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 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 .单项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假设在试题上作答,那么答案无效。3 .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4 .本试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2、面小题。“温柔敦厚” 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经解篇,作为“诗教”,系评判一国“教化”与“为人”之标准。何谓“温柔敦厚”?孔颖达疏:“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 诗学于哲学层面呼应“中庸”之道,于美学层面呼应“中和之美”。“温柔敦厚”诗学确立之后,历代不 乏响应者。尽管“温柔敦厚”最初亦关涉“变风变雅”讨论,然“温柔敦厚”的“王道”理想终能借助华夏“礼 义”得以实现。诗大序区别了正风正雅与变风变雅:“正风正雅”乃“治世之音”,“变风变雅”乃“乱 世” “亡国”之音。它认为,与“正风”相同,“变风”亦“发乎情”,所不同者在于“变风变雅”既生 于衰废、失政、殊俗之世,然仍当守“
3、中庸”之德与“中和”之美,以礼义教化调和与生俱来的“性情”, 达至“哀而不伤” “怨而不怒”之境。总之,“正变”二者虽路径不同,然起点“发乎情”与终点“温柔 敦厚”是一致的、不变的。唐孔颖达认为诗具有“论功颂德” “止僻防邪”的功用,这些与诗大序并无二致。值得注意的是, 他主张诗歌“舒愤”,诗人情感抒发的激烈程度较诗大序更加明确,是对“温柔敦厚”说的突破。然 其“发诸情性,谐于律吕”,依然回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宋朱熹认为“学诗之本”在于“玩 其理” “养其心” “正性情” “和生气”。诗教既与政教相通,“正风正雅”之音实传递治世之音,能描 绘“温柔敦厚” “中正之美”的理想图景,其必
4、然会成为文德教化的主流。明清之际,中原动乱,文坛多 怨刺之音、喉杀之响。为肃清文坛异质杂声,康熙帝借编选御选唐诗序之机,以“温柔敦厚”诗教昌 明盛世之音,表达和平范式,故是编不取杜甫“三吏” “三别”等篇及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等诗旨。康 并丽”的美誉。初夏时节,石榴花开,绿叶映衬中,娇美的花朵灿假设云霞;秋季石榴成熟,果实像圆圆的小灯笼,挂满枝头,硕果累累,让人 。如此貌美的石榴,其实并不是我国原产,而是在2000多年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石榴传入我国之初,主要种植在西汉都城长安附近的御花园(上林苑)和骊 山的温泉宫(华清池),供皇帝和嫔妃观赏。后来石榴流入民间,成为百姓可以普遍种植的树种
5、,并逐步传 播到全国各地,变得 。石榴花美艳悦目,形似舞动的裙子,南朝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日下城南两相望,月没参横掩罗帐”,或许“石榴裙”的典故就是由此而 来。石榴果实包含诸多籽粒,紧密相邻,这种形态特征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联想,人们借石榴多籽寄望 家族多子多福、兴旺兴盛。在广泛种植期间,人们也不断开掘石榴的药用价值。明朝的本草纲目就记 载了石榴可用于治疗咽喉燥渴、久泻久痢等病症,并可解酒止醉。现代医学也认为,石榴含蛋白质、钙、 磷、铁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老少皆宜的果品。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具有准确性和生动性
6、。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此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能启动身心的双重“健康密码”。首先,参加有氧运动,。进行有氧运动时,人体的心率一般会保持在150次每分钟,此时血液可以给心肌提供足够的氧气,促使糖分和脂 肪充分消耗;其次,长期坚持参加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改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功 能。特别指出的是,有氧运动对记忆的改善效果,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记忆类型上, 。实验证明,除青年人受益外,参加有氧运动还能够改善青春期前儿童依赖于海马体的记忆功能,促进智力活动的提高; 同时,有氧运动有助于逆转老年人海马体记忆的自然损
7、失,维持脑力活动的健康水平。但是,没有规划的有氧运动可能会导致受伤,稍有不慎还可能消耗人额外的体力与精力。根据自身的 实际情况, ,有利于维持身心健康,获得强健的体魄和更加灵活的大脑。科学研究说明,长期进行有氧运动比短期训练更好。锻炼时间应大于6个月,并尽可能保持。在日程 表中定期为有氧运动留出时间,可以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每次有氧运动的时间不宜太长,但时间过短也 达不到锻炼效果。研究说明,每次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效果最好。不爱运动的久坐人群培养运动习惯需 要适应的过程,单次运动的时间可以循序渐进。当感到自身对目前的锻炼强度已经游刃有余时,就可以尝 试适当地延长活动时间。19 .请在文中横线
8、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2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 .简述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孟子曾以比喻说明思想学识与道德追求的关系。他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正道。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本心找 回、走上正道罢了。上述材料能给你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结合你对自身开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
