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 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 .单项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假设在试题上作答,那么答案无效。3 .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4 .本试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2、面小题。“温柔敦厚” 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经解篇,作为“诗教”,系评判一国“教化”与“为人”之标准。何谓“温柔敦厚”?孔颖达疏:“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 诗学于哲学层面呼应“中庸”之道,于美学层面呼应“中和之美”。“温柔敦厚”诗学确立之后,历代不 乏响应者。尽管“温柔敦厚”最初亦关涉“变风变雅”讨论,然“温柔敦厚”的“王道”理想终能借助华夏“礼 义”得以实现。诗大序区别了正风正雅与变风变雅:“正风正雅”乃“治世之音”,“变风变雅”乃“乱 世” “亡国”之音。它认为,与“正风”相同,“变风”亦“发乎情”,所不同者在于“变风变雅”既生 于衰废、失政、殊俗之世,然仍当守“
3、中庸”之德与“中和”之美,以礼义教化调和与生俱来的“性情”, 达至“哀而不伤” “怨而不怒”之境。总之,“正变”二者虽路径不同,然起点“发乎情”与终点“温柔 敦厚”是一致的、不变的。唐孔颖达认为诗具有“论功颂德” “止僻防邪”的功用,这些与诗大序并无二致。值得注意的是, 他主张诗歌“舒愤”,诗人情感抒发的激烈程度较诗大序更加明确,是对“温柔敦厚”说的突破。然 其“发诸情性,谐于律吕”,依然回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宋朱熹认为“学诗之本”在于“玩 其理” “养其心” “正性情” “和生气”。诗教既与政教相通,“正风正雅”之音实传递治世之音,能描 绘“温柔敦厚” “中正之美”的理想图景,其必
4、然会成为文德教化的主流。明清之际,中原动乱,文坛多 怨刺之音、喉杀之响。为肃清文坛异质杂声,康熙帝借编选御选唐诗序之机,以“温柔敦厚”诗教昌 明盛世之音,表达和平范式,故是编不取杜甫“三吏” “三别”等篇及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等诗旨。康 并丽”的美誉。初夏时节,石榴花开,绿叶映衬中,娇美的花朵灿假设云霞;秋季石榴成熟,果实像圆圆的小灯笼,挂满枝头,硕果累累,让人 。如此貌美的石榴,其实并不是我国原产,而是在2000多年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石榴传入我国之初,主要种植在西汉都城长安附近的御花园(上林苑)和骊 山的温泉宫(华清池),供皇帝和嫔妃观赏。后来石榴流入民间,成为百姓可以普遍种植的树种
5、,并逐步传 播到全国各地,变得 。石榴花美艳悦目,形似舞动的裙子,南朝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日下城南两相望,月没参横掩罗帐”,或许“石榴裙”的典故就是由此而 来。石榴果实包含诸多籽粒,紧密相邻,这种形态特征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联想,人们借石榴多籽寄望 家族多子多福、兴旺兴盛。在广泛种植期间,人们也不断开掘石榴的药用价值。明朝的本草纲目就记 载了石榴可用于治疗咽喉燥渴、久泻久痢等病症,并可解酒止醉。现代医学也认为,石榴含蛋白质、钙、 磷、铁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老少皆宜的果品。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具有准确性和生动性
6、。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此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能启动身心的双重“健康密码”。首先,参加有氧运动,。进行有氧运动时,人体的心率一般会保持在150次每分钟,此时血液可以给心肌提供足够的氧气,促使糖分和脂 肪充分消耗;其次,长期坚持参加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改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功 能。特别指出的是,有氧运动对记忆的改善效果,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记忆类型上, 。实验证明,除青年人受益外,参加有氧运动还能够改善青春期前儿童依赖于海马体的记忆功能,促进智力活动的提高; 同时,有氧运动有助于逆转老年人海马体记忆的自然损
7、失,维持脑力活动的健康水平。但是,没有规划的有氧运动可能会导致受伤,稍有不慎还可能消耗人额外的体力与精力。根据自身的 实际情况, ,有利于维持身心健康,获得强健的体魄和更加灵活的大脑。科学研究说明,长期进行有氧运动比短期训练更好。锻炼时间应大于6个月,并尽可能保持。在日程 表中定期为有氧运动留出时间,可以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每次有氧运动的时间不宜太长,但时间过短也 达不到锻炼效果。研究说明,每次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效果最好。不爱运动的久坐人群培养运动习惯需 要适应的过程,单次运动的时间可以循序渐进。当感到自身对目前的锻炼强度已经游刃有余时,就可以尝 试适当地延长活动时间。19 .请在文中横线
