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重点名校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重点名校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重点名校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前须知.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1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局部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局部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2 .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C.D.2.F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驻扎剃须刀按图索骥不容质疑B.坐标洽谈会包罗万象恻隐之心C.宣泄满堂采德高望重等闲之辈D
2、.踊跃路由器逢场做戏甘拜下风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这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一首诗。题目中的“酬”是“酬答”的意思,“乐天”即白居易。B.首联中“巴山楚水”泛指贬地,此联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字句的渲染,表达了作者被贬多年的无限心酸和悲凉。颔联运用两个典故,用语贴切,感情深沉,表达了作者在席上听到笛声后恍如隔世的怅惘之感。颈联诗人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并不消沉低落,从整联中可见诗人的豁达胸襟。3 .对以下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
3、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A.反问反问拟人拟人B.设问借代比喻拟人C.反问比喻拟人比喻C.反问比喻拟人比喻D.反问借代比喻拟人4 .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圈套/圈养A.圈套/圈养肖像/惟妙惟肖参天大树/参差不齐B.高亢/伉俪敬业/以儆效尤泱泱大国/怏怏不乐B词语中没有错别字。A不容置疑。C满堂彩。D逢场作戏。3、D【解析】试题分析:(1) “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 ”运用的是反问修辞;(2)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3) “经过风
4、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 枝叶茂盛,生命力强”运用的是比喻修辞;(4)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运 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据此,答案为D。4、C【解析】试题分析:A.圈套/圈养(quan/juan)肖像/惟妙惟肖(xiao/xiao)参天大树/参差不齐(c云n/c6n): B.高亢/伉 俪(kang/kang)敬业/以儆效尤(jing/jing)、泱泱大国/怏怏不乐(yang/yang); C.纤夫/纤维(qian/xian) 记载/风雪载途(zai/zai)屏气凝神/天然屏障(bing/ping); D.戏谑/虐待(xue/niie
5、)肄业/肆无忌惮(yi/si) 大加炫耀/头晕目眩(xun/xun)。据此,答案为C。5、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可知,句承接话题论述大自然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其他的每个分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征服大 自然的,一类是主张天人合一的。通过分析看出,征服大自然的是,主张天人合一的是,根据语境,正因 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来自大自然”,所以有的国家主张征服自然,那么外表看大自然被征服了,接着说处大自然的态 度,所以顺序为;主张天人合一的,应先提出主张后看行动,其顺序为;所以排列为:。故 答案为B。6、1.中国古代就有漫画.首先,提出“有许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是没有漫画画种与漫画之词”这一错误观点;接着,阐述
6、了我国古代 产生漫画的原因;再进行举例论证,论证“漫画之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2 .例如:这幅漫画运用了比照的表现手法,将笼中的狭小空间和广阔的天地进行比拟,极富有社会性,有比喻义与象 征义,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绘画者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析】.此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材料一由一些人的观点,引出中心论点,即第二段的“到底中国古代有没有漫画呢? 回答不但是完全肯定的,并且还应该成认中国的漫画有它自己的传统特色”,材料二开头直接说明了 “有许多人认为 中国古代是没有漫画的画种与漫画之词的,这是错误的“,最后指出“漫画的画种与漫画之词一定 在中国古代就有”。所以两那么材料
7、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即中国古代就有漫画。1 .此题考查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技巧:先点出文章的论点;然后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最后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此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有许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是没有漫画的画种与漫画之词的,这是错误的”,提出错误观点;“漫画, 古代亦有漫画这种画种,阐述了我国古代产生漫画的原因;“漫画一词,。漫画最初的含义是一种鸟 类名称,而不是指某一画种”,举例论证,论证“漫画之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观点;最后得出“漫画 的画种与漫画之词一定在中国古代就有”的结论。然后用“首先”“然后”“最后
