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6模式案例(原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ig6模式案例(原创).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小组Big6实践案例华中师范大学高中生如何培养信息素养根据教师提供的Big6模式,各小组进行了积极地探究实践活动,以下是其中一个小组 的实践活动报告:Bie6#l:任务定义一一确定自己研究的问题(1)我们决定研究的问题:高中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以及高中生的信 息素养应该到达的标准,以及如何检测自己的信息素养。(2)我们给这次研究定的题目是:提高高中生的信息素养;(3)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现在是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要增强高中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更高效的获取有用的信息。(4)我们的研究可能要解决下面的问题:1 .高中生应该到达的信息素养标准;.我国高中生的信息素养现状2
2、.提高高中生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检验高中生信息素养的方法Biq6#2:搜索策略确定怎样搜索我们能从哪里获取资源?能获得哪些信息?能问谁寻求帮助?讨论所有可能的信息来源,包 括书籍、杂志、报纸、百科全书、光盘、影片、录音带、网络等。1 .校图书馆数据库优点:。资源丰富;。资源权威0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只要能上网就能查找;。多数资源学校已经购买,可以免费获得;缺点:。资源太多,难以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2 .图书馆书籍优点。资源丰富;。资源权威;缺点0书本太厚,不能迅速找到所需要的资源3 .教师优点:。便于交流;O能得到老师的亲身经验;优先使用数据库资源,再次是老师授课,最后使用图书馆资源。Big6
3、#3:信息获取相关信息LE时代下培养高中生信息素养三部曲(搜索关键词:高中生信息素养) : . aspx?QueryID=0&CuRec=3&dbcode=CJFD&dbname二 CJFDTEMP&filename=XXDL201407180&urlid=&yx=&uid=WEEvREcwSUHSldTTGJhYlJQa 2 VxcTdzN Wh6cXJCU 1 BBMUgxdllXSTkONjRwaC9HZW9az31 VZzB JUG Vac2xha 1 JFST0=$9A 4hF YAuvO5obgVAqNKPCYcEiKensW4IO.赣州市城区高中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分析(搜索关键词
4、:高中生,信息素养,现状) : 二 CJFD2009&filename=GNSY200903037&urlid=&yx二&uid=WEEvREcwSlJHSldTTGJhYlJQa2 VxcTdzNWh6cXJCUlBBMUgxdllXSTkONjRwaC9HZW9az31VZzBJUGVac2xhalJFST0=$9 A4 hF YAuvO5obgVAqNKPCYcEiKensW4IO2 .刍议新课标下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搜索关键词:高中生,信息素养,培养) : 1 &CurRec= 1 &dbcode=CJFD&dbname= CJFDN0911 &filename=XKC Y20110
5、8089&urlid=&y x=&uid二WEEvREcwSl JHSldTTGJh Y1 JWc TJrROg3SnpuTlhaNUh20WxMVlNyYXQrV2RZTWk5MlcxWnpxREZNOTBxVzduMmtzYzO二 $9A4hF YAuvO5obgVAaNKPCYcEiKensW4IOMovwHtwkF4VYPoHbKxJw!&v=Mjg3MDN 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lVSTDZlWnVSbkZ5M21VTDdLUFNiSWO3RzRIOUR NcD。5TmJZUjhlWDE二Big6#4:运用信息筛选有用信息(1)阅读信息(读、听、观察、接
6、触):(2)摘要信息:高中生应到达的信息素养标准: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信息意 识、信息技能。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将信息素养概要 地描述为“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 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 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 任感”,明确了高中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三个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开展。1 .知识与技
7、能,即信息基础素养,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包括:理 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开展趋势。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 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开展变化。2 过程与方法,即信息能力素养,它是信息素养培养的核心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信 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评价能力和信息资源的管理能力,以及开展合作解决学 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信息意识、信息价值观、信息道德素养,它在信息素养培 养中起着导向作用。主要内容包括:深刻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主动关
8、注社会、关注 生活、关注信息技术的开展,保持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 术,善于发现问题,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有价值的信息,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 题的关键。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开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形高中生信息素养现状:从以上抽样调查结果来看,目前赣州市城区高中生的信息素养状况为:第一,信息意识较强.高中生正处 于求知欲旺盛时期,对计算机、网络充满着好奇,能自觉地利用网络来解决实际问题.第二,信息知识薄弱,计 算机基础知识欠缺.第三,信息能力较差.很多学生虽然会使用电脑,但大多数时间是用来上QQ聊天、玩游 戏,常用的文字处理工具不熟练,缺乏信息分类
9、、信息检索等高效获取信息所必须的知识、技能,无法简便地 通过计算机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第四,有一定的信息道德意识,这很大程度跟社会环境和个人修养有关.3 2 1学校差异比拟由于问卷设计的局限性,信息素养的调查中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水平难以量化,下面以调查 的各学校高中生在信息知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一中与三中是重点中学,四中与八中为非重点中表1四所高中“信息知识”各对平均数的比拟结果学.表四说明:重点中学的学生之间的信息知识水平不 存在显著差异;非重点中学的学生之间的信息知识水 平不存在显著差异;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之 间的信息知识水平存
10、在显著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的信 息知识优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从信息素养各方面的 关系来看,了解信息知识中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 络的基本知识,是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学.表四说明:重点中学的学生之间的信息知识水平不 存在显著差异;非重点中学的学生之间的信息知识水 平不存在显著差异;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之 间的信息知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的信 息知识优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从信息素养各方面的 关系来看,了解信息知识中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 络的基本知识,是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X三中中X八中X四中、八中X .中0 078Q 024*0 033”5中Q 0354Q
11、0_ 41中Q 055X -中,三中0 026*表示在Q 05水平上差异显著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前提和基础.进而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以及创造性的制作多 媒体作品.因此,可以从中透视重点中学与非重点重点的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重点中学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建设相对较好,对信息技术教师和普通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要求较322年级差异比拟以年级为变量,对高一、高二和高三的学生的信息知识平均水平差异比拟,比拟结果如表2所示.表5三个年级各对平均数的比拟结果% Q 003+0 044又二Q 246*表示在0 05水平上差异显著从表2的比拟分析来看,高一与高二
12、、高三学生之间信息素 养水平差异显著,高二、高三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优于高一学 生;高二与高三学生之间信息素养水平差异不明显.局部学生在 初中阶段没有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进入高中后,信息素养水平明 显增强,到高三后,由于学校停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所以信息 技术水平增长进入停滞期,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现倒退现象.33影响信息素养水平的因素分析调杳统计结果说明,赣州市城区高中生信息素养水平并不理想,并在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可见县级 中学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堪忧.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影响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为:(1)信息技术环境建设;(2)学生对信息技 术的兴趣;(3)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4)信息技
13、术能力的考核要求。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和途径:途径: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高中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2 .开设信息技术活动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学科活动课程, 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3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4 .以校园网为依托,构建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成果发布、交流评价等实际应用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方法:1 .以情境为中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2 .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学法指导,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奠定知识与方法基础。3 .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检验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暂时未找到相关资料。Big6#5:把观点整合到作品中综合Bi6#6:检查结果评价基本上找到了所需要的信息,在这是个初步阶段,阅读文献范围相对狭窄,所获取的信 息和观点也是群众化同质化的信息,有待更进一步的信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