8、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2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 .简述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孟子曾以比喻说明思想学识与道德追求的关系。他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正道。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本心找 回、走上正道罢了。上述材料能给你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结合你对自身开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
9、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熙朝中后期及之后,以“温柔敦厚”谐“盛世之音”的诗学呼声更多。“变风变雅”之音的兴起其源有二:一为“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的背景;二 为“发乎情”的情感需要。二者彼此关联,“遇物感兴”故发激切之音。有时“发乎情”并非全为“乱世” 之音。梁代萧绎倾心“性灵摇荡”、萧子显追求“倾炫心魂”均发乎情,白居易的讽喻诗使“权豪贵近者 相目而变色“、宋遗民郑思肖的“非歌诗无以雪其愤”亦均发乎情,然却作“变风变雅”之音。起点同, 正变异。明清易代,舆图换稿,人心痛烈,正变交织,遗民“情动于中” “
10、形于声”,“风雅正变”之声遂起。 陈子龙系明清之际较早论诗之“正变”者。他一方面主张“和平者,志也,其不能无”,同时认为诗歌讽 刺因乎时变。他认为“势当流极,运际板荡”之时,君子自当因忧愤而发震聋之声,不择曼声、不取缓步。 进一步说,基于时异国变,出于忠君忧国之心,诗者自当发哓哓之音。其诗学观已表现出对传统“温柔敦 厚” “风雅正变”的突破。清初遗民文论接续陈子龙情真”“怨刺”的变风变雅之声,“主情” “不可以伪为”成为此期遗民 文论与创作的主流。黄宗羲、归庄二人论诗不仅主真情,且主张大诗人需有大气象,突破寻常诗人之气格。 杜溶更直接以“嗔”论诗,“嗔即怒气,亦为“生气”。他认为事关天下存亡、
11、士人名节之际,那么不可 不嗔,“不嗔”那么“无气”。“嗔”也是亡天下之际,遗民诗人以“性情”为诗、“气节”为诗、突破“温 柔敦厚”诗学的底色。(摘选自姜维枫“温柔敦厚”与“风雅正变”清初遗民对传统诗学的接受与突破)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温柔敦厚”最初来自对诗经 评判,在哲学、美学和政治学层面,都可以得到对应的表达。B.诗大序认为,“变风变雅”虽生于乱世,但在情感内容和理想境界方面与“正风正雅”相一致。C.萧绎、萧子显的文学追求,和白居易的讽喻诗以及郑思肖的诗,均能表达出“变风变雅”的特点。D.陈子龙认为当时的时代需要的是“震聋之声”“哓哓之音”,因而
12、对“温柔敦厚”的诗风并不认可。2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在诠释“温柔敦厚”的基础上,依时代先后顺序,梳理了后世对这一传统的接受与突破。B.文章论述孔颖达的诗学主张时,提及了其对传统的传承,也强调了其创新突破,富有辩证性。 C文章论述“正变”之异同时,采用了归纳论证;论述清初遗民文论特色时,采用了比照论证。 D.文章谈论文学和思想问题,却能够联系时代处境,不难看出作者文史交融的宽宏的学术视野。3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 一项为哪一项()A.由康熙帝编选御选唐诗不取杜甫和白居易的一些诗篇,可以见出杜诗、白诗对“温柔敦厚”诗教的 突破。B.陈子龙的“怨刺
13、”之说是从诗歌的社会功用角度来谈论的,在这一方面,不同于唐孔颖达和宋朱熹的观 点。C.明代的陈子龙相较于唐代的孔颖达,对“温柔敦厚”的突破更明显,这与他所处的动乱的时代环境密不 可分。D.明末清初诗人王邦畿的诗“吁嗟广厦,雕梁析爨。鸠居鹊巢,主人鼠窜”,可看做属于变风变雅之声的 范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从大约十万年前现代智人从非洲稀树草原迁移到气候更冷的地区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不得不保护自 己免受风霜的侵袭。人们开始实验用各类不同的纤维去纺纱和织布,以御寒和防晒。世界各地独立创造了 各种各样的把植物转化为布匹的方法,棉花的重要性逐
14、渐增加。人类的栽培更进一步地改变了棉花。一开 始,棉花只是一种杂乱的多年生灌木或矮树,有着坚硬外壳的小小的种子,上面覆盖着粗乱的很难区分开 来的绒毛;人们把它改造成了一种紧凑的矮小的一年生植物,种子上长着大量的白色长纤维,很容易开花 结果。棉花种植者小心地进行实验,把它培育成可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布料需求的作物。他们改良棉花 使其适合某些生态环境,将其移栽到远方,扩展其适应范围,增加其多样性。与自然界其他许多物种一样, 人类的培育加速并改造了棉花的生物史。(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材料二:在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时期,棉花及棉织品开始传入中国。西汉时期,海南岛居民已经开始种棉