8、”等词语具体概括出每层的内 容即可。答题模式:首先提出的观点,然后使用了的论据,接着对的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论证方法), 最后做出总结,得出的结论。2 .此题考查运用材料和图文转换。首先根据两那么材料分析漫画在表现手法和表达内涵方面的特点,由“以善恶比照为 题材的绘画,就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漫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可知,比照是漫画的一种主要表现手法,由“就有了画作 中元素的比喻义、象征义,极具有社会性”可知,漫画是有其比喻义、象征义的,是影射现实生活的。其次抓住漫画 的主题,由以上两个方面赏析。此漫画的主题是“天空任鸟飞”,漫画中,笼中的狭小空间和天地的广阔形成鲜明对 比,是运用了比照的表现手法,
9、借小鸟对天空的向往象征现实生活中绘画者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7、(1)匹夫不可夺志也(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千古兴亡多少事 不尽长江滚滚流(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 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 滚、苔、涨、剪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8、吴用使时迁盗甲巧用双掌连环计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 智取大名
10、府布四斗五方旗等梅森罗切斯特已有妻子【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 成就等。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O (1)O (1)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此题要注意小说人物与其身上发生的事件对号入座,不能张冠李 此题具体考查的是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吴用;跟吴用相关的情节有智赚玉麒麟、 智取大名府、布四斗五方旗等。(2)此题具体考查的是与简爱有关的文学常识。从国外赶回英国阻止这场婚礼 举行的人是梅森;而选段中“不可逾越的障
11、碍”指的是罗切斯特已有妻子这件事。二、阅读9、1.战场上的烽火掩盖着边塞的明月,渤海云山簇拥着蓟门城。2.运用(汉吏班超投笔从戎、书生终军谓缨杀敌的)典故。表现了诗人要效法古人,请缨上阵,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 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此题 抓住“沙场”“烽火”“月”“海”“云”“城”等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对边塞的奇特景象加以描绘即可。1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地说,包括历史
12、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 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 的生动性和含蓄性。诗的尾联“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缘”,运用了 “汉吏班超投笔从戎”和“书生终军谓 缨杀敌”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要效法古人,征战沙场,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据此理解作答。10、(1)等到 (2)目光短浅(3)抱歉 (4)长,身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注意大多是古今异义词,鄙:
13、目光短 浅。谢:抱歉。11、1. 稚嫩交代了家中的变故及面临的困境,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为下文故事的展开提供合理性(总起下文)。2 . B.通过视觉和嗅觉,描写了 “路灯”“寒星” “胡同”“葱花燎锅的香味”,突出天色已晚,渲染了姐妹俩夜行时的 冷清孤寂,表现此时“我”和妹妹又累又饿,疲惫不堪,烘托此时“我”的苦涩忧伤的心理。3 .那支“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儿歌尽管旋律欢快,但因为会让我想起当年(妹妹唱此歌回报“我” 一路背她回家时) 情景,因此心中总会充满对妹妹的歉疚及回味那段艰辛岁月带来的心酸,所以会误以为这首儿歌是忧伤的。4 . 在遭遇人生不幸时,老师用温暖的怀抱和感同身受的语言给予
14、我温暖和力量; 因我粗心而被遗忘在幼儿园 的妹妹,不仅对“我”充满信任,而且用一遍遍的儿歌回报“我” 一路背她回家,使“我”心酸而感动。 表达了 作者对师爱和亲情的感恩之情。【解析】.考查对汉字的辨析与书写。“稚”不要写成“锥”。此题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开头在文中的作用:结构:点题、引出下文、 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此文第一段写父亲突然去世,母亲是个没有主意的 家庭妇女,家里孩子多,又都不大,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引出下文“我”开始分担了家庭的忧愁的叙写。1 . A错误,因为家庭的变故,我变得内向消沉,不爱说话。C
15、错误,“喉咙像堵了一大块棉花”写出强忍泪水的情态。D错误,属于无中有,没有依据。2 .考查景物描写及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开展等等。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 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路灯亮了,天上有寒星在闪烁,胡同里没有一个人”表现天色已晚, 渲染了冷清孤寂气氛。“只有葱花燎锅的香味飘出”通过嗅觉表现人物疲惫饥饿,渲染人物当时的苦涩心情。3 .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要结合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的语境,为了讨好我,在我的背上为我唱她那天新学的
16、儿歌,虽然旋律欢快,但是总有一种因为家庭变故带来的苦涩忧伤,妹妹本该有快乐的童年,可是如今却是如此光景, 生出一种对妹妹的愧疚之感。4 .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题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题目 的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此题目对作品的作用。首先,此题题目中的“幸福”的是指家庭2不幸,但老师给予“我”关 心和保护,让“我感受到幸福”,令人温暖和感动。妹妹在寒冷,又累又饿的路上给“我”唱儿歌,妹妹的信任让“我” 心酸而感动。同时,表现主题,表达对师恩亲情的感激之情。12、1.渲染悲伤的气氛,表达对爷爷去世的哀痛之情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蒸饭匠一老孙。为下文写我与老