9、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熙朝中后期及之后,以“温柔敦厚”谐“盛世之音”的诗学呼声更多。“变风变雅”之音的兴起其源有二:一为“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的背景;二 为“发乎情”的情感需要。二者彼此关联,“遇物感兴”故发激切之音。有时“发乎情”并非全为“乱世” 之音。梁代萧绎倾心“性灵摇荡”、萧子显追求“倾炫心魂”均发乎情,白居易的讽喻诗使“权豪贵近者 相目而变色“、宋遗民郑思肖的“非歌诗无以雪其愤”亦均发乎情,然却作“变风变雅”之音。起点同, 正变异。明清易代,舆图换稿,人心痛烈,正变交织,遗民“情动于中” “
10、形于声”,“风雅正变”之声遂起。 陈子龙系明清之际较早论诗之“正变”者。他一方面主张“和平者,志也,其不能无”,同时认为诗歌讽 刺因乎时变。他认为“势当流极,运际板荡”之时,君子自当因忧愤而发震聋之声,不择曼声、不取缓步。 进一步说,基于时异国变,出于忠君忧国之心,诗者自当发哓哓之音。其诗学观已表现出对传统“温柔敦 厚” “风雅正变”的突破。清初遗民文论接续陈子龙情真”“怨刺”的变风变雅之声,“主情” “不可以伪为”成为此期遗民 文论与创作的主流。黄宗羲、归庄二人论诗不仅主真情,且主张大诗人需有大气象,突破寻常诗人之气格。 杜溶更直接以“嗔”论诗,“嗔即怒气,亦为“生气”。他认为事关天下存亡、
11、士人名节之际,那么不可 不嗔,“不嗔”那么“无气”。“嗔”也是亡天下之际,遗民诗人以“性情”为诗、“气节”为诗、突破“温 柔敦厚”诗学的底色。(摘选自姜维枫“温柔敦厚”与“风雅正变”清初遗民对传统诗学的接受与突破)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温柔敦厚”最初来自对诗经 评判,在哲学、美学和政治学层面,都可以得到对应的表达。B.诗大序认为,“变风变雅”虽生于乱世,但在情感内容和理想境界方面与“正风正雅”相一致。C.萧绎、萧子显的文学追求,和白居易的讽喻诗以及郑思肖的诗,均能表达出“变风变雅”的特点。D.陈子龙认为当时的时代需要的是“震聋之声”“哓哓之音”,因而
12、对“温柔敦厚”的诗风并不认可。2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在诠释“温柔敦厚”的基础上,依时代先后顺序,梳理了后世对这一传统的接受与突破。B.文章论述孔颖达的诗学主张时,提及了其对传统的传承,也强调了其创新突破,富有辩证性。 C文章论述“正变”之异同时,采用了归纳论证;论述清初遗民文论特色时,采用了比照论证。 D.文章谈论文学和思想问题,却能够联系时代处境,不难看出作者文史交融的宽宏的学术视野。3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 一项为哪一项()A.由康熙帝编选御选唐诗不取杜甫和白居易的一些诗篇,可以见出杜诗、白诗对“温柔敦厚”诗教的 突破。B.陈子龙的“怨刺
13、”之说是从诗歌的社会功用角度来谈论的,在这一方面,不同于唐孔颖达和宋朱熹的观 点。C.明代的陈子龙相较于唐代的孔颖达,对“温柔敦厚”的突破更明显,这与他所处的动乱的时代环境密不 可分。D.明末清初诗人王邦畿的诗“吁嗟广厦,雕梁析爨。鸠居鹊巢,主人鼠窜”,可看做属于变风变雅之声的 范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从大约十万年前现代智人从非洲稀树草原迁移到气候更冷的地区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不得不保护自 己免受风霜的侵袭。人们开始实验用各类不同的纤维去纺纱和织布,以御寒和防晒。世界各地独立创造了 各种各样的把植物转化为布匹的方法,棉花的重要性逐
14、渐增加。人类的栽培更进一步地改变了棉花。一开 始,棉花只是一种杂乱的多年生灌木或矮树,有着坚硬外壳的小小的种子,上面覆盖着粗乱的很难区分开 来的绒毛;人们把它改造成了一种紧凑的矮小的一年生植物,种子上长着大量的白色长纤维,很容易开花 结果。棉花种植者小心地进行实验,把它培育成可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布料需求的作物。他们改良棉花 使其适合某些生态环境,将其移栽到远方,扩展其适应范围,增加其多样性。与自然界其他许多物种一样, 人类的培育加速并改造了棉花的生物史。(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材料二:在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时期,棉花及棉织品开始传入中国。西汉时期,海南岛居民已经开始种棉
15、织布。 不过棉花传入中国后并没有大范围普及,仅在西南边疆和东南沿海省份种植。宋末元初,松江人黄道婆从 黎族人那里学习了纺织技术。技术的传授、工具的革新,使得棉花种植在江南地区快速推广。元代时期, 政府重视农桑,棉花种植完成了由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的空间分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南 宋书籍中最早出现“棉”字,到清代,棉或棉花最终成为习惯用语。元以后的诸多农史文献,如农桑辑 要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等都有对棉花种植情况的详细记载,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棉花种植 “寸土皆有”。(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我国棉花产业“大而不强”,棉花产业链上的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驻马店市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原卷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