15、织布。 不过棉花传入中国后并没有大范围普及,仅在西南边疆和东南沿海省份种植。宋末元初,松江人黄道婆从 黎族人那里学习了纺织技术。技术的传授、工具的革新,使得棉花种植在江南地区快速推广。元代时期, 政府重视农桑,棉花种植完成了由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的空间分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南 宋书籍中最早出现“棉”字,到清代,棉或棉花最终成为习惯用语。元以后的诸多农史文献,如农桑辑 要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等都有对棉花种植情况的详细记载,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棉花种植 “寸土皆有”。(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我国棉花产业“大而不强”,棉花产业链上的每
16、一个 环节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在“种”的环节,存在品种多而杂乱、种植户只求产量不重质量的现象;而在随 后的收、储等环节均存在规模化缺乏、分级不清的情况,导致一些高端纺织企业宁愿加价进口国外高端原 棉。近几年,我国棉花产量较为稳定,总体维持在500万吨以上;我国棉花进口量和进口金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棉花进口量为216万吨,同比增长16. 8%。进口金额为3565. 2百万美元,同比下降0. 1%。 据悉,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每年需进口 150万吨左右棉花。我国积极拓展进口渠道,加强与巴西、印度 等重要棉花生产国合作,确保国内棉花供应链稳定。此外,为防止棉贱伤农,维持棉花价格的相对稳定
17、, 我国采取了灵活高效的价格调控措施,既能够激发棉农的种棉积极性,满足纺织企业的生产需求,又能够 让纺织企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摘编自中商产业研究院2021年中国棉花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以下图解,不符合材料相关内容的一项为哪一项()近年全国棉花产G情龙(万吨)5.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 DA.在把植物转化为布匹的过程中,棉花不是人们选择的唯一材料,它对人们的重要性是逐年增加的。B.到明朝时棉花已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作物,这是因为它传入中国后备受重视,一直大范围普及。C.我国棉花生产现状会形成低端原料积压难销、高端原料供不应求局面,棉花产业升级势在必
18、行。D.我国棉花产业收、储等环节存在问题, 满足国内生产需求,每年需进口 150万吨左右高端原棉。6,棉花能传入中国,成为我国目前广泛种植的作物,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请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攀登者(电影文学剧本)节选阿来一 珠峰白天春天来到。蓑羽鹤向北飞行,在回返青藏高原的路线上。前方,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巍然耸立,横亘在天际线。蓑羽鹤平展开翅膀不断盘旋。它们在等待风,等待上升气流。蓑羽鹤阵随着热气流盘旋上升。鹰隼攻击,体弱的蓑羽鹤被击落,雪地上血迹斑斑。鹤阵依然井然有序地上升。紊乱的气流袭来,把几只体弱的鹤压下去,跌落雪
19、坡,它们对着上升的鹤群哀哀鸣叫。鹤群依然上升,顽强地上升。它们终于飞越了珠穆朗玛峰,发出欢快的鸣叫声,顺风滑翔,飞向苍茫 无际、一马平川的青藏高原。二珠峰峰顶夜一九六O年五月。凌晨四点。狂风稍息,光线昏暗。三个人沿着山脊向上摸索前行。前面两个人被结组绳上最后那个人牵绊住了。队尾那人弯着腰粗重地喘息。最前面的王五洲摘下氧气面罩,问身后的多杰贡布:“怎么不走了? ”多杰贡布挥了挥手中的冰镐:“曲松林在休息。他脚冻伤了。”多杰贡布拉拉结组绳,弯腰喘息的曲松林嗓音嘶哑:“我找不到脚了。还有多远啊? ”王五洲:“再坚持一下,从第二台阶上来都四个多小时了,应该快到了。”曲松林:“我要准备摄影机了。”曲松林
20、从背包里拿出摄影机,再重新把背包背上。王五洲抖抖结组绳,重新迈开了步子。多杰贡布紧紧跟随。他的眼睛因为雪盲,看不清路。他必须让 自己听得见王五洲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曲松林重新迈开步子时,起翅一下,身体倒地,他惊呼一声,顺着冰坡迅速下滑。王五洲听到这声惊呼,下意识地把冰镐猛一下插进身前的冰雪中,并将整个身体扑了上去。曲松林继续下滑,绷直的结组绳猛然一顿,王五洲手下的冰镐险些被拔了出来。多杰贡布也被绳子拉倒。他倒下时,奋力扑在了王五洲身上,两个人的体重,才使松动的冰镐又插回 了地面。曲松林一只手紧抓着摄影机,头冲下挂在悬崖边缘。上面传来喊声:“抓紧绳子,不要松手!”曲松林嘶哑着嗓子:“把摄影机拉
