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





《第二单元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单元培优测试卷第二单元素养检测(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 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忧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忧的是, 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 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 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
2、,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开展,而 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防止其可 能引致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 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对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 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摘编自叶怡萱霍金:人工智能100年内取代人类)材料二: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 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从技术本质来说,
3、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创造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 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 咔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创造、 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 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 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18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由
4、古朴造就,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 糕”B.古朴造就了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 糕”C.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由古朴 造就D.古朴造就了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铜锣糕”和“风炉仔炖豆 腐”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从一个山头、村寨到另一个山头、村寨”,从语意上看二者 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5分)答: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证明,一个人童年养成的劳动习惯,长大后
5、更可能具有责任心, 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需要。兴旺国家都比拟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要 培育我国中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各地应当积 极推进劳动教育进校园、到课外,多组织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校园劳动和家务劳动,让劳 动成为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语句序号:修改:语句序号: 修改:语句序号:修改:语句序号:修改:.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那么新闻的关键信息,不超过35个字。(5分)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委员会私书长托马斯佩尔 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席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宣布,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阿尔特 等三人,以表彰他
6、们在“发现两型肝荧病毒”方面作出的贡献。由于这项发现,科学家可以对 该病毒进行高度敏感血液测试,从而基本消除了世界许多地区的输血后肝炎,极大地改善了全 球健康状况。逸今为止,共有222名科学家获得过该奖项。答: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2年我国将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有人说要倡导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弘扬工匠 精神。也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科技强国才是时代的主旋律。复兴中学学生会将就此话题举办辩论大赛,以引导同学们树立理想,从当下做起。甲方观点: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乙方观点:高扬创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请你任选一方观点,写一篇不少
7、于800字的辩论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 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 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 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那么因为 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取代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开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 功能被彻底取代。工具的出现,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 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的出现,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人类再也无法
8、从劳动过程中找到 自己的存在感。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局部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 取代而失业,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 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转型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 给大局部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 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开展的机会。任何技 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9、人工智能 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 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 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 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 和意义。(摘编自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材料三: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 动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 人们担忧人的智能不如人工智
10、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这里且不说 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即使真的超过了人的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 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 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力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装置的“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 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 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 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
11、种人工智 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 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 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 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摘编自肖峰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 展。B.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 义。C.材
12、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 梦想。D.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二的观点 一致。1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 影。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时间享受生活和 全面开展。C.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须工作,共享社会 财富。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
13、受制 于人。2 .以下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控制能力。 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表达,人工智能的开展不会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威胁人类。 C.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动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照社会必 要劳动来分配劳动成果。D.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人类劳动 向真正的自由复归。3 .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表达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4分)答:4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应从哪些方面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14、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II (此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三北”造林记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有一群人,为了生存,为了明天,奋力前行。漫漫30多 年征程(1978年始),他们构筑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带中国三北防护林。这条“绿色长城”跨越三北,见证了亿万三北人生存环境和命运的改变,与古老长城共同 挽起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未来。英雄史诗30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黎明,陕西定边农民石光银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全国联 户承包治沙先行者。当年,为了承包3 500亩沙地种树,石光银卖骡子卖羊。所有人都认为他脑袋被驴踢了。 这里黄沙一片,哪见长过一棵树?于是石光银有了个外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单元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 第二 单元 综合测试 2022 2023 学年 语文 课后 分级 统编 必修 上册 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5617385.html
限制150内