17、孙的温 暖对话作伏笔。2. (1)极凝炼的动作描写,只一个“干”就写出了众人非常爱吃老孙蒸的米饭,从侧面表现老孙的木桶蒸饭可口,技 艺高超。(2) A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老孙的木桶蒸饭比作“阳光晒过的空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蒸饭的味道独特,好吃 可口,赞美了老孙的蒸饭技艺高超。B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老孙蒸饭比作农民松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老孙蒸饭技艺娴熟高超,赞美之情溢于言 表。3 .勤劳,从“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给教堂做饭。”中可看出;技艺高超有耐心,从“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 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中可看出;好学、懂得实践,有钻研精神,可从“他喜欢读书, 酷爱文
18、艺,劝我在写作上多实践”中可看出;生活积极、乐观开朗,从老人蒸饭”面带微笑,滔滔不绝”,和我对 话,畅谈人生等内容可看出。做事一丝不苟,作风严谨,可从“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 讲究火候”中看出。(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总分值,没有结合文章内容的分数减半).以众人旁观老孙蒸饭和盛饭时的语言和动作等描写,从侧面表现老孙蒸的木桶米饭可口,蒸饭技艺高超;以厨师需 要料理不同食材与老孙专注蒸饭作比照,表现老孙的专注与耐心。4 .例如:在一位老者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生,老孙身上那种勤劳好学的精神、乐观上进的人生态度深 深感染和温暖了作者,让作者明白了怎样积极面对生活,怎样
19、不断充实人生,所以感到内心踏实。作者在失去亲人的 同时,通过和老孙的对话,弥补了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暂时转移了失去亲人的悲哀,所以作者觉得又是一种宽 慰。【解析】.此题考查记叙文开头语段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为下文情节做铺垫;设 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统领全文。开头通过描写爷爷的葬礼,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表达对爷爷去世的哀痛之情; 通过人们对蒸饭的介绍,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蒸饭匠老孙。1 .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 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干”字就写出了众人非常爱吃老孙蒸
20、的米饭,从侧面表现了老孙的木桶蒸饭 可口,技艺高超。(2)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此句将 “老孙蒸饭”比作“农民松土”,这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老孙蒸饭技艺娴熟高超。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 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2 .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 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
21、性格。要分析直接 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从“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给教堂做饭”中可看出蒸饭匠老孙的勤劳;从“他喜欢读书, 酷爱文艺,劝我在写作上多实践”中可看出蒸饭匠老孙的好学、懂得实践,有钻研精神;从老人蒸饭”面带微笑,滔 滔不绝”,和我对话,畅谈人生等内容可看出他的乐观开朗;从“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 讲究火候”中看出他做事一丝不苟。3 .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作者通过描写众人旁 观老孙蒸饭和盛饭时的语言和动作,从侧面表现老孙蒸的木桶米饭可口,蒸饭技艺高超;用厨师需要料理不同食材与 老孙专注蒸饭作比照,突出
22、了老孙的专注、耐心。4 .此题考查对文章结尾句子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踏实”是因为老孙身上那种勤劳好学的精神、乐观上进的 人生态度深深感染和温暖了作者,让作者明白了怎样积极面对生活。“宽慰”是因为作者在失去亲人的同时,通过和 老孙的对话,弥补了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暂时转移了失去亲人的悲哀。13、1.每个人都应该在青年时期开始和收藏书籍。5 .比喻论证,把做过标记的书籍比作在树皮上刻过印痕的森林,形象生动地阐释了阅读时在书上做记号的意义;间接 论证了阅读属于自己的书籍的乐趣,远远大于阅读借来的书时所得的乐趣。6 .在喜欢的段落上做标记:有选择的阅读;喜欢的书可以反复阅读;要善于与作家交
23、流,透视他们的心灵世界。【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 本文围绕关“论藏书”这一话题,其相关论述在文章第段,故首句“每一个人都应该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和收藏 书籍”就是作者所提出的观点。1 .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照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通过比 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第段中的画线句子将“多年后重新阅读做过标记的书籍”比喻成“重访 一个你曾在某块树皮上刻过印痕的森林”,运用的是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述了阅读时在书上做记号的意义。同时 与第段的借书阅读的心态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辽宁省 辽阳市 灯塔市 重点 名校 中考 押题 语文 预测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