21、上去,不要管我了!”“不行,老曲,坚持住!”“我不行了。你们两个一定要上去啊!”但结组绳紧紧地绷着,曲松林一手紧抓摄影机,另一只手试图解开拴在腰间的结组绳,却怎么也解不 开。何况,要是绳结解开,摄影机也会同他一起坠落深谷。“曲松林!曲松林! ”上面又传来了喊声。曲松林的声音都带上了哭腔:“想死都不行啊!你们拉吧。”但是,无论上面怎么用力,绳子都纹丝不动。王五洲让多杰贡布把稳冰锥,自己顺着绳索,在冰坡上摸索而下。原来,是保护绳深深地嵌入一道岩 缝中,紧紧卡住了。王五洲试图把绳索从岩缝中拉起来,但没有丝毫作用。曲松林绝望地闭上眼睛。一条绳子从上面悬垂下来,在曲松林面前摇摆。曲松林试图把摄影机绑上,
22、一只手不行,但悬坠在半空中的他又无法腾出两只手来。王五洲:“老曲,抓住绳子! ”曲松林:“摄影机怎么力、?王五洲:“人重要还是机器重要? ! ”曲松林用尽力气用脚在陡峭的冰面上踢出一个支点,支撑着身体尽力向上。终于接近了王五洲。他把 摄影机推到王五洲手边,王五洲不接。王五洲把绳子递到他手上。曲松林:“队长说过,摄影机就是性命我们要用摄影机证明中国人登上了峰顶。”王五洲:“没有人,怎么登上峰顶?老曲,十几个人冲顶,死的死、伤的伤,眼下就剩我们三个人了,不上去,对不起他们啊! ”曲松林:“为这机器,已经牺牲一个同志了!”王五洲:“多一个人,就多一分登顶的希望。我是代理队长,我命令你扔掉机器!”曲松
23、林松手,腾出手来抓住绳索,摄影机滑落坠下了深谷,发出巨大的回响。当他脱离危险时,三个人都倒在了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只有粗重无比的喘息。王五洲翻身起来,又手持着冰镐继续前进了。好一阵艰难的攀登,意识模糊、反响迟钝的他们只是在机械地挪动脚步。终于,上坡的路从脚下消失了。多杰贡布和曲松林也都爬上了峰顶。那就是一块两米见方的冰雪地面。“真的上来了? ”“真的上来了!”“我们登顶成功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三个人拥抱到一起。虽然没有人会看见,但他们仍然展开了五星红旗。风中,旗帜猎猎振动,三个人齐声呼喊:“万岁! 祖国万岁! ”王五洲想起来:“队长他们还在下面。”多杰贡布举起信号枪,一颗、两颗、三颗
24、。三颗红色信号弹升起,燃烧,下坠,熄灭。多杰贡布用冰镐把冰雪刨开,下面是岩石。王五洲摸索到一道岩石裂缝。他用冰镐把岩缝再扩大一点 儿,然后把五星红旗卷起来,塞进岩缝。王五洲又把耗尽了电池的头灯取下来,也塞进岩缝。三人合力用 碎石和冰块把那个岩缝封起。王五洲:“记住这个地方。这些东西可以证明我们登顶成功。”天边出现了早霞。霞光艳红,如旗帜一般,如血一般,渐渐把东边的天空铺满。(有删改).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为电影剧本,节选局部一方面有着明晰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有着鲜明的镜头感,同时还流露着悲壮 的诗意色彩。7 .作品截取的虽然只是三个人登顶的过程
25、,却能让读者了解到同伴远不止他们三人,其他人的落伍反衬了 三人的英勇。C.解救曲松林的过程一波三折,其中对“人重要还是机器重要”的选择,展现出了特殊条件下的牺牲精神 与人性之美。D.登顶片段的结尾写霞光“渐渐把东边的天空铺满”,借早霞展现出了人物内心的喜悦,蕴含着昂扬的英 雄主义情怀。8 .节选的第一局部写蓑羽鹤飞越珠穆朗玛峰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 .王五洲作为代理队长,在登顶过程中,他的作用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
26、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日:“礼,过三人那么下车,过二人那么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 ”孔子日:“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 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宋襄公兹父为桓公太子,桓公有后妻子,日公子目夷,桓公爱之。兹父为公爱之也,请于公日:“请 *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公日:“何故也?”对日:“臣之舅在卫,爱臣,假设终立,那么不可以往, 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缺乏以处目夷之上。”公许之。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日:“兄立而弟在 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
27、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县壬 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假设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使贼之。之晨往,那么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 而假寝。且鹿之弥退,叹而言日:“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 如死也。”遂触槐而死。楚人将与吴人战,楚兵寡而吴兵众,楚将军子囊日:“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黜兵而退。至于国郊,使人复于君日:“臣请死。”君日:“子大夫之遁也,以为利也。而今诚利,子大 夫毋死。,子囊日:“遁者无罪,那么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假设是,那
