于入射方向的磁场力作用。其轨道为抛物线;在区域粒子不受力作惯性运动。经磁场区域后向外射出时粒子的速度为,出射方向与入射方向间的夹角为。与速度间的关系为:粒子经过磁场出射时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
9、S为:(1)将上式中用已知量表示出来变可以求出把S代入(1)式中,得:整理,得:由此得:第三章 作业(一)1.为了证实德布罗意假设,戴维孙革末于1927年在镍单晶上做了电子衍射试验,从而证明了:( B )A.电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B.电子的波动性 c.电子的粒子性 D 所有粒子具有二象性2.按照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任何运动的实物粒子都具有波动性,但在通常条件下,宏观粒子的波动性不易显示出来,这是由于: ( C )A.振幅太小 B .频率太低 C .波长太短 D.速度小于光速3.实物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l在一般情况下可表示为: ( C )4 基于德布罗意假设得出的公式 埃的适用条件是:( A )A
10、.自由电子,非相对论近似;B.一切实物粒子,相对论近似;C.被电场束缚的电子,相对论结果;D.带电的任何自由粒子,非相对论近似。 5 不确定关系是微观物质的客观规律,它来源于( B )A.在微观范围轨道概念不适用;B.实物粒子具有二象性;C.对微观体系,目前实验精度不够;D.实验上发现能级有一定宽度。6.写出波粒两象性的表达式. 7.量子力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什么?答:量子化和波粒两象性,是量子力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8用驻波条件和定态的联系证明角动量量子化条件。证:体现电子的波性的波长为。现在,把这个德布罗意关系用到氢原子中那个绕核回转的电子上。要使绕核运动的电子能稳定存在,与这个电子相应
11、的波就必须是一个驻波。 改写下来为 命题得证。第三章 作业(二)( A )1.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可理解为在某时刻的具体条件下可以:(A) 只能呈现其中之一(B) 以粒子性为主,波动性不明显(C) 以波动性为主,粒子性不明显(D) 同时呈现( D )2. 对波函数y的下列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 波函数是对几率密度的一种描述(B) 波函数是对粒子统计行为的一种描述(C) 波函数必须是连续、有限、单值的(D) 由于粒子在整个空间找到的几率为,所波函数绝对值不能大于。3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氢原子中电子的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上的投影为,当角量子数L=2时,的可能取值为。4.玻尔理论与量子理论使用物理
12、量的差别在哪里? 1-4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根据以下哪个实验提出来的:( C )A 光电效应实验 B 氢原子光谱实验C 粒子散射实验 D 天然放射实验2 瑟福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时的理论依据是:( D )A 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B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C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D 经典理论3 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粒子碰撞的影响,这是因为:( C )A 粒子和电子根本无相互作用B 电子是均匀分布的,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C 粒子在和电子碰撞中动量的改变量极小,可忽略不计D 电子体积很小,粒子碰撞不到电子4 原子大小的数量级是:( A ) A
13、 10-10 m B 10-13m C10-14m D10-15m5精密测定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 D )A 10-12 m B 10-13m C 10-14m D 10-15m6 著名的粒子散射实验,主要是探索原子的( B )的A 电子分布 B 原子结构C 内层电子分布 D 最外层电子分布7 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验证时发现小角散射与实验不符这说明:( D ) A 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 B 散射物太厚 C 卢瑟福理论是错误的 D 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成立8 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产生散射,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是用氘核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的几倍?
