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导学案+答案(区级公开课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导学案+答案(区级公开课定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醉翁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 . 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识记重点文言字词、文言句式;朗读并背诵课文。2 .理清文章叙事、写景的顺序;体会文中骈散结合的韵律美。3 ,体会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识记重点文言字词、文言句式;朗读并背诵课文。难点:理清文章叙事、写景的顺序;体会文中骈散结合的韵律美。【学习准备】第一课时1.诵读课文,给以下加点字注音。辄()晦明()觥筹() 林霏()酒洌()环滁() 林壑() 弈者()阴翳() 琅哪() 似偻() 2.解释加点词语: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者: 太守自谓: 在乎山水之间也:寓之酒也: *临于泉上者:*泉香而
2、酒洌:*杂然而前陈者: 觥筹交错: 苍颜白发: 宴酣之乐:野芳发而幽香: 云归而岩穴暝:3.把以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7)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3、文者,太守也。4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日出而林霏开B.醉能同其乐 C.山间之四时也*D.杂然而前陈者而山不加增其真无马邪戴朱缨宝饰之帽*然后能改“琅哪”,闻“水声”,用听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5 .以下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 置换视觉。一 “回”一 “转”,方见亭子。B.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 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 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
4、文的韵味。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 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6 .指出以下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1)山行六七里(2)名之者谁(3)故自号日醉翁也(4)杂然而前陈者.指出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非丝非竹【竹:古义: ;今义: 】(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 ;今义: 】(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 ;今义: 】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今义:】(5)林霏开【开:古义: ;今义:】*(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今义:】 第二课时1 .分析第1段写景的妙处。2 .第2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
5、本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3 .全文的主旨是 o4 .“太守醉”中的“醉”有哪两层意思?5 .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 “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6 .写出从本文中演化而来的成语,说说它们现在的意思。7 .文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 .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环滁(chti) 林壑(he) 辄(zh6) 林霏(fOi)弈者(yi) 阴翳(yi) 晦明(hui) 酒洌(1於)琅哪(langya) 彳区偻(yulG) 觥筹(gongc
6、hou) 2 .林壑尤美:尤其,特别。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太守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在乎山水之间也:相当于“于寓之酒也:寄托。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泉香而酒洌:清。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交错:交互错杂。 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3. (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2)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二(3)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
7、中啊。(4)要说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那么自暗而明,暮那么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象。(5)早晨上山,黄昏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6)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7)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8)树林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9)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10)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4.CB5. (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名,名
8、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3)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号; (4)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6. (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意趣,情趣;今义:愿望,心愿】(5)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翻开】(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倒下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第二课时1 .这段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后,作者用“望”“行”二字把读者的视线由西南诸峰,引向琅珊山、 酿泉,引向泉上的醉翁亭,“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换。静的山与动的泉相映成趣,给人以身 临
9、其境之感。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所在的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醉翁亭之美,引人入胜。2 .本段分述山间朝暮和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之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向展开,朝“明”暮暗”, 一早一晚,各尽其妙又互为照应,把山间早晨和晚上的特点描绘出来。写四季之景那么是横向铺排。春之 花、夏之木、秋之风霜、冬之石,寥寥数语,精练贴切,把景物的情态形象地表现了出来。3 .与民同乐. 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4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他的立足点是“民”,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 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 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5 .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道路曲折。今常用来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醉翁之意不在醉: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也指别有用心。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了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相聚宴饮时欢乐热闹的场面。6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8启示略。提示: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