28、么楚国终为天下弱 矣。臣请死。“退而伏剑。君日:“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乃为桐棺三寸,加斧质其上,以徇于国。(节选自说苑立节).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假设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B.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假设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C.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假设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D.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假设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11 .
29、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孔子过之,不轼”与“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两句中的“轼”字含义相同。A. “桓公爱之”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两句话中的“爱”字含义相同。B. “坐而假寝”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两句的“假”字含义不同。C. “辱君亏地”与“宠辱借忘,把酒临风”(岳阳楼记)两句话中 “辱”字含义不同。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楚陈之战后,孔子经过陈国,看到陈国降民在修城门,认为他们不智、不忠、不廉,从心里鄙视他们, 所以不肯下车以礼仪致敬。B.中国的“义”表达在君臣、父子、兄弟等关系之间
30、。目夷、兹父出于兄弟之情推辞太子之位,就是“义” 的表现。C.上朝时间还早的时候,赵盾就把朝服穿好了。金且魔感动于赵盾对朝廷的恭敬态度,又不愿失信于晋灵公, 最终自杀,令人钦佩。D.子囊向国君复命请死,国君赦免了他,但子囊认为自己的行为未来会给楚国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选择 伏剑自尽。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金且鹿贼之。(2)遁者无罪,那么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兰花(宋)许蕖竹底松根惯寂寥,肯随桃李媚儿曹。高名压尽离骚卷,不入离骚更自高。题郑所南兰(
31、元)倪瓒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注】郑所南:宋末元初诗人、画家,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改名思肖,号所南,隐居不仕。14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语言风格表达诗人独特的语言艺术,此首许诗具有委婉含蓄、典雅工丽的特点。B.倪诗中的“泪泉”一词采用夸张手法,直接表现出了郑所南在宋亡后的悲哀感。C.倪诗前两句展现民族危亡之际士气消沉之状,用以反衬后两句中郑所南的选择。D.许诗中的“竹底松根”,倪诗中的“秋风”,分别写出了兰花所处的恶劣环境。15 .离骚中有“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的诗句,也写到了兰花。三位诗人的用意分别是 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的记述,与他的桃花源诗中的“童 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可相互参读。(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六国,认为他们堆叠如山的财宝都是“”而来的,也一针 见血地指出了它们灭亡的原因:“(3)庄子的逍遥游中,分别以“? ”和“? ”写蜩与学鸠、斥需对大鹏 的“笑”,来表现认知境界的小与大的不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此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谈到石榴,相信大家 。石榴树姿优美,花朵色泽艳丽,果实圆润饱满,有“丹葩结秀,花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