14、( C )A2 B1/2 C1 D 4 9 夫朗克赫兹实验证实了原子的( C )量子化 A 轨道量子化 B 空间量子化C能量量子化 D 自旋量子化10 ( A )是原子结构微观性质的宏观反映A光谱 B跃迁 C辐射 D湮没11 氢原子基态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 ( A )A 136V和102V B136V 和 102V C 136V和34V D136V和-34V 12 氢原子被激发后,其电子处在第四个轨道(n=4)上运动,按玻尔理论,在观测时间内,最多能看到几条谱线: ( B )A 1条; B 6条; C 4条; D 3条13首先发现氢原子光谱规律的是( C )A 汤姆逊 B 里德伯C
15、 巴尔末 D 毕克林14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氦离子He + 的第一轨道半径是: ( C )A 2 0 a B 4 0 a C a /2 D a /4 15 碱金属原子的能级不同于氢原子能级的分裂现象是由于:( B ) A 碱金属原子的质量较大 B 碱金属原子的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C 碱金属原子有较多的电子数 D 碱金属原子可处在较高的激发态16 已知一对正负电子绕其共同的质心转动会暂时形成类似于氢原子的结构的“正电子素”那么该“正电子素”由第一激发态跃迁时发射光谱线的波长应为: ( C )A3R /8 B 3R /4 C 8/3R D 4R/3 17 按照玻尔理论基态氢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线速度
16、约为光速的:( D )A 1/10倍 B1/100倍 C 1/237倍 D 1/137倍18.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结果( B )(A) 证实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B) 是电子自旋存的证据之一.(C) 不可能推求基态原子的总角动量.(D) 证实相对论效应对原子能量有影响.19 微观粒子的主要特点有( D )A 波动性 B 粒子性C 统计性 D 波粒二象性20 为了证实德布罗意假设,戴维孙革末于1927年在镍单晶体上做了电子衍射实验从而证明了: ( B )A 电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B 电子的波动性 C 电子的粒子性 D 所有粒子具有二向性 21 有一动能是10 KeV的电子,则此电子的德布罗意波
17、长是: ( D )A 123 B 123 C 123 D 0123 22 一个光子和一个电子具有相同的波长,则( C ) A 光子具有较大的动量 B 电子具有较大的动量 C 电子和光子的动量相等 D 它们的动量关系不能确定23 按量子力学原理,原子状态用波函数来描述,不考虑自旋,对氢原子当n, l 确定后,对应的状态数是:( D ) A n 2 B 2n C l D (2l+1)24单个d电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可能值为: ( D )A 2, 3; B 3, 4; C 5/2, 7/2; D 3/2, 5/225 考虑电子自旋,碱金属原子光谱中每一条谱线分裂成两条且两条线的间隔随波数增加而减少的是
18、什么线系?( A )A主线系; B锐线系; C漫线系; D基线系 26 碱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处于n3, l1的状态,其精细结构的状态符号应为: ( B )A ; B ; C ; D 27 下列哪种原子状态在碱金属原子中是不存在的: ( AD )A1 2 S1/2; B 2 2 S1/2; C 2 2 P1/2; D 2 2 S1/2 2 2 D5/228 钠原子由nS跃迁到3P态和由nD跃迁到3P态产生的谱线分别属于:( D )A第一辅线系和基线系 B柏格曼系和锐线系 C主线系和第一辅线系 D第二辅线系和漫线系 29碱金属原子光谱精细结构形成的根本物理原因是:( A ) A 电子自旋的存在; B
19、 观测仪器分辩率的提高; C 选择定则的提出; D 轨道角动量z分量的量子化30 在施特恩盖拉赫实验中,银原子束经过一个不均匀的磁场局域,观察和测量结果说明: CA 它用来精确地测量磁感应强度; B 由于银原子的感应磁距,观察到单一的偏转; C 由于银原子的磁距分量有两个可能的值,观察到分成两束; D 由于原子磁距的无规则取向,观察到连续的变化二写出电子的轨道角动量、轨道磁矩及在Z方向投影的量子表示式以及电子的自旋角动量、自旋磁矩及在Z方向投影的量子表示式第四章 作业(一)( A )1.锂原子主线系的谱线,在不考虑精细结构时,其波数公式的正确表达式应为:A.; B. ; C; D( C )2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子 物理 习题 答案 3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